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涡轮机叶片的处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57851发布日期:2020-10-31 09:55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风力涡轮机叶片的处理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风力涡轮机叶片的处理,诸如风力涡轮机叶片的运输和/或布置,特别是在后模制制造过程中的风力涡轮机叶片的处理。



背景技术:

典型地在后模制过程之间和/或之后处理(诸如运输和/或布置)风力涡轮机叶片。

在已知的叶片处理系统中,风力涡轮机叶片的根部定位在根部端支架上的多个辊子上,并且末梢由定位在距末梢端大约1/3的叶片长度处的末梢端支架的末梢夹具固定。

然而,随着叶片变得更大,例如长度可能超过70米且重量可能超过30吨,在使用已知的叶片处理系统中可能发生不便。

此外,随着技术进步和新的后模制工艺出现,在后模制处理中新的可能性成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用于增强风力涡轮机叶片的处理的方法和元件,特别是在后模制处理期间。

本公开的另一目的是提供用于风力涡轮机叶片的处理的方法和元件,其促进了降低的成本、增加的灵活性、减少的故障风险、增加的制造安全性和/或生产的风力涡轮机叶片的增加的质量。

因此,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附接到风力涡轮机叶片的根部端的根部端元件、被配置为操纵风力涡轮机叶片的根部端操纵器、以及包括根部端元件、根部端操纵器并可选地包括配置为支撑风力涡轮机叶片的翼型区域的末梢端结构的系统。

因此,公开了一种用于附接到风力涡轮机叶片的根部端的根部端元件。该风力涡轮机叶片具有纵向轴线,并且包括根部端、根部区域、带有末梢的翼型区域、压力侧、吸力侧和在前缘与后缘之间延伸的弦线。根部端具有根部端表面、内根部表面和外根部表面。根部端表面是形成在基本垂直于纵向轴线的根部端平面中的环。根部端表面可具有内根部直径和外根部直径。内根部直径可小于外根部直径。

根部端元件包括多个用于附接到根部端的附接点,诸如附接到根部端的根部端表面。附接点沿根部端元件平面中的附接点圆定位。附接点圆可具有附接点中心。

例如当根部端元件附接到风力涡轮机叶片的根部端时,根部端元件平面可基本垂直于风力涡轮机叶片的纵向轴线。例如当根部端元件附接到风力涡轮机叶片的根部端时,根部端元件平面可基本平行于根部端平面。根部端元件在根部端元件平面中可以是基本上圆形的。

根部端元件可被配置为支撑风力涡轮机叶片的根部端。例如,根部端元件可被配置为在风力涡轮机叶片的操纵(诸如提升旋转和/或移动)期间支撑风力涡轮机叶片的根部端。可替代地或附加地,根部端元件可被配置为支撑风力涡轮机叶片的根部端,诸如配置为稳定风力涡轮机叶片,诸如配置为防止风力涡轮机叶片的旋转。

还公开了一种根部端操纵器,其被配置为操纵(诸如旋转和/或升高)风力涡轮机叶片。该风力涡轮机叶片具有纵向轴线并且包括根部端、根部区域、带有末梢的翼型区域、压力侧、吸力侧和在前缘与后缘之间延伸的弦线。根部端具有根部端表面、内根部表面和外根部表面。根部端表面是形成在基本垂直于纵向轴线的根部端平面中的环。根部端表面可具有内根部直径和外根部直径。内根部直径可小于外根部直径。

根部端操纵器包括配置为接触地面的基部结构和连接(诸如旋转地连接或固定地连接)到该基部结构的根部端接口。

根部端接口可被配置为附接到根部端,诸如附接到根部端的根部端表面。例如,经由根部端元件,诸如所公开的根部端元件。根部端接口可包括根部端元件,诸如所公开的根部端元件,例如包括多个用于附接到根部端(诸如附接到根部端的根部端表面)的附接点的根部端元件。

根部端接口可被配置用于与附接到风力涡轮机叶片的根部端的根部端元件(诸如所公开的根部端元件)协作。

还公开了一种叶片操纵系统。该叶片操纵系统包括根部端元件和根部端操纵器,诸如所公开的根部端元件和所公开的根部端操纵器。附加地,叶片操纵系统可包括配置为支撑风力涡轮机叶片的翼型区域的末梢端结构。

根部端元件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操纵器附接点,诸如第一操纵器附接点、第二操纵器附接点、第三操纵器附接点和/或第四操纵器附接点。根部端元件可包括多个操纵器附接点。多个操纵器附接点可包括第一操纵器附接点、第二操纵器附接点、第三操纵器附接点和/或第四操纵器附接点。多个操纵器附接点(诸如第一操纵器附接点、第二操纵器附接点、第三操纵器附接点和/或第四操纵器附接点)可被配置用于与根部端操纵器的根部端接口(诸如所公开的根部端操纵器的根部端接口)协作。

多个操纵器附接点(诸如第一操纵器附接点、第二操纵器附接点、第三操纵器附接点和/或第四操纵器附接点)可沿根部端元件平面中的操纵器附接点圆定位。操纵器附接点圆可小于附接点圆。操纵器附接点可被定位成使得操纵器附接点圆对于不同的根部端元件(例如,适合于不同尺寸的风力涡轮机叶片的根部端元件)基本相同。例如,根部端元件的组件可包括第一根部端元件和第二根部端元件,其中第一根部端元件包括比第二根部端元件的附接点圆更大的附接点圆,并且其中第一根部端元件包括与第二根部端元件的操纵器附接点圆基本相同尺寸的操纵器附接点圆。

根部端元件可包括内缘。内缘可在根部端元件平面中形成内缘圆。内缘圆可具有内缘中心。内缘可被配置为与例如根部端操纵器的一个或多个接口元件接合。内缘可形成操纵器附接点,诸如多个操纵器附接点,和/或诸如第一操纵器附接点、第二操纵器附接点和/或第三操纵器附接点。内缘可形成连续的操纵器附接点,例如包括多个操纵器附接点。

内缘可包括内缘表面。内缘表面可面对内缘中心。内缘表面可具有在根部端元件平面中的内缘表面法线。内缘表面可具有垂直于根部端元件平面的宽度。内缘表面可被提供以用于在(例如基本垂直于风力涡轮机叶片的纵向轴线的)根部端元件平面中接收力。内缘表面可被提供以移动,例如升高根部端。此外,内缘表面可被提供以用于使风力涡轮机叶片围绕纵向轴线转动。

