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涡轮增压柴油汽车用上坡助力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45602发布日期:2019-02-22 21:34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涡轮增压柴油汽车用上坡助力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涡轮增压柴油汽车用上坡助力器,属于汽车用上坡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城市道路的拥堵,行驶的车辆走走停停,电压不稳定的程度会变的非常明显,造成火花塞脉冲放电时间的干扰偏差、车况老化后电路系统接点氧化而抗阻变高,会出现油门踏板加速反应滞后、怠速不稳以及空调压缩机运转效率低下,电压的波动造成燃油燃放比率降低,不稳定的电压会缩短车用电器使用寿命。

电瓶内部是由许多负极铝片搭配电解液所组成的,铝片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不大,充电效能有限,仅仅依靠电瓶本身的稳定作用来稳定全车电压,效果是非常有限的,一般车用电瓶在使用半年后就会开始出现亏空的现象,随之产生的就是感觉汽车冷车启动、起步、加速困难,特别是超车时必须减档来增加汽车的牵引力。

现有技术涡轮增压柴油汽车用上坡助力器的助力较小,并且不能根据实际的需求调节助力的大小,不能满足实际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涡轮增压柴油汽车用上坡助力器,以解决涡轮增压柴油汽车用上坡助力器的助力较小,并且不能根据实际的需求调节助力的大小,不能满足实际的使用需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涡轮增压柴油汽车用上坡助力器,其结构包括进风管道、助力调节扎装置、外壳、底座、支撑脚,所述的外壳安装在底座上并且二者相通,所述的进风管道设于外壳顶部面板中央并且贯穿外壳顶部面板,所述的支撑脚设有四个,所述的四个支撑脚分别安装在底座四个角底部并与底座底部面板机械焊接,所述的助力调节扎装置安装在外壳内;

所述的助力调节扎装置由进气装置、一号输气通道、滤气装置、驱动装置、一号腔、矩形隔板、真空制备装置、速度调节装置、辅助调节装置、动力装置、二号输气通道、二号腔、矩形固定板组成;

所述的进气装置安装在二号腔中顶部,所述的一号输气通道、二号输气通道均与进气装置相通,所述的滤气装置与一号输气通道相通,所述的滤气装置与真空制备装置相连接,所述的驱动装置设于滤气装置底部,所述的驱动装置与真空制备装置机械配合,所述的速度调节装置与真空制备装置呈对称结构设立,所述的真空制备装置与速度调节装置均安装在一号腔中,所述的速度调节装置与辅助调节装置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的进气装置由转片、进气管、防尘罩、一号轴承、连接杆组成,所述的转片与连接杆机械焊接为一体结构,所述的一号轴承与动力装置机械连接,所述的连接杆远离转片的一端与一号轴承机械焊接,所述的进气管为进风管道的内通道,所述的防尘罩安装在进气管外端上,所述的防尘罩与进气管固定连接,在动力装置的作用下,一号轴承转动并且带动转片随之转动产生强大的风力,外部的空气在风的作用下通过防尘罩的过滤后进入到进气管中,并通过进气管分别进入到一号输气通道、二号输气通道中。

进一步地,所述的滤气装置由二号轴承、一号锥形轮、一号转轴、滤层、二号转轴、三号腔、四号腔、连接管道组成,所述的一号锥形轮与动力装置机械配合,所述的一号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二号轴承、一号锥形轮机械连接,所述的二号轴承设有两个并且呈上下结构设立,所述的两个二号轴承之间设有二号转轴,所述的二号转轴与二号轴承机械配合,所述的三号腔设于四号腔内,所述的滤层设于三号腔内壁上并与三号腔呈一体结构设立,所述的一号输气通道贯穿四号腔并与三号腔相通,所述的连接管道与一号输气通道呈对称结构设立并且与四号腔相通,所述的连接管道与真空制备装置相连接,在一号锥形轮的作用下,一号转轴转动,并通过二号轴承使得二号转轴转动,在二号转轴的作用下,三号腔转动,从一号输气通道进入到三号腔中的空气在三号腔高速旋转的作用下通过滤层过滤后进入到四号腔内,过滤后空气通过连接管道输送到真空制备装置中,进行真空的制备。

