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物质冷推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05992发布日期:2022-09-21 10:40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周边物质冷推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发动机一般采用油等能源燃烧,制作复杂,机械摩擦的噪音大,操控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电场力直接驱动气体运动,制作简单,噪音小的周边物质冷推发动机。
4.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周边物质冷推发动机,其特征是:包括发动机管,发动机管一端为发动机入囗,另一端为发动机喷囗,发动机管内和/或发动机管外设置有电极,发动机的工作电极通过导线与变压器t的输出端连接;驱动电路依次接通变压器t1~tn的初级线圈中的一个线圈,当再接通下一个初级线圈时,则前一个接通的初级线圈被断开,在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中感应出相对应高压输出,通过导线与电极的连接所构成的电极排列组合,在发动机的工作电极的周围,产生相应的移动电场,与空气的作用力相互作用,驱动空气流动,空气从发动机喷口流出产生推力。
5.一个变压器次级绕组的两个输出端,一端接一电极共两种电极性电极,组合共同运行构成对电极。
6.将各个变压器次级输出的两端中,按需选择,只选用其中的一端连接电极,构成的单电极排列组合模式置於发动机上。
7.各个变压器被选剩下的另一端,它可以闲置不用,或另再排列组合,集成成为另外一个发动机。
8.可用液体、固体或路面作为工作介质代替空气,移动的静电场对周边的物质液体、固体或路面有相互作用力,与工作介质相互作用产生推力。
9.本发明只有空气与电极、及管道壁等摩擦,没有机械转动装置的摩擦,不受机械转速装置的限制而可获得更高的加速。可以在电场力高频率快速驱动和高频率迅速循环的驱动下,气流可以以很高的速度迅速流出,即喷出。发动机没有燃烧带来的烦恼,由电场力直接驱动气体运动,制作简单,且无机械摩擦的噪音,操控简便灵活。事实上,当样机中的频率被再次调制时,更有在喷口“突”“突
”……
的感觉(实为输出电压升高所至)。当电极对地面道路为工作介质时,可利用对道路的反作用力(以及地效应)前行,对水面则利用电极对水面作工作介质的反作用力前行。在水中则可利用电极用水作工作介质的反作用力前行。
10.由于移动的静电场对周边的物质液体、水、固体、路面等都有相互作用力,因此都可作为工作介质产生推力,故有着广泛的开发使用前景。
11.发动机的性能或工况与所施加的电场电压高低、频率、电极排列的密度、电极堆砌的密度、电极的面积、电极的长短、工作介质的性质,电极排列的构成、间隔交叉、依次顺序,
电极面对面按排、平行、上下左右等,形状、距离、或电极置于管内、管外等等因素有关。希望能有一个好的搭配。并与空气分子(周边物质)的吸引、排斥相匹配,以达最佳工作状态。
12.本发明由于在常温下,电极间没有被击穿打火产生高温的情况下,即可驱动空气流动而产生推力,而取名“冷推发动机”;然而实际上被电离击穿产生高温时,电极上仍存在一定的电压,即仍存在着移动电场产生推力,故而也可称为“周边物资推力发动机”。
13.本发明制造简单。若制成直升机时,没有反向扭转力矩,更具制作碟形飞行器的优势。(另注:“电极”在此有电极性的含义,即有电极的“+”电极性、
“‑”
电极性,火线、零线,高电位、低电位等,在相关的电路中,与相位同名端有关。它们可置于发动机管内或发动机管外,或交叉配合排列)。
附图说明
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15.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图1的侧视图。
17.图3是图1的发动机的工作电极通过导线与变压器t的输出端连接示意图。
18.图4是变压器接线电路图。
19.图5是一种驱动电路图。
20.图6是另一张驱动电路图。
21.图7是本发明采用半圆状电极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8是图7的侧视图。
23.图9是本发明采用圆柱形状电极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10是图9中的发动机管侧视图。
25.图11是本发明采用电极为圆柱形、变压器t1~t10、电极m1~m20时的接线示意图。
26.图12是图11中的发动机管侧视图。
27.图13是本发明采用变压器按t1~t10,簿片半圆条状电极按上、下成对n1~n20时的接线示意图。
28.图14是图13中的发动机管侧视图。
29.图15是变压器t1~t10输出的两端,二选其一的电极t1~t10与发动机的m1~m10相连接,电极的排列组合构成发动机示意图。
30.图16是图15中的发动机管侧视图。
31.图17是变压器t1~t10两个输出端中被选剩余下的一端t1~t10与发动机的电极m1~m10相连接,排列组合构成发动机示意图。
32.图18是图17中的发动机管侧视图。
33.图19是电场力与空气静止力有相互作用,驱动空气流动产生推力使皂膜前移的示意图。
34.图20是说明空气被驱动流动产生推力示意图。
35.图21、图22是说明静电与周边物质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36.图23是电极为针状,m1~m12,t1~t10的排列组合示意图。
37.图24是图23中的发动机管侧视图。
38.图25是图23的发动机的工作电极通过导线与变压器t的输出端连接连接示意图。