内缘可包括第一内缘表面。第一内缘表面可具有第一内缘表面法线。第一内缘表面法线可与根部端元件平面跨距第一角度。内缘可包括第二内缘表面。第二内缘表面可具有第二内缘表面法线。第二内缘表面法线可与根部端元件平面跨距第二角度。第一内缘表面和/或第二内缘表面可被提供以用于接收垂直于(例如基本平行于风力涡轮机叶片的纵向轴线的)根部端元件平面的力。第一内缘表面和/或第二内缘表面可被提供以移动,例如以基本沿纵向轴线推或拉根部端。

第三角度可在第一内缘表面法线与第二内缘表面法线之间延伸。第三角度可在90度与180度之间,诸如在135度与170度之间,诸如160度。

第一内缘表面法线和/或第二内缘表面法线可基本平行于纵向轴线。第一内缘表面法线可与第二内缘表面法线基本相对。第一角度可在45度与90度之间,诸如75度。第二角度可在-45度与-90度之间,诸如-75度。例如,第一内缘表面和/或第二内缘表面可垂直于内缘表面和/或在垂直的45度内。第一内缘表面和内缘表面可形成钝角的角度。第二内缘表面和内缘表面可形成钝角的角度。

第一内缘表面和/或第二内缘表面提供成与内缘表面成钝角可能有利于促进与接口元件的容易的接合。

用于将根部端元件附接到根部端的多个附接点可包括5-20个附接点,诸如10-15个附接点。附接点可被配置用于附接到根部端的螺栓,诸如根部端的螺栓的一部分。根部端可包括50-250个螺栓,诸如100-200个螺栓。

多个附接点可包括第一附接点、第二附接点和/或第三附接点。多个附接点可包括第四附接点和/或第五附接点。附接点可沿附接点圆均匀地分布。

附接点圆中的第一附接点与第二附接点之间的角距离以及附接点圆中的第二附接点与第三附接点之间的角距离可与附接点圆中的第三附接点与第一附接点之间的角距离基本相同。

附接点圆中的第一附接点与第二附接点之间的角距离可与附接点圆中的第二附接点与第三附接点之间的角距离相同。附接点圆中的第一附接点与第二附接点之间的角距离可与附接点圆中的第三附接点与第一附接点之间的角距离相同。

附接点圆中的第一附接点与第二附接点之间的角距离可小于125度,诸如120度。附接点圆中的第二附接点与第三附接点之间的角距离可小于125度,诸如120度。附接点圆中的第三附接点与第一附接点之间的角距离可小于125度,诸如120度。

附接点圆中的第一附接点与第二附接点之间的角距离可小于95度,诸如90度。附接点圆中的第二附接点与第三附接点之间的角距离可小于95度,诸如90度。附接点圆中的第三附接点与第四附接点之间的角距离可小于95度,诸如90度。附接点圆中的第四附接点与第一附接点之间的角距离可小于95度,诸如90度。

根部端元件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支撑件,诸如第一支撑件和/或第二支撑件。诸如第一支撑件和/或第二支撑件的支撑件可被配置为接触地面。诸如第一支撑件和/或第二支撑件的(一个或多个)支撑件可被配置为防止根部端的最低点接触地面。诸如第一支撑件和/或第二支撑件的(一个或多个)支撑件可被配置为防止风力涡轮机叶片的最低点接触地面。

诸如第一支撑件和/或第二支撑件的(一个或多个)支撑件可与根部端元件整体地形成和/或可固定(诸如焊接)到根部端元件。可替代地或附加地,根部端元件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诸如多个)支撑件附接元件。多个支撑件附接元件可被配置用于与第一支撑件和/或第二支撑件连接,例如使得第一支撑件和/或第二支撑件被配置为接触地面并且防止根部端和/或风力涡轮机叶片的最低点接触地面。多个支撑件附接元件可包括多于三个的支撑件附接元件,诸如四个或五个或六个或七个或八个。

多个支撑件附接元件可沿根部端元件的外周间隔。例如,多个支撑件附接元件可沿根部端元件的外周等距地间隔。多个支撑件附接元件可以附接间隔角间隔。附接间隔角可在60-120度之间,诸如在80-100度之间,诸如90度。

多个支撑件附接元件(诸如多个支撑件附接元件中的每个)可包括多个支撑件附接构造,例如包括第一支撑件附接构造和/或第二支撑件附接构造。第一支撑件附接构造可被配置为在第一方向上连接第一支撑件和/或第二支撑件。第二支撑件附接构造可被配置为在第二方向上连接第一支撑件和/或第二支撑件。因此,相同的支撑件附接元件可提供支撑件的附接的不同位置和/或方向,并且由此,相同的支撑件附接元件可提供以不同取向定位的风力涡轮机叶片的支撑。例如,第二方向可相对于第一方向以90度分开。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以附接间隔角分开。附接间隔角指示在可定位和支撑风力涡轮机叶片的位置之间的风力涡轮机叶片的必要旋转。假设支撑件可旋转相同的角距离,则提供了相同的支撑件附接元件可在两个以下位置中用作支撑件。

根部端元件可包括配置用于连接到诸如起重机的提升装置的提升环。根部端元件可包括多个提升环。(一个或多个)提升环可提供根部端元件可用于风力涡轮机叶片的重新定位中。提升环可提供在与风力涡轮机叶片的质心基本一致的位置处。

根部端元件可附接到风力涡轮机叶片,而风力涡轮机叶片仍定位在模具或半模具中,诸如用于形成风力涡轮机叶片的模具或半模具中。

根部端操纵器包括例如配置用于与根部端元件协作的根部端接口。

根部端接口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元件,诸如第一接口元件。根部端接口可包括多个接口元件,例如包括第一接口元件、第二接口元件、第三接口元件和/或第四接口元件。多个接口元件可包括类似的特征。

一个或多个接口元件(诸如第一接口元件、第二接口元件、第三接口元件和/或第四接口元件)可被配置为与附接到根部端(诸如根部端元件的操纵器附接点)的根部端元件和/或根部端元件的内缘协作。例如,第一接口元件可被配置为紧固到第一操纵器附接点,第二接口元件可被配置为紧固到第二操纵器附接点,第三接口元件可被配置为紧固到第三操纵器附接点,和/或第四接口元件可被配置为紧固到第四操纵器附接点。

一个或多个接口元件(诸如第一接口元件、第二接口元件、第三接口元件和/或第四接口元件)可包括主端。例如,第一接口元件可包括第一主端,第二接口元件可包括第二主端,第三接口元件可包括第三主端和/或第四接口元件可包括第四主端。主端(诸如第一主端、第二主端、第三主端和/或第四主端)可被配置用于与根部端元件(诸如附接到根部端的根部端元件)协作。

