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安装空气冷却式内燃发动机的车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7907发布日期:2018-10-09 19:58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用于安装空气冷却式内燃发动机的车辆结构,该车辆结构适于装设在鞍座式骑乘车辆上。



背景技术:

通常,在空气冷却式内燃发动机中,散热片形成为从以伸出方式依次堆叠在曲轴箱上的气缸以及气缸盖的外周伸出。

因此,在空气冷却式内燃发动机装设在鞍座式骑乘车辆上的情况下,常见的实例是曲轴箱通过结合至车身框架而被支撑(参见,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4602235b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结构中,吊架凸台形成在曲轴箱的未形成有散热片的外周上,并且吊架凸台经由箱吊架构件结合至车身框架以支撑曲轴箱,从而空气冷却式内燃发动机被安装在车辆上。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通常,在空气冷却式内燃发动机的示例中,其外周上形成有散热片的这样的气缸盖不被车身框架支撑或者不结合至车身框架,并且仅对应内燃发动机的下半部的曲轴箱结合至车身框架的下部,但是车身框架的上部不结合至内燃发动机。因此,难以增大整个车身框架的刚度。

鉴于这样的情况作出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用于安装空气冷却式内燃发动机的车辆结构,该车辆结构能够在不使用任何特别的加强构件的情况下使用发动机本体自身提高整个车身框架的刚度。

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此目的,本发明提供这样一种用于安装空气冷却式内燃发动机的车辆结构,在该车辆结构中,所述空气冷却式内燃发动机安装在鞍座式骑乘车辆的车身框架上,所述空气冷却式内燃发动机构造成使得气缸与气缸盖依次竖向堆叠在曲轴箱上,并且散热片至少形成在所述气缸盖的外周上;

其中,所述曲轴箱具有形成在预定的向前位置以及向后位置处的吊架凸台,并且在所述吊架凸台经由曲轴箱吊架构件结合至所述车身框架的情况下所述曲轴箱被所述车身框架支撑;所述气缸盖具有形成为垂直于左右水平方向的左气缸盖吊架座表面以及右气缸盖吊架座表面,所述左气缸盖吊架座表面以及右气缸盖吊架座表面通过切去所述气缸盖的左右对称区域以及部分所述散热片而形成,所述左右对称区域邻近所述气缸盖的左侧面及右侧面的侧边缘;所述气缸盖的所述左气缸盖吊架座表面与所述右气缸盖吊架座表面形成在气缸盖吊架附接座上,左气缸盖吊架构件与右气缸盖吊架构件的一端分别被紧固至所述气缸盖吊架附接座;并且所述左气缸盖吊架构件与所述右气缸盖吊架构件分别具有紧固至所述车身框架的另一端。

借助此构造,曲轴箱被车身框架支撑成使得在预定的向前及向后的位置中形成的吊架凸台经由曲轴箱吊架构件结合至车身框架。另外,通过切去靠近气缸盖的左侧面以及右侧面的侧边缘的左右对称区域以及部分散热片而形成垂直于左右水平方向的左吊架座表面与右吊架座表面。左气缸盖吊架构件以及右气缸盖吊架构件各自的一端分别紧固至其上形成有左气缸盖吊架座表面以及右气缸盖吊架座表面的左气缸盖吊架附接座以及右气缸盖吊架附接座。左气缸盖吊架构件以及右气缸盖吊架构件分别具有紧固至车身框架的另一端。因此,气缸盖经由左气缸盖吊架构件以及右气缸盖吊架构件被支撑至车身框架,从而曲轴箱连同气缸盖结合至车身框架。这使得能够不使用任何特别的加强构件而经由内燃发动机自身加强车身框架,从而提供车身框架的改进刚度。

而且,因为气缸盖的左右对称区域连同部分散热片被切去以形成左气缸盖吊架座表面以及右气缸盖吊架座表面,所以能够实现关于气缸盖吊架座表面的高度调节以及改进的附接。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身框架是双摇篮型框架;所述气缸盖构造成竖立在所述曲轴箱上;并且所述左气缸盖吊架座表面与所述右气缸盖吊架座表面分别形成在位于所述气缸盖的所述左侧面与所述右侧面上的区域中,所述区域分别最靠近所述双摇篮型框架的一对左上框架部与右上框架部定位。