进一步地,所述的驱动装置由气缸固定块、气缸、驱动连接杆、矩形框、活动块、一号连接杆、一号齿轮、二号连接杆、一号固定轴、二号齿轮、三号连接杆、四号连接杆、二号固定轴组成,所述的气缸设于二号腔左下角处,所述的气缸固定块将气缸固定在气缸固定块与二号腔内壁之间,所述的驱动连接杆呈L型结构设立,所述的驱动连接杆的一端与气缸机械配合,另一端与活动块机械焊接,所述的活动块设于矩形框中并与矩形框滑动配合,所述的一号连接杆的一端与活动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四号连接杆机械连接,所述的四号连接杆远离一号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在二号连接杆中央,所述的二号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一号固定轴、二号固定轴机械连接,所述的一号固定轴固定设于一号齿轮上,所述的二号固定轴与二号齿轮机械焊接,所述的二号齿轮通过三号连接杆与真空制备装置机械连接,所述的一号齿轮与二号齿轮相啮合,气缸运行后带动驱动连接杆做活塞运动,从而使得活动块在矩形框中上下滑动,当活动块在矩形框中向下滑动时,推动一号连接杆向下运动并对二号连接杆施加一个力使得二号连接杆牵动一号齿轮与二号齿轮转动,一号齿轮与二号齿轮相啮合,二号齿轮通过三号连接杆与真空制备装置机械连接,在二号齿轮的作用下,三号连接杆牵动真空制备装置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的真空制备装置由真空输出管道、制备腔、叶轮、吸气口、固定座、排气口组成,所述的真空输出管道与制备腔相通,所述的叶轮设于制备腔中,所述的吸气口与排气口相对设立在制备腔中,所述的固定座与一号腔底部面部固定连接,所述的制备腔固定安装在固定座顶部,过滤后的空气通过连接管道进入到连接管道中,在三号连接杆的作用下,叶轮转动,转动内部的叶轮然后将制备腔内部的真空吸入后通过真空输出管道输出,然后将空气通过排气口排出,为上坡助力器的运行提供真空来源。

进一步地,所述的速度调节装置由加热环、加热腔、导热腔、一号连接导线、配电箱、配电箱固定块、输出固定环、冷却循环管、送气管道、进液管组成,所述的加热环设有三个以上,所述的加热环均等分布在加热腔中,所述的配电箱与矩形隔板固定连接,所述的配电箱固定块设于配电箱远离矩形隔板的一侧上并将配电箱固定在配电箱固定块与矩形隔板之间,所述的一号连接导线的一端与配电箱电连接,另一端与加热腔相通,所述的加热腔与导热腔相通,所述的导热腔与送气管道相贴合,所述的输出固定环固定设于底座底部面板上并与底座底部面部固定连接,所述的送气管道靠近输出固定环的一端与冷却循环管相贴合,所述的冷却循环管上设有进液管,所述的进液管与冷却循环管相通,配电箱中的电能通过一号连接导线进入到加热腔中,加热环加热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腔传递到送气管道中,将冷却液从进液管注入,冷却液在冷却循环管中循环,从而使得该段的送气管道温度降低的,根空气的特性,与导热腔相贴合的送气管道中的空气迅速往与冷却循环管相贴合的送气管道方向输送,从而加快了空气流速,当助力器中空气的流速以及流量加大时,产生的气压差更大,从而使得助力器获得更大动力制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辅助调节装置由螺旋环块、螺旋杆、活动板、三角形固定块、矩形固定座、母扣、子扣、固定杆、压块、固定腔、伸缩杆、环形固定座组成,所述的环形固定座固定设于导热腔与冷却循环管之间的送气管道外侧,所述的压块与环形固定座相对设立,所述的固定腔设有两个并且分别与压块、环形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的两个固定腔之间设有伸缩杆,所述的伸缩杆与固定腔机械连接,所述的固定杆与压块固定连接,所述的固定杆远离压块的一端上固定设有母扣,所述的母扣与固定杆机械焊接为一体结构,所述的子扣设于与固定杆相连接的一内壁上,所述的矩形固定座上固定设有三角形固定块,所述的三角形固定块上设有活动板,所述的活动板与三角形固定块构成杠杆结构,所述的活动板的一端与固定杆机械连接,所述的活动板的另一端与螺旋杆机械焊接,所述的螺旋杆与螺旋环块相配合,所述的螺旋环块设于底座顶部面板上,螺旋杆与螺旋环块相配合,通过旋动螺旋环块可以使得螺旋杆上升或者下降从而使得螺旋杆带动活动板与之相连接的一端上升或者下降,当逆时针转动螺旋环块,使得螺旋杆上升,从而活动板与螺旋杆相连接的一端上升,活动板与三角形固定块构成杠杆结构,根据杠杆原理,活动板的另一端向下运动,并对固定杆施加一个力使得固定杆沿着伸缩杆收缩的方向向下运动,固定杆推动压块随之同向运动,从而使得压块上的固定腔向环形固定座上的固定腔运动,从而使得伸缩杆收缩,因此压块向环形固定座所在方向运动,从而将送气管道挤压,使得该送气管道的流量减小,从而实现流量大小的控制,间接控制的助力器的助力大小。

