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油器的防漏油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80285发布日期:2020-03-27 13:52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化油器的防漏油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油器密封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化油器的防漏油结构。



背景技术:

化油器是在发动机工作产生的真空作用下,将一定比例的汽油与空气混合的机械装置。化油器作为一种精密的机械装置,它利用吸入空气流的动能实现汽油的雾化的。它对发动机的重要作用可以称之为发动机的“心脏”。化油器会根据发动机的不同工作状态需求,自动配比出相应的浓度,输出相应的量的混合气,为了使配出的混合气混合的比较均匀,化油器还具备使燃油雾化的效果,以供机器正常运行。

由于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化油器密封性能较差,容易造成漏油和油料利用不充分,导致浪费和即使使用寿命不长,而调节螺钉也长期裸露在外,外界的碰撞和高温极易损毁调节螺钉,增加不必要的维修费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化油器的防漏油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化油器的防漏油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化油器的防漏油结构,包括油门拉线腔,所述油门拉线腔的内部设置有油门拉线,且油门拉线腔的下方固定连接化油器内腔,所述化油器内腔的左侧面固定安装进气口,且化油器内腔的右侧面固定安装出气口,所述出气口的前表面固定安装有调节螺钉保护装置,所述化油器内腔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浮子室上壳体,所述浮子室上壳体通过固定螺栓与浮子室下壳体连接,且浮子室上壳体与浮子室下壳体之间设置有浮子室壳体密封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浮子室壳体密封装置包括浮子室下壳体、浮子室上壳体、下壳体嵌入口、下壳体橡胶套环、上壳体橡胶槽和上壳体嵌入槽,所述浮子室上壳体内部开设上壳体嵌入槽,所述上壳体嵌入槽的下方开设上壳体橡胶槽,所述浮子室上壳体的下方连接有浮子室下壳体,所述浮子室下壳体的内部内接有下壳体橡胶套环,所述下壳体橡胶套环的内部内接有下壳体嵌入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螺钉保护装置包括调节螺钉、转动把手、上盖体、上盖体内腔、固定螺环内腔、固定螺环、限位环槽和固定螺环底座,所述上盖体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转动把手,且上盖体的上盖体内腔内设置有螺纹,所述上盖体的下方设置有固定螺环,所述固定螺环的内部靠近固定螺环内腔的侧面均设置有螺纹,所述固定螺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螺环底座,所述固定螺环底座的上表面靠近固定螺环的外侧开设有限位环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均为圆环状,且进气口和出气口均为不锈钢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壳体嵌入口和下壳体橡胶套环与上壳体橡胶槽和上壳体嵌入槽的厚度一致,且下壳体嵌入口和下壳体橡胶套环与上壳体橡胶槽和上壳体嵌入槽卡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把手、上盖体、固定螺环和固定螺环底座均为不锈钢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化油器密封性能较差,特别是浮子室上壳体与浮子室下壳体之间的连接,直接卡合之后利用螺栓固定就没了,没有一点密封措施,导致浮子室漏气,汽油利用不充分,甚至会导致漏油现象的发生,不仅造成浪费,更容易污染机器,造成损坏,而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浮子室壳体密封装置可以有效防止这些现有技术的弊端,浮子室上壳体和浮子室下壳体均设置有上壳体橡胶槽、上壳体嵌入槽、下壳体嵌入口和下壳体橡胶套环,通过双层保护,不仅卡合,更增加了密封材料,密封效果更佳,且避免了橡胶密封材料与油料直接接触,而造成的腐蚀,耐用性能高。

