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回油功能的散热系统及风电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4203发布日期:2018-11-16 21:06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相关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回油功能的散热系统及风电机组。



背景技术:

随着风电机组的单机容量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齿轮箱应用到大型风电机组上,为了保证齿轮箱的正常工作,需要对齿轮箱中的润滑油进行散热。

在大型双馈或半直驱风电机组上,散热器设置在舱外,如图1所示,齿轮箱1内的润滑油通过第一管路2、油泵3,然后分别经由第二管路4和第三管路5返回到齿轮箱1内,其中第一管路2和第二管路4组成机舱的内循环油路,主要用于齿轮箱1内润滑油的温度小于设定值(如45度)的情况,第一管路2和第三管路5组成机舱的外循环油路,第三管路5经过散热器6,当齿轮箱1内的润滑油的温度高于设定值时,散热器6工作,主要通过外循环实现对润滑油的散热,进而保证齿轮箱的正常工作。

但是,在某些高寒地区当外循环回路停止工作时,部分第三管路5由于暴露在机舱外,第三管路5内的润滑油会冻结,造成外循环回路油压异常,机组报警停机影响发电量和可利用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回油功能的散热系统,能够在外循环油路停止工作时,使位于机舱外部的外循环油路内的润滑油能够回到机舱内部油路中,从而避免外循环油路内的润滑油冻结,当再次启动外部循环的回路时,能够正常启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回油功能的散热系统,其包括位于机舱内的内循环油路、部分位于机舱外的外循环油路,以及位于机舱外的散热器,所述内循环油路包括第一管路、油泵和第二管路,齿轮箱通过第一管路连接到油泵,油泵通过第二管路连接到齿轮箱;外循环油路包括第一管路、油泵和第三管路,油泵还通过第三管路经由散热器连接到齿轮箱;其还包括三通阀和第四管路,所述三通阀设置在第三管路上,连通第三管路,三通阀还通过第四管路连接到第一管路,连通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散热器设置位置高于齿轮箱。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机舱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器高于齿轮箱1.5-2m。

进一步地,所述三通阀设置在机舱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风电机组,所述风电机组包括上述所述的具有回油功能的散热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回油功能的散热系统及风电机组,能够在外循环油路停止工作时,能够使位于机舱外部的外循环油路内的润滑油回到机舱内部油路中,从而避免外循环油路内的润滑油冻结,当再次启动外部循环的回路时,能够正常启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散热系统的管路连接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散热系统的管路连接图;

上述图中:1-齿轮箱;2-第一管路;3-油泵;4-第二管路;5-第三管路;6-散热器;7-三通阀;8-第四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回油功能的散热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位于机舱内的内循环油路、部分位于机舱外的外循环油路,以及位于机舱外的散热器。所述内循环油路包括第一管路2、油泵3和第二管路4,齿轮箱1通过第一管路2连接到油泵3,油泵3通过第二管路4连接到齿轮箱1。齿轮箱1内的润滑油依次经过第一管路2和油泵3第二管路4后,返回到齿轮箱1内。外循环油路包括第一管路2、油泵3和第三管路5,油泵3还通过第三管路5经由散热器连接到齿轮箱1。齿轮箱1内的润滑油依次经过第一管路2、油泵3和第三管路5、散热器6后,返回到齿轮箱1内。

所述散热系统还包括三通阀7和第四管路8,所述三通阀7设置在第三管路5上,连通第三管路5,三通阀7还通过第四管路8连接到第一管路2,连通第三管路5和第四管路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三通阀7设置在机舱内部。散热器6设置位置高于齿轮箱1,一般散热器6设置在机舱的顶部,设置散热器6高于齿轮箱1.5-2m。

当外循环油路关闭时,散热器6停止工作,三通阀7导通第三管路5和第四管路8,由于重力的作用,位于机舱外部的外循环油路内的润滑油能够回流到第四管路8和第一管路2中,

由于第四管路8和第一管路2都在机舱内部,其环境温度在冬季时远高于机舱外部,有效保障其内的润滑油温和粘度,当散热器再次工作时,三通阀7能够将温度较高的润滑油循环至机舱外部管路及散热器,这样的设计能够保障外循环油路关闭时,机舱外部管路没有润滑油,避免出现温度低、润滑油粘度大,油路循环不通,机组报故障停机的问题,提高机组的可利用率。

实施例2

一种包括实施例1中具有回油功能的散热系统的风电机组。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