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993409发布日期:2020-02-22 02:30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应用于在排气通路设置有三元催化剂装置的火花点火式的内燃机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火花点火式的内燃机通过利用火花塞的火花对导入到汽缸内的空气与燃料的混合气进行点火来进行燃烧。此时,混合气中的燃料的一部分的燃烧不完全,有时会生成碳质的颗粒物(以下,记为pm)。

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4/0041362号公开了一种车载用的火花点火式的内燃机,其具备设置于排气通路的三元催化剂装置和设置于该排气通路中的比三元催化剂装置靠下游处的pm捕集用的捕集器。在这样的内燃机中,通过将在汽缸内生成的pm向捕集器捕集,能够抑制该pm向外气的放出。由于捕集到的pm会逐渐在捕集器堆积,所以若放任该堆积不管,则最终可能会因堆积的pm而导致捕集器堵塞。

对此,上述内燃机以下述的方案来进行堆积于捕集器的pm的除去。即,在上述内燃机中,在车辆的惯性行驶中,在停止了火花塞的火花的状态下实施燃料喷射,将未燃的混合气向三元催化剂装置导入。当未燃的混合气导入后,该混合气在三元催化剂装置内燃烧而该三元催化剂装置的温度(以下,记为催化剂温度)上升。当催化剂温度这样变高时,从三元催化剂装置流出并向捕集器流入的气体的温度也会变高。并且,当接受该高温的气体的热而捕集器的温度成为pm的着火点以上时,堆积于捕集器的pm被燃烧净化。

在催化剂升温控制的执行中,若向三元催化剂装置导入的混合气的燃料浓度过高,则催化剂温度可能会过度上升。另一方面,若为了避免催化剂温度过度上升而使催化剂升温控制中的混合气的燃料浓度下降,则催化剂温度的上升变慢,催化剂升温控制的完成会花费时间。

此外,上述催化剂升温控制可考虑以堆积于捕集器的pm的燃烧净化以外的目的来执行。例如,在车辆减速时的内燃机的燃料切断中催化剂温度下降而三元催化剂装置的排气净化能力下降的情况下,可考虑执行催化剂升温控制来恢复三元催化剂装置的排气净化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同样可能产生上述课题。这样,上述的课题与目的的如何无关,在进行通过未燃混合气向三元催化剂装置的导入实现的催化剂升温控制的情况下是共通的。



技术实现要素:

第1方案提供一种构成为控制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内燃机具备:燃料喷射阀;汽缸,被导入包含由该燃料喷射阀喷射出的燃料的混合气;点火装置,利用火花对导入到该汽缸的混合气进行点火;排气通路,供从汽缸内排出来的气体流动;及三元催化剂装置,设置于排气通路。该控制装置构成为执行通过使包含由燃料喷射阀喷射出的燃料的混合气不在汽缸中燃烧而向排气通路导入来将三元催化剂装置升温的催化剂升温控制。该控制装置具备空燃比控制部,该空燃比控制部构成为,以在从催化剂升温控制的开始到规定的空燃比切换正时为止的第1期间成为比从该空燃比切换正时到催化剂升温控制的完成为止的第2期间浓的空燃比的方式控制催化剂升温控制的执行中的上述混合气的空燃比。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上述第1期间中,浓的混合气向三元催化剂装置导入,因此催化剂温度被迅速提高。另一方面,在之后的第2期间中,比第1期间稀的混合气向三元催化剂装置导入,因此催化剂温度的上升被抑制。因而,能够在抑制过度的温度上升的同时实现三元催化剂装置的提前升温。

催化剂升温控制开始后的催化剂温度的上升量与在三元催化剂装置内燃烧的燃料的量即催化剂升温控制开始后的燃料喷射阀的燃料喷射量的累计值呈正相关。因而,若使上述内燃机的控制装置中的空燃比控制部构成为将催化剂升温控制开始后的燃料喷射阀的燃料喷射量的累计值成为规定的切换判定值以上时设为空燃比切换正时,则能够根据催化剂升温控制开始后的催化剂温度的上升量来设定空燃比的切换正时。

