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机控制的进气歧管流道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4783发布日期:2019-02-15 21:01阅读:765来源:国知局
基于电机控制的进气歧管流道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汽车进气歧管的空气流量的电子器件,特别是一种基于电机控制的进气歧管流道控制器。



背景技术:

当汽车发动机处于低转速时,其对空气的需求量较小;当汽车发动机处于高转速时,其对空气的需求量则增加。这就需要对进气歧管的进气量进行控制,从而实现控制进入汽车发动机内的空气量。现有的进气歧管流道控制器一般都是采用电机控制的方式,利用电机的正反转驱动阀门片进行打开或闭合。由于阀门片的开合操作都需要电机进行驱动,因此会使得电机时刻处于工作状态,从而容易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电机控制的进气歧管流道控制器,在电机断电时利用回弹部件的弹力将阀门片进行复位,避免电机时刻处于工作状态,从而降低对电机的使用寿命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基于电机控制的进气歧管流道控制器,包括阀门片、外壳、用于驱动阀门片进行转动的控制杆和用于驱动控制杆进行转动的电机,阀门片设置于控制杆之上并处于外壳的外部,外壳的内部形成容置空间,电机设置于容置空间之中并与伸进容置空间之中的控制杆相连接,电机的转轴与控制杆之间设置有回弹部件;电机上电工作驱动控制杆和阀门片进行转动时,回弹部件储存能量;电机断电时,回弹部件释放能量进行回弹,带动控制杆进行转动从而使阀门片进行复位。

进一步,电机的转轴与控制杆之间还设置有用于进行传动的齿轮组,回弹部件与齿轮组相连接。

进一步,齿轮组包括设置于电机的转轴之上的主动齿轮、用于带动控制杆进行转动的旋转部件和用于连接主动齿轮与旋转部件的传动齿轮,传动齿轮设置有同轴的第一轮齿和第二轮齿,第一轮齿与主动齿轮相啮合,第二轮齿设置于第一轮齿的上方并与旋转部件相连接,回弹部件与旋转部件相连接。

进一步,旋转部件呈中间为镂空状的扇形,旋转部件于其内侧面沿着扇形的弧边设置有连接轮齿,传动齿轮的第二轮齿伸进旋转部件的内部并与连接轮齿相啮合。

进一步,旋转部件还设置有用于连接回弹部件的突柱,回弹部件设置有用于钩住突柱的勾部,回弹部件通过勾部与突柱相连接并围绕旋转部件的外壁设置。

优选地,回弹部件为扭簧或弹片。

进一步,外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水的密封圈。

进一步,下壳体之中设置有便于安装的安装孔。

进一步,下壳体之中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驱动设备的外接插口,外部驱动设备通过外接插口与电机相连接。

进一步,外接插口之中设置有分别连接于电机的两个电极的第一控制端脚和第二控制端脚,第一控制端脚和第二控制端脚之间连接有用于防止反接的防反接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基于电机控制的进气歧管流道控制器,电机设置于由外壳内部形成的容置空间之中,控制杆的一端与阀门片相连接,控制杆的另一端伸进到容置空间之中并与电机的转轴相连接,因此电机的转动能够带动控制杆进行转动,从而能够带动阀门片在进气歧管之中打开/闭合;由于电机的转轴与控制杆之间设置有回弹部件,当电机上电工作驱动控制杆和阀门片进行转动时,回弹部件能够储存能量;而当电机断电时,回弹部件能够释放能量从而进行回弹,此时,回弹部件能够带动控制杆进行转动从而使阀门片进行复位。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进气歧管流道控制器,能够在电机断电时利用回弹部件的弹力将阀门片进行复位,避免电机时刻处于工作状态,从而降低对电机的使用寿命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进气歧管流道控制器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进气歧管流道控制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齿轮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3,基于电机控制的进气歧管流道控制器,包括阀门片3、外壳1、用于驱动阀门片3进行转动的控制杆2和用于驱动控制杆2进行转动的电机4,阀门片3设置于控制杆2之上并处于外壳1的外部,外壳1的内部形成容置空间,电机4设置于容置空间之中并与伸进容置空间之中的控制杆2相连接,电机4的转轴与控制杆2之间设置有回弹部件5;电机4上电工作驱动控制杆2和阀门片3进行转动时,回弹部件5储存能量;电机4断电时,回弹部件5释放能量进行回弹,带动控制杆2进行转动从而使阀门片3进行复位。其中,回弹部件5为扭簧或弹片。具体地,电机4设置于由外壳1内部形成的容置空间之中,控制杆2的一端与阀门片3相连接,控制杆2的另一端伸进到容置空间之中并与电机4的转轴相连接,因此电机4的转动能够带动控制杆2进行转动,从而能够带动阀门片3在进气歧管之中打开/闭合;由于电机4的转轴与控制杆2之间设置有回弹部件5,当电机4上电工作驱动控制杆2和阀门片3进行转动时,回弹部件5能够储存能量;而当电机4断电时,回弹部件5能够释放能量从而进行回弹,此时,回弹部件5能够带动控制杆2进行转动从而使阀门片3进行复位。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进气歧管流道控制器,能够在电机4断电时利用回弹部件5的弹力将阀门片3进行复位,避免电机4时刻处于工作状态,从而降低对电机4的使用寿命的影响。

