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涡喷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64762发布日期:2023-02-04 01:20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型涡喷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涡喷发动机领域,具体是一种微型涡喷发动机。


背景技术:

2.涡轮喷气发动机是一种涡轮发动机,特点是完全依赖燃气流产生推力,通常用作高速飞机的动力;微型涡喷发动机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制造,其内部机构和飞机的涡轮发动机有很多相似点,微型涡喷发动机通常飞机模型零部件之间,备受飞机模型爱好者的青睐,体积虽小,但是能够提供强大的动力,强大的动力来源其高达65000rpm的转速,比航空飞机上所使用的涡喷发动机转速还要高。
3.也就是因为微型涡喷发动机65000rpm的转速,限制了其使用寿命,一般的微型涡喷发动机其使用寿命大多为25小时左右。
4.高速限制使用寿命其中原因之一是,发动机的转轴与轴承配合时,轴承所能承受的温度超过其正常使用环境,且现有的微型涡喷发动机轴承部位散热效果欠佳,一般通过微型涡喷发动机叶片转动,将热量排离,同时鼓入新的自然风,该方式主要通过空气流通散热,导致轴承长时间耐不住高温环境,轴承内零部件损坏。
5.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微型涡喷发动机。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微型涡喷发动机。
7.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微型涡喷发动机,包括本体,本体内轴线位置设有架设转轴的支撑壳体,支撑壳体内两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转轴,所述支撑壳体内有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壳体的两端均对称固接支撑杆的一端,支撑杆的另一端部延伸贯穿本体外,每个支撑杆为空心状的杆体,支撑杆连通轴承转动空腔部位;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本体内设置冷却机构,针对性的对轴承进行冷却降温;在本体一侧固定设置微型泵,该微型泵的选用需要考虑到模型飞机的总重以及微型泵的泵量;微型泵通过铜管连通支撑杆的另一端,在本体驱动之前,先驱动微型泵工作,使得冷却油注入铜管内,然后沿着其中一个支撑杆的空心注入到轴承转动部位,冷却油浸没轴承,之后沿另一个支撑杆的空心流出,流入铜管内,铜管再次回流至暂时储存冷却油的油箱内,冷却油在铜管和油箱之间进行散热,散热之后再通过微型泵注入到轴承位置,往复循环,时时刻刻对轴承进行散热降温,相比空气散热,该冷却油散热效果更佳,自然也就延长本体正常运行的寿命。
8.优选的,所述轴承与支撑壳体转动连接位置设有导油圆盘;所述导油圆盘固接转轴,并对称置于轴承的两侧,每个导油圆盘的内侧壁上设有呈圆周阵列的凸部,凸部倾斜指向轴承端面,相邻两导员圆盘上的凸部倾斜方向相反设置;导油圆盘和轴承均位于轴承转动空腔内,使得冷却油流入到空腔内后,保证冷却油不溢出,不污染本体内部;导油圆盘随转轴同步转动,且导油圆盘内壁上凸部扰动冷却油,以及凸部形状的设置,使得从其中一个
