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喷射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76790发布日期:2020-02-08 06:30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燃料喷射阀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喷射燃料的燃料喷射阀。



背景技术:

作为本技术领域的背景技术,已知有日本特开2010-031674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燃料喷射阀。在该燃料喷射阀中,在燃料入口筒的后端部安装有燃料过滤器。燃料过滤器包括合成树脂制的过滤器主体和支承于过滤器主体的过滤网。过滤器主体通过利用合成树脂将插入燃料入口筒内的有底圆筒部和从有底圆筒部的开放端部向半径方向扩展的圆板状的外侧凸缘部一体成型而成,在有底圆筒部的外周设有多个窗孔,过滤网以覆盖窗孔的方式通过嵌入成型结合于有底圆筒部。此外,在过滤器主体上通过嵌入成型结合有金属制的加强套管。加强套管包括避开窗孔而埋设于有底圆筒部的基部外周面的小圆筒部和从小圆筒部的一端向半径方向扩展而与外侧凸缘部以紧贴状态重叠的圆板状的内侧凸缘部,在小圆筒部的另一端设有啮入有底圆筒部的环状的锚固部(参照0025段以及图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03167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的燃料喷射阀的燃料过滤器为在于外周设有多个窗孔的有底圆筒部设有通过嵌入成型而结合的过滤网(以下,称作网状部件)的构造。参照图12以及图13,对以往的燃料过滤器的课题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以往的一般的燃料过滤器13’的构成的图,上侧的图是燃料过滤器13’的俯视图,下侧的图是表示与中心轴线13x’平行且包含中心轴线13x’的剖面的剖面图。图13是关于以往的一般的燃料过滤器13’示出异物相对于网状部件(网)13c’的流动方式的概念图。在以往的燃料过滤器中,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流入燃料过滤器的燃料从图9的上侧朝向下侧在沿着中心轴线13x’的方向上流动(f1),之后向径向改变朝向而流动。在将载乘于燃料而流动的异物的轨迹投影到与中心轴线13x’垂直的平面的情况下,异物从燃料过滤器的中心侧朝向径向外侧流动(f2),并在相对于网状部件13c’垂直的方向上流动。在该情况下,图13所示那样的细长形状的异物c相对于网状部件向燃料流动方向投影的面积变小,容易穿过网眼,燃料过滤器的异物的捕集效果将会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通过改善燃料过滤器内的燃料流动而提高燃料过滤器中的异物的捕集效果的燃料喷射阀。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燃料喷射阀为在燃料所流入的燃料供给部具备燃料过滤器的燃料喷射阀,其中,

所述燃料过滤器具备过滤部,该过滤部沿所述燃料过滤器的周向且沿中心轴线配置,并设有网状部件,该网状部件捕集混入从所述燃料过滤器的径向内侧朝向径向外侧流动的燃料的异物,

在所述过滤部的上游侧具有第一回旋燃料产生部,该第一回旋燃料产生部产生一边沿所述过滤部的内周面回旋一边流下的燃料。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通过改善燃料过滤器内的燃料流动而提高了燃料过滤器中的异物的捕集效果的燃料喷射阀。

附图说明

图1是关于本发明的燃料喷射阀的一实施例示出沿着中心轴线1x的剖面的剖面图。

图2是放大示出图1所示的可动件27的附近的剖面图。

图3是放大示出图2所示的喷嘴部8的附近的剖面图。

图4是关于本发明的燃料过滤器13的一实施例从基端侧(燃料入口侧)观察的俯视图(俯视图)。

图5是关于本发明的燃料过滤器13的一实施例示出与中心轴线13x平行且包含中心轴线13x的剖面的剖面图(图4的v-v向视剖面图)。

图6是关于本发明的燃料过滤器13的一实施例从基端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7是关于本发明的燃料过滤器13的一实施例以与图6不同的角度从基端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燃料过滤器13的网状部件13c的附近流动的异物的状态的概念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燃料过滤器13的一实施例的变更例的图,并且是从基端侧(燃料入口侧)观察的俯视图(俯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燃料过滤器13的一实施例的变更例的图,并且是表示与中心轴线13x平行且包含中心轴线13x的剖面的剖面图(图9的x-x向视剖面图)。

图11是搭载有燃料喷射阀1的内燃机的剖面图。

图12是表示以往的一般的燃料过滤器13’的结构的图,上侧的图是燃料过滤器13’的俯视图,下侧的图是表示与中心轴线13x’平行且包含中心轴线13x’的剖面的剖面图。