一个或多个接口元件(诸如第一接口元件、第二接口元件、第三接口元件和/或第四接口元件)可在缩回构造与延伸构造之间可调节。延伸构造中的接口元件(诸如第一接口元件、第二接口元件、第三接口元件和/或第四接口元件)的长度可比缩回构造中的接口元件的长度更长。接口元件可被液压地可调节。可替代地,可手动地调节接口元件,诸如通过替换元件,例如利用较长的元件替换较短的元件。

一个或多个接口元件(诸如第一接口元件、第二接口元件、第三接口元件和/或第四接口元件)可例如在主端处包括紧固元件。例如,第一接口元件可在第一主端处包括紧固元件,第二接口元件可在第二主端处包括紧固元件,第三接口元件可在第三主端处包括紧固元件,和/或第四接口元件可在第四主端处包括紧固元件。(一个或多个)紧固元件可被配置用于将(一个或多个)接口元件紧固到根部端元件的操纵器附接点。紧固元件可由用于容纳销钉的孔形成,该销钉延伸穿过根部端元件的相应孔,诸如根部端元件的操纵器附接点的相应孔。

一个或多个接口元件(诸如第一接口元件、第二接口元件、第三接口元件和/或第四接口元件)可被配置为邻接根部端元件,诸如根部端元件的内缘,诸如内缘表面。例如,第一接口元件、第二接口元件、第三接口元件和/或第四接口元件可被配置为延伸以邻接根部端元件,诸如根部端元件的内缘,诸如内缘表面。

可替代地或附加地,一个或多个接口元件(诸如第一接口元件、第二接口元件、第三接口元件和/或第四接口元件)可被配置为邻接风力涡轮机叶片的根部端的内根部表面。例如,第一接口元件、第二接口元件、第三接口和/或第四接口元件可被配置为延伸以邻接风力涡轮机叶片的根部端的内根部表面。

多个接口元件(诸如第一接口元件、第二接口元件、第三接口元件和/或第四接口元件)可例如以接口元件间隔角间隔。例如,第一接口元件和第二接口元件可以第一接口元件间隔角间隔。第二接口元件和第三接口元件可以第二接口元件间隔。第三接口元件和第四接口元件或第一接口元件可以第三接口元件间隔角间隔。第四接口元件和第一接口元件可以第四接口元件间隔角间隔。第一接口元件间隔角、第二接口元件间隔角和第三接口元件间隔角可基本相同,诸如在110-130度之间,诸如120度。第一接口元件间隔角、第二接口元件间隔角、第三接口元件间隔角和第四接口元件间隔角可基本相同,诸如在80-100度之间,诸如90度。第一接口元件、第二接口元件、第三接口元件和/或第四接口元件可等距地间隔,例如以接口元件间隔角(例如90度或120度)间隔。

提供多个接口元件(例如包括第一接口元件、第二接口元件、第三接口元件和/或第四接口元件)可促进由一个接口元件(诸如第一接口元件)在内根部表面或根部端元件上在第一方向上提供的力可被其他接口元件(诸如第二接口元件和/或第三接口元件)在内根部表面或根部端元件上在第二方向上提供力抵消。由此,可增加接口元件的主端与内根部表面或根部端元件之间的摩擦,并且可减小接口元件与根部端和/或根部端元件之间的意外滑动的风险。因此,可更安全地控制风力涡轮机叶片的位置和取向。可替代地或附加地,可将接口元件紧固(诸如锁定)到根部端元件的操纵器附接点,以避免接口元件与根部端和/或根部端元件之间的意外滑动。

接口元件(诸如一个或多个接口元件)可包括定位在主端处的接口轮。例如,第一接口元件可包括定位在第一主端处的第一接口轮。第二接口元件可包括定位在第二主端处的第二接口轮。第三接口元件可包括定位在第三主端处的第三接口轮。第四接口元件可包括定位在第四主端处的第四接口轮。内缘可被配置为与一个或多个接口轮接合。一个或多个接口轮(诸如第一接口轮、第二接口轮、第三接口轮和/或第四接口轮)可被配置为与根部端元件的内缘(诸如内缘表面)协作。

第一接口轮可以是槽轮,例如,第一接口轮可具有第一接口槽。第二接口轮可以是槽轮,例如,第二接口轮可具有第二接口槽。第三接口轮可以是槽轮,例如,第三接口轮可具有第三接口槽。第四接口轮可以是槽轮,例如,第四接口轮可具有第四接口槽。一个或多个接口槽(诸如第一接口槽、第二接口槽、第三接口槽和/或第四接口槽)可被配置为与根部端元件的内缘协作。

提供具有接口槽的接口轮可提供内缘并且由此根部端元件可受在纵向方向上的力影响。因此,根部端操纵器可操纵,诸如在风力涡轮机叶片的纵向方向上推和/或拉风力涡轮机叶片。

根部端接口可包括接口电机,诸如第一接口电机、第二接口电机、第三接口电机和/或第四接口电机。接口电机(诸如第一接口电机、第二接口电机、第三接口电机和/或第四接口电机)可被配置为使第一接口轮、第二接口轮和/或第三接口轮旋转。接口电机(诸如第一接口电机、第二接口电机、第三接口电机和/或第四接口电机)可以是伺服电机。单个接口电机可被配置为使多于一个的接口轮旋转,例如使第一接口轮、第二接口轮、第三接口轮和/或第四接口轮旋转。接口电机可被分配给每个接口轮。第一接口电机可被配置为使第一接口轮旋转。第二接口电机可被配置为使第二接口轮旋转。第三接口电机可被配置为使第三接口轮旋转。第四接口电机可被配置为使第四接口轮旋转。

根部端接口可相对于基部结构是可旋转的,例如围绕旋转轴线可旋转。旋转轴线可被配置为基本平行于风力涡轮机叶片的纵向轴线,使得根部端接口围绕旋转轴线的旋转导致风力涡轮机叶片围绕其纵向轴线的转动。

旋转轴线可从根部端接口的中心例如以第一径向距离偏移,所述根部端接口的中心可对应于风力涡轮机叶片的根部端表面的中心。例如,从旋转轴线到第一接口元件的第一主端的第一旋转距离可小于从旋转轴线到第二接口元件的第二主端的第二旋转距离。通过偏移旋转轴线,可使风力涡轮机叶片的转动更容易,并且可减小风力涡轮机叶片的末梢端的转动期间的运动范围。旋转轴线可被配置为与风力涡轮机叶片的质心基本重合。

根部端操纵器可包括基部电机。基部电机可被配置用于使根部端接口相对于基部结构旋转。可提供基部电机来使风力涡轮机叶片旋转。可替代地或附加地,可提供基部电机来定位根部端接口。可提供基部电机作为一个或多个接口电机的替代或作为补充。