在使上述切换判定值为固定值的情况下,在催化剂升温控制开始时的催化剂温度低的情况下,会在催化剂温度充分升高前切换空燃比。并且,其结果,可能会导致三元催化剂装置的升温不充分或者升温的完成延迟。于是,优选,使空燃比控制部构成为,在催化剂升温控制开始时的三元催化剂装置的温度低时,与该温度高时相比,将大的值设定为切换判定值的值。

此外,上述空燃比控制部对空燃比的控制例如可以通过燃料喷射阀的燃料喷射量的控制来进行。

在排气通路中的比三元催化剂装置靠下游侧的部分具备pm捕集用的捕集器的内燃机中,通过利用催化剂升温控制提高催化剂温度,能够将堆积于捕集器的pm燃烧净化。即,当催化剂温度变高时,从三元催化剂装置流出并向捕集器流入的气体成为高温,接受该高温的气体的热而捕集器的温度变高。并且,当捕集器升温为pm的着火点以上的温度时,堆积于该捕集器的pm燃烧而被净化。在具有这样的捕集器的内燃机中,有时以堆积于捕集器的pm的燃烧净化为目的来进行催化剂升温控制。在这样的情况下,若使内燃机的控制装置构成为推定捕集器的pm堆积量并且以该推定出的pm堆积量为规定值以上为条件来执行催化剂升温控制,则能够在与捕集器中的pm的堆积状况相应的合适的正时执行催化剂升温控制。

第2方案提供一种控制内燃机的控制方法。所述内燃机具备:燃料喷射阀;汽缸,被导入包含由该燃料喷射阀喷射出的燃料的混合气;点火装置,利用火花对导入到该汽缸的混合气进行点火;排气通路,供从所述汽缸内排出来的气体流动;及三元催化剂装置,设置于所述排气通路。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执行通过使包含由所述燃料喷射阀喷射出的燃料的混合气不在所述汽缸中燃烧而向所述排气通路导入来将所述三元催化剂装置升温的催化剂升温控制;以在从所述催化剂升温控制的开始到规定的空燃比切换正时为止的第1期间成为比从该空燃比切换正时到所述催化剂升温控制的完成为止的第2期间浓的空燃比的方式控制所述催化剂升温控制的执行中的所述混合气的空燃比。

附图说明

图1是内燃机的控制装置的实施方式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空燃比与温度变化量的关系的图表。

图3是示出上述控制装置执行的催化剂升温控制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上述控制装置在催化剂升温控制中设定的切换判定值与该催化剂升温控制开始时的催化剂温度的关系的图表。

图5是示出该控制装置的催化剂升温控制的实施方案的时间图。

图6是示出催化剂升温控制中的催化剂温度的推移的时间图。

图7是示出催化剂升温控制的实施方案的变形例的时间图。

图8是示出催化剂升温控制的实施方案的另一变形例的时间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6来详细说明内燃机的控制装置的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应用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的内燃机10具备将活塞11以能够往复运动的方式收容的汽缸12。活塞11经由连杆13而连结于曲轴14。并且,汽缸12内的活塞11的往复运动被变换为曲轴14的旋转运动。

在汽缸12上连接有作为空气的导入路的进气通路15。在进气通路15设置有检测在该进气通路15中流动的空气的流量(吸入空气量)的空气流量计16。在进气通路15中的比空气流量计16靠下游处设置有节气门17。在该内燃机10中,通过节气门17的开度控制来调整吸入空气量。另外,在进气通路15中的比节气门17靠下游处设置有燃料喷射阀18。并且,通过燃料喷射阀18向在进气通路15中流动的空气中喷射燃料而形成空气与燃料的混合气。

在汽缸12设置有相对于该汽缸12开闭进气通路15的进气门19。根据进气门19的打开而从进气通路15向汽缸12导入混合气。在汽缸12设置有利用火花对汽缸12内的混合气进行点火而使其燃烧的点火装置20。

在汽缸12上连接有作为通过混合气的燃烧而产生的排气的排出路的排气通路21。另外,在汽缸12设置有相对于该汽缸12开闭排气通路21的排气门22。根据排气门22的打开而从汽缸12内向排气通路21导入排气。

