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54088发布日期:2019-08-06 22:51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一种机械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双汽缸内燃机的动力机械装置。



背景技术:

内燃机是一种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能直接转换成动力的热力发动机。以活塞式内燃机最为普遍。活塞式内燃机将燃料与空气混合,在其汽缸内燃烧,释放出热能使汽缸内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燃气膨胀推动活塞做功,再通过曲柄连杆机构将机械功输出,驱动从动机械工作。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一个冲程。普通内燃机大多为四冲程内燃机。它分为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主要有四冲程汽油机和四冲程柴油机两种。

随着世界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环境污染更加恶劣,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生产使用效率,对内燃机的节能与环保性能方面提出越来越严格的要求。现有内燃机工作时,燃料在汽缸内放出的总热量,汽油机最多只有38%能转变为机械功,柴油机最多只有45%能转变为机械功。其它部分均以不同的热传递方式最终流失在发动机之外了。这部分消失的热量一般包括传递给冷却介质的热量、排气损失的热量、辐射损失的热量。改善汽缸的热力指标,就能提高内燃机的热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率的内燃机,有效减少石油供应紧张的压力,缓解二氧化碳排放带来的环境压力。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动机,包括燃烧缸、冷却缸、燃烧室、燃烧汽缸活塞、冷却缸活塞、排气机构、回热腔、曲柄连杆动力输出轴。燃烧缸做保温处理,冷却缸做散热处理。燃烧室配有进气气门,火花塞,喷油器。排气机构配有排气门,消声器。燃烧缸配有燃烧室,冷却缸配有排气机构。燃烧缸通过回热腔与冷却缸相连通,为了简化计算和说明,本发动机的冲程概念为两个缸加起来运动一个汽缸行程距离,发动机是以双缸四冲程的汽缸工作模式循环做功。

第一冲程阶段,燃烧汽缸活塞在下止点上向下运行,燃烧缸进气门关闭,燃烧缸上燃烧室内的高压混合燃料气点火燃烧,膨胀做功。冷却缸排气门关闭,燃烧缸内的做功后的高温高压燃气通过回热腔进入冷却缸,同时冷却缸活塞在上止点向下运行,经过回热后的燃气工质进入冷却缸内膨胀做功。

第二冲程阶段,燃烧汽缸活塞在下止点向上运行,燃烧缸进气门关闭,燃烧缸内的做功后的高温高压燃气通过回热腔对燃气工质换热。冷却缸排气门关闭,冷却缸活塞在下止点上向下运行,经过回热腔后的燃气工质进入冷却缸内膨胀做功。做功后,冷却缸排气门打开,废气通过排气门排出到大气中。

第三冲程阶段,燃烧汽缸活塞在上止点下向上运行,燃烧缸进气门打开,高压空气通过进气门进入燃烧室内,高温高压燃气通过回热腔进入冷却缸,回热腔对燃气工质换热。冷却缸排气门打开,换热后的废气通过排气门排出到大气中。冷却缸活塞在下止点向上运行,冷却缸排气门关闭,冷却缸内燃气工质压缩冷却。

第四冲程阶段,燃烧汽缸活塞在上止点向下运行,燃烧缸进气门关闭,回热腔内的换热后的燃气工质进入燃烧缸,燃烧汽缸活塞向下膨胀做功。燃烧缸内喷油,高压空气与燃油混合。冷却缸排气门关闭,冷却缸活塞在上止点下向上运行,冷却缸内燃气工质压缩进入回热腔。由此,发动机进入第一阶段冲程开始状态,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汽缸推动曲柄连杆动力输出轴循环做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发动机有两个做功冲程,分别是第一冲程、第四冲程。第二冲程和第三冲程中的燃气工质经过回热器的换热,充分利用了燃气工质的剩余能量,提高了发动机的效率。发动机的燃烧缸做保温处理,燃料混合气燃烧和膨胀做功时相当于绝热,汽缸做功的效率与出力都有相应的提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燃烧缸,2.冷却缸,3.燃烧室,4.燃烧汽缸活塞,5.冷却缸活塞,6.排气机构,7.回热腔,8.曲柄连杆动力输出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附图1,本实施例的结构是,它包括燃烧缸1,冷却缸2,燃烧室3,燃烧汽缸活塞4,冷却缸活塞5,排气机构6,回热腔7,曲柄连杆动力输出轴8,燃烧缸1外贴保温材料做保温处理,冷却缸2通水路做散热处理。燃烧室3配有进气门,火花塞,喷油器。排气机构6配有排气门,消声器。燃烧缸1配有燃烧室3,冷却缸2配有排气机构6。燃烧缸1通过回热腔7与冷却缸2相连通,发动机以四冲程的汽缸工作模式循环做功。

第一冲程阶段,燃烧汽缸活塞4在下止点上向下运行,燃烧缸1进气门关闭,燃烧缸1上燃烧室3内的高压混合燃料气点火燃烧,膨胀做功。冷却缸2排气门关闭,燃烧缸1内的做功后的高温高压燃气通过回热腔7进入冷却缸2,同时冷却缸活塞5在上止点向下运行,经过回热后的燃气工质进入冷却缸1内膨胀做功。

第二冲程阶段,燃烧汽缸活塞4在下止点向上运行,燃烧缸1进气门关闭,燃烧缸1内的做功后的高温高压燃气通过回热腔7对燃气工质换热。冷却缸2排气门关闭,冷却缸活塞5在下止点上向下运行,经过回热腔7后的燃气工质进入冷却缸2内膨胀做功。做功后,冷却缸1排气门打开,废气通过排气机构6排出到大气中。

第三冲程阶段,燃烧汽缸活塞4在上止点下向上运行,燃烧缸1进气门打开,大于3个大气压的高压空气通过进气门进入燃烧室3内,高温高压燃气通过回热腔7进入冷却缸2,回热腔7对燃气工质换热。冷却缸2排气门打开,换热后的废气通过排气机构6排出到大气中。冷却缸活塞5在下止点向上运行,冷却缸排气门关闭,冷却缸2内燃气工质压缩冷却。

第四冲程阶段,燃烧汽缸活塞4在上止点向下运行,燃烧缸1进气门关闭,回热腔7内的换热后的燃气工质进入燃烧缸1,燃烧汽缸活塞4向下膨胀做功。燃烧缸1内喷油,高压空气与燃油混合。冷却缸2排气门关闭,冷却缸活塞5在上止点下向上运行,冷却缸2内燃气工质压缩进入回热腔7。由此,发动机进入第一阶段冲程开始状态,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汽缸推动曲柄连杆动力输出轴8循环做功。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它由多组实施例1中汽缸组合在一根动力输出轴上。发动机运行时各组汽缸各自以双缸四冲程的时序循环做功。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它由多组实施例1中汽缸组合在两根动力输出轴上。

两根动力输出轴通过齿轮链条绞合一起旋转输出动力,发动机运行时各组汽缸各自以双缸四冲程的时序循环做功。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冷却缸活塞在运行工作时曲轴角落后燃烧汽缸活塞80度至120度。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燃烧室3配有电热塞,高压电点火火花塞,高压喷油器,可实现多种燃料在发动机上应用。

实施例6: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回热腔7外装有蓄热器和保温层,可以实现发动机不同工况下的热量回收。

实施例7: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回热腔7和冷却缸2之间装有散热器,可以实现发动机快速散热,提高发动机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但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