根部端操纵器(诸如根部端操纵器的基部结构)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垂直延伸的根部元件。根部端元件可在低构造与高构造之间可调节,例如以更改根部端接口的垂直位置。高构造中的一个或多个垂直延伸的根部元件的高度可比低构造中的一个或多个垂直延伸的根部元件的高度更大。因此,可提供垂直延伸的(一个或多个)根部端元件以垂直地定位风力涡轮机叶片的根部端。

根部端元件和/或根部端操纵器可与配置为支撑风力涡轮机叶片的翼型区域的末梢端结构组合使用。例如,叶片操纵系统可包括末梢端结构。

末梢端结构可包括被配置为固定到翼型区域的末梢端夹具部件。末梢端结构可包括被配置为接触地面的末梢端基部结构。

末梢端夹具部件可以可枢转地连接到末梢端基部结构,例如以允许风力涡轮机叶片围绕风力涡轮机叶片的纵向轴线的旋转。

末梢端基部结构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垂直延伸的末梢元件,末梢元件在低构造与高构造之间可调节,诸如以更改末梢端夹具部件的垂直位置。例如,高构造中的垂直延伸的末梢元件的高度可比低构造中的垂直延伸的末梢元件的高度更大。

附图说明

下面将关于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附图示出了实现本发明的一种方式,并且不应被解释为对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组的范围内的其他可能的实施例的限制。

图1是图示示例性风力涡轮机的示意图,

图2是图示示例性风力涡轮机叶片的示意图,

图3示意性地图示了风力涡轮机叶片的示例性根部端,

图4a示意性地图示了示例性根部端元件,

图4b示意性地图示了示例性根部端元件,

图5a-c示意性地图示了示例性支撑件附接元件,

图6示意性地图示了根部端元件的横截面,

图7示意性地图示了示例性根部端操纵器,

图8示意性地图示了示例性根部端操纵器,

图9示意性地图示了示例性根部端操纵器,

图10示意性地图示了示例性末梢端结构,以及

图11示意性地图示了示例性根部端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示了根据所谓“丹麦概念”的常规现代逆风风力涡轮机2,带有塔架4、机舱6和带有基本水平的转子轴的转子。转子包括毂8和从毂8径向地延伸的三个叶片10,各自叶片10具有最接近毂的叶片根部16和最远离毂8的叶片末梢14。

图2示出了示例性风力涡轮机叶片10的示意性视图。风力涡轮机叶片10具有带有根部端17和末梢端15的常规风力涡轮机叶片的形状,且包括最接近毂的根部区域30、最远离毂的仿形或翼型区域34以及在根部区域30与翼型区域34之间的过渡区域32。叶片10包括当叶片安装到毂上时面对叶片10的旋转的方向的前缘18,以及面对前缘18的相对方向的后缘20。

翼型区域34(也称为仿形区域)具有关于产生升力的理想或几乎理想的叶片形状,而由于结构考虑,根部区域30具有基本圆形或椭圆形的横截面,其比如使得更容易且更安全地将叶片10安装到毂。根部区域30的直径(或弦)可为沿整个根部区域30恒定的。过渡区域32具有过渡轮廓,其从根部区域30的圆形或椭圆形形状逐渐地改变为翼型区域34的翼型轮廓。过渡区域32的弦长度典型地随离毂的增大的距离r而增大。翼型区域34具有带有在叶片10的前缘18与后缘20之间延伸的弦的翼型轮廓。弦的宽度随离毂的增大的距离r而减小。

叶片10的肩部40限定为叶片10具有其最大弦长度的位置。肩部40典型地提供在过渡区域32与翼型区域34之间的边界处。

应当注意的是,叶片的不同区段的弦一般并不位于共同的平面中,因为叶片可被扭曲和/或弯曲(即,预弯曲),因此为弦平面提供了对应地扭曲的和/或弯曲的路线,为了补偿取决于离毂的半径的叶片的局部速度,这是最常见的情况。

风力涡轮机叶片10包括叶片壳体,该叶片壳体可包括典型地由纤维增强聚合物制成的两个叶片壳体部件,即第一叶片壳体部件24和第二叶片壳体部件26。第一叶片壳体部件24典型地是压力侧或逆风叶片壳体部件。第二叶片壳体部件26典型地是吸力侧或顺风叶片壳体部件。第一叶片壳体部件24和第二叶片壳体部件典型地沿结合线或胶合接合处28胶合在一起,该结合线或胶合接合处28沿叶片10的后缘20和前缘18延伸。典型地,叶片壳体部件24、26的根部端具有半圆形或半椭圆形的外横截面形状。

风力涡轮机叶片10沿纵向轴线l延伸。根部端17在基本垂直于纵向轴线l的根部端平面中延伸。

图3示意性地图示了诸如如在图2中所图示的风力涡轮机叶片的风力涡轮机叶片的示例性根部端17。图3图示了在根部端平面中的根部端17。

根部端17包括根部端表面50、内根部表面52和外根部表面54。根部端表面50基本形成在根部端平面中的环。例如,如所示,根部端表面50在根部端平面中延伸成圆。

根部端17具有内根部直径60和外根部直径62。

根部端17包括多个螺栓附接处56。螺栓附接处56定位在根部端表面50上的具有螺栓圆直径(bcd)58的圆上。

图4a示意性地图示了示例性根部端元件100。根部端元件100被配置用于附接到风力涡轮机叶片的根部端,例如图3的根部端。根部端元件100在根部端元件平面中延伸。根部端元件100可被配置为使得当根部端元件100附接到根部端时,根部端元件平面平行于根部端的根部端平面和/或与根部端的根部端平面重合。

根部端元件100包括多个附接点102;104;106;108。多个附接点102、104、106、108被配置用于附接到根部端。例如,多个附接点102、104、106、108被配置用于附接到根部端17的螺栓附接处56(参见图3)。多个附接点102、104、106、108沿根部端元件平面中的附接点圆定位。附接点圆可具有等于根部端17的螺栓圆直径(bcd)58的直径(参见图3)。

多个附接点102、104、106、108包括第一附接点102、第二附接点104、第三附接点106和第四附接点108。如所示,多个附接点可包括更多附接点。

第一附接点102、第二附接点104、第三附接点106和第四附接点108可沿附接点圆等距地间隔。例如,第一附接点102与第二附接点104之间的角距离可为90度,第二附接点104与第三附接点106之间的角距离可小于90度,第三附接点106与第四附接点108之间的角距离可为90度,并且第四附接点108与第一附接点102之间的角距离可为90度。

根部端元件100包括支撑件118、120,其包括第一支撑件118和第二支撑件120。第一支撑件118和第二支撑件120被配置为接触地面并且防止风力涡轮机叶片的根部端的最低点接触地面。