支撑杆内流入到空腔内的冷却油,在凸部的扰动推送下,推向轴承的一端面,并透过轴承蔓延至轴承的另一端面位置,冷却油在蔓延透过轴承时,对轴承进行冷却,轴承另一端面对应的凸部也扰动推送冷却油,并将冷却油推送至另一个支撑杆内,上述过程实现冷却油的流入,轴承的冷却和冷却油的流出;设置的凸部,使得冷却油在流入空腔内后,冷却油能够快速且精准对轴承上转动位置进行降温,提高冷却油对轴承的冷却效果。
9.优选的,相邻所述支撑杆,其中一个支撑杆通过铜管连通外界供油泵,另一个支撑杆通过铜管连通收集油箱,支撑杆的端口与导油圆盘上的凸部相对设置;冷却油通过铜管输送,铜管在排布时,需要考虑到本体在运行时,本身也产生热量,铜管需要远离热源排布,同时为了提高冷却油自身散热效率,可在通过的表面固接散热片,增大铜管与空气的有效接触面积,同时收集油箱也可按照上述增添散热片设置,提高冷却油冷却效果;支撑杆的端口与导油圆盘上的凸部相对设置,使得从支撑杆端口流入的冷却油冲击在凸部上,一是冷却油直接与凸部接触,且冷却油不需绕道再流入到导油圆盘位置,降低冷却油排出的冲击力,二是冷却油冲击到凸部时,也是辅助凸部转动,以此来抵消冷却油的粘稠度与导油圆盘的阻力,保证转轴的正常运转。
10.优选的,每个所述凸部的内凹面开设有导流槽,导流槽延伸至凸部的端部,导流槽的首端扩口设置,导流槽的末端缩口设置;设置的导流槽,凸部的内凹面挤压冷却油,冷却油沿着导流槽流动,将冷却油呈集束状态冲击入轴承的端面上,使得单位时间内,透过轴承更多的冷却油,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
11.优选的,所述本体的外壳上设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支撑座、转盘和基盘;所述支撑座固接外壳,支撑座的端部固接转盘,转盘上的外圈上开设多个固定孔,转盘转动连接在基盘上开设的转槽内,转槽内侧壁上开设多个弹簧孔,弹簧孔内设有固定杆,且固定杆通过弹簧滑动连接在弹簧孔内,固定杆的端部设有圆角,并嵌入固定孔内;航模人员在对本体安装时,需要考虑到本体动力输出方向和角度,以便于更多的输出动力有效转换成飞行的推力;现有的微型涡喷发动机固定方式,在航模制作之处,为微型涡喷发动机预留出安装位置点,且该位置点为固定时,使得后期在调整输出动力角度时,还需强行错位设置,或者再设计制造新的航模,无疑是增大成本和延长设计时长,为此,在本体上设置角度调节机构,即在本体出厂时也就安装上的角度调节机构;在设计航模时,只需预留出角度调节机构安装位置点即可;用力转动支撑座和转盘,使得转盘在基盘内的转槽内转动,同时转盘外圈上的固定孔依次挤压固定杆,将固定杆挤压入固定孔内,当转盘角度调节结束后,固定杆在弹簧的弹力下,贯穿至固定孔内,此时转盘也就被固定住,即,将本体稳定在航模上;转盘开设多个固定孔,灵活调节角度,方便航模人员操作。
12.优选的,所述基盘的下表面设有基板,基板上开设滑槽,滑槽内转动连接有丝杆,丝杆中间部位传动连接基盘;通过设置丝杆以及基板,使得本体可以沿基板长度方向移动调节,调节本体在航模上位置,从而调节航模飞机的重心,有助于提高本体输出动力转化为推力的利用率。
13.优选的,所述转盘上开设多个转孔,转孔位于弹簧槽一侧,转孔的内端开设水平槽,水平槽内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上表面通过拉簧上下滑动连接在水平槽内,连接板的下表面设有多个卡齿;所述转孔内螺纹转动连接有t形杆,t形杆的内端挤压在连接板的上表面,滑槽内表面对称设有两排齿条,齿条上牙齿与卡齿相互啮合;基盘通过丝杆滑动连接在滑