图13是关于以往的一般的燃料过滤器13’表示异物相对于网状部件(网)13c’的流动方式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参照图1,对燃料喷射阀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关于本发明的燃料喷射阀的一实施例示出沿着中心轴线1x的剖面的剖面图。另外,中心轴线1x是燃料喷射阀1的中心轴线。可动件27的轴心(阀轴心)27x配置为与中心轴线1x一致,筒状体5以及阀座部件15的中心轴线也与中心轴线1x一致。

在图1中,有时将燃料喷射阀1的上端部(上端侧)称作基端部(基端侧),将下端部(下端侧)称作前端部(前端侧)。基端部(基端侧)以及前端部(前端侧)的说法基于燃料的流动方向或燃料喷射阀1相对于燃料配管的安装构造。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上下关系以图1为基准,与将燃料喷射阀1搭载于内燃机的安装状态下的上下方向无关。

在燃料喷射阀1中,利用金属材制的筒状体(筒状部件)5在其内侧以沿着大致中心轴线1x的方式构成燃料流路(燃料通路)3。筒状体5使用具有磁性的不锈钢等金属原材料,通过深冲加工等冲压加工在沿着中心轴线1x的方向形成为带台阶的形状。由此,筒状体5一端侧(大径部5a)的直径相对于另一端侧(小径部5b)的直径变大。

在筒状体5的基端部设有燃料供给口2,在该燃料供给口2安装有用于将混入燃料的异物去除的燃料过滤器13。之后详细地说明燃料过滤器13。

筒状体5的基端部形成有以朝向径向外侧扩径的方式弯曲的凸缘部(扩径部)5d,在由凸缘部5d与罩47的基端侧端部47a形成的环状凹部(环状槽部)4配设有o型环11。

在筒状体5的前端部构成由阀芯27c与阀座部件15构成的阀部7。阀座部件15被压入筒状体5的前端部的内周侧,通过激光焊接固定于筒状体5。从筒状体5的外周侧在整周实施激光焊接。

在阀座部件15固定有喷嘴板21n,阀座部件15以及喷嘴板21n构成喷嘴部8。阀座部件15以及喷嘴板21n通过阀座部件15被插入固定于筒状体5的内周面5g(参照图3)而组装于筒状体5的前端侧。

本实施例的筒状体5从设置燃料供给口2的部分到固定阀座部件15以及喷嘴板21n的部分由一个部件构成。筒状体5的前端侧部分构成保持喷嘴部8的喷嘴座。在本实施例中,喷嘴座与筒状体5的基端侧部分都由一个部件构成。

在筒状体5的中间部配置有用于驱动阀芯27c的驱动部9。驱动部9由电磁促动器(电磁驱动部)构成。

具体而言,驱动部9具备固定于筒状体5的内部(内周侧)的固定铁芯(固定芯)25;在筒状体5的内部相对于固定铁芯25配置于前端侧的可动件(可动部件)27;外插于筒状体5的外周侧的电磁线圈29、以及在电磁线圈29的外周侧覆盖电磁线圈29的磁轭33。

可动件27由阀芯27c、杆部(连接部)27b以及可动铁芯27a一体地设置而构成。可动件27在基端侧具有与固定铁芯25对置的可动铁芯(可动芯)27a,被组装为能够在沿着中心轴线1x的方向上移动。另外,电磁线圈29配置于固定铁芯25与可动铁芯27a隔着微小间隙δ1对置的位置的外周侧(径向外侧)。由此,可动铁芯27a以及固定铁芯25在相互之间作用电磁力而驱动阀芯27c。

在筒状体5的内侧收容有可动件27以及固定铁芯25,筒状体5构成了与固定铁芯25抵接并且与可动铁芯27a的外周面对置并围绕可动铁芯27a以及固定铁芯25的壳体。即筒状体5将可动铁芯27a以及固定铁芯25包覆于内。

可动铁芯27a、固定铁芯25以及磁轭33构成供通过向电磁线圈29通电而产生的磁通流动的闭合磁路。磁通通过微小间隙δ1,但是为了在微小间隙δ1的部分减少在筒状体5中流动的漏磁通,在筒状体5的与微小间隙δ1对应的位置设有非磁性部或比筒状体5的其他部分磁性弱的弱磁性部。以下,将该非磁性部或弱磁性部简称为非磁性部5c来进行说明。