借助此构造,所述左气缸盖吊架座表面与所述右气缸盖吊架座表面分别形成在竖立的气缸盖的左区域及右区域中,所述左区域及右区域分别最靠近所述双摇篮型框架的一对左上框架部与右上框架部定位。因此,气缸盖吊架座表面与上框架部能够借助短长度的气缸盖吊架构件结合。因此,能够实现车身框架的刚度的进一步提高以及重量的进一步减小。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一对左上框架部与右上框架部分别位于所述左气缸盖吊架座表面与所述右气缸盖吊架座表面的上侧;所述气缸盖吊架构件是气缸盖吊架板;并且所述左气缸盖吊架板与所述右气缸盖吊架板各自的一端面向所述气缸盖的所述气缸盖吊架座表面,所述一端分别紧固至所述气缸盖吊架附接座,并且所述左气缸盖吊架板与所述右气缸盖吊架板具有分别紧固至所述左上框架部与所述右上框架部的另一端。

借助此构造,各自具有面向所述气缸盖的所述气缸盖吊架座表面并且分别紧固至所述气缸盖吊架座表面的一端的板形气缸盖吊架板具有各自的紧固至所述左上框架部与所述右上框架部的另一端,同时气缸盖吊架位于垂直于左右水平方向的竖直姿势。因此,能够实现气缸盖吊架板的刚度的提高以及重量的减小,并且还能实现车身框架的结构刚度的进一步提高。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气缸盖吊架板的所述一端分别介着间隔器构件而紧固至所述气缸盖的所述气缸盖吊架附接座,以产生等于或者大于所述散热片沿左/右方向朝外侧离开所述气缸盖吊架座表面的伸出量的距离

借助此构造,气缸盖吊架板的一端介着间隔器构件而紧固至所述气缸盖的所述气缸盖吊架附接座,从而气缸盖吊架板以等于或者大于所述散热片沿左/右方向朝外侧离开所述气缸盖吊架座表面的伸出量的距离定位。因此,被切的气缸盖吊架座表面能够被位于等于或者大于散热片的伸出量的高度处的气缸盖吊架板覆盖。因此能够提高外观质量,并且气缸盖吊架板还能够保护围绕气缸盖吊架板的散热片的切割拐角。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双摇篮型框架的所述上框架部向所述气缸盖的斜上侧以及后侧延伸成在侧视时朝后向下倾斜;依次堆叠在所述曲轴箱上的所述气缸以及所述气缸盖在向前倾斜的同时竖立;并且所述左气缸盖吊架座表面与所述右气缸盖吊架座表面分别沿所述气缸盖的所述左侧面与所述右侧面的后边缘形成在最靠近所述上框架部的所述左右对称区域中。

借助此构造,沿前倾的气缸盖的所述左侧面与所述右侧面的后边缘形成在最靠近所述上框架部的所述左右对称区域中的气缸盖吊架座表面定位在气缸盖的最高位置处。并且,通过使用具有尽可能短的长度的气缸盖吊架板,气缸盖吊架座表面在尽可能高的位置处结合至朝后向下倾斜的上框架部。这使得能够提高车身框架的结构刚度。

在本发明的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气缸盖(44)具有后侧面,进气通道从所述后侧面向后延伸;所述进气通道设置有邻近所述气缸盖的节气门本体;并且所述左气缸盖吊架板与所述右气缸盖吊架板覆盖所述节气门本体的左侧与右侧。

借助此构造,因为所述左气缸盖吊架板与所述右气缸盖吊架板覆盖置于待从气缸盖的后侧面向后延伸的进气通道上的所述节气门本体的左侧与右侧,所以所述左气缸盖吊架板与所述右气缸盖吊架板保护节气门本体以及伴同节气门本体的进气节气门带轮等。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通道设置有燃料喷射阀,所述燃料喷射阀比所述节气门本体更靠近所述气缸盖定位。

借助此构造,所述左气缸盖吊架板与所述右气缸盖吊架板能够容易覆盖节气门本体以及燃料喷射阀还有从燃料喷射阀延伸的燃料软管的左侧以及右侧,从而能够保护燃料喷射阀等。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左气缸盖吊架构件与所述右气缸盖吊架构件中的一者具有供所述离合器缆线引导装置附接的内侧。