在排气通路21设置有在将排气中的co、hc氧化的同时将nox还原的三元催化剂装置23。另外,在排气通路21中的比三元催化剂装置23靠下游处设置有pm捕集用的捕集器24。而且,在排气通路21中的比三元催化剂装置23靠上游处设置有检测在排气通路21中流动的气体的氧浓度即混合气的空燃比的空燃比传感器25。另外,在排气通路21中的三元催化剂装置23与捕集器24之间的部分设置有检测从三元催化剂装置23流出来的气体的温度(催化剂出气体温度)的催化剂出气体温度传感器26。

内燃机10的控制装置27构成为具有执行用于控制的运算处理的运算处理电路和存储有控制用的程序、数据的存储器的微计算机。对控制装置27输入上述的空气流量计16、空燃比传感器25、催化剂出气体温度传感器26的检测信号。而且,对控制装置27输入检测曲轴14的旋转角(曲轴角)的曲轴角传感器28的检测信号。此外,控制装置27根据曲轴角的检测结果来运算曲轴14的转速(发动机转速)。并且,控制装置27基于这些传感器的检测结果,通过控制节气门17的开度、燃料喷射阀18的燃料喷射的量和正时、点火装置20的火花的实施正时(点火正时)等参数来控制内燃机10的运转状态。

如上所述,在内燃机10中,将排气中的pm向设置于排气通路21的捕集器24捕集。若这样的捕集器24的pm的堆积加剧,则最终捕集器24会堵塞。

对此,控制装置27基于吸入空气量、燃料喷射量等内燃机10的运转状况来推定堆积于捕集器24的pm的量(pm堆积量)。并且,控制装置27构成为,在pm堆积量成为了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执行使三元催化剂装置23的温度(以下,记为催化剂温度)上升的催化剂升温控制。

控制装置27构成为,在催化剂升温控制的执行中,实施使包含燃料喷射阀18喷射出的燃料的混合气不在汽缸12内燃烧而向排气通路21导入的燃料导入处理。燃料导入处理通过在停止了点火装置20的火花之后执行燃料喷射阀18的燃料喷射来实施。当通过这样的燃料导入处理而向排气通路21导入未燃的混合气时,该混合气会在三元催化剂装置23内燃烧。当通过基于此时的燃烧的发热而催化剂温度升高时,从三元催化剂装置23流出并向捕集器24流入的气体的温度也会变高。并且,通过流入的高温的气体,捕集器24被加热。由此,当捕集器24被加热至pm的着火点以上的温度时,能够实现堆积于捕集器24的pm的燃烧净化。于是,控制装置27为了将三元催化剂装置23升温至作为能够将捕集器24加热成pm的着火点以上的温度的催化剂温度而设定的目标温度而执行催化剂升温控制,从而将堆积于捕集器24的pm燃烧净化。

此外,在催化剂升温控制中的燃料导入处理中,需要在内燃机10的燃烧运转停止的状态下,利用基于活塞11的升降的泵作用来将汽缸12内的混合气向排气通路21送出。因而,催化剂升温控制需要在能够利用外部的动力来维持曲轴14的旋转的状况下进行。在内燃机10搭载于车辆的情况下,在车辆的惯性行驶中,即使停止内燃机10的燃烧运转,也能够通过来自车轮的动力传递而维持曲轴14的旋转。由此,催化剂升温控制例如能够在这样的车辆的惯性行驶中执行。另外,在除了内燃机10之外还搭载有马达作为驱动源的混合动力车辆中,存在能够在停止了内燃机10的燃烧运转的状态下利用马达的动力来使曲轴14旋转的混合动力车辆。在这样的混合动力车辆中,能够一边利用马达的动力使曲轴14旋转一边实施燃料导入处理。

在控制装置27设置有控制在催化剂升温控制中的燃料导入处理中向排气通路21导入的混合气的空燃比的空燃比控制部29。空燃比控制部29通过根据由空气流量计16检测到的吸入空气量控制燃料喷射阀18的燃料喷射量来进行上述混合气的空燃比的控制。并且,空燃比控制部29以在从催化剂升温控制的开始到规定的空燃比切换正时为止的第1期间成为比从该空燃比切换正时到催化剂升温控制的完成为止的第2期间浓的空燃比的方式控制催化剂升温控制的执行中的混合气的空燃比。此外,空燃比控制部29以使上述第1期间中的混合气的空燃比成为下述的界限空燃比lmt且使上述第2期间中的混合气的空燃比成为下述的收敛空燃比con的方式进行催化剂升温控制的执行中的空燃比控制。