进一步地,所述的动力装置由三号转轴、二号锥形轮、电机转轴、电机、电机固定块、二号连接导线组成,所述的电机固定块设有两个并且分别设于电机两侧将电机固定在二号腔底部面板中央,所述的电机转轴与电机电连接,所述的二号连接导线的一端与配电箱相通,另一端与电机电连接,所述的二号锥形轮安装在电机转轴上并与电机转轴机械配合,所述的电机转轴与一号轴承机械连接,配电箱中的电能通过二号连接导线输送到电机中,电机通电后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并通过电机转轴输出,电机转轴转动从而使得一号轴承转动,驱动进气装置运行,二号锥形轮改变电机转轴的机械传动方向使得滤气装置运行。

有益效果

本发明配电箱中的电能通过二号连接导线输送到电机中,电机通电后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并通过电机转轴输出,电机转轴转动从而使得一号轴承转动,驱动进气装置运行,二号锥形轮改变电机转轴的机械传动方向使得滤气装置运行,一号轴承转动并且带动转片随之转动产生强大的风力,外部的空气在风的作用下通过防尘罩的过滤后进入到进气管中,并通过进气管分别进入到一号输气通道、二号输气通道中,在一号锥形轮的作用下,一号转轴转动,并通过二号轴承使得二号转轴转动,在二号转轴的作用下,三号腔转动,从一号输气通道进入到三号腔中的空气在三号腔高速旋转的作用下通过滤层过滤后进入到四号腔内,过滤后空气通过连接管道输送到真空制备装置中,进行真空的制备,气缸运行后带动驱动连接杆做活塞运动,从而使得活动块在矩形框中上下滑动,当活动块在矩形框中向下滑动时,推动一号连接杆向下运动并对二号连接杆施加一个力使得二号连接杆牵动一号齿轮与二号齿轮转动,一号齿轮与二号齿轮相啮合,二号齿轮通过三号连接杆与真空制备装置机械连接,在二号齿轮的作用下,三号连接杆牵动真空制备装置运行,过滤后的空气通过连接管道进入到连接管道中,在三号连接杆的作用下,叶轮转动,转动内部的叶轮然后将制备腔内部的真空吸入后通过真空输出管道输出,然后将空气通过排气口排出,为上坡助力器的运行提供真空来源,配电箱中的电能通过一号连接导线进入到加热腔中,加热环加热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腔传递到送气管道中,将冷却液从进液管注入,冷却液在冷却循环管中循环,从而使得该段的送气管道温度降低的,根空气的特性,与导热腔相贴合的送气管道中的空气迅速往与冷却循环管相贴合的送气管道方向输送,从而加快了空气流速,当助力器中空气的流速以及流量加大时,产生的气压差更大,从而使得助力器获得更大动力制动,螺旋杆与螺旋环块相配合,通过旋动螺旋环块可以使得螺旋杆上升或者下降从而使得螺旋杆带动活动板与之相连接的一端上升或者下降,当逆时针转动螺旋环块,使得螺旋杆上升,从而活动板与螺旋杆相连接的一端上升,活动板与三角形固定块构成杠杆结构,根据杠杆原理,活动板的另一端向下运动,并对固定杆施加一个力使得固定杆沿着伸缩杆收缩的方向向下运动,固定杆推动压块随之同向运动,从而使得压块上的固定腔向环形固定座上的固定腔运动,从而使得伸缩杆收缩,因此压块向环形固定座所在方向运动,从而将送气管道挤压,使得该送气管道的流量减小,从而实现流量大小的控制,间接控制的助力器的助力大小,本发明通过进气装置、滤气装置、驱动装置、真空制备装置、速度调节装置、辅助调节装置、动力装置共同作用下实现对助力器中真空来源的供给以及助力器中空气来源的供给,通过控制空气来源的流速以及流量可以控制助力器制动力的大小调节,从而实现根据实际的需求调节助力器的制动力大小,适应实际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涡轮增压柴油汽车用上坡助力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涡轮增压柴油汽车用上坡助力器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一种涡轮增压柴油汽车用上坡助力器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一种涡轮增压柴油汽车用上坡助力器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三;