2、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化油器调节螺钉缺乏保护措施,化油器裸露在外面,常年风吹日晒,再加上工作时的高温,和外界的碰撞,调节螺钉很容易脱落或者活动损毁,导致机器缺乏调节螺钉无法运转,从而需要更换,增加不必要的维修费用,而本实用新型里的调节螺钉保护装置可以通过上盖体的覆盖式保护,来增加调节螺钉的使用寿命,也避免了调节螺钉直接与外界障碍物接触而造成损毁,节约了不必要的维修支出,由于固定螺环和上盖体内腔均设置有螺纹,可以很便捷的将上盖体内腔固定在固定螺环上,方便快捷,易于生产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化油器的防漏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化油器的防漏油结构中浮子室壳体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化油器的防漏油结构中调节螺钉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油门拉线;2、油门拉线腔;3、化油器内腔;4、调节螺钉保护装置;41、调节螺钉;42、转动把手;43、上盖体;44、上盖体内腔;45、固定螺环内腔;46、固定螺环;47、限位环槽;48、固定螺环底座;5、出气口;6、进气口;7、浮子室壳体密封装置;71、浮子室下壳体;72、浮子室上壳体;73、下壳体嵌入口;74、下壳体橡胶套环;75、上壳体橡胶槽;76、上壳体嵌入槽;8、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化油器的防漏油结构,包括油门拉线腔2,油门拉线腔2的内部设置有油门拉线1,且油门拉线腔2的下方固定连接化油器内腔3,化油器内腔3的左侧面固定安装进气口6,且化油器内腔3的右侧面固定安装出气口5,进气口6和出气口5均为圆环状,且进气口6和出气口5均为不锈钢材质,出气口5的前表面固定安装有调节螺钉保护装置4,化油器内腔3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浮子室上壳体72,所述浮子室上壳体72通过固定螺栓8与浮子室下壳体71连接,且浮子室上壳体72与浮子室下壳体71之间设置有浮子室壳体密封装置7,浮子室壳体密封装置7包括浮子室下壳体71、浮子室上壳体72、下壳体嵌入口73、下壳体橡胶套环74、上壳体橡胶槽75和上壳体嵌入槽76,浮子室上壳体72内部开设上壳体嵌入槽76,上壳体嵌入槽76的下方开设上壳体橡胶槽75,浮子室上壳体72的下方连接有浮子室下壳体71,浮子室下壳体71的内部内接有下壳体橡胶套环74,下壳体橡胶套环74的内部内接有下壳体嵌入口73,下壳体嵌入口73和下壳体橡胶套环74与上壳体橡胶槽75和上壳体嵌入槽76的厚度一致,且下壳体嵌入口73和下壳体橡胶套环74与上壳体橡胶槽75和上壳体嵌入槽76卡合,浮子室壳体密封装置7可以利用浮子室上壳体72和浮子室下壳体71设置的上壳体橡胶槽75、上壳体嵌入槽76、下壳体嵌入口73和下壳体橡胶套环74,通过双层保护,不仅卡合,更增加了密封材料,密封效果更佳,且避免了橡胶密封材料与油料直接接触,而造成的腐蚀,耐用性能高。

在图3中:调节螺钉保护装置4包括调节螺钉41、转动把手42、上盖体43、上盖体内腔44、固定螺环内腔45、固定螺环46、限位环槽47和固定螺环底座48,上盖体43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转动把手42,且上盖体43的上盖体内腔44内设置有螺纹,上盖体43的下方设置有固定螺环46,固定螺环46的内部靠近固定螺环内腔45的侧面均设置有螺纹,固定螺环4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螺环底座48,固定螺环底座48的上表面靠近固定螺环46的外侧开设有限位环槽47,转动把手42、上盖体43、固定螺环46和固定螺环底座48均为不锈钢材质,调节螺钉保护装置4可以通过上盖体的覆盖式保护,来增加调节螺钉41的使用寿命,也避免了调节螺钉41直接与外界障碍物接触而造成损毁,节约了不必要的维修支出,由于固定螺环46和上盖体内腔44均设置有螺纹,可以很便捷的将上盖体内腔44固定在固定螺环46上,方便快捷,易于生产推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浮子室下壳体71的下壳体嵌入口73和下壳体橡胶套环74对准浮子室上壳体72的上壳体橡胶槽75和上壳体嵌入槽76,直接推送而入,待完全卡合后,利用固定螺栓8进行拧紧固定,固定螺环底座48固定套接在调节螺钉41外部,将上盖体43的上盖体内腔44对准固定螺环46,通过转动把手42进行螺旋拧紧,然后上盖体43的侧壁进入限位环槽47卡合,浮子室壳体密封装置7可以利用浮子室上壳体72和浮子室下壳体71设置的上壳体橡胶槽75、上壳体嵌入槽76、下壳体嵌入口73和下壳体橡胶套环74,通过双层保护,不仅卡合,更增加了密封材料,密封效果更佳,且避免了橡胶密封材料与油料直接接触,而造成的腐蚀,耐用性能高,调节螺钉保护装置4可以通过上盖体的覆盖式保护,来增加调节螺钉41的使用寿命,也避免了调节螺钉41直接与外界障碍物接触而造成损毁,节约了不必要的维修支出,由于固定螺环46和上盖体内腔44均设置有螺纹,可以很便捷的将上盖体内腔44固定在固定螺环46上,方便快捷,易于生产推广。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