根部端元件100包括多个支撑件附接元件122。多个支撑件附接元件122被配置用于连接第一支撑件118和第二支撑件120。多个支撑件附接元件122包括第一支撑件附接元件124、第二支撑件附接元件126、第三支撑件附接元件128和第四支撑件附接元件130。

多个支撑件附接元件122(诸如第一支撑件附接元件124、第二支撑件附接元件126、第三支撑件附接元件128和第四支撑件附接元件130)沿根部端元件100的外周例如以附接间隔角(诸如90度)等距地间隔。例如,第一支撑件附接元件124与第二支撑件附接元件126之间的附接间隔角可为90度,第二支撑件附接元件126与第三支撑件附接元件128之间的附接间隔角可小于90度,第三支撑件附接元件128与第四支撑件附接元件130之间的附接间隔角可为90度,并且第四支撑件附接元件130与第一支撑件附接元件124之间的附接间隔角可为90度。关于图5进一步描述支撑件附接元件122。

根部端元件100包括多个操纵器附接点140;142;144,其包括第一操纵器附接点140、第二操纵器附接点142和第三操纵器附接点144。多个操纵器附接点140;142;144被配置用于与诸如关于图9所描述的根部端操纵器200'的根部端操纵器的根部端接口协作。多个操纵器附接点140;142;144沿根部端元件平面中的操纵器附接点圆定位。操纵器附接点圆小于由多个附接点102、104、106、108形成的附接点圆。

根部端元件100包括提升环136。提升环136被配置用于连接到诸如起重机的提升装置。因此,可提供提升环136,以用于通过根部端元件100来提升风力涡轮机叶片,诸如风力涡轮机叶片的根部端。

图4b示意性地图示了示例性根部端元件100'。根部端元件100'被配置用于附接到风力涡轮机叶片的根部端,诸如图3的根部端。根部端元件100'在根部端元件平面中延伸。根部端元件100'可被配置为使得当根部端元件100'附接到根部端时,根部端元件平面平行于根部端的根部端平面和/或与根部端的根部端平面重合。

根部端元件100'包括多个附接点102;104;106;108。多个附接点102、104、106、108被配置用于附接到根部端。例如,多个附接点102、104、106、108被配置用于附接到根部端17的螺栓附接处56(参见图3)。多个附接点102、104、106、108沿根部端元件平面中的附接点圆定位。附接点圆可具有等于根部端17的螺栓圆直径(bcd)58的直径(参见图3)。

多个附接点102、104、106、108包括第一附接点102、第二附接点104、第三附接点106和第四附接点108。如所示,多个附接点可包括更多附接点。

第一附接点102、第二附接点104、第三附接点106和第四附接点108可沿附接点圆等距地间隔。例如,第一附接点102与第二附接点104之间的角距离可为90度,第二附接点104与第三附接点106之间的角距离可小于90度,第三附接点106与第四附接点108之间的角距离可为90度,并且第四附接点108与第一附接点102之间的角距离可为90度。

根部端元件100'包括支撑件118、120,其包括第一支撑件118和第二支撑件120。第一支撑件118和第二支撑件120被配置为接触地面并且防止根部端的最低点接触地面。

根部端元件100'包括多个支撑件附接元件122。多个支撑件附接元件122被配置用于连接第一支撑件118和第二支撑件120。多个支撑件附接元件122包括第一支撑件附接元件124、第二支撑件附接元件126、第三支撑件附接元件128和第四支撑件附接元件130。

多个支撑件附接元件122(诸如第一支撑件附接元件124、第二支撑件附接元件126、第三支撑件附接元件128和第四支撑件附接元件130)沿根部端元件100'的外周例如以附接间隔角(诸如90度)等距地间隔。例如,第一支撑件附接元件124与第二支撑件附接元件126之间的附接间隔角可为90度,第二支撑件附接元件126与第三支撑件附接元件128之间的附接间隔角可小于90度,第三支撑件附接元件128与第四支撑件附接元件130之间的附接间隔角可为90度,并且第四支撑件附接元件130与第一支撑件附接元件124之间的附接间隔角可为90度。关于图5进一步描述支撑件附接元件122。

根部端元件100'包括内缘110。内缘110在根部端元件平面中形成内缘圆。内缘110包括内缘表面112、第一内缘表面114和第二内缘表面116(不可见)。关于图6进一步描述内缘110。内缘110形成连续的操纵器附接点,例如其包括如图4a中例示的多个操纵器附接点。内缘110被配置用于与根部端操纵器(诸如如关于图7和图8描述的根部端操纵器200)的根部端接口协作。

根部端元件100'包括提升环136。提升环136被配置用于连接到诸如起重机的提升装置。因此,可提供提升环136,以用于通过根部端元件100'来提升风力涡轮机叶片,诸如风力涡轮机叶片的根部端。

图5a-c示意性地图示了示例性支撑件附接元件122'和附接的支撑件118;120。图5a-c的支撑件附接元件122'可以是如关于图4a和4b所描述的所有或任何支撑件附接元件122。

支撑件附接元件122'包括第一支撑件附接点132和第二支撑件附接点134。如所图示,第一支撑件附接点132中的一个可以是第二支撑件附接点134中的一个。

支撑件附接元件122'包括由第一支撑件附接点132和第二支撑件附接点134形成的多个支撑件附接构造。例如,第一支撑件附接构造由第一支撑件附接点132形成,并且第二支撑件附接构造由第二支撑件附接点134形成。

多个支撑件附接构造提供用于在多个方向上连接支撑件118;120。例如,如图5b中所示,由第一支撑件附接点132形成的第一支撑件附接构造被配置为在第一方向上连接支撑件118;120。如图5c中所示,由第二支撑件附接点134形成的第二支撑件附接构造被配置为在第二方向上连接支撑件118;120。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以诸如90度的角度分开。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以等于如关于图4a和图4b所述的附接间隔角的角度分开。

图6示意性地图示了根部端元件100'的垂直于根部端元件平面的横截面,如由图4b中的线a-a所指示。

根部端元件100'包括内缘110。内缘110包括内缘表面112、第一内缘表面114和第二内缘表面116。

内缘表面112具有内缘表面法线n0。内缘表面法线n0在根部端元件平面中和/或平行于根部端元件平面。内缘表面112具有垂直于根部端元件平面的宽度w0。

第一内缘表面114具有第一内缘表面法线n1。第一内缘表面法线n1与根部端元件平面和/或内缘表面法线n0跨距第一角度a1。第一角度a1可以是80度。

第二内缘表面116具有第二内缘表面法线n2。第二内缘表面法线n2与根部端元件平面和/或内缘表面法线n0跨距第二角度a2。第二角度a2可在-45度与-90度之间,诸如-80度。