图5为本发明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进风管道-1、助力调节扎装置-2、外壳-3、底座-4、支撑脚-5、进气装置-201、一号输气通道-202、滤气装置-203、驱动装置-204、一号腔 -205、矩形隔板-206、真空制备装置-207、速度调节装置-208、辅助调节装置-209、动力装置-210、二号输气通道-211、二号腔-212、矩形固定板-213、转片-2011、进气管-2012、防尘罩-2013、一号轴承-2014、连接杆-2015、二号轴承-2031、一号锥形轮-2032、一号转轴-2033、滤层-2034、二号转轴 -2035、三号腔-2036、四号腔-2037、连接管道-2038、气缸固定块-2041、气缸-2042、驱动连接杆-2043、矩形框-2044、活动块-2045、一号连接杆 -2046、一号齿轮-2047、二号连接杆-2048、一号固定轴-2049、二号齿轮 -20410、三号连接杆-20411、四号连接杆-20412、二号固定轴-20413、真空输出管道-2071、制备腔-2072、叶轮-2073、吸气口-2074、固定座-2075、排气口-2076、加热环-2081、加热腔-2082、导热腔-2083、一号连接导线 -2084、配电箱-2085、配电箱固定块-2086、输出固定环-2087、冷却循环管 -2088、送气管道-2089、进液管-20810、螺旋环块-2091、螺旋杆-2092、活动板-2093、三角形固定块-2094、矩形固定座-2095、母扣-2096、子扣-2097、固定杆-2098、压块-2099、固定腔-20910、伸缩杆-20911、环形固定座-20912、三号转轴-2101、二号锥形轮-2102、电机转轴-2103、电机-2104、电机固定块-2105、二号连接导线-210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5,本发明提供一种涡轮增压柴油汽车用上坡助力器,其结构包括进风管道1、助力调节扎装置2、外壳3、底座4、支撑脚5,所述的外壳3安装在底座4上并且二者相通,所述的进风管道1设于外壳3顶部面板中央并且贯穿外壳3顶部面板,所述的支撑脚5设有四个,所述的四个支撑脚5分别安装在底座4四个角底部并与底座4底部面板机械焊接,所述的助力调节扎装置2安装在外壳3内,所述的助力调节扎装置2由进气装置 201、一号输气通道202、滤气装置203、驱动装置204、一号腔205、矩形隔板206、真空制备装置207、速度调节装置208、辅助调节装置209、动力装置210、二号输气通道211、二号腔212、矩形固定板213组成,所述的进气装置201安装在二号腔212中顶部,所述的一号输气通道202、二号输气通道211均与进气装置201相通,所述的滤气装置203与一号输气通道202 相通,所述的滤气装置203与真空制备装置207相连接,所述的驱动装置204 设于滤气装置203底部,所述的驱动装置204与真空制备装置207机械配合,所述的速度调节装置208与真空制备装置207呈对称结构设立,所述的真空制备装置207与速度调节装置208均安装在一号腔205中,所述的速度调节装置208与辅助调节装置209相配合,所述的进气装置201由转片2011、进气管2012、防尘罩2013、一号轴承2014、连接杆2015组成,所述的转片 2011与连接杆2015机械焊接为一体结构,所述的一号轴承2014与动力装置 210机械连接,所述的连接杆2015远离转片2011的一端与一号轴承2014 机械焊接,所述的进气管2012为进风管道1的内通道,所述的防尘罩2013 安装在进气管2012外端上,所述的防尘罩2013与进气管2012固定连接,在动力装置210的作用下,一号轴承2014转动并且带动转片2011随之转动产生强大的风力,外部的空气在风的作用下通过防尘罩2013的过滤后进入到进气管2012中,并通过进气管2012分别进入到一号输气通道202、二号输气通道211中,所述的滤气装置203由二号轴承2031、一号锥形轮2032、一号转轴2033、滤层2034、二号转轴2035、三号腔2036、四号腔2037、连接管道2038组成,所述的一号锥形轮2032与动力装置210机械配合,所述的一号转轴2033的两端分别与二号轴承2031、一号锥形轮2032机械连接,所述的二号轴承2031设有两个并且呈上下结构设立,所述的两个二号轴承 