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棉弹性固定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4197发布日期:2018-11-16 21:06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电机组滤棉固定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滤棉弹性固定夹。



背景技术:

滤棉是一种常用的风电机组通风过滤材料,能有效过滤灰尘和飞絮等杂物,还能防止雨水或雾气在乱流作用下发生倒灌。

目前,风电机组塔筒或机舱的各通风口滤棉主要有两种固定方式:一种为采用螺栓固定,这种方式固定可靠,但安装和维护更换时需拆装螺栓,要利用专门的工具,且操作所需时间较长,导致维护人员对此方式认可度较低。虽然可采用蝶形螺母减少维护工作量,但蝶形螺母需进行螺栓预埋,风电机组个别部位因材质和厚度等问题,无法进行螺栓预埋;另一种为利用滤棉固定条进行抽插式固定,此方式早期维护较为便利,但后期随着滤棉固定条变形或通风口变形,导致无法顺利进行抽插,且抽插需要一定的位移高度,对于维护空间的高度有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尺寸小、操作便利的滤棉弹性固定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滤棉弹性固定夹,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以及用来连接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连接板,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平行布置,所述第一夹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二夹板上设有朝所述第一夹板凸起的蓄力结构,所述蓄力结构与所述第一夹板之间的间隙小于滤棉的厚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蓄力结构包括第三夹板、第一蓄力板、第二蓄力板和弯折板,所述第三夹板与所述第一夹板平行布置且与第一夹板之间的间隙小于滤棉的厚度,所述第一蓄力板和所述第二蓄力板分设于所述第三夹板两侧,所述第二蓄力板通过所述弯折板与所述第二夹板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蓄力板与所述第二夹板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第二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之间的间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蓄力结构还包括蓄力导向板,所述蓄力导向板与所述第一蓄力板相连且与所述第二夹板平行布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蓄力板与所述第三夹板之间的夹角为α,则 90°<α<180°;所述第二蓄力板与所述第三夹板之间的夹角为β,则90°<β<18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弯折板为圆弧形板且开口朝向所述第一蓄力板布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板为圆弧形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夹板、所述第二夹板、所述连接板以及所述蓄力结构由板件弯折而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孔为腰型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夹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夹板的长度,且第一夹板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为尖角状或圆弧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蓄力结构设有两个或多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滤棉弹性固定夹,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第一夹板上设置安装孔用于固定夹的整体固定,在第二夹板上设置朝向第一夹板凸起的蓄力结构,蓄力结构与第二夹板之间的间隙小于滤棉(包含相应的金属防护网)的厚度,当固定夹通过该间隙卡入滤棉后,即可实现滤棉的固定,结构简单、尺寸小,需要进行拆卸、维护时,操作人员仅需克服固定夹的夹紧力后即可将滤棉自蓄力结构与第一夹板之间的间隙取出,非常方便、快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滤棉弹性固定夹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进瓶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1、第一夹板;11、安装孔;2、第二夹板;3、连接板;4、蓄力结构; 41、第三夹板;42、第一蓄力板;43、第二蓄力板;44、弯折板;45、蓄力导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至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滤棉弹性固定夹,包括第一夹板1、第二夹板2、以及用来连接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的连接板3,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平行布置,第一夹板1上开设有安装孔11,第二夹板2上设有朝第一夹板1凸起的蓄力结构4,蓄力结构4与第一夹板1之间的间隙小于滤棉的厚度。其中,固定夹优选采用锰钢或不锈钢等,机加工性能好,弹性强;连接板3优选采用圆弧形板,避免应力集中,便于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反复开合;安装孔11优选采用腰型孔,便于滤棉拆装过程中调整固定夹的整体位置,固定夹优选通过设于安装孔11的螺栓等紧固件安装固定。