电磁线圈29卷绕于由树脂材料形成为筒状的绕线管31并外插于筒状体5的外周侧。电磁线圈29与设于连接器41的端子43电连接。在连接器41连接有未图示的外部的驱动电路,驱动电流经由端子43向电磁线圈29通电。

固定铁芯25由磁性金属材料构成。固定铁芯25形成为筒状,具有在沿着中心轴线1x的方向上贯通中心部的贯通孔25a。贯通孔25a构成可动铁芯27a的上游侧的燃料通路(上游侧燃料通路)3。固定铁芯25压入固定于筒状体5的小径部5b的基端侧,位于筒状体5的中间部。通过在小径部5b的基端侧设置大径部5a,使得固定铁芯25的组装变得容易。固定铁芯25可以通过焊接固定于筒状体5,也可以同时采用焊接与压入而固定于筒状体5。

可动铁芯27a是圆环状的部件。阀芯27c是与阀座15b(参照图3)抵接的部件。阀座15b以及阀芯27c协同动作地在燃料喷射孔51的上游侧开闭燃料通路。杆部27b为细长圆筒形状,并且是将可动铁芯27a与阀芯27c连接的连接部。可动铁芯27a是与阀芯27c连结并用于通过作用于固定铁芯25之间的磁吸引力在阀开闭方向上驱动阀芯27c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可动铁芯27a与杆部27b被固定,但也可以是可动铁芯27a与杆部27b可相对位移地连结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不同的部件构成杆部27b与阀芯27c,将阀芯27c固定于杆部27b。杆部27b与阀芯27c的固定通过压入或者焊接而进行。杆部27b与阀芯27c也可以由一个部件一体化地构成。

杆部27b是圆筒形状,杆部27b的上端在可动铁芯27a的下端部开口,具有沿轴向延伸设置的孔27ba。在杆部27b形成有将内侧(内周侧)与外侧(外周侧)连通的连通孔(开口部)27bo。在杆部27b的外周面与筒状体5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燃料室37。

在固定铁芯25的贯通孔25a设有弹簧部件。在本实施例中,弹簧部件由螺旋弹簧39构成。以下,称为螺旋弹簧39来进行说明。

螺旋弹簧39的一端与设于可动铁芯27a的内侧的弹簧座27ag抵接。螺旋弹簧39的另一端部与在固定铁芯25的贯通孔25a的内侧配设的调节器(调整件)35抵接。螺旋弹簧39以压缩状态配设在设于可动铁芯27a的弹簧座27ag与调节器(调整件)35的下端(前端侧端面)之间。

螺旋弹簧39作为在使阀芯27c与阀座15b抵接的方向(闭阀方向)上对可动件27施力的施力部件发挥功能。通过在贯通孔25a内调整沿着中心轴线1x的方向上的调节器35的位置,调整螺旋弹簧39对可动件27(即阀芯27c)的作用力。

调节器35具有在沿着中心轴线1x的方向上贯通中心部的燃料流路3。

从燃料供给口2供给的燃料流经调节器35的燃料流路3之后,向固定铁芯25的贯通孔25a的前端侧部分的燃料流路3流动,并流入在可动件27内构成的燃料流路3。

磁轭33由具有磁性的金属材料形成,并兼用于燃料喷射阀1的壳体。磁轭33形成为具有大径部33a与小径部33b的带台阶的筒状。大径部33a覆盖电磁线圈29的外周而成为圆筒形状,在大径部33a的前端侧形成有比大径部33a小径的小径部33b。小径部33b压入或者插入筒状体5的小径部5b的外周。由此,小径部33b的内周面与筒状体5的外周面紧密接触。此时,小径部33b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经由可动铁芯27a的外周面与筒状体5对置,减小了在该对置部分形成的磁路的磁阻。

在磁轭33的前端侧端部的外周面沿周向形成有环状凹部33c。在形成于环状凹部33c的底面的薄壁部,磁轭33与筒状体5通过激光焊接在整周接合。

在筒状体5的前端部外插有具有凸缘部49a的圆筒状的保护套49,筒状体5的前端部被保护套49保护。保护套49覆盖磁轭33的激光焊接部24之上。

利用保护套49的凸缘部49a、磁轭33的小径部33b、磁轭33的大径部33a与小径部33b的阶梯面形成环状槽34,在环状槽34外插有o型环46。在燃料喷射阀1安装于内燃机时,o型环46作为在形成于内燃机侧的插入口的内周面与磁轭33中的小径部33b的外周面之间确保液密以及气密的密封件发挥功能。