图2示出了在使向三元催化剂装置23流入的混合气的温度及流量一定的状态下从催化剂温度成为目标温度的状态起将上述燃料导入处理实施了一定的期间时的混合气的空燃比与催化剂温度的变化量的关系。催化剂升温控制中的三元催化剂装置23的受热量成为从基于内部的混合气的燃烧的发热量减去被从该三元催化剂装置23流出的气体带走的热量而得到的差。在该差为正的值的情况下,在上述期间中催化剂温度从目标温度上升,在该差为负的值的情况下,在上述期间中催化剂温度从目标温度下降。而且,在上述差为零的情况下,在上述期间中催化剂温度被保持为目标温度。上述的收敛空燃比con被设为此时的催化剂温度保持为目标温度的混合气的空燃比。

另一方面,在比能够使混合气中包含的燃料全部燃烧的量的氧存在于混合气中的理论空燃比稀的空燃比的范围内,混合气的燃料浓度越高,则基于三元催化剂装置23内的混合气的燃烧的发热量越增加,并且出气体的温度越高而热的带走越少。因而,在上述范围内,使混合气的燃料浓度越浓,则在催化剂升温控制中越能够使三元催化剂装置23提前升温。不过,当混合气的燃料浓度浓过某种程度时,会发生在混合气流入三元催化剂装置23前混合气在排气通路21内燃烧的后着火或在三元催化剂装置23内燃烧剩余的燃料向外气的放出等相反的情况,因此催化剂升温控制中的混合气的空燃比的浓化存在界限。上述的界限空燃比lmt被设为成为这样的浓化的界限的空燃比。

图3示出从催化剂升温控制的开始到完成为止的控制装置27的处理的流程。此外,在催化剂升温控制的中途再次开始内燃机10的燃烧运转的情况下,该控制的处理在该时间点下被强制性地结束。并且,控制装置27在之后再次执行催化剂升温控制时,从头开始实施图3所示的一系列处理。

当催化剂升温控制开始后,首先在步骤s100中取得当前的催化剂温度即催化剂升温控制开始时的催化剂温度(以下,记为开始温度)。此外,催化剂温度通过根据内燃机10的运转状况、催化剂出气体温度传感器26的检测结果进行推定而求出。然后,在接下来的步骤s110中,基于开始温度来设定切换判定值的值。

如图4所示,示出开始温度与切换判定值的关系。在此,在燃料导入处理中,将催化剂温度从开始温度向规定的切换温度的上升所需的燃料喷射量的累计值设定为切换判定值的值。对切换温度设定了比目标温度低一些的温度。顺便一提,开始温度越低,则切换温度与开始温度之差越大,催化剂温度从开始温度向切换温度的上升所需的累计燃料喷射量越多。因而,如图4所示,在开始温度低时,与该开始温度高时相比,对切换判定值的值设定大的值。而且,在开始温度为切换温度以上的情况下,将“0”设定为切换判定值的值。

接着,在步骤s120中,在空燃比控制部29将混合气的空燃比控制为界限空燃比lmt的状态下开始燃料导入处理。此时的将混合气的空燃比控制为界限空燃比lmt的状态下的燃料导入处理持续至累计燃料喷射量成为切换判定值以上为止(s130:是)。

当累计燃料喷射量成为切换判定值以上后(s130:是),在步骤s140中,利用空燃比控制部29将燃料导入处理中的向排气通路21导入的混合气的空燃比从界限空燃比lmt向收敛空燃比con切换。之后,使混合气的空燃比为收敛空燃比con的状态下的燃料导入处理持续至催化剂温度达到目标温度而判定为三元催化剂装置23的升温已完成为止(s150:是)。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催化剂温度的推定结果来进行这里的升温完成的判定。即,将催化剂温度的推定值成为目标温度以上时设为三元催化剂装置23的升温已完成时。并且,当判定为三元催化剂装置23的升温已完成后,在步骤s160中结束燃料导入处理,由此,本次的催化剂升温控制完成。