第三角度a3在第一内缘表面法线n1与第二内缘表面法线n2之间延伸。第三角度a3可在90度与180度之间,诸如160度。

图7示意性地图示了示例性根部端操纵器200。根部端操纵器200被配置为操纵(诸如旋转和/或升高)诸如图2的风力涡轮机10的风力涡轮机叶片。

根部端操纵器200包括配置为接触地面的基部结构202和根部端接口204。根部端接口204连接到基部结构202。

根部端接口204包括接口元件210;220;230,其包括第一接口元件210、第二接口元件220和第三接口元件230。第一接口元件210、第二接口元件220和第三接口元件230例如以接口元件间隔角(诸如120度)等距地间隔。

接口元件210;220;230在缩回构造和延伸构造之间可调节。接口元件210;220;230被配置为延伸成使得主端212;222;232邻接风力涡轮机叶片的内根部表面52(参见图3)。可替代地或附加地,接口元件210;220;230被配置为延伸成使得主端212;222;232邻接或附接到附接到根部端的根部端元件(参见图4a和图4b)。在另一个示例性根部端操纵器中,根部端接口可被配置为直接附接到风力涡轮机叶片的根部端,诸如风力涡轮机叶片的根部端表面50(参见图3)。

接口元件210;220;230各自包括定位在主端212;222;232处的接口轮214;224;234。第一接口元件210包括定位在第一主端212处的第一接口轮214。第二接口元件220包括定位在第二主端222处的第二接口轮224。第三接口元件230包括定位在第三主端232处的第三接口轮234。

在其他示例性根部端操纵器中,根部端接口204可仅包括一个或两个接口元件,诸如第一接口元件210和/或第二接口元件220。

如所示,接口轮214;224;234可以是槽轮。因此,第一接口轮214包括第一接口槽216。第二接口轮224包括第二接口槽226。第三接口轮234包括第三接口槽236。接口槽216;226;236被配置为与根部端元件的内缘(参见图8)协作。提供接口槽216;226;236提供了根部端操纵器200可用于沿风力涡轮机叶片的纵向轴线l(参见图2)在纵向方向上推和/或拉风力涡轮机叶片。

根部端接口204包括配置为使第一接口轮214旋转的第一接口电机218、配置为使第二接口轮224旋转的第二接口电机228和配置为使第三接口轮234旋转的第三接口电机238。在其他示例性根部端操纵器中,根部端接口可包括配置为使一个或多个接口轮旋转的单个接口电机。接口电机218;228;238可提供旋转以便使风力涡轮机叶片旋转。

根部端接口204可相对于基部结构202可旋转,并且根部端操纵器200可包括可选的基部电机206,以用于使根部端接口204相对于基部结构202旋转。在与根部端或根部端元件接合之前,可提供基部电机206以用于在定位期间的根部端接口204的旋转。可替代地或附加地,可提供基部电机206,以用于通过根部端接口204的旋转来使风力涡轮机叶片旋转。

根部端操纵器200包括垂直延伸的根部元件208。根部元件208在低构造与高构造之间可调节。由此,根部端接口的垂直位置可被更改,诸如以升高或降低风力涡轮机叶片的根部端。

基部结构202包括基部轮240。基部轮240促进风力涡轮机叶片的平移移动,诸如风力涡轮机叶片的根部端的平移移动。基部轮240可以是机动化的。

图8示意性地图示了示例性根部端操纵器200(诸如图7的根部端操纵器200),其与示例性根部端元件100'(诸如图4b的根部端元件100')接合,并且其中根部端元件100'附接到风力涡轮机叶片10的根部端(仅部分地示出)。

如所看到,提供多个接口元件(诸如如所图示的第一接口元件210、第二接口元件220和第三接口元件230)促进由一个接口元件(诸如第一接口元件210)在根部端元件100'上在第一方向上提供的力可被其他接口元件(诸如第二接口元件220和第三接口元件230)在根部端元件100'上在第二方向(即,与第一方向相对)上提供的力抵消。由此,可增加接口元件210;220;230与根部端元件100'之间的摩擦。因此,可减小接口元件210;220;230与根部端元件100'之间意外滑动的风险,并且可更安全地控制风力涡轮机叶片10的定位和取向。

图9示意性地图示了示例性根部端操纵器200',其与示例性根部端元件100(诸如图4a的根部端元件100)接合。根部端操纵器200'被配置为操纵(诸如旋转和/或升高)诸如图2的风力涡轮机10的风力涡轮机叶片。

根部端操纵器200'包括配置为接触地面的基部结构202和根部端接口204。根部端接口204连接到基部结构202。

根部端接口204包括接口元件210;220;230,其包括第一接口元件210、第二接口元件220和第三接口元件230。第一接口元件210、第二接口元件220和第三接口元件230例如以接口元件间隔角(诸如120度)等距地间隔。

接口元件210;220;230在缩回构造和延伸构造之间可调节。例如,通过利用具有不同长度的另一个中间区段代替接口元件的中间区段。

接口元件210;220;230被配置为附接到根部端元件100,诸如附接到根部端元件100的操纵器附接点140;142;144。在另一个示例性根部端操纵器中,根部端接口204(诸如接口元件210;220;230)可被配置为直接附接到风力涡轮机叶片的根部端,诸如根部端表面。

接口元件210;220;230各自包括定位在主端212;222;232处的紧固元件250;252;254。第一接口元件210包括定位在第一主端212处的第一紧固元件250。第二接口元件220包括定位在第二主端222处的第二紧固元件252。第三接口元件230包括定位在第三主端232处的第三紧固元件254。

在其他示例性根部操纵器中,根部端接口204可仅包括一个或两个接口元件,诸如第一接口元件210和/或第二接口元件220。

紧固元件250;252;254可包括例如形成槽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诸如以在紧固元件的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形成的槽中定位操纵器附接点140;142;144。

紧固元件250;252;254可包括如所示的孔,诸如以容纳销钉或螺栓或类似物,诸如以将接口元件210;220;230紧固和/或锁定到根部端元件100的操纵器附接点140;142;144。

根部端接口204相对于基部结构202可旋转,并且根部端操纵器200'包括基部电机206,以用于使根部端接口204相对于基部结构202旋转。提供基部电机206,以用于通过根部端接口204的旋转来使风力涡轮机叶片旋转。在与根部端元件100接合之前,可进一步提供基部电机206以用于在定位期间的根部端接口204的旋转。

根部端操纵器200'包括垂直延伸的根部元件208。根部元件208在低构造与高构造之间可调节。由此,根部端接口的垂直位置可被更改,诸如以升高或降低风力涡轮机叶片的根部端。

