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力增压与太阳能互补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57776发布日期:2019-10-28 22:17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力增压与太阳能互补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风力增压与太阳能互补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们大多使用煤炭、石油、水力发电,但煤炭、石油发电会污染环境,且化石能源总会有枯竭的时候,需要节约能源,而水力发电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偏远地区、高原地区受地理环境的制约,用电成本高,甚至还有些偏远贫穷地区用不起电。因此,近年来,人们开始利用天空中的资源来转化为电能,例如风、太阳等。

风力发电机是将风能转换为机械功,机械功带动转子旋转,最终输出交流电的电力设备。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比较简单,风轮在风力的作用下旋转,它把风的动能转变为风轮轴的机械能,发电机在风轮轴的带动下旋转发电。太阳能发电机是通过太阳能直接照在太阳能电池板上产生电能,并对蓄电池充电,可为其他用电装置进行供电。

现有的风力发电机与太阳能发电机无法进行完美的结合,且其结合后的发电装置存在以下缺陷:1、风叶朝向不变且功能单一,发电效率低;2、体积较大,且无法拆卸,使用不方便;3、受风力制约,无法调节风力大小,无法充分利用风能,发电效率低;4、叶轮结构的风叶对鸟类生存有威胁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风力增压与太阳能互补发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风力增压与太阳能互补发电装置,包括两端开口的聚风器、用于调节风向的尾翼、支架和与所述支架的下端连接的底盘,所述聚风器与所述支架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聚风器的前端开口大于后端开口,所述尾翼设置在所述聚风器的后端并与所述聚风器连接;

所述聚风器内设有叶轮组件和发电机,且所述叶轮组件位于所述发电机的前侧,所述叶轮组件与所述发电机传动连接,所述聚风器的外壁上侧设有太阳能发电板;

还包括第一控制器和蓄电池,所述第一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发电机、所述太阳能发电板和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所述蓄电池分别与所述发电机和所述太阳能发电板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根据物理学原理,风能的利用主要是将它的动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因此利用风能就是利用气流所具有的动能,风能大小与气流通过的面积、空气密度和气流速度的立方成正比。通过前端开口大于后端开口的聚风器可以将导入的气流的速度增大,并充分转化为叶轮组件的机械能,带动发电机发电,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并通过太阳能发电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实现风力增压和太阳能互补发电;通过可调节风向的尾翼和可绕着支架旋转的聚风器,可以360°接受气流,避免了风力资源的浪费,提高发电效率;聚风器与支架的上端转动连接,聚风器可以绕着支架的上端旋转,同时还可设置支架的下端在底盘内旋转,还可设置成可旋转的底盘,均以实现发电装置的聚风器以及尾翼可以全方位的旋转为准;通过蓄电池可以将风能和太阳能转化的电能储存起来,便于给用电装置供电,并通过第一控制器可以实现选择发电储能还是给用电装置进行供电,或同时进行发电储能和供电,智能化更高,并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例如当不需要对用电装置进行供电时,可以选择发电储能模式,并将供电模式关闭,则可将发电装置产生的电能全部储存到蓄电池中,而当需要进行供电时,则可同时进行发电储能和供电,对用电装置供电的同时还可将多余的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或只选择供电模式,通过蓄电池中已经储存的电能对用电装置进行供电。

本实用新型的发电装置仅仅利用风能和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不使用任何化石能源、水力和核能,不产生废水、废气和废物,既节约能源,又有利于环保,智能化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聚风器包括两端均开口的聚风罩和通风涵道,所述聚风罩的前端开口大于后端开口,所述通风涵道设置在所述聚风罩后方,并与所述聚风罩连通,所述尾翼设置在所述通风涵道的后端外侧壁上,所述叶轮组件和发电机均设置在所述通风涵道内。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前端开口大于后端开口的聚风罩将风力收集并增压,再送到通风涵道内的叶轮组件,叶轮组件在风力作用下转动,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并带动与叶轮组件传动连接的发电机转动发电,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不使用任何化石能源、水力和核能,不产生废水、废气和废物,实现风力发电,节约能源,有利于环保。