其中,参照图1-图3,电机4的转轴与控制杆2之间还设置有用于进行传动的齿轮组,回弹部件5与齿轮组相连接。其中,齿轮组包括设置于电机4的转轴之上的主动齿轮61、用于带动控制杆2进行转动的旋转部件62和用于连接主动齿轮61与旋转部件62的传动齿轮63,传动齿轮63设置有同轴的第一轮齿和第二轮齿,第一轮齿与主动齿轮61相啮合,第二轮齿设置于第一轮齿的上方并与旋转部件62相连接,回弹部件5与旋转部件62相连接。具体地,传动齿轮63的第一轮齿的直径大于第二轮齿的直径,当电机4的转轴带动主动齿轮61进行转动时,主动齿轮61能够把转动力通过第一轮齿带动传动齿轮63进行转动,因此,在第二轮齿与旋转部件62的相互作用下,旋转部件62能够跟随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控制杆2和阀门片3进行转动,从而能够打开/闭合进气歧管。

其中,参照图1-图3,旋转部件62呈中间为镂空状的扇形,旋转部件62于其内侧面沿着扇形的弧边设置有连接轮齿,传动齿轮63的第二轮齿伸进旋转部件62的内部并与连接轮齿相啮合。具体地,连接轮齿设置在旋转部件62的内侧面沿着扇形的弧边的位置处,因此传动齿轮63与旋转部件62相连接时,传动齿轮63能够设置在旋转部件62的内部,从而能够有效减小外壳1的体积,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进气歧管流道控制器能够小型化。当传动齿轮63进行转动时,第二轮齿与连接轮齿相互作用,使得传动齿轮63能够沿着旋转部件62的内侧弧面进行相对移动,由于传动齿轮63的位置固定,因此旋转部件62会以传动齿轮63作为中心而进行摆动,从而能够带动控制杆2和阀门片3进行转动。

其中,参照图1-图3,旋转部件62还设置有用于连接回弹部件5的突柱,回弹部件5设置有用于钩住突柱的勾部,回弹部件5通过勾部与突柱相连接并围绕旋转部件62的外壁设置。具体地,回弹部件5的勾部与旋转部件62的突柱相连接,并且回弹部件5围绕旋转部件62的外壁设置,因此当旋转部件62进行转动时,突柱会带动勾部进行转动,此时,回弹部件5会收缩并储存能量;当电机4断电时,旋转部件62不再具有转动力,而处于收缩状态的回弹部件5则会释放其储存的能量,在其回弹力的作用下,突柱会被勾部带动进行回转,所以旋转部件62能够被带动进行转动,从而使得阀门片3能够被复位。

其中,参照图1-图3,外壳1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水的密封圈13。具体地,密封圈13能够有效隔绝外部的水分,从而能够避免由于外壳1进水而导致发生损坏的问题。

其中,参照图1-图3,下壳体12之中设置有便于安装的安装孔14。具体地,安装孔14有两个,相对设置于下壳体12的两侧。安装孔14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进气歧管流道控制器能够被稳定安装,从而避免由于移位而影响阀门片的有效开合。

其中,参照图1-图3,下壳体12之中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驱动设备的外接插口15,外部驱动设备通过外接插口15与电机4相连接。其中,外接插口15之中设置有分别连接于电机4的两个电极的第一控制端脚16和第二控制端脚17,第一控制端脚16和第二控制端脚17之间连接有用于防止反接的防反接二极管。具体地,防反接二极管使得电机4与外部驱动设备进行连接时不会出现反接而导致电机4烧毁的情况。外接插口15在外形结构上并不进行安装方向的限制,因此能够提高安装的便捷性,并且结合防反接二极管的作用,使得外部驱动设备无论以何种方向与外接插口15相连接,都不会出现反接的问题,从而能够有效解决了由于反接而导致电机4烧毁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进气歧管流道控制器的使用稳定性。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