在从燃料喷射阀1的中间部到基端侧端部的附近的范围,模塑有树脂罩47。树脂罩47的前端侧端部覆盖了磁轭33的大径部33a的基端侧的一部分。另外,利用形成树脂罩47的树脂一体地形成有连接器41。

参照图2,详细地说明可动件27附近的结构。图2是放大示出图1所示的可动件27的附近的剖面图。

在本实施例中,可动铁芯27a与杆部27b由一个部分一体地形成。

在可动铁芯27a的上端面(上端部)27ab的中央部形成有朝向下端侧凹陷的凹部27aa。在凹部27aa的底部形成有弹簧座27ag,螺旋弹簧39的一端(前端侧端部)支承于弹簧座27ag。而且,在凹部27aa的弹簧座27ag形成有与杆部27b的孔27ba的内侧连通的开口部27af。开口部27af构成使从固定铁芯25的贯通孔25a流入凹部27aa内的空间27ai的燃料流向杆部27b的孔27ba的内侧的空间27bi的燃料通路。

在本实施例中,由一个部件构成杆部27b与可动铁芯27a,但也可以由不同的部件构成而组装为一体。

可动铁芯27a的上端面(基端侧端面)27ab是位于固定铁芯25侧的端面,与固定铁芯25的下端面(前端侧端面)25b对置。相对于上端面27ab为相反侧的可动铁芯27a的端面是位于燃料喷射阀1的前端侧(喷嘴侧)的端面,以下,称作下端面(下端部)27ak。

可动铁芯27a的上端面27ab与固定铁芯25的下端面25b构成相互作用磁吸引力的磁吸引面。

在磁吸引面的外周侧设有非磁性部5c。在本实施例中,非磁性部5c由在筒状体5的外周面形成的环状凹部5h构成。环状凹部5h使相当于非磁性部5c的部分薄壁化而构成薄壁部5i。即,环状凹部5h在位于可动铁芯27a与固定铁芯25对置的对置部的外周部的筒状体5的部位沿周向形成壁厚较薄的薄壁部5i。薄壁部5i相比于筒状体5的其他部分,壁厚(厚度尺寸)薄,使通过此处的磁通的磁阻增大,难以流动磁通。该非磁性部5c也可以使筒状体5的壁厚为与其他部分相同的厚度,并通过进行非磁性化处理而构成。

在可动铁芯27a的外周面27ac构成有在筒状体5的内周面5e上滑动的滑动部。作为该滑动部,在外周面27ac设置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部27al。内周面5e构成供可动铁芯27a的凸部27al滑动接触的上游侧引导部50b。

另一方面,在阀座部件15构成供阀芯27c的球面27cb滑动接触的引导面15c(参照图3),引导面15c引导球面27cb的引导部构成下游侧引导部50a。由此,可动件27在上游侧引导部50b与下游侧引导部50a的两点被引导,在沿着中心轴线1x的方向(阀开闭方向)上往复动作。

在杆部27b形成有将内侧(孔27ba)与外侧(燃料室37)连通的开口部(连通孔)27bo。连通孔27bo构成将杆部27b的内侧与外侧连通的燃料通路。由此,固定铁芯25的贯通孔25a内的燃料通过孔27ba以及连通孔27bo而流向燃料室37。

接下来,参照图3,详细地说明喷嘴部8的结构。图3是放大示出图2所示的喷嘴部8的附近的剖面图。

在阀座部件15形成有在沿着中心轴线1x的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扩径部15d、引导面15c、圆锥面15v、燃料导入孔15e)。

在贯通孔(扩径部15d、引导面15c、圆锥面15v、燃料导入孔15e)的中途形成有朝向下游侧缩径的圆锥面(圆锥台面)15v。在圆锥面15v上构成阀座15b,通过阀芯27c与阀座15b接触和分离,而进行燃料通路的开闭。另外,有时将形成有阀座15b的圆锥面15v称作阀座面。

阀座15b与阀芯27c的相互抵接的抵接部构成在闭阀时密封燃料的密封部。另外,有时将阀座15b侧的抵接部称作阀座侧(固定阀侧)座部,将阀芯27c侧的抵接部称作阀芯侧(可动阀侧)座部。