进一步:所述叶轮组件包括一个整流罩和多个涡轮叶片,且多个所述涡轮叶片均匀环绕所述整流罩的外周,所述涡轮叶片在风力作用下可带动所述整流罩转动,并驱动所述发电机的转轴转动。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借鉴飞机的制造原理,通过整流罩,可以减轻叶轮组件中心的气流阻力,从而使得整个叶轮组件随着气流的转动更加平稳;通过多个均匀分布的涡轮叶片,便于360°聚集和增大气流,避免风力资源浪费,提高发电效率。

进一步:所述聚风罩的内侧壁上均匀间隔设有多个用于分离沙尘的子午通道,且在所述聚风罩内侧壁上位于所述叶轮组件的前侧还设有收集沙尘的沙尘隔离器。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聚风罩内壁上均匀分布的子午通道,一方面可以增强风力气流的流速,促进叶轮组件的转动,提高发电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外部随着气流吹进来的垃圾、沙尘等杂物,随着子午通道的离心作用而分离出去,并由叶轮组件前侧的沙尘隔离器收集起来,避免进入叶轮组件和发电机中,影响发电过程,并保护发电装置。其中,沙尘隔离器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均以实现收集由子午通道吹进来的垃圾、沙尘等杂物为准。

进一步:所述聚风器的外侧壁上还设有多个风向风速传感器,所述尾翼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尾翼转向的第一电机,所述风向风速传感器和所述第一电机均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蓄电池电连接。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风向风速传感器检测聚风器的前端开口处的风速和风向,便于根据检测到的风速和风向,由第一电机驱动尾翼进行及时地转向,便于全方位地接收风能,避免风力资源的浪费,提高风力发电效率,其中,风向风速传感器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且设置在聚风器的前端开口处为佳。

进一步:所述聚风器的前端开口处还设有两端均开口的矢量进风组件,所述矢量进风组件分别与所述风向风速传感器和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所述矢量进风组件用于控制所述聚风器的风速大小。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聚风器的前端开口处增设的矢量进风组件,便于根据风速大小进行调节聚风器的前端开口处的风速大小,得到稳定的风能,从而得到稳定的符合要求的电能。根据物理学知识,风能大小与气流通过的面积、空气密度和气流速度的立方成正比,当风速过大时,可通过矢量进风组件减小聚风器的前端开口处气流通过的面积,保证得到的风能大小不变,而当风速过小时,同理可通过矢量进风组件增大聚风器的前端开口处气流通过的面积,保证得到的风能大小不变。

进一步:所述矢量进风组件包括内径与所述聚风器的前端开口大小相同的矢量进风接口、矢量进风罩和内径大小可调节的矢量调节口,且所述矢量进风接口、所述矢量进风罩和所述矢量调节口依次连通;

所述矢量进风接口与所述聚风器的前端开口可拆卸连接,所述矢量进风接口的外侧壁均匀间隔设有多个电动液压杆,且所述电动液压杆的固定端与所述矢量进风接口的外侧壁活动连接,所述电动液压杆的活动端与所述矢量进风罩外侧壁的中部活动连接,所述电动液压杆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

还包括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蓄电池、所述风向风速传感器和所述电动液压杆电连接。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第二控制器和多个电动液压杆,便于根据风向风速传感器检测到的聚风器的前端开口处的风速,调节矢量调节口的内径大小,从而保证聚风器的前端开口处实际得到的气流的速度稳定,便于得到稳定的风能,从而保证风力发电的稳定;通过矢量进风接口与聚风器的前端开口的可拆卸连接,便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需要矢量控制风速大小,满足不同用户或场景的需求,实用性更高。

进一步:所述矢量进风罩由环绕所述矢量调节口的边缘方向的相互交错设置的主裙板和副裙板组成。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相互交错设置的主裙板和福裙板,便于矢量调节口的收缩与扩张,从而便于根据风向风速传感器检测到的进风口的风速大小,调节矢量调节口的内径大小,保证得到稳定的风能,保证风力发电的稳定。

