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节气门体用复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32533发布日期:2021-01-05 18:04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节气门体用复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节气门体用复位机构。



背景技术:

电子节气门体包括有电机、扇齿以及阀门。所述阀门位于车辆的进气管道中,所述电机与所述扇齿设置在一壳体中,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扇齿自传,以使得扇齿带动所述阀门开启或关闭,以此控制车辆的进气量,进而控制车辆的行驶速度。其中,所述阀门通常具备一默认位置,在该默认位置时所述阀门会开启预设角度。以及,当车辆的电机发生故障而停止运作时,会利用一复位机构使得所述阀门复位至默认位置,以便汽车能够以低速行驶。

相关技术中,所述复位机构一般包括一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连接至扇齿、另一端连接至壳体中。其中,当电机驱动所述扇齿自传以控制所述阀门开启时,所述复位弹簧会处于拉伸状态,此时,当电机断电时,基于所述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可以使得扇齿回转,进而使得所述阀门处于默认位置。

但是,相关技术中的复位机构的精度较差,无法使得所述阀门精确复位至默认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节气门体用复位机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复位机构的复位精度差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节气门体用复位机构,所述电子节气门体包括节气门壳体、阀门以及容纳于所述节气门壳体中的齿轮,所述复位机构包括:

第一止挡组件,所述第一止挡组件设置在所述齿轮上,以使所述第一止挡组件随着所述齿轮转动;

第二止挡组件,所述第二止挡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节气门壳体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止挡组件远离所述齿轮的一侧;

第一复位弹性组件,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沿着所述齿轮转动的圆周方向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的活动端连接有一平板组件,以使所述平板组件抵触至所述第一止挡组件和/或所述第二止挡组件;

第二复位弹性组件,所述第二复位弹性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节气门壳体、另一端连接至所述齿轮;

其中,当所述齿轮在第一方向上偏离预定位置,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的平板组件远离所述第二止挡组件并抵触至所述第一止挡组件,以及在对所述齿轮进行复位时,所述第二复位弹性组件用于对所述齿轮施加第一作用力,以使所述齿轮在第一作用力下沿着第二方向转动,直至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的平板组件抵触至所述第二止挡组件;

当所述齿轮在第二方向上偏离预定位置,所述第一止挡组件远离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并且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抵触至所述第二止挡组件,以及在对所述齿轮进行复位时,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用于对所述齿轮施加第二作用力,以使所述齿轮在第二作用力下沿着第一方向转动,直至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的平板组件抵触至所述齿轮的第一止挡组件上。

可选的,所述第二复位弹性组件沿着所述齿轮转动的圆周方向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的弹性系数是所述第二复位弹性组件的弹性系数的两倍。

可选的,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包括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性组件包括弹簧。

可选的,所述第一止挡组件和所述第二止挡组件的形状为板状或者块状。

可选的,所述第一止挡组件与所述第二止挡组件的宽度相等。

可选的,所述齿轮包括扇齿。

可选的,所述复位机构还包括一设置在所述齿轮上的凸起组件,所述凸起组件沿着齿轮转动的圆周方向与所述第一止挡组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的固定端设置于所述凸起组件上。

可选的,所述第二复位弹性组件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凸起组件连接。

可选的,所述凸起组件的形状为板状或者块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电子节气门体用复位机构中,利用双复位弹性组件来复位阀门至默认位置,可以确保阀门精确复位至默认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节气门体用复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当阀门复位至默认位置时复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结构的左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所述齿轮在第二方向b上偏离预定位置时复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子节气门体用复位机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节气门体用复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电子节气门体中包括节气门壳体01、阀门(图中未示出)以及容纳于所述节气门壳体中的齿轮02和电机(图中未示出),所述齿轮与所述阀门连接,以及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齿轮02沿第一方向a或第二方向b自传以使得所述齿轮02阀门的开度,进而控制车辆的进气量。其中,如图1所示所述齿轮02例如可以为扇齿,以及所述节气门壳体01的材质可以包括金属,例如可以包括为铝。

