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进气隔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41715发布日期:2018-12-28 21:18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内燃机进气隔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内燃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隔水装置,具体为内燃机进气隔水装置。

背景技术

内燃机进水后就会导致熄火,并且进水熄火后不能再次启动,否则会导致内燃机气缸被破坏。即使内燃机进水后不立即启动,修理进水后的内燃机也需要将内燃机拆解开来然后重新组装,不仅十分费时费力,而且由于修理人员修理水平不同,极有可能导致内燃机稳定性和可靠性大幅度下降。因此,阻止内燃机进水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而内燃机进水大多数都是由进气口进水的。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内燃机进气隔水装置,解决了内燃机由进气口进水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内燃机进气隔水装置,该装置包括进气管、设置在进气管外部的防护外壳、设置在进气管上的增压箱、设置在进气管上位于增压箱与进气口之间的增压泵、进气阀、可调控烘气装置、火花塞、出气阀、发动机体、活塞、活动摆轮杆,所述可调控烘气装置底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防护外壳顶端,所述火花塞远离进气阀一端安装有出气阀,所述火花塞远离出气阀一端安装有进气阀,所述发动机体顶端远离出气阀一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防护外壳靠近出气阀一端,所述进气阀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发动机体顶端远离出气阀一端,所述出气阀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发动机体顶端远离进气阀一端,所述火花塞底端通过镶嵌的方式安装在发动机体顶端中间位置,所述发动机体内部安装有活塞,所述活塞底端通过销钉安装有活动摆轮杆。所述增压箱远离增压泵且与进气管连接的一侧上设有压力阀,增压箱下部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横截面为v字形,集水槽的底部设有排水箱,集水槽与排水箱连接处设有排水阀,排水箱底部设有排水口。集水槽的侧壁设有两个水位传感器,两个水位传感器为竖直高度不同,高度较低的水位传感器为第一水位传感器,高度较高的水位传感器为第二水位传感器,第一水位传感器和第二水位传感器分别通过导线与排水阀连接。

所述可调控烘气装置包括信号转接机构、信息处理机构、电源双接机构、温度监测机构、加热机构、风动制动机构、协动电源控制机构,所述防护外壳内部顶端安装有信号转接机构与信息处理机构,所述信息处理机构位于信号转接机构正下方位置且其顶端与信号转接机构底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防护外壳横向中间位置安装有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顶端远离电源双接机构一端固定安装有温度监测机构,所述加热机构顶端温度监测机构一端固定安装有电源双接机构,所述电源双接机构正下方设有协动电源控制机构且与其机械连接在一起,所述电源控制机构左上端设有风动制动机构且与其活动连接在一起。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信号转接机构包括信号接收端子、信号传输线、连接芯片、固定环,所述信号接收端子顶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防护外壳顶端中间位置,所述固定环共设有两个分别设于连接芯片顶端两侧且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连接芯片顶端和防护外壳那你内表面,所述信号传输线远离信息处理机构一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连接芯片正端面中间位置,所述信号传输线远离连接芯片一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信息处理机构顶端。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信息处理机构包括y轴限位吊架、信息处理板、外接电源线、内接第一电源线、内接第二电源线、密封隔离板,所述y轴限位吊架共设有两个分别设于信息处理板左右两端且其底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信息处理板顶端,所述内接第二电源线顶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信息处理板底端中间位置,所述外接电源线设于内接第二电源线右端且其顶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信息处理板底端,所述内接第一电源线设于内接第二电源线左端且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信息处理板底端,所述内接第一电源线底端与温度监测机构顶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内接第二电源线底端与协动电源控制机构顶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信息处理板顶端与信号传输线底端固定连接在一起。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电源双接机构包括绝缘壳体、限位夹套、导电块、拨动滑杆、复位弹簧、定距拉线、弧形导电杆、双套电线、制动轮盘、第二连接支杆、自复位转盘、转接电板,所述绝缘壳体外表面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限位夹套内表面中间位置,所述导电块底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转接电板顶端远离弧形导电杆一侧,所述拨动滑杆靠近导电块一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复位弹簧远离导电块一端,所述拨动滑杆靠近导电块一端通过定距拉线与自复位转盘底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自复位转盘正端面内环通过第二连接支杆与制动轮盘正端面机械连接在一起,所述制动轮盘轴心通过销钉与弧形导电杆靠近自复位转盘一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弧形导电杆底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双套电线首端,所述双套电线末端与加热机构固定连接在一起。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温度监测机构包括固定杆、温度检测发送端、温度隔离套环、密封套、感温元件,所述固定杆远离温度检测发送端一端与防护外壳内部一端侧面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固定杆远离防护外壳一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温度检测发送端靠近防护外壳一端,所述感温元件顶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温度检测发送端底端,所述感温元件底端贯穿于密封套中间位置,所述密封套外表面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温度隔离套环顶端,所述温度检测发送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内接第一电源线底端。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加热控制器、隔热保护板、发热组、通风管道,所述加热控制器顶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双套电线末端,所述加热控制器底端与隔热保护板顶端贴合,所述加热控制器底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通风管道顶端中间靠左位置,所述隔热保护板底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通风管道顶端中间靠左位置,所述发热组顶端贯穿于隔热保护板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加热控制器底端。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风动制动机构包括导滑条支撑架、固定导滑条、连接支杆、阻风板、连接杆、扭簧轮,所述扭簧轮外环面顶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连接杆底端,所述连接杆远离扭簧轮一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阻风板底端,所述阻风板顶端通过销钉与连接支杆顶端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支杆底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固定导滑条靠近连接杆一端,所述导滑条支撑架顶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固定导滑条底端,所述连接支杆底端与协动电源控制机构一端固定连接在一起。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协动电源控制机构包括定滑轮、l型通电杆、弹簧限位板、顶出弹簧、导滑杆、第二定距拉线、固定块、支撑弹簧、剪力交互夹、制动轮杆,所述l型通电杆顶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内接第二电源线底端,所述顶出弹簧远离l型通电杆一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弹簧限位板靠近l型通电杆一端,所述顶出弹簧远离弹簧限位板一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l型通电杆靠近弹簧限位板一端,所述导滑杆顶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l型通电杆底端,所述l型通电杆靠近弹簧限位板一端通过第二定距拉线与定滑轮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固定块、支撑弹簧各设有两个且分别设于剪力交互夹上下两端,所述支撑弹簧远离剪力交互夹一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固定块靠近剪力交互夹一端,所述支撑弹簧远离固定块一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剪力交互夹靠近固定块一端,所述制动轮杆顶端与连接支杆底端固定连接在一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内燃机由进气口进水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发明内燃机进气隔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内燃机进气隔水装置的进气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内燃机进气隔水装置的进气装置的内部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内燃机进气隔水装置的进气装置的内部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本发明提供内燃机进气隔水装置,该装置包括进气管9、设置在进气管9外部的防护外壳1、设置在进气管9上的增压箱10、设置在进气管9上位于增压箱10与进气口之间的增压泵11、进气阀2、可调控烘气装置3、火花塞4、出气阀5、发动机体6、活塞7、活动摆轮杆8,所述可调控烘气装置3底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防护外壳1顶端,所述火花塞4远离进气阀2一端安装有出气阀5,所述火花塞4远离出气阀5一端安装有进气阀2,所述发动机体6顶端远离出气阀5一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防护外壳1靠近出气阀5一端,所述进气阀2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发动机体6顶端远离出气阀5一端,所述出气阀5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发动机体6顶端远离进气阀2一端,所述火花塞4底端通过镶嵌的方式安装在发动机体6顶端中间位置,所述发动机体6内部安装有活塞7,所述活塞7底端通过销钉安装有活动摆轮杆8。所述增压箱10远离增压泵11且与进气管9连接的一侧上设有压力阀12,增压箱10下部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横截面为v字形,集水槽的底部设有排水箱,集水槽与排水箱连接处设有排水阀,排水箱底部设有排水口。集水槽的侧壁设有两个水位传感器,两个水位传感器为竖直高度不同,高度较低的水位传感器为第一水位传感器,高度较高的水位传感器为第二水位传感器,第一水位传感器和第二水位传感器分别通过导线与排水阀连接。