贯通孔(扩径部15d、引导面15c、圆锥面15v、燃料导入孔15e)中的从圆锥面15v往上侧的孔部分(扩径部15d、引导面15c、圆锥面15v)构成收容阀芯27c的阀芯收容孔。在阀芯收容孔(扩径部15d、引导面15c、圆锥面15v)的内周面形成有在沿着中心轴线1x的方向上引导阀芯27c的引导面15c。引导面15c构成引导可动件27的两个引导部中的位于下游侧的下游侧引导部50a的引导面。

在引导面15c的上游侧形成有朝向上游侧扩径的扩径部15d。扩径部15d位于贯通孔(扩径部15d、引导面15c、圆锥面15v、燃料导入孔15e)的上端部分,构成朝向燃料室37开口的基端侧开口部。扩径部15d构成为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缩径的锥面。该锥面的倾斜角度比后述的阀座面的倾斜角度陡。

阀芯收容孔(扩径部15d、引导面15c、圆锥面15v)的下端部连接于燃料导入孔15e,燃料导入孔15e的下端面在阀座部件15的前端面15t开口。即,燃料导入孔15e构成贯通孔(扩径部15d、引导面15c、圆锥面15v、燃料导入孔15e)的前端侧开口部。

在阀座部件15的前端面15t安装有喷嘴板21n。喷嘴板21n通过激光焊接固定于阀座部件15。激光焊接部23以包围形成有燃料喷射孔51的喷射孔形成区域方式围绕该喷射孔形成区域的周围一周。

另外,喷嘴板21n由板厚均匀的板状部件(平板)构成,在中央部以朝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有突状部21na。突状部21na由曲面(例如球状面)形成。在突状部21na的内侧形成有燃料室21a。该燃料室21a与形成于阀座部件15的燃料导入孔15e连通,通过燃料导入孔15e向燃料室21a供给燃料。

在突状部21na形成有多个燃料喷射孔51。燃料喷射孔51的方式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在燃料喷射孔51的上游侧具有对燃料赋予回旋力的回旋室。燃料喷射孔的中心轴线51a相对于燃料喷射阀的中心轴线1x可以平行也可以倾斜。另外,也可以是无突状部21na的结构。

决定燃料喷雾的方式的燃料喷射部21由喷嘴板21n构成。阀座部件15与燃料喷射部21构成了用于进行燃料喷射的喷嘴部8。阀芯27c也可以视作构成喷嘴部8的构成要素的一部分。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阀芯27c使用形成球状的球形阀。因此,在阀芯27c中的与引导面15c对置的部位,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切口面27ca,利用该切口面27ca构成向座部供给燃料的燃料通路。阀芯27c也能够由球形阀以外的阀芯构成。例如也可以使用针阀。

阀座部件15在被压入筒状体5的前端部的内周面5g之后,通过焊接部19焊接固定于筒状体5。

接下来,参照图4以及图5,对本发明的燃料过滤器13进行说明。

图4是关于本发明的燃料过滤器13的一实施例从基端侧(燃料入口侧)观察的俯视图(俯视图)。图5是关于本发明的燃料过滤器13的一实施例示出与中心轴线13x平行且包含中心轴线13x的剖面的剖面图(图4的v-v箭头剖面图)。

燃料过滤器13设于燃料供给口2所构成的燃料喷射阀1的燃料供给部,过滤出混入燃料的异物并捕集。

燃料过滤器13由筒状的芯部件13a、树脂材料制的框架13b、以及网格状的网状部件13c构成。框架13b的树脂材料例如是尼龙、氟树脂等,与芯部件13a一体地被嵌入成型。网状部件13c埋设于框架13b,通过芯部件13a被压入筒状体5的大径部5a的内侧,而被固定于筒状体5的基端部。

芯部件13a具有在沿着中心轴线13x的方向上延伸设置圆筒部13aa和从圆筒部13aa的上端部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13ab。芯部件13a的内周侧以及上表面侧被形成框架13b的树脂覆盖。芯部件13a的圆筒部13aa的外周面构成被压入筒状体5的内周面的压入面。另外,中心轴线13x与燃料喷射阀的中心轴线1x一致。

在框架13b的上端部以覆盖芯部件13a的凸缘部13ab的上表面侧的方式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13ba。凸缘部13ba在与中心轴线13x垂直的平面上形成环状,并形成为包围燃料供给口2的整周。框架13b的上端面13bb由凸缘部13ba的上端面构成。在框架13b的上端面13bb形成有构成燃料供给口2的圆形的开口。