进一步:所述聚风器的外侧壁上还设有多个超声波驱鸟器,所述声波驱鸟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蓄电池电连接。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鸟类随着气流即将被卷入发电装置中,由于叶轮组件会威胁到鸟类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驱鸟装置,而通过超声波驱鸟器发出的超声波,可及时有效地驱赶鸟类,在保证发电的同时,还保护大自然其他生命的安全,其中,超声波驱鸟器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进一步:所述叶轮组件为多个,且其中一个所述叶轮组件位于所述发电机前侧,其余多个所述叶轮组件间隔设置在所述发电机后侧。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发电机后侧的多个间隔设置的叶轮组件,可将发电机进行发电利用后多余的气流快速地排出充电装置,保证整个发电装置的稳定性,其中,发电机后侧的叶轮组件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进一步:所述通风涵道的外侧壁上还设有一个检修口和多个排风口。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多个排风口,便于将多余的风力气流排出充电装置,保证发电装置的稳定性,而通过检修口,方便对发电装置内部的部件进行维修和保养,延长发电装置的使用寿命,实用性更高;其中排风口的数量和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检修口还可以设置成可拆卸或可活动打开的透明窗口,一方面可方便维修人员通过透明窗口观察内部结构,便于进行维修和保养,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打开或拆卸透明窗口,方便维修人员将手伸入发电装置内部进行维修保养,当整个发电装置足够大时,维修人员还可直接进入内部进行维修和保养。

进一步:所述多个排风口均匀分布于所述通风涵道的外侧壁两侧,并与所述发电机后侧的所述叶轮组件一一对应设置。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排风口分布于通道涵道的外侧壁两侧,并与发电机后侧的叶轮组件一一对应设置,更有利于将多余的气流排出装置外,保证发电装置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第一控制器包括主控制芯片、多个手动控制开关、第一储能指示灯、第二储能指示灯和用电指示灯,所述主控制芯片分别与所述发电机、所述太阳能发电板、所述蓄电池、所述手动控制开关、所述第一储能指示灯、所述第二储能指示灯和所述用电指示灯电连接,所述第一储能指示灯与所述发电机电连接,所述第二储能指示灯与所述太阳能发电板电连接,所述用电指示灯与用电装置电连接。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多个手动控制开关,可以选择是充电储能模式还是供电模式,或两种模式同时进行,智能化更高,便于满足不同用户或场景的需求,其中,手动控制开关可根据实际设置情况设置模式,及档位调节开关或触控开关,例如当选择档位调节开关时,可设置一个两档风能储能开关、一个两档太阳能储能开关和一个两档供电开关,两档均为“开”和“关”,可根据调节开关的档位选择需要的充电储能模式或者供电模式,而当选择触控开关时,由第一控制器的主控制芯片来设定开和关,并由第一控制器的主控制芯片供电;且手动控制开关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而通过设置第一储能指示灯、第二储能指示灯和用电指示灯,可方便查看发电装置的工作模式,以及进行发电储能时是由风力发电还是太阳能发电,便于实时掌握发电装置的工作情况,其中第一储能指示灯、第二储能指示灯和用电指示灯均由第一控制器的主控制芯片供电。

进一步:所述第一控制器上还设有USB接口,所述USB接口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USB接口,方便用电装置的接入,并通过蓄电池进行直接供电。

