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双模式液压挺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1994发布日期:2019-05-03 19:26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双模式液压挺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改进型双模式液压挺柱,属于机械制造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双模式液压挺柱是汽车发动机停缸技术的一种,其目的是节约燃油。双模式液压挺柱作用是发动机高低负荷的切换,即在高负荷打开全部气缸,低负荷时关闭部分气缸,从而有效地节省燃油的发动机技术。而高低负荷的切换是靠发动机内部压力推动柱体在壳体内移动来实现得。

目前的双模式液压挺柱的结构无限止柱体旋转的功能,随着挺柱在发动机内长期工作,柱体有三种移动工作模式:1、柱体在壳体孔内轴向往复直线移动;2、柱体在壳体孔内带径向旋转往复移动;3、(1)和(2)两种工作模式交替发生。轴向往复直线移动工作模式特点是:行程短、灵敏性好。带径向旋转往复移动工作模式的特点是:往复移动行程增加和阻力加大,就导致了壳体内孔和柱体外圆磨损快,出现噪音增加和性能延时等情况出现。经技术分析和将两者版本进行装机性能检测,没有限止柱体旋转功能的结构不能防止柱体在壳体孔内往复径向旋转移动情况出现,证明结构存在设计缺陷,难以满足使用性能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提高产品使用性能和寿命,完善产品设计需求。

一种改进型双模式液压挺柱包括:壳体(1)、柱体(2)、钢球(3),球窝 (4),条形键槽(5)。钢球(3)装配在柱体球窝(4)上对齐壳体条形键槽(5)中心处装入,其特征是:在壳体(1)内孔壁上设有一段长13mm宽3.5mm深 0.9mm的条形键槽(5),距离柱体(2)孔口外圆2mm处设有一个深度为0.9mm 的球窝(4),钢球(3)放置在球窝(4)内,通过钢球(3)来限止柱体(2) 在壳体(1)孔内径向旋转,从而避免了柱体和壳体之间因相互径向运动造成的磨损和阻力。

更进一步,壳体的上端内壁设有竖直的条形键槽,柱体组件上设有球窝,钢球设于球窝内,且能在条形键槽内轴向滑动。

更进一步,通过钢球来限止柱体在壳体孔内径向旋转,从而避免了柱体和壳体之间因相互径向运动造成的磨损和阻力,以及缩短柱体在壳体内的行程,让变缸操作更灵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键槽采用圆弧形状设计,其优点是加工简单、成本低、对装配后的钢球约束性较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球窝设计方案,其优点是利用了球面的光滑性,能有效保证钢球在球窝内活动自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球窝内放置一个钢球结构,其优点是利用了钢球球面的光滑性,工作时钢球跟随柱体移动,能有效滚动起来,而钢球滚动就降低了球窝、钢球、条形键槽三者之间相对运动的摩擦系数,进而减少了阻力,其灵活性较好又能保证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限止柱体在壳体内径向旋转移动出现,使其柱体只能在壳体内轴向直线移动,提高了使用寿命和灵敏性,保障了气缸高低负荷的正常切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新型壳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新型柱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柱体,3-钢球,4-球窝,5-条形键槽,6-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主要由壳体1、柱体2、钢球3组成,又分别在壳体设有条形键槽5和柱体上设有球窝4。条形键槽5设计在壳体距离孔口的内孔壁上,与壳体中心轴线平行,是一段长13mm宽3.5mm深0.9mm的条形键槽,其长度尺寸作用是限止轴向移动距离,宽度尺寸作用是限止径向旋转角度,采用圆弧形状键槽是为了约束钢球防止脱落和减少加工难度;球窝4设计在距离柱体孔口外圆上2mm处,球窝直径1.7mm,球窝深度为0.9mm,其作用是放置钢球;Φ1.6钢球3放置在球窝内,而钢球作用是限止柱体的径向旋转。

为防止钢球工作时脱离球窝,球窝深度尺寸必须是大于钢球直径;球窝深度尺寸与条形键槽深度尺寸相加值必须大于钢球直径即大于值应保证在0.1- 0.2mm之间。

本实施例中在装配方式是:先将Φ1.6钢球装配在柱体外径上的球窝内,钢球对齐壳体条形键槽中心处,再推动柱体将柱体和钢球装入壳体孔内。通过钢球、球窝、条形键槽限止了柱体在壳体孔内径向旋转。

以上所述仅为更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