借助此构造,在通过利用间隔器远离气缸盖被附接的气缸盖吊架板的内部创建空间,并且所述空间用于将离合器缆线引导装置附接至气缸盖吊架板。因此,离合器缆线在位于鞍座式骑乘车辆的手把上的离合器操作单元与位于车辆装设的内燃发动机的曲轴箱侧的离合器之间规划路线,并且离合器缆线指向置于气缸盖的左侧面以及右侧面上的气缸盖吊架板的内侧。因此,虽然离合器缆线以和缓弯折而不具有任何突转弯曲地被规划路线,但是离合器缆线能够以尽可能短的距离提供离合器与离合器操作单元之间的联接。这使得能够减小离合器操作负载以提高可操作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曲轴箱被车身框架支撑成使得在预定的向前及向后的位置中形成的吊架凸台经由曲轴箱吊架构件结合至车身框架。另外,通过切去靠近气缸盖的左侧面以及右侧面的侧边缘的左右对称区域以及部分散热片而形成垂直于左右水平方向的左吊架座表面与右吊架座表面。左气缸盖吊架构件以及右气缸盖吊架构件各自的一端分别紧固至其上形成有左气缸盖吊架座表面以及右气缸盖吊架座表面的左气缸盖吊架附接座以及右气缸盖吊架附接座,并且气缸盖吊架构件具有紧固至车身框架的另一端。因此,气缸盖经由这样的气缸盖吊架构件被支撑至车身框架,从而曲轴箱连同气缸盖结合至车身框架。这使得能够不使用任何特别的加强构件而经由内燃发动机自身加强车身框架提高车身框架的刚度。

而且,因为气缸盖的左右对称区域连同部分散热片被切去以形成左气缸盖吊架座表面以及右气缸盖吊架座表面,所以能够实现气缸盖吊架座表面的高度调节以及改进的附接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结构的摩托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示出用于安装内燃发动机的车辆结构的摩托车的左侧视图;

图3是示出用于安装内燃发动机的车辆结构的摩托车的右侧视图;

图4是沿图2与图3中的箭头iv的线剖切的剖面图;

图5是示出左气缸盖吊架板的附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右气缸盖吊架板的附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移除了左气缸盖吊架板的情况下的主要部分的左侧视图;以及

图8是移除了右气缸盖吊架板的情况下的主要部分的右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摩托车

2车身框架

3头管

4上框架部

5后框架部

6下框架部

7前框架部

8下降框架

9座椅横挡

10后支条

11曲轴箱吊架板

12曲轴箱吊架板

13曲轴箱吊架板

14曲轴箱吊架板

15气缸盖吊架板

16衬圈

17离合器缆线引导装置

18枢轴承

20转向轴

21前叉

22前轮

23手把

24枢轴

25后叉

26后轮

27后缓冲垫

28离合器操作杆

31燃料箱

32座椅

40内燃发动机

41发动机本体

42曲轴箱

43气缸

43f散热片

44气缸盖

44f散热片

45气缸盖罩

46离合器罩

50进气通道

50a连接管

51燃料喷射阀

52燃料软管

53节气门本体

54进气节气门带轮

55节气门开度传感器

56空气清洁器

57排气管

58排气消声器

60变速器

61离合器

62离合器致动杆

63离合器缆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图1是摩托车1的侧视图,摩托车1是鞍座式骑乘车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应用至该鞍座式骑乘车辆。

在本文中的描述以及全部权利要求中,诸如前后左右之类的方向指的是相对于摩托车1的行进方向的方向,行进方向是向前方向。在图中,“fr”表示前方,“rr”表示后方,“lh”表示左方以及“rh”表示右方。

摩托车1是用于越野行驶的运动摩托车。摩托车1的车身框架2是双摇篮型框架。

一对左右上框架部4从头管3向下延伸以分开成左框架构件与右框架构件,并且左右上框架部4朝后部稍微向下倾斜。后框架部5分别在相应的上框架部4的后端处弯曲成从后端向下延伸。下框架部6分别在相应的后框架部5的下端处弯曲成从下端向前延伸。前框架部7分别在相应的下框架部6的前端处弯曲成沿斜向前并且向上的方向从前端延伸。上框架部4、后框架部5、下框架部6以及前框架部7的左套组与右套组均通过弯曲单根管而形成。前框架部7的上端结合至单个从头管3向下延伸的下降框架8。如此,构造了一对左右环形框架。

