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液压发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6069发布日期:2019-02-10 13:01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道路液压发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路液压发电系统,具体为一种车、人等运动或行走物体,在运动或行走过程中的发电技术,可用在人员来往密集的道路、机场、商场、车站、码头等场合及车辆通行的道路上。



背景技术:

物体在静止、运动过程中均会对支撑物(地面)产生压强,比如人或车等物体在行走过程,对地面会产生移动的不断的压强,将这种移动的压强进行收集,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现有道路发电专利及技术,多以压电、电磁技术为主及部分液压等道路发电,存在发电密度低,造价高、不适用等问题,如:公开的专利名为:一种公路发电装置(申请号201720629139.1),其采液压结构为:支撑架包括支撑底板以及从支撑底板的两端向上倾斜的斜坡,斜坡与支撑底板相固定,两斜坡的顶点相互靠近,两斜坡之间连接有若干支撑平板,相邻的两支撑平板之间相铰接,液压缸的活塞顶在支撑平板的下表面上,且当有外力作用在任一支撑平板上时会使该支撑平板绕着铰接点向下摆动。由“两斜坡之间连接有若干支撑平板,相邻的两支撑平板之间相铰接”,上述内容可以理解为两斜坡为近似于刚性体,“当有外力作用在任一支撑平板上时会使该支撑平板绕着铰接点向下摆动”,当铺设距离达到上百公里后,“两斜坡之间连接有若干支撑平板”上每天有几万辆甚至十万辆以上的汽车通过,其噪音、铰接点使用寿命及及车辆行驶速度均存在很大的实用问题。公开的专利还有“一种道路发电系统(申请号201720048275.1)”,其结构包括能量采集单元、液压传动单元及液压发电装置,液压传动单元包括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第三液压缸及储液箱,第一液压缸的活塞传动连接能量采集单元,第一液压缸的出口经第一控制阀连通第二液压缸的入口,第二液压缸的出口经第二控制阀连通储液箱内的液体,储液箱内的液体经第三控制阀连通第一液压缸的入口,第二液压缸的活塞传动连接第三液压缸的活塞;第三液压缸与液压发电装置之间具有液压管路,用于驱动液压发电装置发电。存在结构复杂,技术难度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洁实用的道路液压发电系统,它由多个液压单元组成,均匀的铺设在移动或运动物体经过的地方,当移动或运动物体经过时,物体的压强作用在液压单元上,液压单元的液体受到挤压,输出高压液体,高压液体自液压单元输出到支流管上,经支流管进入汇流管,经汇流管进入稳流罐。稳流罐达到一定压力时,发电系统开启,实施发电,本发明结构简洁,发电密度高,造价低。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道路液压发电系统,它包括液压单元和管路输液系统及发电系统,液压单元由活塞、缸体、出液口、进液口等部分组成,管路系统由流向液压单元的进口单向阀、出口单向阀、高压出液支管、进液支管、汇流管等部分组成,发电系统采用水轮发电系统或其他高效发电系统,为已知技术,本发明不做详细论述。

受力头是接受运动物体压强的部件,他与活塞连接在一起为整体加工;液压缸体与机壳底板通过螺栓或焊接连接在一起,也可铸造为一体为整体加工;活塞插入在液压缸体中。机壳底板底部开槽,在与液压缸体连接的腔体内开孔,通过硬连接(胀接)或焊接连接高压液体导管,高压液体导管另一端通过硬连接或焊接与出液口连接,出液口为快装接头或中空外螺纹管接头,与单向阀连接。为了保证活塞受力下行,外力消除后及时回位,设有弹性元件,弹性元件可以是弹簧或其他弹性体。弹性元件下部设有稳固弹性元件的弹性元件座,弹性元件座通过焊接与机壳底板连接在一起,机壳底板为铸造时可以直接铸造出进行车制。弹性元件安放在弹性元件座内。每一液压缸为一单元,由多个液压缸组成单组阵列,由多个单组阵列通过单元连接孔进行连接组装组成整体阵列。机壳为铸造或焊接后进行精细加工的部件,应用在公路上时,要承受载重车辆的压力和冲击力,因此,机壳包括机壳上板、机壳间隔板等要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液压单元安装完成后,机壳通过紧固螺栓与机壳底板连接在一起。基础为硬化或处理后的坚固平整的底面或路面等基础支撑物,为刚性或高强度其他平面材料,面积较大,应用中,机壳底板通过栓接、胶结等不同方式固定在基础上;液压缸体在活塞升于高处的适当位置开有进液口。汇流管及支流管铺设完毕后,通过螺纹或焊接连接在一起形成液力网。汇流管与稳流罐通过螺纹或焊接连接。机壳上板为钢性体,承受载重车辆或通过物体的压力和冲击力,防止杂物落入液压单元内,相对活塞受力头顶部开孔,受力头突出机壳上板,作为受力点传递于活塞。高压液体经发电系统做功后,液体经液体回流总管、回流液体支管、进液口回流到液压缸体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道路液压发电系统,液压单元为一种压缩式液压缸,为公知技术,由多只组成阵列,比如在道路上,首先铺设基板,将液压单元固定在基板上,均匀的铺设在移动或运动物体经过的地方,当移动或运动物体经过时,物体的压强作用在液压单元上,液压单元的液体受到挤压,输出高压液体,高压液体自液压单元输出到支流管上,每台液压单元的出液口设有单向阀,防止高压液体回流,高压液体经支流管进入汇流管,进入稳流罐。稳流罐达到一定压力时,发电系统开启,高压液体推动液轮动力设备,液轮动力设备带动发电机实施发电。做功后的高压液体回到液压缸,经活塞压缩进行下一过程工作。发电系统采用公知发电装置,本发明不做详细说明。液压液采用水、水—乙二醇抗燃液压液或其他抗燃高性能液压液,以防外源火灾。本发明结构简洁,发电密度高,造价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液压阵列布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液压阵列布置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受力头;2、弹性元件;3、活塞;4、出液口;5、缸体;6、弹性元件座;7、机壳底板;8、高压液体导管;9、机壳间隔板;10、单元连接孔;11、机壳上板;12、回流液体支管;13、单向阀;14、支流管;15、汇流管;16、液体回流总管;17、稳流罐;18、发电系统;19、基础;20、连接件;21、进液口;22、液体回流管;23、机壳;24、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一种道路液压发电系统的具体实施方案,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所述一种道路液压发电系统由受力头1、弹性元件2、活塞3、出液口4、缸体5、弹性元件座6、机壳底板7、高压液体导管8、机壳间隔板9、单元连接孔10、机壳上板11、回流液体支管12、单向阀13、支流管14、汇流管15、液体回流总管16、稳流罐17、发电系统18、基础19、连接件20、进液口21、液体回流管22、机壳23、紧固螺栓24等部分组成。