尽管不可见,但是根部端操纵器200'的基部结构202可包括基部轮,诸如机动化基部轮,例如以促进风力涡轮机叶片的平移移动,诸如风力涡轮机叶片的根部端的平移移动。

图10示意性地图示了示例性末梢端结构300。末梢端结构300被配置为支撑风力涡轮机叶片10的翼型区域34(参见图2)。末梢端结构300可与根部端操纵器200(参见图7、8和9)以及可选地与根部端元件100、100'(参见图4a和图4b)组合提供,例如以形成叶片操纵系统。

末梢端结构300包括被配置为固定到风力涡轮机叶片的翼型区域的末梢端夹具部件302。末梢端结构300包括被配置为接触地面的末梢端基部结构304。末梢端夹具部件302可枢转地连接到末梢端基部结构304。由此,风力涡轮机叶片可例如通过根部端操纵器旋转。

末梢端结构300包括末梢端基部轮308。末梢端基部轮308促进风力涡轮机叶片的平移移动,诸如风力涡轮机叶片的翼型区域的平移移动。

末梢端基部结构304包括垂直延伸的末梢元件306。垂直延伸的末梢元件306在低构造与高构造之间可调节。由此末梢端夹具部件302以及由此风力涡轮机叶片的翼型区域的垂直位置可被更改。

图11示意性地图示了另一个示例性根部端接口204',诸如以形成示例性根部端操纵器(诸如,如图9中所图示的根部端操纵器200')的一部分的根部端接口204'。

根部端接口204'包括四个接口元件210;220;230;260,其包括第一接口元件210、第二接口元件220、第三接口元件230和第四接口元件260。根部端接口204'可被配置为与根部端元件(诸如图4a的根部端元件100)协作,该根部端元件适于附加地包括第四操纵器附接点。

第一接口元件210和第二接口元件220以第一接口元件间隔角(例如100度)间隔。第二接口元件220和第三接口元件230以第二接口元件间隔角(例如80度)间隔。第三接口元件230和第四接口元件260以第三接口元件间隔角(例如100度)间隔。第四接口元件260和第一接口元件210以第四接口元件间隔角(例如80度)间隔。

也如关于图9的根部端接口204所描述的,接口元件210;220;230;260可在缩回构造与延伸构造之间可调节。例如,通过利用具有不同长度的另一个中间区段代替接口元件210;220;230;260的中间区段。

接口元件210;220;230;260各自包括定位在主端212;222;232;262处的紧固元件250;252;254;264。第一接口元件210包括定位在第一主端212处的第一紧固元件250。第二接口元件220包括定位在第二主端222处的第二紧固元件252。第三接口元件230包括定位在第三主端232处的第三紧固元件254。第四接口元件260包括定位在第四主端262处的第四紧固元件264。紧固元件250;252;254可例如形成槽或孔。

根部端接口204'相对于基部结构围绕旋转轴线270可旋转。旋转轴线270被配置为基本平行于风力涡轮机叶片的纵向轴线,使得围绕旋转轴线270的旋转导致风力涡轮机叶片围绕其纵向轴线转动。旋转轴线270距第一主端212第一旋转距离272。旋转轴线270距第二主端222第二旋转距离274。旋转轴线270距第三主端232第三旋转距离276。旋转轴线270距第四主端262第四旋转距离278。

如由示例所图示,旋转轴线270可从根部端接口204'的中心280以第一径向距离282偏移,该根部端接口204'的中心280可对应于风力涡轮机叶片的根部端表面的中心。因此,第一旋转距离272小于第二旋转距离274。旋转轴线270可被配置为与风力涡轮机叶片的质心基本重合。通过使旋转轴线270从根部端接口204'的中心280偏移,可使风力涡轮机叶片的转动更容易,并且可降低风力涡轮机叶片的末梢端的运动范围。要强调的是,如所图示的旋转轴线270的偏移不与接口元件210;220;230;260的数量具体联系,并且可相同地与例如图9的根部端接口204一起使用。

在以下项目中公开了示例性根部端元件、根部端操纵器和叶片操纵系统:

1.一种用于附接到风力涡轮机叶片的根部端的根部端元件,所述风力涡轮机叶片具有纵向轴线并且包括根部端、根部区域、带有末梢的翼型区域、压力侧、吸力侧和在前缘与后缘之间延伸的弦线,所述根部端具有根部端表面、内根部表面和外根部表面,所述根部端表面是形成在基本垂直于纵向轴线的根部端平面中的环,

所述根部端元件包括用于附接到根部端的多个附接点,所述附接点沿根部端元件平面中的附接点圆定位,

所述根部端元件被配置为支撑风力涡轮机叶片的根部端。

2.根据项目1所述的根部端元件,其包括第一操纵器附接点,所述第一操纵器附接点配置用于与根部端操纵器的根部端接口协作。

3.根据项目2所述的根部端元件,其包括多个操纵器附接点,所述多个操纵器附接点包括第一操纵器附接点、第二操纵器附接点和第三操纵器附接点,所述多个操纵器附接点沿根部端元件平面中的操纵器附接点圆定位。

4.根据项目3所述的根部端元件,其中所述操纵器附接点圆小于所述附接点圆。

5.根据前述项目中任一项所述的根部端元件,其包括在所述根部端元件平面中形成内缘圆的内缘,

所述内缘包括内缘表面,所述内缘表面具有在所述根部端元件平面中的内缘表面法线,所述内缘表面具有垂直于根部端元件平面的宽度,

所述内缘包括第一内缘表面,所述第一内缘表面具有与所述根部端元件平面跨距第一角度的第一内缘表面法线,

所述内缘包括第二内缘表面,所述第二内缘表面具有与所述根部端元件平面跨距第二角度的第二内缘表面法线。

6.根据如从属于项目3或4中的任一项的项目5所述的根部端元件,其中所述内缘形成包括多个操纵器附接点的连续的操纵器附接点。

7.根据项目5-6中任一项所述的根部端元件,其中所述第一角度在45度与90度之间,并且所述第二角度在-45度与-90度之间。

8.根据前述项目中任一项所述的根部端元件,其中所述多个附接点包括第一附接点、第二附接点和第三附接点,所述附接点圆中所述第一附接点与所述第二附接点之间的角距离

以及所述附接点圆中的所述第二附接点与所述第三附接点之间的角距离与所述附接点圆中的所述第三附接点与所述第一附接点之间的角距离基本相同。

9.根据前述项目中任一项所述的根部端元件,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被配置为接触地面并且防止所述根部端的最低点接触地面。

10.根据前述项目中任一项所述的根部端元件,其包括多个支撑件附接元件,所述多个支撑件附接元件被配置用于与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配置为接触地面并且防止所述根部端的最低点接触地面。