内燃发动机40通过支撑在这对左右环形框架限定的内部空间2s中而被装设。

而且,一对左右座椅横挡9从上框架部4的向下弯曲的后端向后延伸。后支条10中的每一者均连接在相关联的座椅横挡9的后部与相关联的后框架部5的中点处的弯曲部之间。

车身框架2是如以上描述构造的半双摇篮式框架。

在包括如以上描述的半双摇篮式框架的摩托车1中,如图1中所示,转向轴20在车身框架2的前端处被头管3以可旋转的方式枢转地支撑。前叉21在转向轴20的下部处分叉然后前叉21从该下部向下延伸。前轮22被可旋转地支撑在前叉21的下端处,并且前轮22借助手把23被转向,手把23在转向轴20的顶端处安装成从顶端向左右两个方向延伸。

枢轴承18被置于后框架部5的下弯曲部分上。后叉25使其前端被枢轴承18中的枢轴24枢转地支撑,并且后叉25向后延伸。后轮26被可旋转地支撑在后叉25的可垂直摆动的后端处。

后叉25具有靠近枢轴24的连结部。后缓冲垫27在连结部与座椅横挡9的前部之间布置成沿竖直方向延伸。

内燃发动机40是四冲程循环单缸空气冷却式内燃发动机。发动机本体41构造成使得气缸43、气缸盖44以及气缸盖罩45依次置于曲轴箱42上。在安装的发动机本体41中,气缸43以及气缸盖44竖直地竖立在曲轴箱42上,同时气缸43以及气缸盖44沿前框架部7稍微向前倾,并且发动机本体41在车身框架2的内部空间2s内安装成使得发动机本体41被放置到横向位置中,其曲轴沿车辆宽度在左右方向上取向。

在安装在车身框架2的内部空间2s中的内燃发动机40上方,燃料箱31被上框架部4支撑,并且座椅32通过被座椅横挡9支撑而置于燃料箱31的后方。

参照图2以及图3,在曲轴箱42的前侧上,位于前上侧处的吊架凸台42a借助螺栓11b被紧固至曲轴箱吊架板11,曲轴箱吊架板11分别从前框架部7伸出。而且,位于曲轴箱42的前下侧处的吊架凸台42b借助螺栓12b被紧固至曲轴箱吊架板,曲轴箱吊架板12分别形成在下框架部6的前端弯曲部分上。

在曲轴箱42的后侧上,位于后上侧处的曲轴箱吊架凸台42c借助螺栓13b被紧固至曲轴箱吊架板13,曲轴箱吊架板13分别从支撑托架5b伸出,支撑托架5b从相应的后框架部5的中部稍上方延伸出。位于曲轴箱42的后下侧处的曲轴箱吊架凸台42d借助螺栓14b被紧固至曲轴箱吊架板14,曲轴箱吊架板14分别形成在下框架部6的后端弯曲部分上。

为了支撑发动机本体41的曲轴箱42,位于前部两个点处的曲轴箱吊架凸台42a和42b通过曲轴箱吊架板11和12结合至车身框架2,并且位于后部两个点处的曲轴箱吊架凸台42c和42d通过曲轴箱吊架板13和14结合至车身框架2。

因此,曲轴箱42的前部与后部结合至车身框架2的下半部。

发动机本体41以如下方式被支撑:不仅曲轴箱42结合至车身框架2的下半部,而且竖立在曲轴箱42上方的气缸盖44结合至形成车身框架2的上部的上框架部4。

下散热片43f与上散热片44f两者形成在从曲轴箱42竖立的气缸43的外周上并且形成在气缸盖44的外周上,并且散热片43f与44f沿气缸43以及气缸盖44的周向延伸。