一种道路液压发电系统,它有液压部分和管路输液系统等组成。本发明液压部分和管路输液系统由受力头1、弹性元件2、活塞3、出液口4、缸体5、弹性元件座6、机壳底板7、高压液体导管8、机壳间隔板9、单元连接孔10、机壳上板11、回流液体支管12、单向阀13、支流管14、汇流管15、液体回流总管16、稳流罐17、发电系统18、基础19、连接件20、进液口21、液体回流管22、机壳23、紧固螺栓24组成。受力头1是接受运动物体压强的部件,他与活塞3连接在一起(整体加工);液压缸体5与机壳底板7通过螺栓或焊接连接在一起,也可铸造为一体,整体加工;活塞3插入在液压缸体5中,机壳底板7底部开槽,在与液压缸体5连接的腔体内开孔,通过硬连接(胀接)或焊接连接高压液体导管8,高压液体导管8另一端通过硬连接或焊接与出液口4连接,出液口4为快装接头或中空外螺纹管接头,与单向阀13连接。为了保证活塞3受力下行,外力消除后及时回位,设有弹性元件2,弹性元件2可以是弹簧或其他弹性体。弹性元件2下部设有稳固弹性元件2的弹性元件座6,弹性元件座6通过焊接与机壳底板7连接在一起,机壳底板7为铸造时可以直接铸造出进行车制。弹性元件2安放在弹性元件座6内。每一液压缸为一单元,由多个液压缸组成单组阵列,由多个单组阵列通过单元连接孔10进行连接组装组成整体阵列。机壳23为铸造或焊接后进行精细加工的部件,应用在公路上时,要承受载重车辆的压力和冲击力,因此,机壳23包括机壳上板11、机壳间隔板9等要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液压单元安装完成后,机壳23通过紧固螺栓24与机壳底板7连接在一起。基础19为硬化或处理后的坚固平整的底面或路面等基础支撑物,为刚性或高强度其他平面材料,面积较大,应用中,机壳底板7通过栓接、胶结等不同方式固定在基础19上。

液压缸体5在活塞3升于高处的适当位置开有进液口21。汇流管15及支流管14铺设完毕后,通过螺纹或焊接连接在一起形成液力网。汇流管15与稳流罐17通过螺纹或焊接连接。机壳上板11为钢性体,承受载重车辆或通过物体的压力和冲击力,防止杂物落入液压单元内,相对活塞3受力头1顶部开孔,受力头1突出机壳上板11,作为受力点传递于活塞3。高压液体经发电系统18做工后,液体经液体回流总管16、回流液体支管12、进液口21回流到液压缸体5内。

工作过程为:本发明设备安装完毕,本发明设备处于自由状态,受力头1及活塞3在最高端,液体通过进液口21进入液压缸体5内。当移动或运动物体经过时,物体的压强作用在受力头1上,活塞3向下运动,压缩液压缸体5内的液体,被压缩的液体由高压液体导管8流向出液口4,由出液口4将高压液体送出。经过单向阀13进入支流管14,通过汇流管15进入稳流罐17。当稳流罐17达到一定压力时,发电系统开启,实施发电。高压液体经发电系统18做工后,液体经液体回流总管16、回流液体支管12、进液口21回流到液压缸体5内。本发明结构简洁,发电密度高,造价低。

本发明一种道路液压发电系统采用公知技术水轮发电装置或其他高效发电装置,本发明不做详细说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