进一步:所述聚风器外侧壁上还设有LED灯,所述LED灯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LED灯的设置,便于直接根据蓄电池储存的电能进行供电,一方面可以对发电装置进行照明,便于发电装置的夜间工作,另一方面可以间接地显示蓄电池中还储存有电能,当LED灯熄灭,说明蓄电池中无电能,需要进行发电储能模式,LED灯的数量和设置的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发电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发电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发电装置的电连接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发电装置中的叶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发电装置中的子午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发电装置的电连接示意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发电装置中的矢量进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发电装置中的矢量进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发电装置中的第一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发电装置中的通风涵道的外壁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聚风器,3、尾翼,4、支架,5、底盘,6、第一控制器,7、蓄电池,8、矢量进风组件,11、聚风罩,12、通风涵道,13、风向风速传感器,14、超声波驱鸟器,15、叶轮组件,16、子午通道,17、沙尘隔离器,21、发电机,22、太阳能发电板,23、检修口,24、排风口,25、LED灯,31、第一电机,51、正极,52、负极,61、第一储能指示灯,62、手动控制开关,63、用电指示灯,64、USB接口,65、第二储能指示灯,81、矢量进风接口,82、矢量调节口,83、矢量进风罩,84、电动液压杆,85、主裙板,86、副裙板, 87、第二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10所示,一种风力增压与太阳能互补发电装置,包括两端开口的聚风器1、用于调节风向的尾翼3、支架和与所述支架4的下端连接的底盘5,所述聚风器1与所述支架4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聚风器1 的前端开口大于后端开口,所述尾翼3设置在所述聚风器1的后端并与所述聚风器连接;

所述聚风器1内设有叶轮组件15和发电机21,且所述叶轮组件15位于所述发电机21的前侧,所述叶轮组件15与所述发电机21传动连接,所述聚风器1的外壁上侧设有太阳能发电板22;

如图3和图9所示,还包括第一控制器6和蓄电池7,所述第一控制器 6分别与所述发电机21、所述太阳能发电板22和所述蓄电池7电连接,所述蓄电池7分别与所述发电机21和所述太阳能发电板22电连接。

本实施例前端开口大于后端开口的聚风器为喇叭状,通过喇叭状的聚风器可以将导入的气流的速度增大,并充分转化为叶轮组件的机械能,带动发电机发电,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并通过太阳能发电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实现风力增压和太阳能互补发电;通过可调节风向的尾翼和可绕着支架旋转的聚风器,可以360°接受气流,避免了风力资源的浪费,提高发电效率,通过蓄电池可以将风能和太阳能转化的电能储存起来,便于给用电装置供电,并通过第一控制器可以实现选择发电储能还是给用电装置进行供电,或同时进行发电储能和供电,智能化更高,并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例如当不需要对用电装置进行供电时,可以选择发电储能模式,并将供电模式关闭,则可将发电装置产生的电能全部储存到蓄电池中,而当需要进行供电时,则可同时进行发电储能和供电,对用电装置供电的同时还可将多余的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或只选择供电模式,通过蓄电池中已经储存的电能对用电装置进行供电。本实用新型仅仅利用风能和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不使用任何化石能源、水力和核能,不产生废水、废气和废物,既节约能源,又有利于环保,智能化高。

优选地,如图1和图6所示,所述底盘5内设有正极51和负极52,所述正极51和所述负极52均分别与所述发电机21、所述太阳能发电板22和所述蓄电池7电连接。通过底盘内的正极和负极,便于将发电机所转化的电能和太阳能发电板所转化的电能储存到蓄电池中。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聚风器1包括两端均开口的聚风罩11 和通风涵道12,所述聚风罩11的前端开口大于后端开口,所述通风涵道12 设置在所述聚风罩11后方,并与所述聚风罩11连通,所述尾翼3设置在所述通风涵道12的后端外侧壁上,所述叶轮组件15和发电机21均设置在所述通风涵道12内。本实施例的聚风罩为喇叭状,通过喇叭状的聚风罩将风力收集并增压,再送到通风涵道内的叶轮组件,叶轮组件在风力作用下转动,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并带动与叶轮组件传动连接的发电机转动发电,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不使用任何化石能源、水力和核能,不产生废水、废气和废物,实现风力发电,节约能源,有利于环保。

优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叶轮组件15包括一个整流罩151和多个涡轮叶片152,且多个所述涡轮叶片152均匀环绕所述整流罩151的外周,所述涡轮叶片152在风力作用下可带动所述整流罩151转动,并驱动所述发电机21的转轴转动。本实施例的整流罩为圆锥体,借鉴飞机的制造原理,通过圆锥体的整流罩,可以减轻叶轮组件中心的气流阻力,从而使得整个叶轮组件随着气流的转动更加平稳;通过多个均匀分布的涡轮叶片,便于360°聚集和增大气流,避免风力资源浪费,提高发电效率。