槽内,本体在运行时,产生高频率振动,且该振动相对基盘与丝杆之间的传动来讲,是一种破坏性振动力,会导致基盘搓动丝杆自行转动,使得本体在航模上的位置发生改变,严重影响航模的飞行;为此设置连接板和卡齿,转动t形杆,t形杆下压连接板,连接板将卡齿推向齿条,使得卡齿与齿条啮合,并将基盘稳定住,从而保证航模飞机稳定的重心。
14.优选的,所述转孔连通弹簧槽,弹簧槽内的固定杆内端呈圆柱状;所述t形杆中间位置设有凸轮,凸轮的外表面与固定杆的内端曲面相切设置;在转动t形杆时,t形杆的竖直末端螺纹连接转孔内底部,t形杆下压连接板,同时t形杆带动凸轮转动,凸轮挤压固定杆的内端,并将固定杆向固定孔方向推进,使得固定杆稳定嵌入在固定孔,将基盘的转动趋势稳定住,保证本体的稳定性。
15.优选的,所述t形杆的直角拐角位置开设l形状的凹槽,凹槽的水平位置转动连接有提板,提板的端部指向t形杆的竖直轴线方向,且提板的端部转动固接有拉绳,拉绳的另一端贯穿至凹槽的竖直部位,并延伸至t形杆竖直部位内部开设的腔体内,且腔体设有锁止杆,锁止杆的一端固接拉绳,锁止杆的另一端通过弹簧贯穿至t形杆竖直部位外表面,并倾斜向下延伸设置;所述转孔的内侧壁上呈圆周阵列设有卡板,锁止杆的另一端嵌入在相邻卡板之间的缝隙内;t形杆通过螺纹方式连接转孔内,本体的振动力也会传递至t形杆上,使得t形自行发生转动,导致t形杆无效挤压连接板,以及固定杆在固定孔置于不稳定的状态,为此设置提板和锁止杆,在转动t形杆时,提板通过扭簧转动连接在凹槽内,使得提拔稳定不动,在操作t形杆时,手掌捏住提板,将提板挤压入凹槽水平深处,同时提板上拉拉绳,拉绳拉扯锁止杆,锁止杆挤压弹簧并缩入腔体内,此时t形杆的竖直表面光滑无阻碍物,当t形杆转动结束后,松开提板,锁止杆在其连接的弹簧弹力下,锁止杆突出t形杆的表面,并嵌入在相邻卡板之间的缝隙内,此时t形杆被锁住稳定,从而保证连接板和固定杆的稳定性,继而保证本体在滑槽内的稳定性以及本体角度调节旋转方向上的稳定性。
16.优选的,所述凹槽的水平部位设有橡胶片,橡胶片将提板包裹在凹槽内;提板与凹槽之间留有间隙,而手掌挤压提板时,手掌或者手指表面会嵌入凹槽与提板之间的间隙内,挤压手部,为此设置橡胶,将手部与间隙隔离开时,对手部进行保护。
17.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18.1.本发明在本体内设置冷却机构,针对性的对轴承进行冷却降温,冷却油在铜管和油箱之间进行散热,散热之后再通过微型泵注入到轴承位置,往复循环,时时刻刻对轴承进行散热降温,相比空气散热,该冷却油散热效果更佳,自然也就延长本体正常运行的寿命;
19.2.本发明通过设置的凸部,使得冷却油在流入空腔内后,冷却油能够快速且精准对轴承上转动位置进行降温,提高冷却油对轴承的冷却效果,以及支撑杆的端口与导油圆盘上的凸部相对设置,使得从支撑杆端口流入的冷却油冲击在凸部上,一是冷却油直接与凸部接触,且冷却油不需绕道再流入到导油圆盘位置,降低冷却油排出的冲击力,二是冷却油冲击到凸部时,也是辅助凸部转动,以此来抵消冷却油的粘稠度与导油圆盘的阻力,保证转轴的正常运转。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1.图1为实施例一中微型涡喷发动机的立体图;
22.图2为实施例一中支撑壳体与转轴的配合立体图;
23.图3为实施例一中转轴与导油圆盘的配合立体图;
24.图4为实施例一中导油圆盘与凸部的配合立体图;
25.图5为实施例一中凸部的立体图;
26.图6为实施例一中基盘与转盘的配合立体图;
27.图7为实施例一基盘的立体图;
28.图8为实施例一转盘的立体图;
29.图9为实施例一t形杆与连接板的配合立体图;
30.图10为实施例一t形杆与凸轮的配合立体图;
31.图11为实施例二橡胶片与t形杆的配合立体图。