11.根据项目10所述的根部端元件,其中所述多个支撑件附接元件沿所述根部端元件的外周等距地间隔,并且其中所述支撑件附接元件以附接间隔角间隔。

12.根据项目10-11中任一项所述的根部端元件,其中所述多个支撑件附接元件包括第一支撑件附接构造,所述第一支撑件附接构造配置为在第一方向上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或所述第二支撑件,并且所述支撑件附接元件包括第二支撑件附接构造,所述第二支撑件附接构造配置为在第二方向上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或所述第二支撑件。

13.根据如从属于项目11的项目12所述的根部端元件,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以附接间隔角分开。

14.根据项目10-13中任一项所述的根部端元件,其中所述多个支撑件附接元件包括四个支撑件附接元件。

15.根据前述项目中任一项所述的根部端元件,其包括提升环,所述提升环配置用于连接到诸如起重机的提升装置。

16.一种根部端操纵器,其被配置为操纵(诸如旋转和/或升高)风力涡轮机叶片,所述风力涡轮机叶片具有纵向轴线并且包括根部端、根部区域、带有末梢的翼型区域、压力侧、吸力侧和在前缘与后缘之间延伸的弦线,所述根部端具有根部端表面、内根部表面和外根部表面,所述根部端表面是形成在基本垂直于所述纵向轴线的根部端平面中的环,

所述根部端操纵器包括配置为接触地面的基部结构和连接到所述基部结构的根部端接口,

所述根部端接口被配置为附接到根部端的根部端表面或内根部表面。

17.一种根部端操纵器,其被配置为操纵(诸如旋转和/或升高)风力涡轮机叶片,所述风力涡轮机叶片具有纵向轴线并且包括根部端、根部区域、带有末梢的翼型区域、压力侧、吸力侧和在前缘与后缘之间延伸的弦线,所述根部端具有根部端表面、内根部表面和外根部表面,所述根部端表面是形成在基本垂直于所述纵向轴线的根部端平面中的环,

所述根部端操纵器包括配置为接触地面的基部结构和连接到所述基部结构的根部端接口,

所述根部端接口被配置用于与附接到风力涡轮机叶片的根部端的根部端元件协作。

18.根据项目17所述的根部端操纵器,其中所述根部端接口包括第一接口元件,所述第一接口元件具有配置用于与所述根部端元件协作的第一主端。

19.根据项目18所述的根部端操纵器,其中所述第一接口元件在缩回构造与延伸构造之间可调节。

20.根据项目18-19中任一项所述的根部端操纵器,其中所述第一接口元件包括在所述第一主端处的紧固元件,所述紧固元件配置用于将所述第一接口元件紧固到所述根部端元件的操纵器附接点。

21.根据项目18-19中任一项所述的根部端操纵器,其中所述第一接口元件包括定位在所述第一主端处的第一接口轮。

22.根据项目21所述的根部端操纵器,其中所述第一接口轮是具有第一接口槽的槽轮,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接口槽被配置为与所述根部端元件的内缘协作。

23.根据项目21-22中任一项所述的根部端操纵器,其中所述根部端接口包括配置为使所述第一接口轮旋转的接口电机。

24.根据项目18-23中任一项所述的根部端操纵器,其中所述根部端接口包括多个接口元件,所述多个接口元件包括第一接口元件、第二接口元件和第三接口元件,其中所述第一接口元件、所述第二接口元件和所述第三接口元件以接口元件间隔角等距地间隔。

25.根据项目16-24中任一项所述的根部端操纵器,其中所述根部端接口相对于所述基部结构可旋转,并且所述根部端操纵器包括用于使所述根部端接口相对于所述基部结构旋转的基部电机。

26.根据项目16-25中任一项所述的根部端操纵器,其包括在低构造与高构造之间可调节的一个或多个垂直延伸的根部元件,使得以更改所述根部端接口的垂直位置。

27.一种叶片操纵系统,其包括根据项目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根部端元件和根据项目16-26中任一项所述的根部端操纵器。

28.根据项目27所述的叶片操纵系统,其包括配置为支撑风力涡轮机叶片的翼型区域的末梢端结构,所述末梢端结构包括配置为固定到所述翼型区域的末梢端夹具部件和配置为接触地面的末梢端基部结构,所述末梢端夹具部件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末梢端基部结构。

29.根据项目28所述的叶片操纵系统,其中所述末梢端基部结构包括在低构造与高构造之间可调节的一个或多个垂直延伸的末梢元件,使得以更改所述末梢端夹具部件的垂直位置。

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然而,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所图示的实施例,并且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更改和修改。

参考列表

2风力涡轮机

4塔架

6机舱

8毂

10叶片

14叶片末梢

15末梢端

16叶片根部

17根部端

18前缘

20后缘

24第一叶片壳体部件

26第二叶片壳体部件

28结合线/胶合接合处

30根部区域

32过渡区域

34翼型区域

50根部端表面

52内根部表面

54外根部表面

56螺栓附接处

58螺栓圆直径

60内根部直径

62外根部直径

100根部端元件

102第一附接点

104第二附接点

106第三附接点

108第四附接点

110内缘

112内缘表面

114第一内缘表面

116第二内缘表面

118第一支撑件

120第二支撑件

122(一个或多个)支撑件附接元件

124第一支撑件附接元件

126第二支撑件附接元件

128第三支撑件附接元件

130第四支撑件附接元件

132(一个或多个)第一支撑件附接点

134(一个或多个)第二支撑件附接点

136提升环

140第一操纵器附接点

142第二操纵器附接点

144第三操纵器附接点

200根部端操纵器

202基部结构

204根部端接口

206基部电机

208(一个或多个)垂直延伸的根部元件

210第一接口元件

212第一主端

214第一接口轮

216第一接口槽

218第一接口电机

220第二接口元件

222第二主端

224第二接口轮

226第二接口槽

228第二接口电机

230第三接口元件

232第三主端

234第三接口轮

236第三接口槽

238第三接口电机

240(一个或多个)基部轮

250第一紧固元件

252第二紧固元件

254第三紧固元件

260第四接口元件

262第四主端

264第四紧固元件

270旋转轴线

272第一旋转距离

274第二旋转距离

276第三旋转距离

278第四旋转距离

280根部端接口的中心

300末梢端结构

302末梢端夹具部件

304末梢端基部结构

306(一个或多个)垂直延伸的末梢元件

308末梢端基部轮

n0内缘表面法线

n1第一内缘表面法线

n2第二内缘表面法线

a1第一角度

a2第二角度

a3第三角度

w0内缘表面的宽度

l纵向轴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