顺便一提,在开始温度为切换温度以上而“0”被设定为切换判定值的值的情况下,实际上不进行将空燃比控制为界限空燃比lmt的状态下的燃料导入处理(s120),从催化剂升温控制开始时实施将空燃比控制为收敛空燃比con的状态下的燃料导入处理(s140)。

此外,在完成了催化剂升温控制的时间点下能够继续内燃机10的燃烧停止的情况下,控制装置27继催化剂升温控制之后开始用于将催化剂温度保持为目标温度的催化剂保温控制。催化剂保温控制通过在将向排气通路21导入的未燃的混合气的空燃比控制为收敛空燃比con的状态下实施燃料导入处理来进行。该催化剂保温控制持续至内燃机10的燃烧运转再次开始或者堆积于捕集器24的pm的燃烧净化完成为止。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

在图5中,用双点划线示出了在时刻t0开始催化剂升温控制后到其完成为止在使空燃比为界限空燃比lmt的状态下实施了燃料导入处理的情况下的催化剂温度的推移。在该情况下,由于在将空燃比浓化至能够避免后着火和燃料向外气的放出的界限的状态下进行燃料导入处理,所以催化剂温度的上升变快。在此,在时刻t2催化剂温度达到了目标温度的时间点下结束燃料导入处理而完成催化剂升温控制。不过,即使结束燃料导入处理,三元催化剂装置23中的混合气的燃烧也不会立即停止,因此,即使在时刻t2以后,催化剂温度的上升也会持续一段时间。因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催化剂温度的上升快,但催化剂温度可能会超过目标温度而过度上升。

另外,在图5中,用虚线示出了在时刻t0开始催化剂升温控制后到其完成为止在使空燃比为收敛空燃比con的状态下实施了燃料导入处理的情况下的催化剂温度的推移。在使空燃比为收敛空燃比con的情况下,在达到目标温度的时间点下催化剂温度的上升停止,之后催化剂温度被维持为目标温度,因此不会产生催化剂温度超过目标温度而过度上升的情形。然而,在该情况下,与使混合气的空燃比为界限空燃比lmt的情况相比,催化剂温度的上升变慢,催化剂升温控制的完成所花费的时间也变长。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时刻t0开始了催化剂升温控制后,在直到从该开始起的累计燃料喷射量达到切换判定值的时刻t1为止的第1期间中,在使空燃比为界限空燃比lmt的状态下进行燃料导入处理。并且,在从该时刻t1到催化剂温度达到目标温度而完成催化剂升温控制的时刻t3为止的第2期间中,在使空燃比为收敛空燃比con的状态下进行燃料导入处理。在这样的情况下,在第1期间中催化剂温度迅速上升。并且,在催化剂温度上升至某种程度的温度(切换温度)的时刻t1以后的第2期间中,催化剂温度以不超过目标温度的方式缓慢上升。因而,能够在抑制过度的温度上升的同时使三元催化剂装置23迅速升温。

在图6中,用双点划线示出了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中催化剂升温控制开始时(t10)的催化剂温度(开始温度)为某温度th1的情况下(以下,将该情况记为高开始温度时)的催化剂升温控制中的催化剂温度的推移。另外,在图6中,用实线示出了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中开始温度为比温度th1低的温度th2的情况下(以下,将该情况记为低开始温度时)的催化剂升温控制中的催化剂温度的推移。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开始温度低的情况下,与该开始温度高的情况相比,对切换判定值设定大的值。因而,在低开始温度时,催化剂升温控制中的空燃比的切换在比高开始温度时的情况(时刻t11)晚的时刻t12进行。

而且,在图6中,用虚线示出了使切换判定值为固定值的情况下的低开始温度时的催化剂升温控制中的催化剂温度的推移。在使切换判定值为固定值的情况下,即使在低开始温度时,也在与高开始温度时相同的时刻t11进行空燃比的切换。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在空燃比切换后的第2期间中,与该空燃比切换前的第1期间相比催化剂温度的上升速度变低。因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开始温度低时,会在催化剂温度充分升高之前切换空燃比,催化剂升温控制的完成变晚。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根据开始温度改变切换判定值来避免空燃比切换时的催化剂温度因开始温度而大幅改变的情况。因而,能够避免在开始温度低的情况下催化剂升温控制的完成大幅延迟的情况。