所述增压泵11会将吸入的气体在增压箱10增压,气体增压后气体中包含的水汽会液化,液化后的水会在集水槽内被收集起来,当集水槽内的水的水位达到第二水位传感器时,第二水位传感器控制排水阀打开,集水槽内的水通过排水阀进入排水箱,进而通过排水口排出;集水槽内的水的水位下降,当水位下降到第一水位传感器下方时,第一水位传感器控制排水阀关闭,集水槽继续收集水分。为了防止增压箱10内的气体的压力过大,当增压箱10内的气体的压力值达到压力阀12的设定值时,压力阀12会打开,增压箱10内的气体会通过压力阀12进入进气管9内。

所述可调控烘气装置3包括信号转接机构31、信息处理机构32、电源双接机构33、温度监测机构34、加热机构35、风动制动机构36、协动电源控制机构37,所述防护外壳1内部顶端安装有信号转接机构31与信息处理机构32,所述信息处理机构32位于信号转接机构31正下方位置且其顶端与信号转接机构31底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防护外壳1横向中间位置安装有加热机构35,所述加热机构35顶端远离电源双接机构33一端固定安装有温度监测机构34,所述加热机构35顶端温度监测机构34一端固定安装有电源双接机构33,所述电源双接机构33正下方设有协动电源控制机构37且与其机械连接在一起,所述电源控制机构37左上端设有风动制动机构36且与其活动连接在一起。