32.图中:本体1、支撑壳体2、轴承3、转轴4、支撑杆5、导油圆盘6、凸部7、导流槽8、支撑座9、转盘10、基盘11、固定孔12、固定杆13、基板14、滑槽15、丝杆16、转孔17、水平槽18、连接板19、卡齿20、t形杆21、齿条22、凸轮23、凹槽24、提板25、拉绳26、锁止杆27、卡板28、橡胶片29。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4.实施例一:
35.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5,一种微型涡喷发动机,包括本体1,本体1内轴线位置设有架设转轴4的支撑壳体2,支撑壳体2内两端通过轴承3转动连接转轴4,所述支撑壳体2内有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支撑杆5;所述支撑壳体2的两端均对称固接支撑杆5的一端,支撑杆5的另一端部延伸贯穿本体1外,每个支撑杆5为空心状的杆体,支撑杆5连通轴承3转动空腔部位;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本体1内设置冷却机构,针对性的对轴承3进行冷却降温;在本体1一侧固定设置微型泵,该微型泵的选用需要考虑到模型飞机的总重以及微型泵的泵量;微型泵通过铜管连通支撑杆5的另一端,在本体1驱动之前,先驱动微型泵工作,使得冷却油注入铜管内,然后沿着其中一个支撑杆5的空心注入到轴承3转动部位,冷却油浸没轴承3,之后沿另一个支撑杆5的空心流出,流入铜管内,铜管再次回流至暂时储存冷却油的油箱内,冷却油在铜管和油箱之间进行散热,散热之后再通过微型泵注入到轴承3位置,往复循环,时时刻刻对轴承3进行散热降温,相比空气散热,该冷却油散热效果更佳,自然也就延长本体1正常运行的寿命。
36.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所述轴承3与支撑壳体2转动连接位置设有导油圆盘6;所述导油圆盘6固接转轴4,并对称置于轴承3的两侧,每个导油圆盘6的内侧壁上设有呈圆周
阵列的凸部7,凸部7倾斜指向轴承3端面,相邻两导员圆盘上的凸部7倾斜方向相反设置;导油圆盘6和轴承3均位于轴承3转动空腔内,使得冷却油流入到空腔内后,保证冷却油不溢出,不污染本体1内部;导油圆盘6随转轴4同步转动,且导油圆盘6内壁上凸部7扰动冷却油,以及凸部7形状的设置,使得从其中一个支撑杆5内流入到空腔内的冷却油,在凸部7的扰动推送下,推向轴承3的一端面,并透过轴承3蔓延至轴承3的另一端面位置,冷却油在蔓延透过轴承3时,对轴承3进行冷却,轴承3另一端面对应的凸部7也扰动推送冷却油,并将冷却油推送至另一个支撑杆5内,上述过程实现冷却油的流入,轴承3的冷却和冷却油的流出;设置的凸部7,使得冷却油在流入空腔内后,冷却油能够快速且精准对轴承3上转动位置进行降温,提高冷却油对轴承3的冷却效果。
37.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相邻所述支撑杆5,其中一个支撑杆5通过铜管连通外界供油泵,另一个支撑杆5通过铜管连通收集油箱,支撑杆5的端口与导油圆盘6上的凸部7相对设置;冷却油通过铜管输送,铜管在排布时,需要考虑到本体1在运行时,本身也产生热量,铜管需要远离热源排布,同时为了提高冷却油自身散热效率,可在通过的表面固接散热片,增大铜管与空气的有效接触面积,同时收集油箱也可按照上述增添散热片设置,提高冷却油冷却效果;支撑杆5的端口与导油圆盘6上的凸部7相对设置,使得从支撑杆5端口流入的冷却油冲击在凸部7上,一是冷却油直接与凸部7接触,且冷却油不需绕道再流入到导油圆盘6位置,降低冷却油排出的冲击力,二是冷却油冲击到凸部7时,也是辅助凸部7转动,以此来抵消冷却油的粘稠度与导油圆盘6的阻力,保证转轴4的正常运转。
