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耐热抗震线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5199发布日期:2019-03-05 17:48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动机耐热抗震线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油发动机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发动机耐热抗震线束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柴油发动机作为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其能够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机械能,随着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其性能越来越优良,结构也原来越复杂,配套的线束也越来越多,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会出现震动、发热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工作的线束需要具有良好抗震和耐热性能,现有技术中的发动机线束的抗震效果和耐热效果均不理想,容易造成线束出现断裂或接触不良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发动机耐热抗震线束,能够使发动机舱内的线束具有较高的耐热性能,有效避免高温环境对线束的侵蚀,同时还能够降低外界震荡对线束内部的影响,提升线束的使用效果,避免由于线束问题导致的断裂或接触不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发动机耐热抗震线束,包括线束本体,所述线束本体为中空波纹管,所述线束本体的外侧面包覆设置有耐热结构,所述线束本体内侧均匀并排设置有多个减震环,所述线束本体的内侧面粘附设置有抗震结构,所述线束本体的两端设置有防震接头。

作为优选,耐热结构包括特氟龙绕包层和硅胶填充层,所述硅胶填充层均匀填充在线束本体的外侧面,所述特氟龙绕包层均匀缠绕在硅胶填充层外侧。

作为优选,所述特氟龙绕包层外侧设置有耐磨橡胶层。

作为优选,所述线束本体为耐高温橡胶软管。

作为优选,所述减震环为中空橡胶环,所述减震环固定设置在线束本体和抗震结构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抗震结构包括减震隔离层和缓冲层,所述减震隔离层为双层中空编织金属网,所述缓冲层为发泡橡胶层,所述缓冲层粘附在减震隔离层内侧。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层内侧面均匀环绕设置多个缓冲凸起,所述缓冲凸起的形状为半球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线束本体、耐热结构、减震环和抗震结构结合在一起,经过试验优化,能够使发动机舱内的线束具有较高的耐热性能,有效避免高温环境对线束的侵蚀,同时还能够降低外界震荡对线束内部的影响,提升线束的使用效果,避免由于线束问题导致的断裂或接触不良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防水定型线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线束本体、2-耐热结构、3-减震环、4-抗震结构、5-防震接头、 6-特氟龙绕包层、7-硅胶填充层、8-耐磨橡胶层、9-减震隔离层、10-缓冲层、 11-缓冲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耐热抗震线束,包括线束本体1,所述线束本体1为中空波纹管,所述线束本体1的外侧面包覆设置有耐热结构2,所述线束本体1内侧均匀并排设置有多个减震环3,所述线束本体1的内侧面粘附设置有抗震结构4,所述线束本体1的两端设置有防震接头5,所述耐热结构2包括特氟龙绕包层6和硅胶填充层7,所述硅胶填充层7均匀填充在线束本体1的外侧面,所述特氟龙绕包层6均匀缠绕在硅胶填充层7外侧,所述特氟龙绕包层6外侧设置有耐磨橡胶层8,所述线束本体1为耐高温橡胶软管,所述减震环 3为中空橡胶环,所述减震环3固定设置在线束本体1和抗震结构4之间,所述抗震结构4包括减震隔离层9和缓冲层10,所述减震隔离层9为双层中空编织金属网,所述缓冲层10为发泡橡胶层,所述缓冲层10粘附在减震隔离层9内侧,所述缓冲层10内侧面均匀环绕设置多个缓冲凸起11,所述缓冲凸起11的形状为半球形。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线束本体1、耐热结构2、减震环3和抗震结构4结合在一起,经过试验优化,能够使发动机舱内的线束具有较高的耐热性能,有效避免高温环境对线束的侵蚀,同时还能够降低外界震荡对线束内部的影响,提升线束的使用效果,避免由于线束问题导致的断裂或接触不良的问题。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