本实施方式能够如以下这样变更而实施。本实施方式及以下的变更例能够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互相组合而实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累计燃料喷射量成为切换判定值以上的时间点下,立即将向排气通路21导入的未燃的混合气的空燃比从界限空燃比lmt向收敛空燃比con切换。也可以将第2期间开始后的一定的期间设为使混合气的空燃比成为比界限空燃比lmt稀且比收敛空燃比con浓的空燃比的转变期间。图7示出了在这样的转变期间中使空燃比从界限空燃比lmt向收敛空燃比con逐渐变化的情况下的催化剂升温控制中的空燃比的控制方案。另外,图8示出了在转变期间中将空燃比保持为比界限空燃比lmt稀且比收敛空燃比con浓的空燃比的情况下的催化剂升温控制中的空燃比的控制方案。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基于从催化剂升温控制开始起的累计燃料喷射量来决定将向排气通路21导入的未燃的混合气的空燃比从界限空燃比lmt切换为收敛空燃比con的正时(空燃比切换正时),但也可以通过其以外的方法来决定空燃比切换正时。例如,可考虑基于催化剂温度来决定空燃比切换正时或基于催化剂升温控制开始后的经过时间来决定空燃比切换正时。

·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空燃比控制部29以在第1期间中设为成为浓化的界限的空燃比即界限空燃比lmt且在第2期间中设为催化剂温度向目标温度收敛的空燃比即收敛空燃比con的方式控制在催化剂升温控制中向排气通路21导入的未燃的混合气的空燃比。作为第1期间及第2期间各自的空燃比,只要第1期间的空燃比成为比第2期间的空燃比浓的空燃比即可,也可以分别设定界限空燃比lmt、收敛空燃比con以外的合适的值。

·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空燃比控制部29通过燃料喷射阀18的燃料喷射量的控制来控制在催化剂升温控制中向排气通路21导入的未燃的混合气的空燃比,但也可以通过节气门17的开度控制等其他方法来进行该空燃比的控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停止了点火装置20的火花的状态下进行燃料喷射来向排气通路21导入未燃的混合气。此外,能够通过点火装置20的火花来进行汽缸12内的混合气的点火的正时限定于压缩上止点附近的期间。即,存在即使执行火花,汽缸12内的混合气也不燃烧的期间。由此,通过在这样的期间执行点火装置20的火花并进行燃料喷射,也能够实施将未燃的混合气向排气通路21导入的燃料导入处理。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将堆积于捕集器24的pm燃烧净化而进行催化剂升温控制。在以其以外的目的将三元催化剂装置23升温的情况下,也能够采用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催化剂升温控制。例如,在催化剂温度下降而三元催化剂装置23的排气净化能力下降时,可考虑为了恢复该排气净化能力而进行催化剂升温控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催化剂升温控制完成后继续进行催化剂保温控制,将催化剂温度保持为目标温度。若在使催化剂温度上升为目标温度后无需将该催化剂温度保持为目标温度,则也可以在催化剂升温控制完成后不执行催化剂保温控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燃料喷射阀18向进气通路15内的燃料喷射来实施燃料导入处理,但在具备向汽缸12内喷射燃料的缸内喷射式的燃料喷射阀的内燃机中,也可以通过向汽缸12内的燃料喷射来进行燃料导入处理。

·作为控制装置27,不限于具备cpu和存储器且执行软件处理的构成。例如,也可以具备对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进行软件处理的处理中的至少一部分进行硬件处理的专用的硬件电路(例如asic等)。即,控制装置是以下的(a)~(c)中的任一构成即可。(a)具备按照程序来执行上述处理的全部的处理装置和存储程序的rom等程序存储装置。(b)具备按照程序来执行上述处理的一部分的处理装置及程序存储装置和执行剩余的处理的专用的硬件电路。(c)具备执行上述处理的全部的专用的硬件电路。在此,具备处理装置及程序存储装置的软件处理电路、专用的硬件电路也可以是多个。即,上述处理由具备1个或多个软件处理电路及1个或多个专用的硬件电路中的至少一方的处理电路执行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