38.参照图5,每个所述凸部7的内凹面开设有导流槽8,导流槽8延伸至凸部7的端部,导流槽8的首端扩口设置,导流槽8的末端缩口设置;设置的导流槽8,凸部7的内凹面挤压冷却油,冷却油沿着导流槽8流动,将冷却油呈集束状态冲击入轴承3的端面上,使得单位时间内,透过轴承3更多的冷却油,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
39.参照图1、图6、图7和图8,所述本体1的外壳上设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支撑座9、转盘10和基盘11;所述支撑座9固接外壳,支撑座9的端部固接转盘10,转盘10上的外圈上开设多个固定孔12,转盘10转动连接在基盘11上开设的转槽内,转槽内侧壁上开设多个弹簧孔,弹簧孔内设有固定杆13,且固定杆13通过弹簧滑动连接在弹簧孔内,固定杆13的端部设有圆角,并嵌入固定孔12内;航模人员在对本体1安装时,需要考虑到本体1动力输出方向和角度,以便于更多的输出动力有效转换成飞行的推力;现有的微型涡喷发动机固定方式,在航模制作之处,为微型涡喷发动机预留出安装位置点,且该位置点为固定时,使得后期在调整输出动力角度时,还需强行错位设置,或者再设计制造新的航模,无疑是增大成本和延长设计时长,为此,在本体1上设置角度调节机构,即在本体1出厂时也就安装上的角度调节机构;在设计航模时,只需预留出角度调节机构安装位置点即可;用力转动支撑座9和转盘10,使得转盘10在基盘11内的转槽内转动,同时转盘10外圈上的固定孔12依次挤压固定杆13,将固定杆13挤压入固定孔12内,当转盘10角度调节结束后,固定杆13在弹簧的弹力下,贯穿至固定孔12内,此时转盘10也就被固定住,即,将本体1稳定在航模上;转盘10开设多个固定孔12,灵活调节角度,方便航模人员操作。
40.参照图1,所述基盘11的下表面设有基板14,基板14上开设滑槽15,滑槽15内转动连接有丝杆16,丝杆16中间部位传动连接基盘11;通过设置丝杆16以及基板14,使得本体1可以沿基板14长度方向移动调节,调节本体1在航模上位置,从而调节航模飞机的重心,有
助于提高本体1输出动力转化为推力的利用率。
41.参照图1、图6、图7、图8和图9,所述转盘10上开设多个转孔17,转孔17位于弹簧槽一侧,转孔17的内端开设水平槽18,水平槽18内设有连接板19,连接板19上表面通过拉簧上下滑动连接在水平槽18内,连接板19的下表面设有多个卡齿20;所述转孔17内螺纹转动连接有t形杆21,t形杆21的内端挤压在连接板19的上表面,滑槽15内表面对称设有两排齿条22,齿条22上牙齿与卡齿20相互啮合;基盘11通过丝杆16滑动连接在滑槽15内,本体1在运行时,产生高频率振动,且该振动相对基盘11与丝杆16之间的传动来讲,是一种破坏性振动力,会导致基盘11搓动丝杆16自行转动,使得本体1在航模上的位置发生改变,严重影响航模的飞行;为此设置连接板19和卡齿20,转动t形杆21,t形杆21下压连接板19,连接板19将卡齿20推向齿条22,使得卡齿20与齿条22啮合,并将基盘11稳定住,从而保证航模飞机稳定的重心。
42.参照图9和图10,所述转孔17连通弹簧槽,弹簧槽内的固定杆13内端呈圆柱状;所述t形杆21中间位置设有凸轮23,凸轮23的外表面与固定杆13的内端曲面相切设置;在转动t形杆21时,t形杆21的竖直末端螺纹连接转孔17内底部,t形杆21下压连接板19,同时t形杆21带动凸轮23转动,凸轮23挤压固定杆13的内端,并将固定杆13向固定孔12方向推进,使得固定杆13稳定嵌入在固定孔12,将基盘11的转动趋势稳定住,保证本体1的稳定性。
