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的发动机进气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5862发布日期:2019-04-03 00:19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的发动机进气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汽车发动机进气加热器。



背景技术:

发动机进气加热器,用于安装在发动机的进气口,对发动机的进气进行加热,使得发动机可以在低温情况下得以启动。

发动机进气加热器包括环状的金属壳体,壳体内部设置有成格栅状的加热片,在壳体上设置有若干个螺栓螺母结构用于将加热片固定。当发动机启动时,发动机进气加热器通电,加热片发热,使得通过加热片的气体得以升温,从而获得发动机启动需要的高温气体。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一种发动机进气加热器,该发动机进气加热器的加热片包括两个,且材质均为可加热材料,且外露部分均为平板状。上述结构的发动机进气加热器,一方面加热片与空气接触面积小,加热效果较差;另一方面,加热片的材质具有随温度变化电阻不变的特性,因此,功率不变,始终保持大功率的消耗状态,不节能且对气温环境下电瓶的电量消耗较大,容易引发电瓶匮电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的发动机进气加热器,用于解决传统的发动机进气加热器加热效果较差且消耗能量大的技术问题。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节能的发动机进气加热器,包括壳体、加热片和温度调节片,所述加热片和温度调节片均设置于壳体内,且加热片和温度调节片串联或并联;

所述加热片和温度调节片均包括第一端头、第二端头以及主体,所述第一端头和第二端头分别位于壳体上相对的两个内壁处,所述主体连接于相应的第一端头和第二端头之间成为一个整体;

所述加热片的主体包括多个加热片体和连接头,所述加热片体相互平行分布,且通过连接头顺次首尾连接成Z字连续盘旋的一体结构;所述加热片体成 V字形,且各加热片体上V字的折弯点的连线贯穿上述两个内壁的中轴线;所述连接头包括半圆折弯和其两侧的平板式侧边,形成U形结构,所述两侧的平板式侧边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加热片体;

所述温度调节片的材质为纯铁。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温度调节片的主体包括多个温度调节片体和连接头,所述温度调节片体相互平行分布,且通过连接头顺次首尾连接成Z 字连续盘旋的一体结构;所述温度调节片体成一字型平板状;所述连接头包括半圆折弯和其两侧的平板式侧边,形成U形结构,所述两侧的平板式侧边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温度调节片体。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加热片上的第一端头以及第二端头均与直接相连的加热片体之间的距离大于9mm。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每个加热片体的V形折弯角度N在120°~160°之间。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每个加热片体的V形的两个端部之间的距离 D2满足D2=(D-2r)*(0.8~0.9),所述D为加热片上垂直于V字的折弯点的连线方向的长度,r为连接头上半圆折弯的半径。

有益效果: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发动机进气加热器,采用两种不同材质的片体,其中加热片采用发热材料,导电后能够在数秒内温度上升至1000℃以上,用于发热从而加热空气,温度调节片采用纯铁材料,导电后本身温度不上升,但随着加热片将周围的空气升温,导致温度调节片传导受热,使得温度调节片温度上升,而纯铁具有随着温度上升电阻变大的特性,因此,随着加热的进行,根据串并联的电阻特性,两个片体无论是串联或并联,总电阻均变大,导致电压一定的情况下,所需电流减小,从而功率减小,因此更加节能,且不易引起电瓶匮电;

其次,加热片体采用V字形结构,增大了加热片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相比于传统的加热片,当加热片的发热量一样时,空气被加热的温度更高,当空气需要加热到同一温度时,改进后的加热片需要达到更低的热量就可以,因此发动机进气加热器所消耗的功率比改进前的功率低。

应当理解,前述构思以及在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额外构思的所有组合只要在这样的构思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都可以被视为本公开的实用新型主题的一部分。

结合附图从下面的描述中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教导的前述和其他方面、实施例和特征。本实用新型的其他附加方面例如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和/或有益效果将在下面的描述中显见,或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教导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实践中得知。

附图说明

附图不意在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在各个图中示出的每个相同或近似相同的组成部分可以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为了清晰起见,在每个图中,并非每个组成部分均被标记。现在,将通过例子并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传统的发动机进气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进气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进气加热器加热片以及温度调节片未安装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为:

壳体1、加热片2、连接头2-1、加热片体2-2、第一端头2-3、第二端头2-4、温度调节片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说明如下。

在本公开中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方面,附图中示出了许多说明的实施例。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必定意在包括本实用新型的所有方面。应当理解,上面介绍的多种构思和实施例,以及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那些构思和实施方式可以以很多方式中任意一种来实施,这是因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构思和实施例并不限于任何实施方式。另外,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些方面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其他方面的任何适当组合来使用。

如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节能的发动机进气加热器,包括壳体1、加热片2 和温度调节片3,所述加热片2和温度调节片3均设置于壳体1内,且加热片2 和温度调节片3串联或并联。

所述加热片2和温度调节片3均包括第一端头2-3、第二端头2-4以及主体,所述第一端头2-3和第二端头2-4分别位于壳体1上相对的两个内壁处,所述主体连接于相应的第一端头2-3和第二端头2-4之间成为一个整体。

所述加热片2的主体包括多个加热片体2-2和连接头2-1,所述加热片体2-2 相互平行分布,且通过连接头2-1顺次首尾连接成Z字连续盘旋的一体结构;所述加热片体2-2成V字形,且各加热片体2-2上V字的折弯点的连线贯穿上述两个内壁的中轴线;所述连接头2-1包括半圆折弯和其两侧的平板式侧边,形成U形结构,所述两侧的平板式侧边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加热片体2-2。

所述温度调节片3的材质为纯铁。

本实施例中的两个片体与传统的发动机进气加热器中两个加热片2的连接方式相同,而本实施例中仅采用其中一个片体作为发热用,另一个片体作为温度调节用,对不同的片体采用不同的材质,利用不同片体材质的物理特性,即通电是否发热、温度升高后电阻是否改变的特点,配合得以实现功率下降的效果。具体的,其中加热片2采用发热材料,导电后能够在数秒内温度上升至1000℃以上,用于发热从而加热空气,温度调节片3采用纯铁材料,导电后本身温度不上升,但随着加热片2将周围的空气升温,如图3所示的箭头方向为空气流动方向,导致温度调节片3传导受热,使得温度调节片3温度上升,而纯铁具有随着温度上升电阻变大的特性,因此,随着加热的进行,根据串并联的电阻特性,两个片体无论是串联或并联,总电阻均变大,导致电压一定的情况下,所需电流减小,从而功率减小,因此更加节能,且不易引起电瓶匮电。

其次,加热片体2-2采用V字形结构,增大了加热片体2-2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且加工较为方便,相比于传统的加热片2,当加热片2的发热量一样时,空气被加热的温度更高,当空气需要加热到同一温度时,改进后的加热片2需要达到更低的热量就可以,因此发动机进气加热器所消耗的功率比改进前的功率低。

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考虑到加工的便利性,温度调节片3采用与传统的发动机进气加热器中的加热片2相同的形式。即所述温度调节片3的主体包括多个温度调节片3体和连接头2-1,所述温度调节片3体相互平行分布,且通过连接头2-1顺次首尾连接成Z字连续盘旋的一体结构;所述温度调节片3体成一字型平板状;所述连接头2-1包括半圆折弯和其两侧的平板式侧边,形成U 形结构,所述两侧的平板式侧边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温度调节片3体。

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片2的材质为镍铬合金。

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片2的材质为纯铁铬铝。

上述两种材质均能满足加热片2加热的需求,通电情况下能够短时间内迅速升温,对空气进行加热。

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端头2-3和第二端头2-4均为平板式,第一端头2-3和第二端头2-4上设置有连接用的孔,供螺栓连接使用。

在上述基本结构的基础上,需要考虑具体的各部分形状和尺寸,考虑因素包括安装方便、电气安全、避免短路、保证有效接触面积等。

结合图5所示:

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片2上的第一端头2-3以及第二端头2-4 均与直接相连的加热片2体之间的距离即为图中的L1和L2大于9mm。

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每个加热片2体的V形折弯角度N在120°~160°之间。

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每个加热片2体的V形的两个端部之间的距离D2 满足D2=(D-2r)*(0.8~0.9),所述D为加热片2上垂直于V字的折弯点的连线方向的长度,r为连接头2-1上半圆折弯的半径。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