所述信号转接机构31包括信号接收端子311、信号传输线312、连接芯片313、固定环314,所述信号接收端子311顶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防护外壳1顶端中间位置,所述固定环314共设有两个分别设于连接芯片313顶端两侧且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连接芯片313顶端和防护外壳1那你内表面,所述信号传输线312远离信息处理机构32一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连接芯片313正端面中间位置,所述信号传输线312远离连接芯片313一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信息处理机构32顶端。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信息处理机构32包括y轴限位吊架321、信息处理板322、外接电源线323、内接第一电源线324、内接第二电源线325、密封隔离板326,所述y轴限位吊架321共设有两个分别设于信息处理板322左右两端且其底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信息处理板322顶端,所述内接第二电源线325顶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信息处理板322底端中间位置,所述外接电源线323设于内接第二电源线325右端且其顶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信息处理板322底端,所述内接第一电源线324设于内接第二电源线325左端且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信息处理板322底端,所述内接第一电源线324底端与温度监测机构34顶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内接第二电源线325底端与协动电源控制机构37顶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信息处理板322顶端与信号传输线312底端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电源双接机构33包括绝缘壳体331、限位夹套332、导电块333、拨动滑杆334、复位弹簧335、定距拉线336、弧形导电杆337、双套电线338、制动轮盘339、第二连接支杆3310、自复位转盘3311、转接电板3312,所述绝缘壳体331外表面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限位夹套332内表面中间位置,所述导电块333底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转接电板3312顶端远离弧形导电杆337一侧,所述拨动滑杆334靠近导电块333一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复位弹簧335远离导电块333一端,所述拨动滑杆334靠近导电块333一端通过定距拉线336与自复位转盘3311底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自复位转盘3311正端面内环通过第二连接支杆3310与制动轮盘339正端面机械连接在一起,所述制动轮盘339轴心通过销钉与弧形导电杆337靠近自复位转盘3311一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弧形导电杆337底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双套电线338首端,所述双套电线338末端与加热机构35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温度监测机构34包括固定杆341、温度检测发送端342、温度隔离套环343、密封套344、感温元件345,所述固定杆341远离温度检测发送端342一端与防护外壳1内部一端侧面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固定杆341远离防护外壳1一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温度检测发送端342靠近防护外壳1一端,所述感温元件345顶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温度检测发送端342底端,所述感温元件345底端贯穿于密封套344中间位置,所述密封套344外表面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温度隔离套环343顶端,所述温度检测发送端342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内接第一电源线324底端。

所述加热机构35包括加热控制器351、隔热保护板352、发热组353、通风管道354,所述加热控制器351顶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双套电线338末端,所述加热控制器351底端与隔热保护板352顶端贴合,所述加热控制器351底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通风管道354顶端中间靠左位置,所述隔热保护板352底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通风管道354顶端中间靠左位置,所述发热组353顶端贯穿于隔热保护板352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加热控制器351底端。

所述风动制动机构36包括导滑条支撑架361、固定导滑条362、连接支杆363、阻风板364、连接杆365、扭簧轮366,所述扭簧轮366外环面顶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连接杆365底端,所述连接杆365远离扭簧轮366一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阻风板364底端,所述阻风板364顶端通过销钉与连接支杆363顶端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支杆363底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固定导滑条362靠近连接杆365一端,所述导滑条支撑架361顶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固定导滑条362底端,所述连接支杆363底端与协动电源控制机构37一端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协动电源控制机构37包括定滑轮371、l型通电杆372、弹簧限位板373、顶出弹簧374、导滑杆375、第二定距拉线376、固定块377、支撑弹簧378、剪力交互夹379、制动轮杆3710,所述l型通电杆372顶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内接第二电源线325底端,所述顶出弹簧374远离l型通电杆372一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弹簧限位板373靠近l型通电杆372一端,所述顶出弹簧374远离弹簧限位板373一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l型通电杆372靠近弹簧限位板373一端,所述导滑杆375顶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l型通电杆372底端,所述l型通电杆372靠近弹簧限位板373一端通过第二定距拉线376与定滑轮371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固定块377、支撑弹簧378各设有两个且分别设于剪力交互夹379上下两端,所述支撑弹簧378远离剪力交互夹379一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固定块377靠近剪力交互夹379一端,所述支撑弹簧378远离固定块377一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剪力交互夹379靠近固定块377一端,所述制动轮杆3710顶端与连接支杆363底端固定连接在一起。

本发明的原理:通过活塞7的活动在进气阀2开启时外界空气通过防护外壳1在进气阀2开启后的空隙进入发动机体6内部在活塞7的上方空间,经由活塞7的活塞运动将其压缩并通过火花塞4点火将以混合的压缩气体点燃并推动活塞7为其提供动能,当风进入通风管道354中时,阻风板364在风力作用下围绕扭簧轮366的轴心逆时针旋转,由连接支杆363带动制动轮杆3710在固定导滑条362中滑行,从而使制动轮杆3710作为启动源嵌入在剪力交互夹379右端使得剪力交互夹379左端产生联动反应,松动支撑弹簧378使得顶出弹簧374失去限制拉力从而释放其由于压缩所产生的势能推动l型通电杆372向右运动,在推动拨动滑杆334使弧形导电杆337围绕制动轮盘339的轴心逆时针旋转的同时与导电块333一端贴合,将电能通过双套电线338传输至加热控制器351中,在加热控制器351通入电源通过发热组353做功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并散发,当外界输入的低温空气加热后再输入发动机体6中,并由感温元件345实时监测管道中的温度通过温度检测发送端342反馈至信息处理板322由信息处理板322处理后通过信号接收端子311发送至接收端,并接收控制端发送的指令由信息处理板322控制电流的供给量。

上面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