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高温超高压再热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34297发布日期:2018-12-28 20:22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电厂高温超高压再热机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厂高温超高压再热机组。



背景技术:

至2014年以来,国家发布了一系列严厉的节能减排政策:

a)《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通知》(国发〔2013〕 37号)要求“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严格落实节能评估审查制度。新建高耗能项目单位产品(产值)能耗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用能设备达到一级能效标准。”

b)《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发改能源[2014]2093号),对节能减排提出了严格要求,包括发电标准煤耗的准入条件和严控大气污染物排放。提出积极发展热电联产,建设高效燃煤热电机组,对集中供热范围内的分散燃煤小锅炉实施替代和限期淘汰。面对电厂燃料的极大浪费,为落实国家节能减排产业政策,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是完全必要的。

原有市场的电厂机组燃料消耗量大,不仅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环境污染的加重,而且加大了电厂的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使蒸汽充分利用,节约能源的使用的电厂高温超高压再热机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厂高温超高压再热机组,包括电厂高温超高压再热机组本体,包括加热系统、保温系统以及再热系统,所述加热系统包括锅炉、蒸汽发电机、储能装置以及蒸汽锅炉,所述锅炉连通进水口,所述锅炉顶端连通蒸汽管道,所述蒸汽管道进入到蒸汽发电机内,所述蒸汽发电机的底部设有冷凝水管道,所述冷凝水管道连通到所述再热系统内,所述蒸汽发电机的输出管道连通再热系统,所述再热系统包括再热塔以及进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层S型结构,所述进水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蒸汽发电机的冷凝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的另一端连通热水器,所述蒸汽发电机的输出管道连通到所述再热塔内,所述再热塔的底部设有回收管道,所述回收管道连通所述锅炉内,所述保温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以及磁石颗粒,所述磁石颗粒放置在所述锅炉内且所述磁石颗粒的高度低于所述锅炉高度的一半,所述温度传感器以及液位传感器均固定在所述锅炉内,所述过滤表面设有控制器,所述蒸汽管道上设有单向阀,所述温度传感器以及液位传感器连接到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到单向阀。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蒸汽管道内设有干燥件,所述干燥件包括干燥管道、单向阀、吸水腔室以及吸水颗粒,所述吸水颗粒填充在所述吸水腔室内,所述吸水腔室设在蒸汽管道内,所述吸水腔室的另一侧设连通所述干燥管道,所述干燥管道的端部连通热风扇,所述干燥管道连通所述单向阀。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控制器输出端也连接到所述干燥管道上的单向阀。