网状部件13c被配设为,在沿着中心轴线13x的方向上在比芯部件13a靠前端侧(下游侧)的部分从构成框架13b的树脂露出,供燃料能够通过网状部件13c。网状部件13c沿着燃料过滤器13的周向且沿中心轴线13x配置。网状部件13c将从燃料过滤器13的径向内侧朝向径向外侧流动的燃料中混入的异物c捕集。

在沿着中心轴线13x的方向上,网状部件13c从构成框架13b的树脂露出的范围构成燃料过滤器13的过滤部x1。框架13b的比过滤部x1靠基端侧的部分构成支承过滤部x1以及底部13bc的支承部x2。

在框架13b中,在比上端面13bb向前端侧下降的位置形成有水平面13e-1~13e-4。即,水平面13e-1~13e-4位于比凸缘部13ba的上端面13bb靠燃料流动的方向(以下,称作燃料流动方向)的下游侧(燃料过滤器13的里侧),由形成框架13b的树脂与框架13b一体地形成。另外,水平面13e-1是与中心轴线13x垂直的平面。

在水平面13e-1~13e-4的边缘,连接有形成为随着沿周向远离该边缘而远离形成燃料供给口2的开口的倾斜面13d-1~13d-4。即,倾斜面13d-1~13d-4以与形成燃料供给口2的开口对置、且相对于沿着中心轴线13x的方向倾斜的方式形成于框架13b的圆环部的内周面。倾斜面13d-1~13d-4的倾斜不仅在周向上,如图5的倾斜面13d-4所示那样在径向上也以内周侧相对于外周侧远离形成燃料供给口2的开口的方式倾斜。

水平面13e-1~13e-4以及倾斜面13d-1~13d-4构成产生一边沿过滤部x1的内周面回旋一边流下的燃料的第一回旋燃料产生部。在本实施例中,由水平面13e-1~13e-4以及倾斜面13d-1~13d-4构成的第一回旋燃料产生部设于圆环状的支承部(圆环部)x2的内周面侧,配置于过滤部x1的上游侧。另外,支承部x2包含芯部件13a,构成框架13b的一部分。因而,支承部x2由芯部件13a和形成于芯部件13a的径向内侧的树脂构成。

在倾斜面13d-1~13d-4的径向内侧形成有在沿着中心轴线13x的方向上延伸设置并使燃料在沿着中心轴线13x的方向上流动的燃料通路13j。即,倾斜面13d-1~13d-4沿形成燃料供给口2的开口的内周从该内周形成到径向内侧的规定的范围。在该情况下,倾斜面13d-1~13d-4也设于比芯部件13a的圆筒部13aa的内周面靠径向内侧的范围。即,倾斜面13d-1~13d-4在比作为芯部件13a的上端部的上端面13ac靠上游侧相对于圆筒部13aa的内周面形成于径向内侧以及径向外侧这两方的范围,在比芯部件13a的上端面(上端部)13ac靠下游侧相对于圆筒部13aa的内周面形成于径向内侧的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倾斜面13d-1~13d-4的基端侧端部(上游侧端部)位于比形成燃料供给口2的开口靠前端侧(下游侧),并且位于比芯部件13a的上端面(凸缘部13ab的上端面)13ac靠基端侧(上游侧)。倾斜面13d-1~13d-4的前端侧端部(下游侧端部)位于比芯部件13a的上端面(凸缘部13ab的上端面)13ac靠前端侧(下游侧),且延伸设置到芯部件13a的圆筒部13aa的中间部。由此,在倾斜面13d-1~13d-4的基端侧端部(上游侧端部)与芯部件13a的上端面13ac之间设有高低差(沿着中心轴线13x的方向的距离)d1,在倾斜面13d-1~13d-4的前端侧端部(下游侧端部)与芯部件13a的上端面13ac之间设有高低差(沿着中心轴线13x的方向的距离)d2。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从框架13b的底部13bc朝向形成燃料供给口2的开口设有突起13g。突起13g具有轴部13ga和引导燃料流动的引导部件13gb。轴部13ga由形成框架13b的底部13bc的树脂与框架13b一体地形成。引导部件13gb由形成轴部13ga的树脂与轴部13ga一体地形成。另外,突起13g也可以作为与框架13b不同的部件来制作且组装于框架13b的形态。

轴部13ga设于底部13bc的中心部。轴部13ga的基端侧端部(上游侧端部)在沿着中心轴线13x的方向上位于倾斜面13d-1~13d-4的前端侧端部(下游侧端部)的附近。在本实施例中,轴部13ga延伸设置至基端侧端部(上游侧端部)在沿着中心轴线13x的方向上到达倾斜面13d-1~13d-4的前端侧端部(下游侧端部)的位置。