43.参照图9和图10,所述t形杆21的直角拐角位置开设l形状的凹槽24,凹槽24的水平位置转动连接有提板25,提板25的端部指向t形杆21的竖直轴线方向,且提板25的端部转动固接有拉绳26,拉绳26的另一端贯穿至凹槽24的竖直部位,并延伸至t形杆21竖直部位内部开设的腔体内,且腔体设有锁止杆27,锁止杆27的一端固接拉绳26,锁止杆27的另一端通过弹簧贯穿至t形杆21竖直部位外表面,并倾斜向下延伸设置;所述转孔17的内侧壁上呈圆周阵列设有卡板28,锁止杆27的另一端嵌入在相邻卡板28之间的缝隙内;t形杆21通过螺纹方式连接转孔17内,本体1的振动力也会传递至t形杆21上,使得t形自行发生转动,导致t形杆21无效挤压连接板19,以及固定杆13在固定孔12置于不稳定的状态,为此设置提板25和锁止杆27,在转动t形杆21时,提板25通过扭簧转动连接在凹槽24内,使得提拔稳定不动,在操作t形杆21时,手掌捏住提板25,将提板25挤压入凹槽24水平深处,同时提板25上拉拉绳26,拉绳26拉扯锁止杆27,锁止杆27挤压弹簧并缩入腔体内,此时t形杆21的竖直表面光滑无阻碍物,当t形杆21转动结束后,松开提板25,锁止杆27在其连接的弹簧弹力下,锁止杆27突出t形杆21的表面,并嵌入在相邻卡板28之间的缝隙内,此时t形杆21被锁住稳定,从而保证连接板19和固定杆13的稳定性,继而保证本体1在滑槽15内的稳定性以及本体1角度调节旋转方向上的稳定性。
44.实施例二:
45.参照图11,对比实施例一,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凹槽24的水平部位设有橡胶片29,橡胶片29将提板25包裹在凹槽24内;提板25与凹槽24之间留有间隙,而手掌挤压提板25时,手掌或者手指表面会嵌入凹槽24与提板25之间的间隙内,挤压手部,为此设置橡胶,将手部与间隙隔离开时,对手部进行保护。
46.工作原理: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本体1内设置冷却机构,针对性的对轴承3进行冷却降温;在本体1一侧固定设置微型泵,该微型泵的选用需要考虑到模型飞机的总重以及微型泵的泵量;微型泵通过铜管连通支撑杆5的另一端,在本体1驱动之前,先驱动微型泵工作,
使得冷却油注入铜管内,然后沿着其中一个支撑杆5的空心注入到轴承3转动部位,冷却油浸没轴承3,之后沿另一个支撑杆5的空心流出,流入铜管内,铜管再次回流至暂时储存冷却油的油箱内,冷却油在铜管和油箱之间进行散热,散热之后再通过微型泵注入到轴承3位置,往复循环,时时刻刻对轴承3进行散热降温,相比空气散热,该冷却油散热效果更佳,自然也就延长本体1正常运行的寿命;
47.导油圆盘6和轴承3均位于轴承3转动空腔内,使得冷却油流入到空腔内后,保证冷却油不溢出,不污染本体1内部;导油圆盘6随转轴4同步转动,且导油圆盘6内壁上凸部7扰动冷却油,以及凸部7形状的设置,使得从其中一个支撑杆5内流入到空腔内的冷却油,在凸部7的扰动推送下,推向轴承3的一端面,并透过轴承3蔓延至轴承3的另一端面位置,冷却油在蔓延透过轴承3时,对轴承3进行冷却,轴承3另一端面对应的凸部7也扰动推送冷却油,并将冷却油推送至另一个支撑杆5内,上述过程实现冷却油的流入,轴承3的冷却和冷却油的流出;设置的凸部7,使得冷却油在流入空腔内后,冷却油能够快速且精准对轴承3上转动位置进行降温,提高冷却油对轴承3的冷却效果;
