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传输装置及具有其的发动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80891发布日期:2020-11-20 09:28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动力传输装置及具有其的发动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传输装置及具有其的发动机系统。



背景技术:

提高发动机的有效热效率已经成为传统发动机行业的热门研究方向。发动机燃烧产生的能量大部分随排出的气体直接散失在大气中,难以有效利用。目前,余热回收技术已逐渐开始应用于发动机,该技术可将部分排气的热能转化为电能。现有技术中,由热能转化的电能很难有效利用,从而使发动机的电能流失,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的发动机难以有效利用资源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动力传输装置,动力传输装置包括: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用于连接热量回收装置的电力输出端;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电动机传动连接,所述传动机构用于与发动机的曲轴传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传输装置,通过电动机连接热量回收装置的电力输出端,从而使电动机转动,电动机通过传动机构传动连接发动机的曲轴,从而驱动曲轴转动,该动力传输装置将热量回收装置产生的电能输出到电动机,再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曲轴转动,从而将热量回收装置产生的电能有效转化成发动机的机械能,从而达到有效利用资源的目的,避免资源浪费。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传输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套设于所述电动机的输出端;

带轮,所述传送带套设于所述带轮;

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带轮传动连接;

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用于驱动所述曲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送带为多契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安装有带轮,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支架用于安装在所述飞轮壳的外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电动机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二支架用于安装在飞轮壳的外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架包括:

底板;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电动机支撑在所述支撑板上;

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一端,所述连接孔用于连接所述飞轮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半圆孔,另一个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圆孔,所述连接孔设置在所述底板靠近所述另一个支撑板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发动机系统,所述发动机系统包括发动机、热量回收装置和根据以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动力传输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系统,通过电动机连接热量回收装置的电力输出端,从而使电动机转动,电动机通过传动机构传动连接发动机的曲轴,从而驱动曲轴转动,该动力传输装置将热量回收装置产生的电能输出到电动机,再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曲轴转动,从而将热量回收装置产生的电能有效转化成发动机的机械能,从而达到有效利用资源的目的,避免资源浪费。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还包括飞轮壳和设置在所述飞轮壳内的飞轮,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均连接在所述飞轮壳的外侧,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均位于所述飞轮壳与所述飞轮相背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还包括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三齿轮设置在所述飞轮壳的所述一侧,所述第三齿轮连接在所述曲轴与所述飞轮之间。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动力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动力传输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第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记表示如下:

100:动力传输装置;

10:电动机、11:输出端;

20:传动机构、21:传送带、22:带轮、23:第一齿轮、24:第二齿轮、25:第一支架、26:第二支架、261:底板、2621:支撑板、2622:半圆孔、2623:支撑板、2624:圆孔、263:连接孔;

200:热量回收装置;

300:发动机、301:曲轴、302:飞轮壳、303:飞轮、304:齿轮室、305:第三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动力传输装置,动力传输装置100包括:电动机10和传动机构20,电动机10用于连接热量回收装置200的电力输出端,传动机构20与电动机10传动连接,传动机构20用于与发动机300的曲轴301传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传输装置,通过电动机10连接热量回收装置200的电力输出端,从而使电动机10转动,电动机10通过传动机构20传动连接发动机300的曲轴301,从而驱动曲轴301转动,该动力传输装置将热量回收装置产生的电能输出到电动机10,再通过传动机构20驱动曲轴301转动,从而将热量回收装置产生的电能有效转化成发动机300的机械能,从而达到有效利用资源的目的,避免资源浪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传动机构20包括:传送带21、带轮22、第一齿轮23和第二齿轮24,传送带21套设于电动机10的输出端11,传送带21套设于带轮22,第一齿轮23与带轮22传动连接,第二齿轮24与第一齿轮23啮合,第二齿轮24用于驱动曲轴301。传动机构20的工作原理为:电动机10带动输出端11转动,输出端11通过传送带21带动带轮22转动,第一齿轮23与带轮22同轴转动,第一齿轮23与第二齿轮24啮合驱动第二齿轮24转动,第二齿轮24驱动曲轴301转动,从而完成能量传递。该传动机构20与电动机10配合完成能量的传递,将热量回收装置200的输出的电能转化为发动机100的曲轴301的机械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传动机构20还包括第一支架25,第一支架25的一侧安装有带轮22,电动机10与传送带21均位于第一支架25的所述一端,第一支架25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一齿轮23,第一齿轮23与第二齿轮24均为于所述第一支架25的所述另一端,具体地,第一支架25用于安装在飞轮壳302上,通过第一支架25对带轮22和第一齿轮23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传送带21为多契带,多楔带与带轮22的接触面积和摩擦力较大,载荷沿带宽的分布较均匀,传动效率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传动机构20还包括第二支架26,电动机10安装在第二支架26上,第二支架26用于安装在飞轮壳302的外侧,通过第二支架26对电动机10一起到支撑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支架26包括:底板261、支撑板和连接孔263,支撑板设置在底板261上,电动机10支撑在支撑板上,连接孔263设置在底板261的一端,连接孔263用于连接飞轮壳302,通过连接孔263与飞轮壳302的连接,实现飞轮壳302对电动机10的支撑,从而保证电动机10运行时的稳定性。

具体地,支撑板为两个,其中一个支撑板2621上开设有半圆孔2622,另一个支撑板2623上开设有圆孔2624,安装电动机10时,将电动机10的一端先插入支撑板2623的圆孔2624中,再将电动机10的另一端放入支撑板2621的圆孔2622中,半圆孔2622的设置便于电动机10的安装,圆孔2624的设置使电动机10安装更为稳固,连接孔263设置在底板261靠近支撑板2623的一端,底板261的所述一端靠近飞轮壳302,不便于安装或拆卸电动机10,而底板261的另一端远离飞轮壳302,便于安装或拆卸电动机10,因此将连接孔263设置在该端。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发动机系统,发动机系统包括发动机300、热量回收装置200和根据以上任一实施例的动力传输装置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系统,通过电动机10连接热量回收装置200的电力输出端,从而使电动机10转动,电动机10通过传动机构20传动连接发动机300的曲轴301,从而驱动曲轴301转动,该动力传输装置将热量回收装置产生的电能输出到电动机10,再通过传动机构20驱动曲轴301转动,从而将热量回收装置产生的电能有效转化成发动机的机械能,从而达到有效利用资源的目的,避免资源浪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发动机300还包括飞轮壳302和设置在飞轮壳302内的飞轮303,第一支架25与第二支架26均连接在飞轮壳302的外侧,以避免第一支架25和第二支架26的设置妨碍飞轮302的运行。第一齿轮23、第二齿轮24均位于飞轮壳302与飞轮303相背的一侧,飞轮壳302的所述一侧形成有齿轮室304,第一齿轮23与第二齿轮24均布置在齿轮室304内。飞轮壳302起到隔离飞轮303与第一齿轮23、第二齿轮24的作用,避免各自运行时互相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发动机300还包括第三齿轮305,第三齿轮305与第二齿轮24啮合,第三齿轮305设置在飞轮壳302的所述一侧,第三齿轮305连接在曲轴301与飞轮303之间。通过第二齿轮24带动第三齿轮305转动,第三齿轮305带动曲轴301与飞轮303一起转动,减小了发动机300的驱动力。

本发动机系统的具体工作过程为:热量回收装置200将收集到的量转化成电能,再将电能输出到电动机10中,通过电动机10驱动带轮22转动,带轮22带动与其同设置的第一齿轮23转动,第一齿轮23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二齿轮24转动,第二齿轮24带动第三齿轮305转动,第三齿轮305带动与其连接的曲轴301、飞轮303一起转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