39.图中:1、发动机机管;2、发动机入口;3、发动机工作电极;4、发动机喷口;5、电极连接线连接端;6、电极导线;7、驱动电路高压输出的变压器“t”,图4中仅画出了变压器的次级输出绕组,实施例中7为升压变压器。
具体实施方式
40.一种周边物质冷推发动机,包括发动机管,发动机管一端为发动机入囗,另一端为发动机喷囗,发动机管内和/或发动机管外设置有电极,发动机的工作电极通过导线与变压器t的输出端连接;当驱动电路依次接通变压器的初级线圈时,则在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中感应出相对应高压输出,通过导线与电极的连接所构成的电极排列组合,在发动机的工作电极的周围,产生相应的移动电场,与空气的作用力相互作用,驱动空气流动,空气从发动机喷口流出产生推力。
41.一个变压器次级绕组的两个输出端,一端接一电极共两种电极性电极,组合共同运行构成对电极。
42.将各个变压器次级输出的两端中,按需选择,只选用其中的一端连接电极,构成的单电极排列组合模式置於发动机上。
43.各个变压器被选剩下的另一端,它可以闲置不用,或另再排列组合,集成成为另外一个发动机。
44.可用液体、固体或路面作为工作介质代替空气,移动的静电场对周边的物质液体、固体或路面有相互作用力,与工作介质相互作用产生推力。
45.在此基础上的实施例如下:实施例1:使用的电源为:(1)可调电源3~24v/2a;(2)可调电源3~24v/3a;见图1-6,变压器t7在该例中为升压变压器,tn=10个。电极的片数mm=12片,与电极3相连的电极导线6。它的连接参见图4-6,与相对应的变压器t的次级相连接。并注意变压器的相位同名端。本例中电极排列为对电极间隔插入排列。驱动电路由555时基芯片、十进位计数器4017芯片等元件,组成的市售流水灯电路改制,加装放大电路等而成,q1~q10为三极管。调整555时基发生器产生的振荡频率,即可调整移动电场的移动频率、速度,也即循环往复的速度和频率。升高驱动电场的电压和提高驱动频率,可驱动加速空气流动。接通电源时,驱动电路依次接通t1~t10的光耦(接通下一个光耦时,则前一个光耦被断开),依次q1~q10的放大输出,依次接通t1~t10的初级线圈(接通下一个初级线圈时,则上一个初级线圈被断开),依次感应t1~t10的次级线圈输出后,连接到电极m1~m12产生m1~m12的移动电场,产生m1~m12排列方向的移动电场力,驱动空气由发动机入囗2吸入,喷囗4流出。发动机运行,发动机喷口有风流出产生推力。工作正常。在对振荡电路调制时(实为电压升高),风力反映紧随即大,推力增大。工作正常。
46.实施例2:实例图7、8,、并参见图4、5、6;将实例一中薄的长方形电极,换为薄片半圆长条状电极,其余同实例一。实验结果,喷口4有风流出,产生推力。工作正常。
47.实施例3:实例图9、10,、并参见图4、5、6;将实例一的扁条形状电极换成圆柱形状电极,其余均同实例一。实验结果在喷口4处有风流出,产生推力。工作正常。
48.实施例4:使用电源(1)可调电源3~24v/2a;(2)可调电源:3~24v/3a;实例图11、12,、并参见图4、5、6;电极为圆柱形,变压器t1~t10,电极m1~m20接线如图所示,注意变压器的相位同名端,电极排列:(1)按
“‑”
、“+”,
“‑”
、“+”,
……
。排列,实验结果有风流出,产生推力。工作正常。(2)按(+、-,+、-,
……
)排列,实验结果有风流出,产生推力。工作正常。
49.实施例5:实例图:13、14、并参见图4、5、6。变压器按t1~t10,簿片半圆条状电极按上、下成对n1~n20,电源极性注意输出相位同名端,按图13中没有括号的所示连接。实验结果有风流出,产生推力。工作正常。
50.按图13中按有括号的连接,实验结果有风流出,产生推力。工作正常。
51.实例六实例图15-18、并参见图4、5、6。实例中mm=1~10,tn=1~10。电极的排列连接见图为单电极排列:(1)变压器t1~t10输出的两端,注意相位同名端,二选其一的电极t1~t10与发动机的m1~m10相连接,电极的排列组合,构成发动机。见图15中所示。实验结果,发动机喷囗4有风流出,产生推力。工作正常。
52.(2)变压器t1~t10两个输出端中被选剩余下的一端t1~t10与发动机的电极,m1~m10相连接,排列组合如图9中所示构成发动机。实验结果发动机喷口4有风流出,产生推力。工作正常。
53.以上两例(1)、(2)说明单电极电路排列可以分别构成两个发动机,电极的排列组合在注意同名端的情况下,可参见实施例1-11等,以及本文所述的说明。
54.实施例7:参见实例图:19所示,8为透明塑料管,9为聚四氟簿板制作的圆盘,由高速小电动机带动图示方向旋转。10为皂膜。11为挡风板。高速旋转的聚四氟圆盘9(箭指方向)与一物体摩擦带上静电后,继续旋转着接近塑料管8,在适当的位置,皂膜10向前移动(箭指方向)。说明电场力与空气静止力有相互作用,驱动空气流动产生推力使皂膜前移。
55.实施例8:参见实例图:20,12为透明塑料管,13为皂膜,14为带高压金属棒快速向前(箭指方向,有一定的偏角)移动时,皂膜破。说明空气被驱动流动产生推力。
56.实施例9:实例图21、22。
57.图中15为透明塑料管,16为纸质小球,17为带电高压棒。箭指方向移动高压棒,小球与之相互作用,运运方向如图箭头所示,说明静电与周边物质的相互作用。当将移动电场
用作与地面作用力;作为行驶用时,可将电极放置与路面相互作用。
58.实施例10:参见例图:1,电路图按见图4-6。实例中mm=12,tn=10。工作介质为自来水,相关部分做好防水。实验结果,接通电源,喷口4有水流出,产生推力。运行正常(受条件的限制喷口水流微弱,但开发出潜航器,则意义重大)。
59.实施例11:见实例图23-25,电路图按见图4-6。电极为针状,m1~m12,t1~t10的排列组合见图。实验结果,喷口4有风流出,产生推力,工作正常。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