参照图5至图8,左右气缸盖吊架附接座44z沿气缸盖44的左右侧面的后侧边缘形成在最靠近上框架部4的左右对称的区域上。气缸盖吊架附接座44z包括左右气缸盖吊架座表面44zf(由图5至图8中的点线阴影所示的表面),左右气缸盖吊架座表面44zf是垂直于左右水平方向的左右平坦表面。通过一起机加工掉或者切去气缸盖44的一部分和散热片44f的一部分而形成气缸盖吊架座表面44zf。

如图4中所示,这一对左右上框架部4分别向上超过左右气缸盖吊架座表面44zf。

支撑托架4b形成为在上框架部4的最靠近气缸盖吊架附接座44z的区域上伸出。

气缸盖吊架板15分别介于位于气缸盖44上的左右气缸盖吊架附接座44z与形成为在上框架部4上伸出的支撑板4b之间。

参照图5以及图6,各个气缸盖吊架板15均形成三角板形状。各个气缸盖吊架板15的一端隔着圆筒形衬圈16(间隔器构件)面向气缸盖吊架座表面44zf,并且所述一端借助螺栓15a紧固至气缸盖吊架附接座44z。气缸盖吊架板15呈垂直于左右水平方向的竖直姿势,并且气缸盖吊架板15在另一端上在两个点处借助螺栓15b紧固至支撑托架4b,支撑托架4b形成为在上框架部4上伸出。

气缸盖吊架板15是不可弯曲的扁平板构件,并且紧固至上框架部4的部分不从紧固至支撑托架4b的部分偏移。因此,气缸盖吊架板15是轻质的并且具有高刚度。

发动机本体41的稍微向前倾的气缸盖44以如下方式被支撑:沿左右侧面的后侧边缘位于最高位置的气缸盖吊架附接座44z分别经由气缸盖吊架板15结合至车身框架2的上框架部4。

因此,发动机本体41使其曲轴箱42被车身框架2的下半部支撑并结合至车身框架2的下半部,并且使其位于气缸盖44的最高位置的气缸盖吊架附接座44z通过呈垂直于左右水平方向的竖直姿势的气缸盖吊架板15被车身框架2的上部支撑并结合至车身框架2的上部。因此,能不使用特定加强构件而通过发动机本体41本身加强车身框架2以提高车身框架2的刚度。

而且,气缸盖44的左右对称区域以及散热片44f的相应部分通过机加工被切去以形成左右气缸盖吊架座表面44zf。因此,实现了气缸盖44的重量减少,并且还能够调节气缸盖吊架座表面的重量变化并且提高安装精度。

沿前倾气缸盖44的左右侧面的后侧边缘形成在最靠近上框架部4的左右对称区域中的气缸盖吊架座表面44zf位于气缸盖44的最高位置。并且,通过使用具有尽可能短的长度的气缸盖吊架板15,气缸盖吊架座表面44zf在尽可能高的位置处结合至朝后侧向下倾斜的上框架部4。这使得能够提高车身框架2的结构刚度。

衬圈16介于各气缸盖吊架板15与气缸盖44的气缸盖吊架附接座44z的相应一者之间,借此,如从图4理解到的,气缸盖吊架板15的一端以等于或者大于散热片44f沿左/右方向朝外侧离开气缸盖吊架座表面44zf的伸出量的距离被紧固。因此,通过切割产生的气缸盖吊架座表面44zf被位于等于或者大于散热片44f的伸出量的高度处的气缸盖吊架板15覆盖。因此,如图5以及图6中所示,不仅能够提高外观质量,而且气缸盖吊架板15能够保护围绕气缸盖吊架板15的散热片44f的切割拐角。

如图7以及图8中所示,进气通道50从装设在车身框架2中的内燃发动机40的竖立发动机本体41的气缸盖44的后侧面向后延伸。

如将从图7以及图8观察到的,进气通道50设置有邻近气缸盖44的节气门本体53,并且燃料喷射阀51置于节气门本体53的气缸盖侧。

燃料供应软管52连接至燃料喷射阀51。节气门本体53附伴有置于节气门本体53的右侧的进气节气门带轮54,并且还附伴有置于左侧的节气门开度传感器55。

在进气通道50中,连接管50a从节气门本体53向后延伸以结合至定位在后部的空气清洁器56(参见图4)。

如图7以及图8中所示,节气门本体53以及燃料喷射阀51置于接近气缸盖44的进气通道50上,并且节气门本体53与燃料喷射阀51的左右侧分别被将发动机本体41的气缸盖44结合至车身框架2的上框架部4的左右气缸盖吊架板15覆盖。