48.冷却油通过铜管输送,铜管在排布时,需要考虑到本体1在运行时,本身也产生热量,铜管需要远离热源排布,同时为了提高冷却油自身散热效率,可在通过的表面固接散热片,增大铜管与空气的有效接触面积,同时收集油箱也可按照上述增添散热片设置,提高冷却油冷却效果;支撑杆5的端口与导油圆盘6上的凸部7相对设置,使得从支撑杆5端口流入的冷却油冲击在凸部7上,一是冷却油直接与凸部7接触,且冷却油不需绕道再流入到导油圆盘6位置,降低冷却油排出的冲击力,二是冷却油冲击到凸部7时,也是辅助凸部7转动,以此来抵消冷却油的粘稠度与导油圆盘6的阻力,保证转轴4的正常运转;
49.设置的导流槽8,凸部7的内凹面挤压冷却油,冷却油沿着导流槽8流动,将冷却油呈集束状态冲击入轴承3的端面上,使得单位时间内,透过轴承3更多的冷却油,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
50.航模人员在对本体1安装时,需要考虑到本体1动力输出方向和角度,以便于更多的输出动力有效转换成飞行的推力;现有的微型涡喷发动机固定方式,在航模制作之处,为微型涡喷发动机预留出安装位置点,且该位置点为固定时,使得后期在调整输出动力角度时,还需强行错位设置,或者再设计制造新的航模,无疑是增大成本和延长设计时长,为此,在本体1上设置角度调节机构,即在本体1出厂时也就安装上的角度调节机构;在设计航模时,只需预留出角度调节机构安装位置点即可;用力转动支撑座9和转盘10,使得转盘10在基盘11内的转槽内转动,同时转盘10外圈上的固定孔12依次挤压固定杆13,将固定杆13挤压入固定孔12内,当转盘10角度调节结束后,固定杆13在弹簧的弹力下,贯穿至固定孔12内,此时转盘10也就被固定住,即,将本体1稳定在航模上;转盘10开设多个固定孔12,灵活调节角度,方便航模人员操作;
51.通过设置丝杆16以及基板14,使得本体1可以沿基板14长度方向移动调节,调节本体1在航模上位置,从而调节航模飞机的重心,有助于提高本体1输出动力转化为推力的利用率;
52.基盘11通过丝杆16滑动连接在滑槽15内,本体1在运行时,产生高频率振动,且该振动相对基盘11与丝杆16之间的传动来讲,是一种破坏性振动力,会导致基盘11搓动丝杆16自行转动,使得本体1在航模上的位置发生改变,严重影响航模的飞行;为此设置连接板
19和卡齿20,转动t形杆21,t形杆21下压连接板19,连接板19将卡齿20推向齿条22,使得卡齿20与齿条22啮合,并将基盘11稳定住,从而保证航模飞机稳定的重心;
53.在转动t形杆21时,t形杆21的竖直末端螺纹连接转孔17内底部,t形杆21下压连接板19,同时t形杆21带动凸轮23转动,凸轮23挤压固定杆13的内端,并将固定杆13向固定孔12方向推进,使得固定杆13稳定嵌入在固定孔12,将基盘11的转动趋势稳定住,保证本体1的稳定性;
54.t形杆21通过螺纹方式连接转孔17内,本体1的振动力也会传递至t形杆21上,使得t形自行发生转动,导致t形杆21无效挤压连接板19,以及固定杆13在固定孔12置于不稳定的状态,为此设置提板25和锁止杆27,在转动t形杆21时,提板25通过扭簧转动连接在凹槽24内,使得提拔稳定不动,在操作t形杆21时,手掌捏住提板25,将提板25挤压入凹槽24水平深处,同时提板25上拉拉绳26,拉绳26拉扯锁止杆27,锁止杆27挤压弹簧并缩入腔体内,此时t形杆21的竖直表面光滑无阻碍物,当t形杆21转动结束后,松开提板25,锁止杆27在其连接的弹簧弹力下,锁止杆27突出t形杆21的表面,并嵌入在相邻卡板28之间的缝隙内,此时t形杆21被锁住稳定,从而保证连接板19和固定杆13的稳定性,继而保证本体1在滑槽15内的稳定性以及本体1角度调节旋转方向上的稳定性。
55.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5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