引导部件13gb形成为从轴部13ga朝向径向外侧、即朝向框架13b的内周面画出曲线。引导部件13gb以一定的曲率或者一边使曲率变化一边从轴部13ga朝向径向外侧延伸设置较好。在本实施例中,引导部件13gb以一定的曲率从轴部13ga朝向径向外侧延伸设置。即,本实施例的引导部件13gb的与中心轴线13x垂直的剖面中的形状为圆弧形状。另外,引导部件13gb形成为随着从轴部13ga朝向径向外侧而远离,距底部(底面)13bc的高度变低。

突起13g构成产生一边沿过滤部x1的内周面回旋一边流下的燃料的第二回旋燃料产生部。即,在本实施例中,产生一边沿过滤部x1的内周面回旋一边流下的燃料的回旋燃料产生部由第一回旋燃料产生部与第二回旋燃料产生部构成。由突起13g构成的第二回旋燃料产生部被配置为设于框架13b的底部13bc,且与过滤部x1的内周面对置。

引导部件13gb是使燃料的流动方向变化以使燃料回旋的偏转部件。在形状上呈流体机械中的翅片、叶片那样的形状,有时称作翅片或者叶片。另外,引导部件13gb在与邻接的引导部件13gb之间形成槽。燃料流入该槽,从而被引导沿过滤部x1的内周面回旋。

接下来,对本实施例的燃料过滤器13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图6是关于本发明的燃料过滤器13的一实施例从基端侧观察的立体图。图7是关于本发明的燃料过滤器13的一实施例以与图6不同的角度从基端侧观察的立体图。

倾斜面13d-1~13d-4被配置为在靠近构成燃料供给口2的开口的外周处在周向上分离。另外,水平面13e-1~13e-4也被配置为在靠近构成燃料供给口2的开口的外周在周向上分离。此外,突起13g配置于底部13bc的中央部,并配置为与构成燃料供给口2的开口的中央部对置。

倾斜面13d-1~13d-4对从燃料供给口2的外周侧(内周面侧)流入燃料过滤器13内的燃料赋予以中心轴线13x为中心回旋的回旋力。另一方面,突起13g对从燃料供给口2的中央流入燃料过滤器13内的燃料赋予回旋力。由此,燃料在燃料过滤器13内形成一边回旋一边向沿着中心轴线13x的方向(朝向前端侧的方向)流下的流动。

图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燃料过滤器13的网状部件13c的附近流动的异物的状态的概念图。

在本实施例的燃料过滤器13中,对从燃料供给口2流入的燃料赋予回旋力,引导燃料流动以使燃料沿网状部件13c的内周面流动。因此,细长形状的异物c以长度方向沿着燃料流动的方向的方式流动,并沿着网状部件13c的内周面。在该情况下,异物c的与网状部件13c的网眼13ca对置的面积相对于网眼13ca变大,异物c不能穿过网眼。

因而,本实施例的燃料过滤器13能够防止异物的捕集效果的降低。如此,本实施例的燃料过滤器13通过改善燃料过滤器13内的燃料流动,能够提高燃料过滤器中的异物的捕集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燃料过滤器13中,回旋流将附着于网状部件13c的异物清洗并收集到底部13bc的中心部。由此,能够防止或者抑制网状部件13c的堵塞。

在本实施例中,倾斜面设有13d-1~13d-4这四个,引导部件13gb在轴部13ga的周围形成有四个。倾斜面以及引导部件的个数并不限于本实施例的结构,可以比本实施例的个数多,也可以少。

接下来,参照图9以及图10,对本实施例的燃料过滤器13的变更例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燃料过滤器13的一实施例的变更例的图,并且是从基端侧(燃料入口侧)观察的俯视图(俯视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燃料过滤器13的一实施例的变更例的图,并且是表示与中心轴线13x平行且包含中心轴线13x的剖面的剖面图(图9的x-x箭头剖面图)。对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构成标注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本变更例中,将燃料过滤器13的倾斜面13d-1~13d-4以及水平面13e-1~13e-4构成为与过滤器主体分离的另一部件13h,将部件13h与过滤器主体组合而构成具有与上述实施例的燃料过滤器13相同的功能的燃料过滤器。即,第一回旋燃料产生部构成为区别于具有过滤部x1以及支承部(圆环部)x2的过滤器主体的另一部件的圆环状的部件(环状部件或者圆环部)。