进一步地,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有第一止挡组件03、第二止挡组件04、第一复位弹性组件05以及第二复位弹性组件06。其中,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05和所述第二复位弹性组件06可以分别为弹簧组件。所述第一止挡组件03和所述第二止挡组件04的形状可以为板状或块状,并且,所述第一止挡组件03和所述第二止挡组件04的宽度可以相等。

以及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止挡组件03可以设置在所述齿轮02上,以使所述第一止挡组件03随着所述齿轮02转动。所述第二止挡组件04固定设置在所述节气门壳体01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止挡组件03远离所述齿轮02的一侧。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05沿着所述齿轮02转动的圆周方向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05的活动端连接有一平板组件07,以使所述平板组件07抵触至所述第一止挡组件03和/或所述第二止挡组件04。所述第二复位弹性组件06的一端连接所述节气门壳体01、另一端连接至所述齿轮02,其中,所述第二复位弹性组件06也可以沿着所述齿轮02转动的圆周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复位机构中还包括一凸起组件08,所述凸起组件08设置在所述齿轮02上,且所述凸起组件08沿着齿轮02转动的圆周方向与所述第一止挡组件03间隔设置。以及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04的固定端设置于所述凸起组件08上;所述第二复位弹性组件05的所述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凸起组件08上。所述凸起组件08的形状可以为板状或块状。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针对图1所示的电子节气门体而言,当所述阀门复位至默认状态时,所述齿轮02处于预定位置,所述第二复位弹性组件06处于非拉伸且非压缩状态。同时,所述第一止挡组件03和所述第二止挡组件04互相重叠。具体的,图2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当阀门复位至默认位置时复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结构的左剖视图。其中,如图2所示,当所述阀门处于默认位置以及所述齿轮02处于预定位置时,所述第一止挡组件03和所述第二止挡组件04会在竖直方向上重叠,以及此时,结合图3和图4所示,所述平板组件07会同时抵触至第一止挡组件03和第二止挡组件04。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会驱动所述齿轮02自传,以调节所述阀门的开度。以及,当电机断电时,所述齿轮02会在所述复位机构的作用下复位至预定状态,以使得所述阀门复位至默认位置。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复位机构采用的是双复位弹性组件的设置,即所述复位机构包括有第一复位弹性组件03和第二复位弹性组件04,从而可以使得所述齿轮精确回转至预定位置,并使得所述阀门精确复位至默认状态。其具体原理如下:

其中,如图1所示,所述齿轮02沿第一方向a上偏离预定位置。此时,所述第一止挡组件03会挤压所述平板组件07而使得所述平板组件07远离所述第二止挡组件04,则所述平板组件07仅抵触至所述第一止挡组件03,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05处于压缩状态。同时,当所述齿轮02沿第一方向a偏离预定位置时,还会挤压所述第二复位弹性组件06,而使所述第二复位弹性组件06处于压缩状态。

基于此,在图1所示复位机构中,所述第二复位弹性组件06会沿第二方向b向所述第一止挡组件03施加一第一作用力,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05会通过所述平板组件07向所述齿轮02上的第一止挡组件03沿第二方向b施加一第三作用力,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03还对所述齿轮02上的凸起组件08沿第一方向a施加一第四作用力,并且,所述第三作用力和所述第四作用力大小相等。如此,所述齿轮02的受力情况为:受到沿第二方向b的第一作用力和第四作用力,还受到沿第一方向a的第三作用力,其中,第三作用力和第四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两者可以相互抵消,从而可以认为所述齿轮仅受到第二复位弹性组件06沿第二方向b施加的第一作用力。

此时,在所述第一作用力下,所述齿轮02会沿第二方向b转动,直至所述第一止挡组件03运动至与所述第二止挡组件04重叠的位置,也即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05的平板组件06同时抵触至所述第一止挡组件03和第二止挡组件04(如图3和图4所示)。此时,所述第二复位弹性组件06处于非拉伸且非压缩状态,其不向所述齿轮02施加作用力,而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05分别沿第一方向a向凸起组件08以及沿第二方向b向所述第一止挡组件03施加相同大小的力,则所述齿轮受力平衡,停止转动,进而处于预定位置,使得所述阀门复位至默认状态。

