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燃料化油器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3406发布日期:2018-07-07 20:36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化油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燃料化油器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化油器是在发动机工作产生的真空作用下,将一定比例的汽油与空气混合的机械装置。化油器作为一种精密的机械装置,它利用吸入空气流的动能实现汽油的雾化的。它对发动机的重要作用可以称之为发动机的“心脏”。其完整的装置应包括起动装置、怠速装置、中等负荷装置、全负荷装置、加速装置。化油器会根据发动机的不同工作状态需求,自动配比出相应的浓度,输出相应的量的混合气,为了使配出的混合气混合的比较均匀,化油器还具备使燃油雾化的效果,以供机器正常运行。

现有化油器一般采用电磁阀控制,顶针与电磁阀结合为整体,电磁阀在保持某个工作状态过程中,其线圈需要进行长期通电,在长时间通电状态下,电磁阀容易损坏,从而造成化油器工作不可靠。也有采用机械控制的方式,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6286015a,公开了一项名称为“双燃料化油器”的发明专利,该专利在浮子室盖内通过密封波纹套和驱动弹簧的配合,实现机械式驱动控制化油器,但这种结构容易出现泄露,密封不可靠。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机械式化油器容易出现泄露,密封不可靠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燃料化油器切换装置,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作稳定、结构简单、密封可靠,能够实现机械式或其它自动化驱动控制装置的化油器。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燃料化油器切换装置,包括化油器本体,化油器本体包括浮子室和与浮子室连接的浮子室盖,浮子室内设置环套和喷油管,喷油管内设置有主量孔,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针阀部和与针阀部连接的驱动部,所述针阀部包括弹簧膜片和位于弹簧膜片中心处的针阀,针阀的末端与主量孔相匹配;弹簧膜片设置于浮子室盖与浮子室之间,浮子室盖设置有开口,所述驱动部穿过开口与弹簧膜片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部包括控制杆及与控制杆套接的摆动臂,控制杆穿过浮子室盖开口,控制杆端部与弹簧膜片贴合,控制杆的另一端套接有摆动臂。

进一步地,所述针阀外套接有复位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喷油管与环套螺纹连接,喷油管内还设置有与主量孔同轴的台阶孔,以及与主量孔垂直的进油孔。

进一步地,所述针阀设置有轴肩部,轴肩部与弹簧膜片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膜片中心处靠近驱动部一侧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端面与驱动部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浮子室盖设置有凸起,凸起上设置有弹簧轴,摆动臂与弹簧轴套接,弹簧轴上还套接有驱动弹簧,驱动弹簧一端抵接于凸起,另一端抵接于摆动臂。

本发明在使用中,浮子室内充满燃油,驱动部贴合弹簧膜片,在常规状态下,驱动部压紧弹簧膜片,进而将针阀压紧在主量孔上,燃油无法通过主量孔进入燃烧室燃烧;当使用过程中,驱动部退回,弹簧膜片在自身弹性力的驱动下带动针阀离开主量孔,此时燃油可以通过主量孔进入完成燃烧,为了保证浮子室的密封性,弹簧膜片设置于浮子室盖与浮子室之间,通过弹簧膜片与浮子室贴合及针阀与弹簧膜片的配合达到了浮子室的密封性,相对现有技术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并且解决了现有机械式化油器容易出现泄露、密封不可靠的问题,驱动部可以采用机械式或其它自动化驱动控制方式,达到机械驱动、自动控制的化油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双燃料化油器切换装置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双燃料化油器切换装置仰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双燃料化油器切换装置b-b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双燃料化油器切换装置a-a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双燃料化油器切换装置针阀部示意图;

图中:1化油器本体、101浮子室、102浮子室盖、1021开口、1022凸起、103喷油管、1031主量孔、1032喷油管台阶孔、1033喷油管进油孔、104环套、2控制装置、201针阀部、2011弹簧膜片、2012复位弹簧、2013针阀、2014弹簧膜片延伸部、202驱动部、2021控制杆、2022驱动弹簧、2023摆动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在具体使用中,如图1-5所示,一种双燃料化油器切换装置,包括化油器本体1,化油器本体1包括浮子室101和与浮子室101连接的浮子室盖102,浮子室101内设置环套104和喷油管103,喷油管103内设置有主量孔1031,还包括控制装置2,控制装置2包括针阀部201和与针阀部201连接的驱动部2,所述针阀部201包括弹簧膜片2011和位于弹簧膜片2011中心处的针阀2013,针阀2013的末端与主量孔1031相匹配;弹簧膜片2011设置于浮子室盖102与浮子室101之间,浮子室盖102设置有开口1021,所述驱动部2穿过开口1021与弹簧膜片2011贴合。