在本变更例中,在环状部件(圆环部)13h的内周面侧形成具有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形状以及配置的倾斜面13d-1~13d-4以及水平面13e-1~13e-4。即,在环状部件13h的上端面13ha与下端面13hb之间形成倾斜面13d-1~13d-4以及水平面13e-1~13e-4。而且,将环状部件13h与过滤器主体以两者的中心轴线一致的方式组合。在该情况下,形成于环状部件13h的上端面13ha的开口13hc构成燃料供给口2。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点是倾斜面13d-1~13d-4以及水平面13e-1~13e-4构成为区别于过滤器主体的另一部件这一点,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因而,本变更例起到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

而且,在本变更例中,倾斜面13d-1~13d-4构成为区别于过滤器主体的另一部件,从而能够避免与芯部件13a的凸缘部13ab的干涉,能够向倾斜面13d-1~13d-4的径向外侧扩展。由此,本变更例能够加强燃料的回旋力。另一方面,由于上述实施例的燃料过滤器13由两个部件构成,由此在组装的工时的增加、燃料过滤器的长度尺寸变大这一点相对于上述实施例产生缺点。然而,通过在组装到燃料配管之前将环状部件13h与过滤器主体一体化,能够改善对燃料配管组装的作业性。

参照图11,对搭载有本发明的燃料喷射阀的内燃机进行说明。图11是搭载有燃料喷射阀1内燃机的剖面图。

在内燃机100的缸体101形成气缸102,在气缸102的顶部设有进气口103与排气口104。在进气口103设有开闭进气口103的进气阀105,并且在排气口104设有开闭排气口104的排气阀106。在形成于缸体101且与进气口103连通的进气流路107的入口侧端部107a连接有进气管108。

在燃料喷射阀1的燃料供给口2(参照图1)连接燃料配管110。

在进气管108形成有燃料喷射阀1的安装部109,在安装部109形成有插入燃料喷射阀1的插入口109a。插入口109a贯通到进气管108的内壁面(进气流路),从插入到插入口109a的燃料喷射阀1喷射的燃料被喷射到进气流路内。在双向喷雾的情况下,以在缸体101设有两个进气口103的形态的内燃机为对象,各个燃料喷雾指向各进气口103(进气阀105)喷射。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以及变更例,可以删除部分的结构或追加未记载的其他结构。

作为基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例如可考虑以下所述的方式。

在燃料所流入的燃料供给部具备燃料过滤器的燃料喷射阀中,所述燃料过滤器具备过滤部,该过滤部沿所述燃料过滤器的周向且沿中心轴线配置,并设有网状部件,该网状部件捕集混入从所述燃料过滤器的径向内侧朝向径向外侧流动的燃料的异物,在所述过滤部的上游侧具有第一回旋燃料产生部,该第一回旋燃料产生部产生一边沿所述过滤部的内周面回旋一边流下的燃料。

在所述燃料喷射阀的优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回旋燃料产生部由相对于沿着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构成。

在另一优选的方式中,在所述燃料喷射阀的方式中的某一个中,所述倾斜面与燃料供给口对置且沿着周向形成于圆环部的内周面侧,并且倾斜成越在周向上远离周向上的所述倾斜面的一端部、越在沿着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上远离所述燃料供给口。

在另一优选的方式中,在所述燃料喷射阀的方式中的某一个中,相对于所述倾斜面在径向内侧形成有在沿着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延伸设置的燃料通路,并且形成有从所述燃料通路的底面朝向所述燃料供给口的一侧突出的突起,所述突起具有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在沿着所述过滤部的内周面的方向上引导燃料,构成产生一边沿所述过滤部的内周面回旋一边流下的燃料的第二回旋燃料产生部。

在另一优选的方式中,所述燃料喷射阀的方式中的某一个中,所述突起延伸设置至上游侧端部在沿着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到达所述倾斜面的下游侧端部的位置。

在另一优选的方式中,在所述燃料喷射阀的方式中的某一个中,具有构成将所述燃料过滤器压入所述燃料供给部的压入面的芯部件,所述圆环部由所述芯部件和形成于所述芯部件的径向内侧的树脂构成。

在另一优选的方式中,在所述燃料喷射阀的方式中的某一个中,所述圆环部由作为区别于构成所述过滤部的过滤器主体的另一部件的环状部件构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