优选地,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聚风罩11的内侧壁上均匀间隔设有多个用于分离沙尘的子午通道16,且在所述聚风罩11内侧壁上位于所述叶轮组件15的前侧还设有收集沙尘的沙尘隔离器17。通过聚风罩内侧壁上均匀分布的子午通道,一方面可以增强风力气流的流速,促进叶轮组件的转动,提高发电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外部随着气流吹进来的垃圾、沙尘等杂物,随着子午通道的离心作用而分离出去,并由叶轮组件前侧的沙尘隔离器收集起来,避免进入叶轮组件和发电机中,影响发电过程,并保护发电装置。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沙尘隔离器为多个,且与子午通道一一对应设置。

优选地,如图1和图6所示,所述聚风器1的外侧壁上还设有两个风向风速传感器13,所述尾翼2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尾翼3转向的第一电机31,所述风向风速传感器13和所述第一电机31均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器6和所述蓄电池7电连接。通过风向风速传感器检测聚风器前端开口处的风速和风向,便于根据检测到的风速和风向,由第一电机驱动尾翼进行及时地转向,便于全方位地接收风能,避免风力资源的浪费,提高风力发电效率。

优选地,如图7所示,所述聚风器1的前端开口处还设有两端开口的矢量进风组件8,所述矢量进风组件8分别与所述风向风速传感器13和所述蓄电池7电连接,所述矢量进风组件8用于控制所述聚风器1的风速大小。

通过聚风器的前端开口处增设的矢量进风组件,便于根据风速大小进行调节聚风器的前端开口的风速大小,得到稳定的风能,从而得到稳定的符合要求的电能。根据物理学知识,风能大小与气流通过的面积、空气密度和气流速度的立方成正比,当风速过大时,可通过矢量进风组件减小聚风器的前端开口的面积,保证得到的风能大小不变,而当风速过小时,同理可通过矢量进风组件增大聚风器的前端开口的面积,保证得到的风能大小不变。

优选地,如图6-8所示,所述矢量进风组件8包括内径与所述聚风器1 的前端开口大小相同的矢量进风接口81、矢量进风罩83和内径大小可调节的矢量调节口82,且所述矢量进风接口81、所述矢量进风罩83和所述矢量调节口82依次连通;

所述矢量进风接口81与所述聚风器1的前端开口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矢量进风接口81的外侧壁均匀间隔设有多个电动液压杆84,且所述电动液压杆84的固定端与所述矢量进风接口81的外侧壁活动连接,所述电动液压杆84的活动端与所述矢量进风罩83外侧壁的中部活动连接,所述电动液压杆84与所述蓄电池7电连接;

还包括第二控制器87,所述第二控制器87分别与所述蓄电池7、所述风向风速传感器13和所述电动液压杆84电连接。

通过第二控制器和多个电动液压杆,便于根据风向风速传感器检测到的聚风器的前端开口处的风速,调节矢量调节口的内径大小,从而保证聚风器的前端开口实际得到的气流的速度稳定,便于得到稳定的风能,从而保证风力发电的稳定;通过矢量进风接口与进风口的可拆卸连接,便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需要矢量控制风速大小,满足不同用户或场景的需求,实用性更高。

优选地,如图8所示,所述矢量进风罩83由环绕所述矢量调节口82的边缘方向的相互交错设置的主裙板85和副裙板86组成。通过相互交错设置的主裙板和福裙板,便于矢量调节口的收缩与扩张,从而便于根据风向风速传感器检测到的进风口的风速大小,调节矢量调节口的内径大小,保证得到稳定的风能,保证风力发电的稳定。

优选地,如图1和图5所示,所述聚风器1的外侧壁上还设有四个超声波驱鸟器14,所述超声波驱鸟器14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器6和所述蓄电池7电连接。当鸟类随着气流即将被卷入发电装置中,由于叶轮组件会威胁到鸟类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驱鸟装置,而通过超声波驱鸟器发出的超声波,可及时有效地驱赶鸟类,在保证发电的同时,还保护大自然其他生命的安全。

