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冷后温度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13322发布日期:2023-02-01 02:2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中冷后温度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增压发动机(1)中冷后温度,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6)及温度调节模块(4);所述温度传感器(6)与温度调节模块(4)电连接,用于采集中冷后的温度值,并将中冷后的温度值发送至温度调节模块(4);所述温度调节模块(4)与增压发动机(1)连接,用于比较中冷后的温度值和预设的温度值大小,根据比较结果调节冷冻水流量,进而调节增压发动机(1)中冷后温度温度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冷后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模块(4)包括pid控制器(422)、管路比例阀门(421)和冷冻水源(7);所述pid控制器(422)与管路比例阀门(421)连接;所述管路比例阀门(421)和冷冻水源(7)之间设置有冷冻管路(41);所述管路比例阀门(421)通过冷冻管路(41)与冷冻水源(7)连接形成冷冻水循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冷后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模块(4)设置有预留气管(423);所述增压发动机(1)为非集成中冷器的增压发动机(1);所述预留气管(423)与非集成中冷器的增压发动机(1)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冷后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模块(4)还包括进气冷却模块(2),所述进气冷却模块(2)包括冷却管路(21)、水泵(23)以及与水泵(23)电连接的水泵(23)电源;所述冷却管路(21)中具有冷却介质;所述水泵(23)两端与冷却管路(21)串联,形成冷却介质循环;所述增压发动机(1)为集成中冷器(11)的增压发动机;所述集成中冷器(11)的增压发动机(1)与进气冷却模块(2)连接;所述冷却管路(21)和冷冻管路(41)之间设置有板式换热器(3);所述进气冷却模块(2)通过板式换热器(3)与冷冻管路(41)中的冷冻水进行热交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冷后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介质为车用防冻液。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冷后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冷却模块(2)还包括补液壶(22),所述补液壶(22)与冷却管路(21)串联。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中冷后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模块(4)还包括工控机,所述工控机与pid控制器(422)电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台架测试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中冷后温度控制装置,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6)及温度调节模块(4);所述温度传感器(6)与温度调节模块(4)电连接,用于采集中冷后的温度值,并将中冷后的温度值发送至温度调节模块(4);所述温度调节模块(4)与增压发动机(1)连接,用于比较中冷后的温度值和预设的温度值大小,根据比较结果调节冷冻水流量,进而调节增压发动机(1)中冷后温度温度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不仅能够用于集成中冷器的发动机,还能使用在非集成中冷器的发动机上,适用场景更广泛,使用更加方便。使用更加方便。使用更加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林绍峰 陈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23
技术公布日:2023/1/3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