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41225发布日期:2018-12-01 01:58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属于发动机尾气后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研究表明尾气后处理系统(例如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scr系统)管路中氨分布的均匀程度对系统的整体性能和耐久性能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氨分布不均匀会导致局部区域氨过多从而易造成氨泄漏,而在另一些氨稀薄区域造成氮氧化合物(nox)转化效率过低。长时间氨的不均匀分布会导致催化剂老化不均匀,从而影响催化剂的整体性能。尿素液滴的不均匀分布会造成局部管壁或混合结构温度过低,形成结晶,严重时会堵塞尾气管、导致发动机动力性能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效果较好的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其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混合管以及固定在所述混合管的外围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壳体分隔成第一空间以及第二空间,所述隔板包括位于所述混合管一侧的第一板片、位于所述混合管另一侧的第二板片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板片与所述第二板片的第三板片,所述第三板片设有供所述混合管穿过的通孔;所述混合管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空间内的第一管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空间内的第二管部,其中所述第一管部设有分别位于其两侧的至少两个第一开口;所述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还包括分别遮挡在所述第一开口前端的第一遮板以及第二遮板,使得绝大部分的排气流需要绕开所述第一、第二遮板才能进入到所述第一开口中。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管部设有分别位于其两侧的至少两个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空间相连通。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设有第一轴线,所述混合管设有第二轴线,所述第一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二轴线。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混合管竖直布置;所述第一板片与所述第二板片均竖直延伸且延伸方向相反,所述第三板片水平延伸。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隔板大致呈z形,所述第一板片位于所述混合管的左下方,所述第二板片位于所述混合管的右上方。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板片设有贴靠在所述第二管部上的第一弧形面,所述第二板片设有贴靠在所述第一管部上的第二弧形面。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混合管上的整流板,所述第一遮板以及第二遮板分别位于所述整流板的两侧。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整流板包括贴靠在所述第一管部上的第三弧形面,所述第一遮板以及第二遮板分别自所述第三弧形面向两侧延伸而成。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遮板设有贴靠在所述壳体内侧的第一圆弧边,所述第二遮板设有贴靠在所述壳体内侧的第二圆弧边。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包括位于所述混合管底部的板片,所述板片设有向所述第二管部内凸伸的圆弧形凸起。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第二遮板进行整流,提高了气流分布的均匀性,提高了混合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图1的右视图。

图5是去除图1中壳体之后的立体图。

图6是图5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图6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沿图1中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沿图1中b-b线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3,用以处理发动机的排气。所述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3包括壳体31、位于所述壳体31内的混合管32、固定在所述混合管32的外围的隔板33、位于所述混合管32底部的板片34以及用以部分遮挡所述混合管32的整流板38。

所述隔板33将所述壳体31分隔成用以与第一后处理载体组件相连通的第一空间331以及用以与第二后处理载体组件相连通的第二空间332。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后处理载体组件可以包括氧化催化器(doc)以及位于所述氧化催化器下游的柴油颗粒过滤器(dpf);所述第二后处理载体组件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剂(scr)。

所述混合管32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空间331内的第一管部321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空间332内的第二管部322,其中所述第一管部321设有分别位于其两侧的至少两个第一开口3211,所述第二管部322设有分别位于其两侧的至少两个第二开口3221,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空间相连通。所述第一开口3211用以供气流进入,所述第二开口3221用以供气流流出,以形成双旋流的混合效果。

所述整流板38包括分别遮挡在所述第一开口3211前端的第一遮板381以及第二遮板382,使得绝大部分的排气流需要绕开所述第一、第二遮板381、382才能进入到所述第一开口3211中。如此设置,避免了排气流直接冲入混合管32中并在管壁上形成反射,影响气流混合的均匀性与平稳性。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整流板38包括贴靠在所述第一管部321上的第三弧形面383,所述第一遮板381以及第二遮板382分别自所述第三弧形面383向两侧延伸而成。优选地,所述第三弧形面383焊接在所述第一管部321上。所述第一遮板381设有贴靠在所述壳体31内侧的第一圆弧边3811,所述第二遮板382设有贴靠在所述壳体31内侧的第二圆弧边3821,对气流形成阻碍以起到整流的效果。

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31呈圆筒状,其设有第一轴线311;所述混合管32呈圆筒状,其设有第二轴线323,所述第一轴线311与所述第二轴线323交叉。优选地,所述第一轴线311垂直于所述第二轴线323。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31与所述混合管32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椭圆形等。

所述隔板33包括位于所述混合管32一侧的第一板片331、位于所述混合管32另一侧的第二板片33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板片331与所述第二板片332的第三板片333,所述第三板片333设有供所述混合管32穿过的通孔334。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合管32竖直布置;所述第一板片331与所述第二板片332均竖直延伸且延伸方向相反,所述第三板片333水平延伸。请参图5至图7所示,所述隔板33大致呈z形,所述第一板片331位于所述混合管32的左下方,所述第二板片332位于所述混合管32的右上方。所述第一板片331设有贴靠在所述第二管部322上的第一弧形面335,所述第二板片332设有贴靠在所述第一管部321上的第二弧形面336。

所述板片34位于所述第二管部322的下端,所述板片34设有向所述第二管部322凸伸的圆弧形凸起341,以导引气流反向流动。所述板片34能够避免尿素溶液被直接喷射到排气管上,从而降低了尿素结晶的风险。

所述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3设有位于所述壳体31上且用以安装尿素喷嘴以将雾化之后的尿素溶液喷入所述混合管32内的喷嘴安装座(未图示)。

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当发动机的排气穿过第一后处理载体组件进入到第一空间331内时,排气绕过第一、第二遮板381、382自第一开口3211进入混合管32。当满足喷射条件时,尿素喷嘴向混合管32中喷射尿素,雾化的尿素液滴与发动机的排气一起混合并向下游移动,并自第二开口3221进入到第二空间332内,并到达位于下游的第二后处理载体组件。在板片34的作用下更好地使气流反向(例如向上游)流动以形成双旋流。如此设置,通过旋流增加了尿素蒸发的距离和时间,提高了气流混合的均匀性,降低了尿素结晶的风险。

另外,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说明书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