进一步地,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所述齿轮在第二方向b上偏离预定位置时复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当所述齿轮02沿第二方向b偏离所述预定位置时,所述第二止挡组件04会抵挡住所述平板组件07,同时,所述第一止挡组件03还会沿第二方向b运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止挡组件03远离所述平板组件07,则所述平板组件07仅抵触至所述第二止挡组件04,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03处于压缩状态。同时,当所述齿轮02从预定位置沿第二方向a转动时,还会拉伸所述第二复位弹性组件06,而使所述第二复位弹性组件06处于拉伸状态。

基于此,在图5所示复位机构中,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05会沿第一方向a向所述齿轮02上的凸起组件08施加一第二作用力,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05还会沿第二方向b通过所述平板组件07向所述第二止挡组件04施加一第五作用力,所述第二复位弹性组件06会沿第一方向a向所述齿轮02施加一第六作用力。其中,由于所述第五作用力并非施加于所述齿轮02上,则所述齿轮02只受到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05沿第一方向a所施加的第二作用力和所述第二复位弹性组件06沿第一方向a所施加的第六作用力。此时,在所述第二作用力和所述第六作用力下,所述齿轮02会沿第一方向a转动,直至所述第一止挡组件03运动至与所述第二止挡组件04的重叠位置,所述平板组件07同时抵触至所述第一止挡组件03和第二止挡组件04,所述齿轮02受力平衡而处于预定位置,从而使得所述阀门复位至默认位置。

所述第二复位弹性组件06会沿第一方向a向所述第一止挡组件03施加一第一作用力,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03会通过所述平板组件07向所述齿轮02上的第一止挡组件03沿第二方向b施加一第三作用力,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03还对所述齿轮02上的凸起组件08沿第一方向a施加一第四作用力,并且,所述第一作用力和所述第三作用力大小相等。如此,所述齿轮02的受力情况为:受到沿第二方向b的第一作用力和第四作用力,还受到沿第一方向a的第三作用力,其中,第一作用力和第二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可以相互抵消,从而可以认为所述齿轮仅受到第二复位弹性组件06沿第二方向b施加的第一作用力。则在所述第一作用力下,所述齿轮02沿第二方向b转动,直至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05的平板组件06同时抵触至所述第一止挡组件03和第二止挡组件04(如图3所示),此时,所述第二复位弹性组件06处于非拉伸且非压缩状态,其不向所述齿轮02施加作用力,而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05分别沿第一方向a向凸起组件08以及沿第二方向b向所述第一凸起组件03施加相同大小的力,则所述齿轮受力平衡,停止转动,进而位于预定位置,使得所述阀门复位至默认状态。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使得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03的弹性系数为第二复位弹性组件04的弹性系数的二倍。此时,可以使得上述的第一作用力等于第三作用力和第四作用力(例如可以均为290毫牛米(mnm)),以及使得上述的第二作用力等于第五作用力和第六作用力(例如可以均为290mnm)。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复位机构中,当所述齿轮在第一方向上偏离预定位置,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的平板组件远离所述第二止挡组件并抵触至所述第一止挡组件,以及在对所述齿轮进行复位时,所述第二复位弹性组件用于对所述齿轮施加第一作用力,以使所述齿轮在第一作用力下沿着第二方向转动,直至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的平板组件抵触至所述第二止挡组件。当所述齿轮在第二方向上偏离预定位置,所述第一止挡组件远离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并且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抵触至所述第二止挡组件,以及在对所述齿轮进行复位时,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用于对所述齿轮施加第二作用力,以使所述齿轮在第二作用力下沿着第一方向转动,直至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的平板组件抵触至所述齿轮的第一止挡组件上。

由此基于所述双复位弹性组件的设置,当电机断电时可以确保所述齿轮精确复位至预定位置,而不发生偏离,进而使得所述阀门精确复位至默认位置。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而言,由于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