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3823发布日期:2018-12-21 20:26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动机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装置,属于发动机冷却系统设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发动机怠速或小负荷运转时,由于气缸周围水套温度较低,导致气缸内燃料热效率相对较低;大负荷时热负荷也相对较大,充气效率降低,一定程度上功率有所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发动机冷却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机体、水箱、气缸盖、水泵,所述气缸盖设置于所述气缸机体的上方,所述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水泵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气缸盖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气缸盖与所述气缸机体相连通,所述气缸盖的出水口与所述水箱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气缸机体的出水口与所述水箱的进水口相连通。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气缸盖中设置有气缸盖水套,气缸机体中设置有机体水套,气缸盖水套与机体水套相连通,水泵的出水口与气缸盖水套的进水口相连通,机体水套的出水口与水箱的进水口相连通。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气缸机体内还固定设置有第二节温器,第二节温器的进水口与机体水套的进水口相连通,第二节温器的一路出水口通过气缸体出水管与水箱的进水口相连通,第二节温器的另一路出水口通过小循环水管与水泵的进水口相连通。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气缸盖水套包括相互隔开的进气侧水套、排气侧水套,进气侧水套的出水口与机体水套的进水口相连通,进气侧水套的进水口与水泵的出水口相连通,排气侧水套的出水口与机体水套的进水口相连通,排气侧水套的进水口与水泵的出水口相连通。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气缸盖上还设置有第一节温器,第一节温器的进水口与排气侧水套的出水口相连通,第一节温器的出水口通过排气侧出水管与水箱的进水口相连通。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气缸盖上还设置有进气侧放气管、排气侧放气管、气泡旁通水管,进气侧放气管与进气侧水套相连通,排气侧放气管与排气侧水套相连通,气泡旁通水管分别与进气侧放气管、排气侧放气管、水箱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第一,本实用新型能在怠速或小负荷运转时改善发动机冷却的经济性及排放性能;第二,本实用新型在大负荷运转时能有效提升发动机的经济性或功率;第三,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内燃机的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温态冷却液循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热态冷却液循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的含义:1-气缸机体,2-水箱,3-气缸盖,4-水泵,5-机体水套,6-气缸盖水套,7-第一节温器,8-第二节温器,9-进水总管,10-气缸体出水管,11-进气侧放气管,12-排气侧放气管,13-排气侧出水管,14-小循环水管,15-气泡旁通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温态冷却液循环的结构示意图,温态时,水箱2中的冷却水通过水泵4经气缸盖水套6流向机体水套5,然后再从机体水套5通过第二节温器8经过小循环水管进入水泵4完成小循环。

如图2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热态冷却液循环的结构示意图。热态时,水泵4送出的一路冷却水先经过进气侧水套流向机体水套5,另外一路冷却水大部分经排气侧水套从气缸盖3另一侧经过第一节温器7和排气侧出水管13直接流出回流到水箱,少量冷却水通过流通面积控制实现流入机体水套5,进行大循环;气缸盖3中冷却水较高处的气缸盖水套6设一气泡旁通水管15,该气泡旁通水管15分别通过排气侧放气管12、进气侧放气管11与水箱2、气缸盖水套6相连通,使气泡经水箱2放出。

其中,A代表进气侧水套冷却水流向,B代表排气侧水套冷却水流向。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温态间于发动机冷态与热态之间,理想的热态冷却液温度一般介于80~95℃。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