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供给装置及能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2692发布日期:2019-05-21 20:34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气供给装置及能量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气供给装置及能量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在国家鼓励发展分布式能源的背景下,人们对能源的利用变得更加高效。

在燃气发动机的燃气供给管路中,通常会配备减压阀以对高压燃气进行降压,在对燃气进行降压时,燃气会产生吸热现象;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因燃气吸热导致减压阀结冰而造成冰堵现象,通常会利用燃气发动机的循环冷却水(热水)对减压阀进行加热,但是这种方式存在以下两种缺点:

一、由于减压阀吸收了一部分循环冷却水的热能,导致循环冷却水的温度会大幅度降低,从而降低了(如供暖设备)对冷却水的利用率,即降低了热水的产量;

二、由于减压阀体积较小,导致其换热面积较小,在对减压阀进行加热时,其加热效率会比较低;

另外,由于燃气的进气温度较低,使得进入燃气发动机的燃气的密度较大,因此,增加了发动机的燃气消耗量,从而降低了燃气发动机的经济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气供给装置及能量系统。

一种燃气供给装置,用于向燃气发动机提供燃气,所述燃气供给装置包括:

供气管路,包括供给口和出气口;

减压阀,设置在所述供气管路的所述供给口和所述出气口之间;

加热组件,用于对所述供气管路的换热部进行加热;

其中,所述换热部为所述供气管路的位于所述供给口和所述减压阀之间的管体。

作为示例,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冷却水箱和设置在所述冷却水箱内的第一换热器;

所述冷却水箱用于对所述燃气发动机进行冷却;

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换热管形成所述换热部。

作为示例,所述水箱的顶部具有补液口,所述水箱的下部具有排液口。

作为示例,所述水箱的顶部还具有通气孔。

作为示例,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热交换箱;

所述燃气发动机的部分排气管路位于所述热交换箱内;

所述供气管路的换热部位于所述热交换箱内。

作为示例,所述换热部为盘管式结构。

作为示例,所述热交换箱内的热交换介质为空气。

作为示例,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电加热管,所述电加热管绕设在所述换热部的外围。

一种能量系统,包括燃气发动机,其中,所述能量系统还包括上述任意一种所述的燃气供给装置;

所述供气管路的出气口与所述燃气发动机的进气口连通。

作为示例,所述能量系统包括第二换热器及采暖设备,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在冷却水箱内;

其中,所述冷却水箱用于对所述燃气发动机进行冷却;

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采暖设备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入口与所述采暖设备的出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气供给系统能够有效提升燃气的排气温度,从而能够有效降低燃气的密度,进而提升了燃气发动机的经济性;另外,通过该燃气供给系统还能有效提升热水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燃气供给装置的加热组件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燃气供给装置的加热组件第二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能量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供气管路;11-换热部;2-冷却水箱;21-补液口;22-排液口;23-通气孔;3-第一换热器;4-第二换热器;5-热交换箱;6-排气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气供给装置,用于向燃气发动机提供燃气,如图1及图2所示,燃气供给装置包括供气管路1、减压阀(图中未示出)和加热组件;供气管路1包括供给口(图中未示出)和出气口(图中未示出);减压阀设置在供气管路1的供给口和出气口之间;加热组件用于对供气管路1的换热部11进行加热;其中,换热部11为供气管路1的位于供给口和减压阀之间的管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气供给装置能够有效提升燃气的排气温度(燃气发动机的进气温度),从而能够有效降低(进入燃气发动机的)燃气的密度,进而提升了燃气发动机的经济性;另外,通过该燃气供给装置还能有效提升热水产量。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加热组件的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加热组件包括冷却水箱2和设置在冷却水箱2内的第一换热器3;冷却水箱2用于对燃气发动机进行冷却;第一换热器3的换热管形成换热部11。本实施例中,燃气供给系统能够有效利用燃气发动机工作时本身产生的热量来提升燃气供给装置中燃气的排气温度(燃气发动机的进气温度),从而能够有效降低进入燃气发动机的燃气密度,进而提升了发动机的经济性,另外,由于进气温度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因此,在相同工况下,发动机的产热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从而能够有效提升对冷却水箱2的供热。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对水箱内的冷却液进行补充及更换,在本实施例中水箱的顶部具有补液口21,水箱的下部具有排液口22。另外,为了确保水箱内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保持一致,水箱的顶部还具有通气孔23。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加热组件的第二实施例,如图2所示,加热组件包括热交换箱5;燃气发动机的部分排气管路6位于热交换箱5内;供气管路1的换热部11位于热交换箱5内。本实施例中,燃气供给装置能够有效利用燃气发动机排气时(排气管路6中的废气)所产生的热量来提升燃气的排气温度(燃气发动机的进气温度),从而能够有效降低进入燃气发动机的燃气密度,进而提升了发动机的经济性,另外,由于进气温度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提升至70℃左右),因此,在相同工况下,发动机的排气温度提升了4℃左右,从而能够有效提升对热交换箱5的供热。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热交换箱5内的热交换介质为空气;为了增加热交换面积,换热部11为盘管式(螺旋状)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换热部11的形状构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应性调整,另外,位于热交换箱5内的热交换介质也不仅限于是空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对热交换介质作适应性选择。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加热组件的第三实施例(图中未示出);在本实施例中加热组件包括电加热管,电加热管绕设在换热部的外围。其中,电加热管所需的电能可以是燃气发动机带动发电机所产生的电能,或者该电能由其他电源提供;通过这种加热方式可高效、可控的对换热部进行加热,从而提升换热部内的燃气温度(提升至70℃左右)。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能量系统,包括燃气发动机,及上述的任意一种的燃气供给装置;供气管路1的出气口与燃气发动机的进气口连通。本实施例中,燃气供给装置能够有效提升燃气的排气温度(燃气发动机的进气温度),从而能够有效降低进入燃气发动机的燃气密度,进而提升了发动机的经济性,另外,由于进气温度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提升至70℃左右),在相同工况下,发动机的排气温度提升了4℃左右,从而能够有效提升对冷却水箱2或热交换箱5的供热。

进一步的,为了更加合理利用燃气发动机所产生的热量,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能量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及采暖设备,第二换热器4设置在冷却水箱2内;其中,冷却水箱2用于对燃气发动机进行冷却;第二换热器4的出口与采暖设备的入口连通,第二换热器4的入口与采暖设备的出口连通。燃气发动机所产生的热能传递至冷却水箱2内,第一换热器3所吸收的热量用于对供气管路1的换热部11进行加热,第二换热器4所吸收的热量用于对采暖设备进行供热,从而极大提升了对热量的有效利用。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