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气道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8024发布日期:2018-09-07 22:23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进气道排水装置,涉及重型卡车进气领域,特别适用于重型载重卡车的进气系统。



背景技术:

在雨季,空气潮湿且降水量较大,空滤器极易进水,当滤芯被打湿后,进气阻力增大,导致发动机动力不足。空滤器进水的主要原因是空滤器前部的进气道排水有问题。

目前重型汽车所使用的进气道采用的结构主要有两种:一是直通螺旋管式预滤器(即小螺旋结构),二是带导流叶片的筒式预滤器(即双螺旋结构)加格栅结构。

小螺旋结构相对复杂,结构工艺要求相对较高,除尘能力好,但是除水能力很低,会将原有的水滴打散,变成水雾,很难排出;双螺旋结构相对简单,除尘能力一般,但是除水能力也较低;两种结构进气阻力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进气道排水装置,能够保证重型载重卡车进气道排水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进气道排水装置,包括进气道本体和进气道格栅,所述进气道本体不分区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格栅可拆卸地安装在进气道本体的进气口外侧,所述进气道格栅的内部安装有导水板,所述进气道本体预留有与导水板配合的进气道本体排水口。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进气道格栅向后倾斜。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进气道格栅的栅格斜向下排布。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导水板的进气口呈不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进气道格栅通过铆钉安装在进气道本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进气道排水装置,进气道格栅直接可拆卸安装在进气道本体的外侧,能够保证大水滴不会进入进气道,格栅的内侧设置有导水板结构,导水板不是均匀结构,能够保证进气道格栅处的进风量均匀,进气阻力较小,普通的小水滴在导水板处直接被导向进气道本体排水口,从此处排出。

同时进气道本体结构不需要增加分区,结构简单,便于使用吹塑工艺制造,且便于集成。进气道排水装置的整体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能够便于安装,固定可靠,适宜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进气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导水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水板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进气道本体,2、进气道本体排水口,3、进气道格栅,4、铆钉,5、导水板排水口,6、导水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介绍。

如图1所示,一种进气道排水装置,包括进气道本体1和进气道格栅3,所述进气道本体1不分区设置,所述进气道格栅3通过铆钉4可拆卸地安装在进气道本体1的进气口外侧。

所述进气道格栅3的内部安装有导水板6,所述进气道本体1预留有与导水板6配合的进气道本体排水口2,将导水板6的排出水流导出进气道本体1。

所述导水板6的进气口呈不均匀分布。

所述进气道格栅3向后倾斜,所述进气道格栅3的栅格斜向下排布。在卡车向前行驶中,可以有效地阻挡雨水进入进气道本体1。

如图2所示,现有导水板的进气口分布较为均匀,但是在进气道本身没有分区设计的情况下,会造成下部的进气量远远大于上部,雨水会在导水板的下部直接被吸入进气道本体,当在卡车静止时,把油门踩到最大,测量所得的自上而下的进气速度为0.5m/s、1.6m/s、3.4m/s、5.8m/s、7.8m/s、8.5m/s、9.8m/s,从而验证了雨水会在下部直接吸进到进气道本体。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进气口分布不均,但是进气道本身没有分区设计,能够改变原有的进气格栅处的进气风速。当卡车静止时把油门踩到最大,测量的自上而下的进气速度为4.8m/s、3.7m/s、4.2m/s、5.8m/s、5.2m/s、5.1m/s、3.8m/s,由此可见,使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制成的进气道排水装置,当雨水在进气格栅处风速较均匀,水不容易直接进入进气道本体。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降低进气道的进水量,且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适合推广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