在本实施例中,浮子室101内充满燃油,驱动部2贴合弹簧膜片2011,在常规状态下,驱动部2压紧弹簧膜片2011,进而将针阀2013压紧在主量孔1031上,燃油无法通过主量孔1031进入燃烧室燃烧;当使用过程中,驱动部2退回,弹簧膜片2011在自身弹性力的驱动下带动针阀2013离开主量孔1031,此时燃油可以通过主量孔1031进入完成燃烧,为了保证浮子室101的密封性,弹簧膜片2011设置于浮子室盖102与浮子室101之间,通过弹簧膜片2011与浮子室101贴合及针阀2013与弹簧膜片2011的配合达到了浮子室101的密封性,相对现有技术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并且解决了现有机械式化油器容易出现泄露、密封不可靠的问题,驱动部2可以采用机械式或其它自动化驱动控制方式,达到机械驱动、自动控制的化油器。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驱动针阀201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部包括控制杆2021及与控制杆2021套接的摆动臂2023,控制杆2021穿过浮子室盖102开口1021,控制杆2021端部与弹簧膜片2011贴合,控制杆2021的另一端套接有摆动臂2023;在实际使用中,控制杆2021设置有轴颈,摆动臂2023套接在轴颈处,能够带动控制杆2021沿控制杆2021的轴线方向移动,在常规状态下,摆动臂2023带动控制杆2021压紧弹簧膜片2011,进而压紧针阀2013,使针阀2013压紧在主量孔1031上,燃油无法通过主量孔1031进入燃烧室燃烧;需要燃油进入主量孔1031时,摆动臂2023带动控制杆2021远离弹簧膜片2011,针阀2013在弹簧膜片2011弹性力的驱动下远离主量孔1031,此时燃油可以通过主量孔1031进入燃烧室完成燃烧。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针阀2013复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针阀2013外套接有复位弹簧2012,在常规状态下,复位弹簧2012处于压缩状态,当需要燃油进入主量孔1031时,弹簧膜片2011在自身弹性力的驱动下带动针阀2013离开主量孔1031,此时复位弹簧2012辅助弹簧膜片2011,带动针阀2013离开主量孔1031,利于燃油通过主量孔1031进入完成燃烧。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连接,喷油管103与环套104通过螺纹连接;为了便于复位弹簧2012安装,喷油管103内还设置有与主量孔1031同轴的台阶孔1032,复位弹簧2012一端抵接于台阶孔1032的台阶处,另一端与针阀2013抵接;为了方便主量孔1031进油,喷油管还设置有与主量孔1031垂直的进油孔1033,当针阀2013离开主量孔1031时,浮子室101内的燃油可以通过进油孔1033进入主量孔1031内,进而进入燃烧室燃烧。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密封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针阀2013设置有轴肩部,轴肩部与弹簧膜片2011贴合,通过轴肩部增大针阀2013与弹簧膜片2011的接触面积,提高浮子室101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密封性,同时方便针阀2013驱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簧膜片2011中心处靠近驱动部2一侧设置有延伸部2014,所述延伸部2014端面与驱动部2贴合,驱动部2的控制杆2021与延伸部2014端面贴合,控制杆2021在摆动臂2023的带动下压紧延伸部2014,在实际应用中,延伸部2014可以设置为弹性或非弹性体,通过延伸部2014,控制杆2021能够进而压紧针阀2013,使针阀2013压紧在主量孔1031上,燃油无法通过主量孔1031进入燃烧室燃烧;同时,增加延伸部2014提高了弹簧膜片2011中心处的厚度,提升其密封性,同时也延长了弹簧膜片2011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为了能够让平常状态下针阀2013可以主动压紧在主量孔1031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浮子室盖102设置有凸起1022,凸起1022上设置有弹簧轴,摆动臂2023与弹簧轴套接,弹簧轴上还套接有驱动弹簧2022,驱动弹簧2022一端抵接于凸起1022,另一端抵接于摆动臂2023,通过驱动弹簧2022的弹性力,驱动摆动臂2023让控制杆2021压合弹性膜片,进而使针阀2013压紧在主量孔1031上,当需要燃油进入主量孔1031时,拉动摆动臂2023,克服驱动弹簧2022的弹性力,使摆动臂2023带动控制杆2021远离弹簧膜片2011,针阀2013在弹簧膜片2011弹性力的驱动下远离主量孔1031,此时燃油可以通过主量孔1031进入燃烧室完成燃烧。

尽管上文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给予了详细描述和说明,但是应该指明的是,我们可以依据本发明的构想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各种等效改变和修改,其所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及附图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