一种双向流道的涡轮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7329发布日期:2018-08-31 21:12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涡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向流道的涡轮组件。



背景技术:

涡轮增压器是利用发动机排除的废气来提供压缩新鲜空气,以便发送机燃烧输出更多的功。传统的单流道涡轮增压器,在高速条件下,由于大量废气进入涡端进气管口,都能够形成推动涡轮做工,响应性较好。然而,如何在机架上固定涡轮增压器,以保证整个装置的稳固性,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向流道的涡轮组件,所述组件包括涡壳、设置在所述涡壳上的固定座以及安装在所述固定座的机架,所述涡壳内设置有进气流道,所述进气流道内设置有隔离壁,所述隔离壁将所述进气流道分为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尾部设置有位于所述隔离壁尾部的第一舌尖,所述第二流道的尾部设置有位于所述涡壳内部的第二舌尖,所述第一舌尖和所述第二舌尖对应180°设置;所述固定座和所述机架之间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两个位于所述涡壳两侧的两个凹槽,所述机架上对应设置有两个通孔,所述固定件包括连接杆以及固定在所述连接杆上的呈弯折状的限位块,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通孔,所述限位块插入所述凹槽内,所述连接杆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机架上。

较佳的,所述固定座和所述机架之间设置有缓冲垫片。

较佳的,所述固定座上还设置有两个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内插入一螺丝以抵接在所述连接杆上。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上述双向流道的涡轮组件中,通过涡轮叶轮前能够避免流道间窜气,更好的利用脉冲能力,提高发动机低速扭矩和响应;通过固定件的勾状结构和凹槽的配合,使得固定座能够稳固的安装在机架上,提高了涡壳的稳固性;在固定座和机架之间设置有缓冲垫片,以使得涡轮工作时减少震动,减小固定座和机架之间的摩擦,提高整个装置的寿命。

附图说明

参考所附附图,以更加充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然而,所附附图仅用于说明和阐述,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向流道的涡轮中涡壳结构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向流道的涡轮的部分剖视图;

附图中:1、涡壳;11、第一流道;12、第二流道;13、第一舌尖;14、第二舌尖;15、隔离壁;2、固定座;21、凹槽;22、连接杆;23、限位块;24、螺栓;25、定位柱;26、螺丝;3、机架;4、涡轮叶轮;5、缓冲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向流道的涡轮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双向流道的涡轮组件,包括涡壳1、设置在涡壳1上的固定座2以及安装固定座2的机架3,该涡壳1内部设置有进气流道,该进气流道内设置有隔离壁15,该隔离壁15将进气流道分为第一流道11和第二流道12,第一流道11和第二流道12中的气体均进入涡轮内,带动涡轮叶轮4动作。值得指出的是,隔离壁15呈弯曲状,即隔离壁15的形状与进气流道相配合,以将第一流道11和第二流道12进行隔离。值得指出的是,第一流道11的末尾处设置有第一舌尖13,该第一舌尖13位于隔离壁15的尾端,第二流道12的末尾处设置有第二舌尖14,第二舌尖14为涡壳1内部的一延伸壁。第一舌尖13和第二舌尖14对称180°设置,以此使得两个流道中气体进入涡轮的位置呈180°夹角,这样通过涡轮叶轮4前能够避免流道间窜气,更好的利用脉冲能力,提高发动机低速扭矩和响应。

近一步来讲,如图2所示,固定座2和机架3之间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在固定座2上设置有两个凹槽21,两个凹槽21位于涡壳1的两侧,机架3上对应设置有两个通孔,固定件呈勾状结构,即固定件上设置有弯折状的限位块23以及与限位块23固定连接的连接杆22,连接杆22穿过通孔,限位块23插入凹槽21内。在连接杆22和机架3之间,通过螺栓24固定。通过固定件的勾状结构和凹槽21的配合,使得固定座2能够稳固的安装在机架3上,提高了涡壳1的稳固性。

近一步来讲,在固定座2和机架3之间设置有缓冲垫片5,以使得涡轮工作时减少震动,减小固定座2和机架3之间的摩擦,提高整个装置的寿命。

近一步来讲,固定座2上还设置有两个定位柱25,该定位柱25对应的设置在通孔的侧边,定位柱25内插入一螺丝26以抵接在连接杆22上,近一步对连接杆22进行固定,以此近一步提高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上述双向流道的涡轮组件中,通过涡轮叶轮4前能够避免流道间窜气,更好的利用脉冲能力,提高发动机低速扭矩和响应;通过固定件的勾状结构和凹槽21的配合,使得固定座2能够稳固的安装在机架3上,提高了涡壳1的稳固性;在固定座2和机架3之间设置有缓冲垫片5,以使得涡轮工作时减少震动,减小固定座2和机架3之间的摩擦,提高整个装置的寿命。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阅读上述说明后,各种变化和修正无疑将显而易见。因此,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应看作是涵盖本实用新型的真实意图和范围的全部变化和修正。在权利要求书范围内任何和所有等价的范围与内容,都应认为仍属本实用新型的意图和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