2031之间设有二号转轴2035,所述的二号转轴2035与二号轴承2031机械配合,所述的三号腔2036设于四号腔2037内,所述的滤层2034设于三号腔2036内壁上并与三号腔2036呈一体结构设立,所述的一号输气通道202 贯穿四号腔2037并与三号腔2036相通,所述的连接管道2038与一号输气通道202呈对称结构设立并且与四号腔2037相通,所述的连接管道2038与真空制备装置207相连接,在一号锥形轮2032的作用下,一号转轴2033转动,并通过二号轴承2031使得二号转轴2035转动,在二号转轴2035的作用下,三号腔2036转动,从一号输气通道202进入到三号腔2036中的空气在三号腔2036高速旋转的作用下通过滤层2034过滤后进入到四号腔2037 内,过滤后空气通过连接管道2038输送到真空制备装置207中,进行真空的制备,所述的驱动装置204由气缸固定块2041、气缸2042、驱动连接杆 2043、矩形框2044、活动块2045、一号连接杆2046、一号齿轮2047、二号连接杆2048、一号固定轴2049、二号齿轮20410、三号连接杆20411、四号连接杆20412、二号固定轴20413组成,所述的气缸2042设于二号腔212 左下角处,所述的气缸固定块2041将气缸2042固定在气缸固定块2041与二号腔212内壁之间,所述的驱动连接杆2043呈L型结构设立,所述的驱动连接杆2043的一端与气缸2042机械配合,另一端与活动块2045机械焊接,所述的活动块2045设于矩形框2044中并与矩形框2044滑动配合,所述的一号连接杆2046的一端与活动块204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四号连接杆 20412机械连接,所述的四号连接杆20412远离一号连接杆2046的一端固定在二号连接杆2048中央,所述的二号连接杆2048的两端分别与一号固定轴 2049、二号固定轴20413机械连接,所述的一号固定轴2049固定设于一号齿轮2047上,所述的二号固定轴20413与二号齿轮20410机械焊接,所述的二号齿轮20410通过三号连接杆20411与真空制备装置207机械连接,所述的一号齿轮2047与二号齿轮20410相啮合,气缸2042运行后带动驱动连接杆2043做活塞运动,从而使得活动块2045在矩形框2044中上下滑动,当活动块2045在矩形框2044中向下滑动时,推动一号连接杆2046向下运动并对二号连接杆2048施加一个力使得二号连接杆2048牵动一号齿轮2047 与二号齿轮20410转动,一号齿轮2047与二号齿轮20410相啮合,二号齿轮20410通过三号连接杆20411与真空制备装置207机械连接,在二号齿轮 20410的作用下,三号连接杆20411牵动真空制备装置207运行,所述的真空制备装置207由真空输出管道2071、制备腔2072、叶轮2073、吸气口2074、固定座2075、排气口2076组成,所述的真空输出管道2071与制备腔2072 相通,所述的叶轮2073设于制备腔2072中,所述的吸气口2074与排气口 2076相对设立在制备腔2072中,所述的固定座2075与一号腔205底部面部固定连接,所述的制备腔2072固定安装在固定座2075顶部,过滤后的空气通过连接管道2038进入到连接管道2038中,在三号连接杆20411的作用下,叶轮2073转动,转动内部的叶轮然后将制备腔2072内部的真空吸入后通过真空输出管道2071输出,然后将空气通过排气口2076排出,为上坡助力器的运行提供真空来源,所述的速度调节装置208由加热环2081、加热腔2082、导热腔2083、一号连接导线2084、配电箱2085、配电箱固定块2086、输出固定环2087、冷却循环管2088、送气管道2089、进液管20810组成,所述的加热环2081设有三个以上,所述的加热环2081均等分布在加热腔2082 中,所述的配电箱2085与矩形隔板206固定连接,所述的配电箱固定块2086 设于配电箱2085远离矩形隔板206的一侧上并将配电箱2085固定在配电箱固定块2086与矩形隔板206之间,所述的一号连接导线2084的一端与配电箱2085电连接,另一端与加热腔2082相通,所述的加热腔2082与导热腔 