当固定夹通过蓄力结构4与第一夹板1之间的间隙自左向右卡入滤棉(包含相应的金属防护网等)后,即可实现滤棉的固定,结构简单、尺寸小,需要进行拆卸、维护时,操作人员仅需克服固定夹的夹紧力后即可将滤棉自蓄力结构4与第一夹板1之间的间隙取出,非常方便、快速。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蓄力结构4包括第三夹板41、第一蓄力板42、第二蓄力板43 和弯折板44,第三夹板41与第一夹板1平行布置且与第一夹板1之间的间隙小于滤棉的厚度,第一蓄力板42和第二蓄力板43分设于第三夹板41两侧,第二蓄力板43通过弯折板44 与第二夹板2远离连接板3的一端相连,第一蓄力板42与第二夹板2之间的间隙小于第二夹板2与第二夹板2之间的间隙。该蓄力结构4在第三夹板41受力后可产生一定的形变,从而产生一定的弹性夹紧力,进一步增强了固定夹的夹持力,避免固定夹与滤棉相对移动。优选的,弯折板44采用圆弧形板且开口朝向第一蓄力板42布置,避免应力集中,有利于蓄力结构4应对受力导致的变形和恢复。

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蓄力结构4还包括蓄力导向板45,蓄力导向板45与第一蓄力板42相连且与第二夹板2平行布置。当第三夹板41受力后,蓄力结构4会产生一定的形变,由于蓄力导向板45与第二夹板2平行布置,蓄力导向板45可提供一定的导向作用,引导蓄力装置的变形方向,并利用第二夹板2为蓄力结构4提供一定的支撑力,进而增加夹持力。

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蓄力板42与第三夹板41之间的夹角为α,则90°<α<180°;第二蓄力板43与第三夹板41之间的夹角为β,则90°<β<180°。在滤棉进入第三夹板41与第一夹板1之间的间隙时,第一蓄力板42、第二蓄力板43可分别提供一定的导向作用,使滤棉的固定或取出更加便捷、顺畅。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板1、第二夹板2、连接板3以及蓄力结构4由板件弯折而成。例如采用如下步骤进行加工制作:a)采用弹性材质,如锰钢、不锈钢等板材;b)将板材切割成符合长度要求的长条状;c)根据螺栓的直径切割或冲压出腰形螺栓安装孔11;d)将第一夹板1端头打磨成圆弧状;e)根据蓄力结构4弯折成型。

进一步地,第一夹板1的长度大于第二夹板2的长度,且第一夹板1远离连接板3的一端为尖角状或圆弧状,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板1的右端为圆弧状,便于固定夹插入固定位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尖角状,实现功能。

本实施例中,蓄力结构4设有一个,显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滤棉的不同,蓄力结构 4也可设置为两个或多个,这样可以提高夹紧的可靠性,当然也增加了固定夹的整体加工难度。

本实用新型的滤棉弹性固定夹的使用方法如下:

采用螺栓固定时,在安装孔11内插入安装螺栓,紧固;将滤棉及防护网等放入第二蓄力板43和第一夹板1之间,从左向右推动固定夹;当推动到第一夹板1与第三夹板41之间的间隙时,固定夹在螺栓头的作用下顶起;推动到第一蓄力板42与第一夹板1之间时,固定夹因螺栓头离开而夹紧滤棉和防护网;滤棉固定完成时,螺栓头位于A段。滤棉及防护网取出时行程与此相反,不再赘述。

若采用直接插入安装,将滤棉及防护网等放入第二蓄力板43和第一夹板1之间,从左向右推动固定夹;当推动到第一夹板1与第三夹板41之间时,滤棉及防护网被夹紧,当滤棉和防护网边缘位于第一蓄力板42与第一夹板1,滤棉和防护网固定完成。滤棉和防护网取出时行程与此相反,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滤棉弹性固定夹的安装和维护方法如下:

a)针对新装的滤棉,可利用安装孔固11定滤棉夹,螺栓与安装孔11面保留1-2个丝扣无需拧紧,便于滤棉夹移动,安装时,将滤棉夹移开,放入滤棉及滤棉防护网,推入固定夹即可实现滤棉便捷安装,其蓄力结构4可保证滤棉的夹持力,其蓄力导向板45可引导蓄力结构4的变形方向及受力支撑。其中,若滤棉为垂直固定方式,可将垂直底部的固定夹上的螺栓拧紧,消除滤棉和防护网的重力作用,使滤棉安装更可靠。

b)针对现有滤棉安装方式的改造,可利用固定夹的第一夹板1的头端插入已有滤棉压条缝隙进行固定,或在滤棉维护时拆除已有固定装置的螺栓,利用安装孔11固定滤棉夹。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