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滤下壳体及空气滤清器的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84779发布日期:2022-11-05 08:46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空滤下壳体及空气滤清器的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滤清器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滤下壳体,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该空滤下壳体的空气滤清器的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2.空气滤清器作为发动机进气系统的核心部件,旨在为发动机内部的燃烧提供洁净的空气,它能够滤除空气中的灰尘、雨水、沙粒及其他各种杂质,有效降低发动机内部气缸、活塞和活塞环等零件的磨损。而空气滤清器除了过滤空气外,还具有抑制噪声的作用,它配合周边管路及其它消声元件,利用声波的反射能够有效的降低进气口噪声,提高整车nvh性能。
3.常用的空气滤清器一般分为惯性式、过滤式、油浴式及综合式等几种,其中,轿车及摩托车大多采用过滤式,大气中的空气从空滤进气口进入,经过滤芯的过滤,将大气中的灰尘颗粒粘接于滤芯表面,过滤后的干净气体从出气口进入发动机内部,再与燃油形成可燃混合气,进行发动机燃烧。现有的空气滤清器主要由上壳体、滤芯和下壳体三部分组成,功能较为单一,对整车布置空间的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空滤下壳体,其能够与曲轴箱通风系统连接,而有效保证曲轴箱内部的压力平衡,并可收集从曲轴箱分离出的油液混合物。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空滤下壳体,包括下壳体本体,所述下壳体本体上设有曲通管接口,并在所述下壳体本体内设有集液部,所述集液部内形成有封闭的集液腔;
7.所述曲通管接口与所述集液腔内连通,且所述集液部上设有与所述下壳体本体内连通的排出口。
8.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本体上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有控制所述排水管通断的开关部。
9.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本体上设有二次空气接头,所述二次空气接头用于连接二次空气喷射系统,且所述下壳体本体上设有用于安装二次空气阀的第一安装部。
10.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本体上设有用于安装tcu支架的第二安装部。
11.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本体上设有用于空气滤清器自身安装的第三安装部。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安装部包括设于所述下壳体本体上的若干安装耳,且各所述安装耳上通过减振体连接有安装套管。
13.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本体上设有空滤出气口,且所述空滤出气口内设有内插管,所述内插管的一端位于所述下壳体本体内,另一端位于所述下壳体本体外。
14.进一步的,所述内插管位于所述下壳体本体内的部分呈弯曲状。
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滤下壳体,通过设置用于与曲轴箱通风系统连接的曲通管接口,可有效保证曲轴箱内部的压力平衡;另外,通过在下壳体本体内设置具有集液腔的集液部,并在集液部上设置与下壳体本体内连通的排出口,可使集液腔收集从曲轴箱分离出来的油液混合物,并能够通过排出口将油液混合物排出到下壳体本体内。
17.另外,在下壳体本体上设置排水管,以及控制排水管通断的开关部,可通过开启排水管而排出下壳体本体内的油液混合物。设置用于连接二次空气喷射系统的二次空气接头,能够从下壳体本体内抽取干净空气而降低发动机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18.此外,在各安装耳上通过减振体连接有安装套管,可在空气滤清器安装于车身上时,具较好的隔振效果。在空滤出气口内设有内插管,并使内插管的一端位于下壳体本体内,另一端位于下壳体本体外,此结构能够形成消音结构,从而可提高空滤出气口处的消声效果。
19.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气滤清器的壳体结构,包括空滤上壳体,以及如上所述的空滤下壳体,且所述空滤上壳体上设有空滤进气口。
20.进一步的,所述空滤进气口包括设于所述空滤上壳体上的前进气口和后进气口,且所述前进气口与所述后进气口之间相对布置。
2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滤清器的壳体结构,与上述空滤下壳体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22.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空滤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空滤下壳体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空滤下壳体在又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空滤下壳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空滤下壳体在另一视角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第一内插管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第三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