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锅炉的内表面涂覆有一隔热涂层,所述隔热涂层包括依次包裹锅炉内表面的防锈底层、热吸收涂层、隔热涂层、防潮涂层和面漆层,所述防锈底层内嵌入有蛭石颗粒,所述蛭石颗粒贯穿所述防锈底层并凸出与所述防锈底层,分别与所述锅炉的内表面和所述热吸收涂层接触,所述隔热涂层包括第一隔热涂层和第二隔热涂层,所述第一隔热涂层和第二隔热涂层之间设置有余热吸收涂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加热系统以及再热系统,所述加热系统包括锅炉,所述锅炉连通所述再热系统,所述加热系统顶端连通蒸汽管道,蒸汽管道连通到蒸汽发电机,实现蒸汽发电,另外蒸汽发电机发电后的蒸汽进入到再热系统内,蒸发发电机发电产生的冷冷凝水直接流入到再热塔内,再热塔内进水管道呈S型结构,余热蒸汽进入到再热塔内,S型进水管能够给使进水管道内的液体充分受热,冷凝后产生的液体直接进入到锅炉内,进水管道的另一端连接到热水器,实现蒸汽重复利用,并且减少燃料的使用,并且本实用新型还添加了保温系统,所述保温系统包括磁石颗粒,磁石颗粒填充在锅炉内,燃料在加热水的同时磁石颗粒,磁石颗粒吸收热量,使水体保持温度,不需要长期燃烧燃料以保证水体的正常温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干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隔热涂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锅炉;2、磁石颗粒;3、蒸汽管道;4、蒸汽发电机; 5、单向阀;6、温度传感器;7、液位传感器;8、冷凝水管道;9、输出管道;10、再热塔;11、控制器;12、干燥管道;13、热风扇; 14、吸水腔室;15、吸水颗粒;16、防锈涂层;17、热吸收涂层;18、第一隔热涂层;19.余热吸收涂层;20、第二隔热涂层;21、防潮涂层;22、面漆层;23、进水管道;24、回收管道;25、热水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一种电厂高温超高压再热机组,包括电厂高温超高压再热机组本体,包括加热系统、保温系统以及再热系统,所述加热系统包括锅炉 1、蒸汽发电机4、储能装置以及蒸汽发电机4,所述锅炉1连通进水口,所述锅炉1顶端连通蒸汽管道3,所述蒸汽管道3进入到蒸汽发电机4内,所述蒸汽发电机4的底部设有冷凝水管道8,所述冷凝水管道8连通到所述再热系统内,所述蒸汽发电机4的输出管道连通再热系统,所述再热系统包括再热塔10以及进水管道23,所述进水管道23层S型结构,所述进水管道23的一端连通所述蒸汽发电机4 的冷凝水管道8,所述进水管道23的另一端连通热水器25,所述蒸汽发电机4的输出管9连通到所述再热塔10内,所述再热塔10的底部设有回收管道24,所述回收管道24连通所述锅炉1内,所述保温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6、液位传感器7以及磁石颗粒2,所述磁石颗粒2放置在所述锅炉1内且所述磁石颗粒2的高度低于所述锅炉1 高度的一半,所述温度传感器6以及液位传感器7均固定在所述锅炉 1内,所述锅炉1表面设有控制器11,所述蒸汽管道3上设有单向阀 5,所述温度传感器6以及液位传感器7连接到控制器11的输入端,所述控制器11的输出端连接到单向阀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蒸汽管道3内设有干燥件,所述干燥件包括干燥管道12、单向阀5、吸水腔室14以及吸水颗粒15,所述吸水颗粒15填充在所述吸水腔室14内,所述吸水腔室14设在蒸汽管道3 内,所述吸水腔室14的另一侧设连通所述干燥管道12,所述干燥管道12的端部连通热风扇13,所述干燥管道12连通所述单向阀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11输出端也连接到所述干燥管道12 上的单向阀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锅炉1的内表面涂覆有一隔热涂层,所述隔热涂层包括依次包裹锅炉内表面的防锈底层16、热吸收涂层17、隔热涂层18、防潮涂层21和面漆层22,所述防锈底层16内嵌入有蛭石颗粒,所述蛭石颗粒贯穿所述防锈底层16并凸出与所述防锈底层 16,分别与所述锅炉1的内表面和所述热吸收涂层17接触,所述隔热涂层包括第一隔热涂层18和第二隔热涂层20,所述第一隔热涂层 18和第二隔热涂层20之间设置有余热吸收涂层19。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加热系统以及再热系统,所述加热系统包括锅炉1,所述锅炉1连通所述再热系统,所述加热系统顶端连通蒸汽管道3,蒸汽管道3连通到蒸汽发电机4,实现蒸汽发电,另外蒸汽发电机4发电后的蒸汽进入到再热系统内,蒸发发电机4 发电产生的冷凝水直接流入到再热塔内,再热塔10内进水管道23 呈S型结构,余热蒸汽进入到再热塔10内,S型进水管道23能够给使进水管道23内的液体充分受热,冷凝后产生的液体直接进入到锅炉内,进水管道23的另一端连接到热水器25,实现蒸汽重复利用,并且减少燃料的使用,并且本实用新型还添加了保温系统,所述保温系统包括磁石颗粒,磁石颗粒填充在锅炉内,燃料在加热水的同时磁石颗粒,磁石颗粒吸收热量,使水体保持温度,不需要长期燃烧燃料以保证水体的正常温度。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