图7以及图8示出了展示气缸盖吊架板15被移除并由双点划线标示的状态的侧视图。

因为左右气缸盖吊架板15覆盖节气门本体53以及燃料喷射阀51的左右侧,所以左右气缸盖吊架板15用以保护节气门本体53以及附伴节气门本体53的进气节气门带轮54、节气门开度传感器55等等。而且,左右气缸盖吊架板15用以保护燃料喷射阀51以及从燃料喷射阀51延伸的燃料软管52。

如图1中所示,形成排气通道的排气管57从发动机本体41的气缸盖44的前侧面延伸。

在图1中,从气缸盖44的前侧面延伸的排气管57弯曲成沿气缸盖44的右侧面向后延伸,然后排气管57连接至被右座椅横挡9悬挂的排气消声器58。

左气缸盖吊架板15借助螺栓15a隔着衬圈16附接至气缸盖44的左侧面的吊架座表面44zf,以创建等于或者大于散热片44f沿左方朝外侧离开气缸盖吊架座表面44zf的伸出量的距离。因此,左气缸盖吊架板15与进气通道50之间存在额外的间隙,并因此如图5中所示,该额外的间隙用以将离合器缆线引导装置17附接至左气缸盖吊架板15的内侧面。

如将从图4看到的,存在用于使与左气缸盖吊架板15对置的右气缸盖吊架板15更向上框架部4的内部放置的空间(图4中的左侧)。因此,可以不包括右衬圈16并且气缸盖吊架板15可直接紧固至气缸盖44的右吊架座表面44zf。这能够提高刚度。

在此示例中,右气缸盖座表面44zf可形成为具有扩大的区域以便实现移除螺栓15a的增强可作业性。

参照图3,变速器60布置在发动机本体41的曲轴箱42的后半部中,并且离合器61设置在变速器60的右侧并且离合器61被离合器罩46覆盖。

离合器致动杆62设置在离合器罩46的后部以致动离合器61。离合器缆线63的端部联接至离合器致动杆62的摆动远端。

如图2以及图3中所示,离合器缆线63在曲轴箱42的右侧在离合器罩46的后部从离合器致动杆62向上延伸,然后转向左侧以在节气门本体53下方穿过,然后沿左气缸盖吊架板15的内侧面向上前进。

参照图5,离合器缆线引导装置17固定至左气缸盖吊架板15的内侧面。

离合器缆线引导装置17形成为线材形状,并且具有固定至气缸盖吊架板15的内侧面的中央线状部。离合器缆线引导装置17具有形成在沿垂直方向延伸的两个端部处的局部打开的上环形部17a以及下环形部17b。

离合器缆线63被固定至左气缸盖吊架板15的内侧面的离合器缆线引导装置17的上环形部17a以及下环形部17b保持。因此,离合器缆线63在竖直方向上沿左气缸盖吊架板15的内侧面被引导。

参照图1,离合器缆线63被离合器缆线引导装置17引导成沿左气缸盖吊架板15的内侧面向上前进,然后离合器缆线63在斜向前并且向上的方向上沿车身框架2的左上框架部4的下侧延伸。然后,离合器缆线63沿头管3向上前进。然后,离合器缆线63联接至设置在手把23的左侧的离合器操作杆28的一端。

以此方式,离合器缆线63被离合器缆线引导装置17引导,离合器缆线引导装置17通过使用额外空间附接至左气缸盖吊架板15的内侧面。因此,虽然离合器缆线63以和缓弯折而不具有任何突转弯曲地规划路线,离合器缆线63能够以尽可能短的距离提供离合器致动杆62与离合器操作杆28之间的联接。这使得能够减小离合器操作负载以提高可操作性。

虽然已经描述了用于空气冷却的内燃发动机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装设结构,但是本发明的方面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并且本发明包括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与范围的情况下以各个方面实施的实施方式。

例如,本发明的车辆结构不限于应用于本实施方式中的用于越野行驶的摩托车,并且可应用于任何其他的各种鞍座式骑乘车辆,只要是满足权利要求所要求的车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