30.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空气滤清器的结构示意图;
31.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空气滤清器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空气滤清器在又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1为图10中a-a线的剖视图;
34.图12为图10中b-b线的剖视图;
35.图13为图10中c-c线的剖视图。
36.附图标记说明:
37.1、下壳体本体;
38.101、曲通管接口;102、排水管;103、水管堵头;104、空滤出气口;105、二次空气接头;
39.106、安装耳;1061、减振体;1062、安装套管;
40.107、安装孔;108、下连接板;109、集液部;1091、排出口;1092、盖体;1093、连接柱;1094、集液槽;
41.1010、安装座;1011、排水口;1012、第一内插管;10121、卡槽;10122、安装槽;
42.2、空滤上壳体;
43.201、前进气口;202、后进气口;203、第二内插管;204、第三内插管;
44.3、滤芯。
具体实施方式
4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另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7.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8.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49.实施例一
50.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空滤下壳体,包括下壳体本体1,该下壳体本体1上设有曲通管接口101,并在下壳体本体1内设有集液部109,该集液部109内形成有封闭的集液腔。其中,曲通管接口101与集液腔内连通,且集液腔上设有与下壳体本体1内连通的排出口1091。
51.本实施例的空滤下壳体,通过设置用于与曲轴箱通风系统连接的曲通管接口101,可有效保证曲轴箱内部的压力平衡;另外,通过在下壳体本体1内设置具有集液腔的集液部109,并在集液部109上设置与下壳体本体1内连通的排出口1091,可使集液腔收集从曲轴箱分离出来的油液混合物,并能够通过排出口1091将油液混合物排出到下壳体本体1内。
52.基于如上整体结构,本实施例的空滤下壳体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至图3中所示,下壳体本体1的顶部敞口设置,其底部设有空滤出气口104。为便于与下述空滤上壳体2连接,在下壳体本体1敞口的一端设有围绕其边缘设置的下连接板108。并且,在下连接板108上设有间隔布置的多个连接孔,以通过螺栓等紧固件与下述空滤上壳体2连接。另外,在下连接板108上设有围绕下壳体本体1设置的密封槽,以放置与滤芯3抵接的密封圈,从而可有效保证下壳体本体1与滤芯3之间的密封效果。
53.如图2和图3中所示,前述集液部109具体设于下壳体本体1的底部,并具体包括由下壳体本体1自身形成的集液槽1094,以及盖置于集液槽1094槽口处的盖体1092。由图3中所示,前述排出口1091具体设于集液槽1094的槽壁的顶部,集液槽1094的底部设有与上述
曲通管接口101连通的连通口。本实施例中,为便于盖体1092的固定,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3中所示,在集液槽1094中设有间隔设置的两个连接柱1093,此两个连接柱1093穿过盖体109、2并与盖体1092焊接相连。当然,除了采用此种连接方式,亦可使连接柱1093与盖体1092螺接相连,或者采用其他常规连接形式也可以。
54.另外,为排出下壳体本体1内部的油液混合物,如图1至图3中所示,在下壳体本体1上设有排水管102,并在该排水管102上设有控制排水管102通断的开关部。具体结构上,在下壳体本体1上设有排水口1011,且该排水口1011具有伸出下壳体本体1外部的连接段,排水管102通过卡箍与该连接段连接。并且,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3中所示,排水口1011设于下壳体本体1整车装配位置的最低点,且集液部109上的排出口1091面向排水口1011设置,以便于油液混合物流动到排水管102中。
55.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如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开关部具体为封堵于排水管102自由端的水管堵头103。此外,为及时排出排水管102内的油液混合物,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排水管102采用透明材质制成,例如可采用聚氯乙烯制成。由此,当集液腔内集满油液混合物时,油液混合物会经由集液腔顶部的排出口1091排到排水管102处,当观察到排水管102内充满液体时,可打开水管堵头103排出液体。
56.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开关部除了采用水管堵头103,亦可采用设于排水管102上的阀门,例如采用球阀等其他阀体,但此结构显然会增加制造成本。