2083相通,所述的导热腔2083与送气管道2089相贴合,所述的输出固定环 2087固定设于底座4底部面板上并与底座4底部面部固定连接,所述的送气管道2089靠近输出固定环2087的一端与冷却循环管2088相贴合,所述的冷却循环管2088上设有进液管20810,所述的进液管20810与冷却循环管 2088相通,配电箱2085中的电能通过一号连接导线2084进入到加热腔2082 中,加热环2081加热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腔2083传递到送气管道2089中,将冷却液从进液管20810注入,冷却液在冷却循环管2088中循环,从而使得该段的送气管道2089温度降低的,根空气的特性,与导热腔2083相贴合的送气管道2089中的空气迅速往与冷却循环管2088相贴合的送气管道2089 方向输送,从而加快了空气流速,当助力器中空气的流速以及流量加大时,产生的气压差更大,从而使得助力器获得更大动力制动,所述的辅助调节装置209由螺旋环块2091、螺旋杆2092、活动板2093、三角形固定块2094、矩形固定座2095、母扣2096、子扣2097、固定杆2098、压块2099、固定腔 20910、伸缩杆20911、环形固定座20912组成,所述的环形固定座20912 固定设于导热腔2083与冷却循环管2088之间的送气管道2089外侧,所述的压块2099与环形固定座20912相对设立,所述的固定腔20910设有两个并且分别与压块2099、环形固定座20912固定连接,所述的两个固定腔20910 之间设有伸缩杆20911,所述的伸缩杆20911与固定腔20910机械连接,所述的固定杆2098与压块2099固定连接,所述的固定杆2098远离压块2099 的一端上固定设有母扣2096,所述的母扣2096与固定杆2098机械焊接为一体结构,所述的子扣2097设于与固定杆2098相连接的一内壁上,所述的矩形固定座2095上固定设有三角形固定块2094,所述的三角形固定块2094 上设有活动板2093,所述的活动板2093与三角形固定块2094构成杠杆结构,所述的活动板2093的一端与固定杆2098机械连接,所述的活动板2093的另一端与螺旋杆2092机械焊接,所述的螺旋杆2092与螺旋环块2091相配合,所述的螺旋环块2091设于底座4顶部面板上,螺旋杆2092与螺旋环块 2091相配合,通过旋动螺旋环块2091可以使得螺旋杆2092上升或者下降从而使得螺旋杆2092带动活动板2093与之相连接的一端上升或者下降,当逆时针转动螺旋环块2091,使得螺旋杆2092上升,从而活动板2093与螺旋杆 2092相连接的一端上升,活动板2093与三角形固定块2094构成杠杆结构,根据杠杆原理,活动板2093的另一端向下运动,并对固定杆2098施加一个力使得固定杆2098沿着伸缩杆20911收缩的方向向下运动,固定杆2098推动压块2099随之同向运动,从而使得压块2099上的固定腔20910向环形固定座20912上的固定腔20910运动,从而使得伸缩杆20911收缩,因此压块 2099向环形固定座20912所在方向运动,从而将送气管道2089挤压,使得该送气管道2089的流量减小,从而实现流量大小的控制,间接控制的助力器的助力大小,所述的动力装置210由三号转轴2101、二号锥形轮2102、电机转轴2103、电机2104、电机固定块2105、二号连接导线2106组成,所述的电机固定块2105设有两个并且分别设于电机2104两侧将电机2104固定在二号腔212底部面板中央,所述的电机转轴2103与电机2104电连接,所述的二号连接导线2106的一端与配电箱2085相通,另一端与电机2104 电连接,所述的二号锥形轮2102安装在电机转轴2103上并与电机转轴2103 机械配合,所述的电机转轴2103与一号轴承2014机械连接,配电箱2085 中的电能通过二号连接导线2106输送到电机2104中,电机2104通电后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并通过电机转轴2103输出,电机转轴2103转动从而使得一号轴承2014转动,驱动进气装置201运行,二号锥形轮2102改变电机转轴2103的机械传动方向使得滤气装置203运行。