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叶轮组件15为四个,且其中一个所述叶轮组件15位于所述发电机21前侧,其余三个所述叶轮组件15间隔设置在所述发电机21后侧。通过发电机后侧间隔设置的三个叶轮组件,可将发电机进行发电利用后多余的气流快速地排出充电装置,保证整个充电装置的稳定性。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通风涵道2的外侧壁上还设有一个检修口23和六个排风口24。通过六个排风口,便于将多余的风力气流排出发电装置,保证发电装置的稳定性,而通过检修口,方便对发电装置内部的部件进行维修和保养,延长发电装置的使用寿命,实用性更高;其中排风口的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检修口还可以设置成可拆卸或可活动打开的透明窗口,一方面可方便维修人员通过透明窗口观察内部结构,便于进行维修和保养,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打开或拆卸透明窗口,方便维修人员将手伸入发电装置内部进行维修保养,当整个发电装置足够大时,维修人员还可直接进入内部进行维修和保养。

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六个排风口24均匀分布于所述通道涵道2 外侧壁的两侧,并分别与所述发电机21后侧的所述叶轮组件15一一对应设置。排风口均匀分布于通道涵道外侧壁的两侧,并与发电机后侧的叶轮组件一一对应设置,更有利于将多余的气流排出装置外,保证发电装置的稳定性。

优选地,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控制器6包括主控制芯片、多个手动控制开关62、第一储能指示灯61、第二储能指示灯65和用电指示灯63,所述主控制芯片分别与所述发电机21、所述太阳能发电板22、所述蓄电池7、所述手动控制开关62、所述第一储能指示灯61、所述第二储能指示灯65和所述用电指示灯63电连接,所述第一储能指示灯61与所述发电机21,所述第二储能指示灯65与所述太阳能发电板22电连接,所述用电指示灯63与用电装置电连接。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储能指示灯为风能储能指示灯,第二储能指示灯为太阳能储能指示灯,通过风能储能指示灯和太阳能储能指示灯,可以较为直观地方便用户查看当前发电模式,实用性高;通过多个手动控制开关和主控制芯片,可以选择是充电储能模式还是供电模式,或两种模式同时进行,智能化更高,便于满足不同用户或场景的需求;通过设置第一储能指示灯、第二储能指示灯和用电指示灯,可方便查看发电装置的工作模式,以及进行发电储能时是由风力发电还是太阳能发电,便于实时掌握充电装置的工作情况,其中第一储能指示灯、第二储能指示灯和用电指示灯均由第一控制器的主控制芯片供电。

优选地,如图9所示,所述手动控制开关62包括总开关、风能储能开关、太阳能储能开关和供电开关。例如可设置一个两档风能储能开关、一个两档太阳能储能开关、一个两档供电开关和一个两档总开关,两档总开关用于控制第一控制器的开启与关闭,两档均为“开”和“关”,可根据调节开关的档位选择需要的充电储能模式或者供电模式,智能化较高,满足不同用户或场景的需求。

优选地,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控制器6上还设有USB接口64,所述 USB接口64与所述蓄电池7电连接。通过USB接口,方便用电装置的接入,并通过蓄电池进行直接供电。

优选地,如图10所示,所述通风涵道2外侧壁上设有LED灯25,所述 LED灯25与所述蓄电池7电连接。通过LED灯的设置,便于直接根据蓄电池储存的电能进行供电,一方面可以对发电装置进行照明,便于发电装置的夜间工作,另一方面可以间接地显示蓄电池中还储存有电能,当LED灯熄灭,说明蓄电池中无电能,需要进行发电储能模式。本实施例中的LED灯为LED 阵列。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控制器的主控制芯片可以采用意法半导体的STM32系列单片机,第二控制器主芯片采用选用SAMCOAVC06型号的矢量控制器,风向风速传感器采用MKY-XFY3-1型号的螺旋桨式风向风速传感器,采用GY-2 型的超声波驱鸟器,发电机可以选用WT 1650-D77,第一电机可以选用 57BYG350BL-0601等多种型号的电机。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上述型号的产品,但不局限于上述型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