57.本实施例中,为提高下壳体本体1的使用效果,如图5中所示,在空滤出气口104内设有内插管,该内插管的一端位于下壳体本体1内,另一端位于下壳体本体1外。此结构能够形成消声结构,不仅可提高空滤出气口104处的消声效果,同时也可起到引导空气流动的效果。其中,为便于下文描述,将空滤出气口104内的内插管称为“第一内插管1012”。
58.为获得更好的使用效果,本实施例的第一内插管1012位于下壳体本体1内的部分呈弯曲状,以使第一内插管1012的管口面向下述第三内插管204设置,从而可利于空气经过滤芯3后快速进入第一内插管1012内,进而能够提高出气效率。其中,该第一内插管1012具体为胶管,其结构如图6中所示,在第一内插管1012的外周面上设有卡槽10121,该卡槽10121能够与下壳体本体1卡接相连。
59.另外,在第一内插管1012位于下壳体本体1外的一端设有安装槽10122,由此,可通过卡箍将第一内插管1012与节气门连接,从而可有效保证第一内插管1012与发动机之间的密封连接。本实施例中,为提高第一内插管1012的结构强度,在第一内插管1012的外周面上设有间隔设置的多道加强筋。具体实施时,可针对不同的消除频率,调整第一内插管1012长度,以获得较好的消声效果,当然,不设置第一内插管1012也是可行的。
60.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高空滤下壳体的使用效果,由图3中所示,在下壳体本体1上设有二次空气接头105,该二次空气接头105用于连接二次空气喷射系统,且下壳体本体1上设有用于安装二次空气阀的第一安装部。其中,本实施例的第一安装部具体为相邻于二次空气接头105设置的安装座1010。通过设置二次空气接头105和安装座1010,将两者通过胶管连接,从而可由车辆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简称ecu)控制,并结合二次空气系统,根据发动机燃烧情况从下壳体本体1内抽取干净空气,从而可降低发动机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61.此外,作为进一步的实施方式,如图1中所示,在下壳体本体1上设有用于安装tcu
支架的第二安装部,其中,tcu支架用于安装远程信息控制单元(telematics control unit,简称tcu)。并且,本实施例的第二安装部包括设于曲通管接口101上方的三个安装孔107,并于各安装孔107内嵌设有螺母,如此设置,可通过螺栓将tcu之间固定在下壳体本体1上。具体来讲,在下壳体本体1上设有外凸设置的三个安装架,安装孔107具体设于该安装架上。并且,为提高对tcu支架的固定效果,各安装架与下壳体本体1之间连接有加强筋。
62.除此以外,本实施例中,在下壳体本体1上设有用于空气滤清器自身安装的第三安装部。该第三安装部包括设于下壳体本体1上的若干安装耳106,且各安装耳106上通过减振体1061连接有安装套管1062。如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安装耳106具体为沿下壳体本体1的周向间隔设置的三个,且如图7中所示,各安装耳106上设有嵌装孔,减振体1061的外周面上设有环形凹槽,减振体1061插设于嵌装孔中,且安装耳106卡置于环形凹槽中。
63.本实施例的安装套管1062具体呈t形,其具有插设于减振体1061中的管体,以及设于管体一端的凸缘,该凸缘用于与车架抵接。第三安装部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在空气滤清器安装于车身上时,具有较好的隔振效果。
64.本实施例的空滤下壳体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其集成有多种结构,集成化程度较好,能够提高对整车空间的利用率,同时也可将曲轴箱分离出来的油液混合物从排水管102中排出,从而可有效保证下壳体本体1内空气的洁净度。
65.实施例二
66.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空气滤清器的壳体结构,其包括空滤上壳体2,以及实施例一所述的空滤下壳体,且该空滤上壳体2上设有空滤进气口。
67.本实施例的空气滤清器的壳体结构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参照图8至图11中所示,其中,对应于下连接板108,在空滤上壳体2上设有上连接板,并在该上连接板上也设有密封槽,以放置与滤芯3抵接的密封圈,从而可有效保证空滤上壳体2与滤芯3之间的密封效果。
68.为提高使用效果,本实施例中的空滤进气口包括设于空滤上壳体2上的前进气口201和后进气口202,且前进气口201与后进气口202之间相对布置。这样设计,能够使空气同时经由前进气口201和后进气口202进入空滤上壳体2内,能够增大进气面积。此时,为降低进气噪声,结合图11和图12中所示,在前进气口201和后进气口202中分别插设有第二内插管203和第三内插管204,以构成消声结构,从而可降低前进气口201和后进气口202处的进气噪声。
69.其中,第二内插管203和第三内插管204在整体构成上与上述第一内插管101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内插管203和第三内插管204均为直管。而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实施时,针对不同的消除频率,可调整第二内插管203和第三内插管204的长度。另外,还可将第二内插管203或第三内插管204设为弯曲状。
70.本实施例的空气滤清器的壳体结构,通过设置实施例一所述的空滤下壳体,可使其具有较好的集成化程度。并且,设置前进气口201和后进气口202,相较于常规的单进气口结构,有效增大了进气面积和进气效率。另外,通过多个内插管,又可有效提高本壳体结构的消声效果,从而使得本实施例的壳体结构能够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7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