本发明所述的电机2104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并输出的媒介。

配电箱2085中的电能通过二号连接导线2106输送到电机2104中,电机2104通电后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并通过电机转轴2103输出,电机转轴 2103转动从而使得一号轴承2014转动,驱动进气装置201运行,二号锥形轮2102改变电机转轴2103的机械传动方向使得滤气装置203运行,一号轴承2014转动并且带动转片2011随之转动产生强大的风力,外部的空气在风的作用下通过防尘罩2013的过滤后进入到进气管2012中,并通过进气管2012分别进入到一号输气通道202、二号输气通道211中,在一号锥形轮2032的作用下,一号转轴2033转动,并通过二号轴承2031使得二号转轴2035转动,在二号转轴2035的作用下,三号腔2036转动,从一号输气通道202进入到三号腔2036中的空气在三号腔2036高速旋转的作用下通过滤层2034过滤后进入到四号腔2037内,过滤后空气通过连接管道2038 输送到真空制备装置207中,进行真空的制备,气缸2042运行后带动驱动连接杆2043做活塞运动,从而使得活动块2045在矩形框2044中上下滑动,当活动块2045在矩形框2044中向下滑动时,推动一号连接杆2046向下运动并对二号连接杆2048施加一个力使得二号连接杆2048牵动一号齿轮 2047与二号齿轮20410转动,一号齿轮2047与二号齿轮20410相啮合,二号齿轮20410通过三号连接杆20411与真空制备装置207机械连接,在二号齿轮20410的作用下,三号连接杆20411牵动真空制备装置207运行,过滤后的空气通过连接管道2038进入到连接管道2038中,在三号连接杆 20411的作用下,叶轮2073转动,转动内部的叶轮然后将制备腔2072内部的真空吸入后通过真空输出管道2071输出,然后将空气通过排气口2076 排出,为上坡助力器的运行提供真空来源,配电箱2085中的电能通过一号连接导线2084进入到加热腔2082中,加热环2081加热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腔2083传递到送气管道2089中,将冷却液从进液管20810注入,冷却液在冷却循环管2088中循环,从而使得该段的送气管道2089温度降低的,根空气的特性,与导热腔2083相贴合的送气管道2089中的空气迅速往与冷却循环管2088相贴合的送气管道2089方向输送,从而加快了空气流速,当助力器中空气的流速以及流量加大时,产生的气压差更大,从而使得助力器获得更大动力制动,螺旋杆2092与螺旋环块2091相配合,通过旋动螺旋环块2091可以使得螺旋杆2092上升或者下降从而使得螺旋杆2092带动活动板2093与之相连接的一端上升或者下降,当逆时针转动螺旋环块 2091,使得螺旋杆2092上升,从而活动板2093与螺旋杆2092相连接的一端上升,活动板2093与三角形固定块2094构成杠杆结构,根据杠杆原理,活动板2093的另一端向下运动,并对固定杆2098施加一个力使得固定杆 2098沿着伸缩杆20911收缩的方向向下运动,固定杆2098推动压块2099 随之同向运动,从而使得压块2099上的固定腔20910向环形固定座20912 上的固定腔20910运动,从而使得伸缩杆20911收缩,因此压块2099向环形固定座20912所在方向运动,从而将送气管道2089挤压,使得该送气管道2089的流量减小,从而实现流量大小的控制,间接控制的助力器的助力大小。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涡轮增压柴油汽车用上坡助力器的助力较小,并且不能根据实际的需求调节助力的大小,不能满足实际的使用需求,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通过进气装置201、滤气装置203、驱动装置 204、真空制备装置207、速度调节装置208、辅助调节装置209、动力装置 210共同作用下实现对助力器中真空来源的供给以及助力器中空气来源的供给,通过控制空气来源的流速以及流量可以控制助力器制动力的大小调节,从而实现根据实际的需求调节助力器的制动力大小,适应实际的使用需求。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