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的发动机旁路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10438发布日期:2024-03-13 20:59阅读:13来源:国知局
新型的发动机旁路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航空的,尤其是涉及新型的发动机旁路控制器。


背景技术:

1、目前在航空发动机中,旁路控制器作为最重要的神经系统,其安全性对于发动机的正常运行具有极大影响,因此,整体发展趋势也备受关注。其本身原先的简单化构造发展至复杂化,整体以电子化操作为主。其一般分为机械液压式,电子模拟式和电子数字式三种。

2、靶机在高速飞行过程中,发动机时刻处于工作状态下,喷嘴座喷出燃油在燃烧室燃烧,产生大量高温燃气,尾喷管喷出高温燃气产生推力。旁路控制器通过控制燃油总管回油的燃油量,减少或增加喷嘴中燃油的量,从而控制发动机产生推力的大小。在此过程中,旁路控制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一种新型发动机的旁路控制器的作用是很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体现通过机械-液压的方式来控制燃油量,以此来进行对喷入燃烧室的燃油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发动机工作状态的控制,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本申请提供新型的发动机旁路控制器。

2、本申请提供的新型的发动机旁路控制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新型的发动机旁路控制器,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可拆卸连接,还包括油针组件、油滤组件和缓冲组件,油针组件包括油针,油滤组件包括滤网,缓冲组件包括弹簧座和调节弹簧,上壳体和下壳体内部设置有右进油管和集油总管焊接组件,右进油管和集油总管焊接组件固定连接,集油总管焊接组件包括左回油管,上壳体内部开设有燃烧室,左回油管设置于燃烧室内部,集油总管焊接组件与燃烧室连通,调节弹簧环套在弹簧座外壁上,调节弹簧一端与下壳体固定,另一端与上壳体固定连接,油针与弹簧座滑动连接,油针滑动方向沿靠近或远离弹簧座的方向,滤网与油针同轴设置,且滤网与上壳体固定连接。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发动机运转时,燃油泵提供动力,使燃油从右进油管进入,然后进入集油总管焊接组件中,再进入燃烧室中,使其燃烧后从左回油管流入旁路控制器中,燃油由油针进入上壳体,最后燃油又由上壳体返回燃油泵中,燃油泵、旁路控制器和集油总管焊接组件其燃油的部分流动组成了一个回路,燃油泵通过管路为旁路控制器的上壳体的油滤组件中输入,经过滤网过滤的燃油,进入油滤组件的燃油进一步流入缓冲组件中,最终,流入油针组件的下方为油针组件提供了一个向上的力,油针上升,返回燃油泵的燃油减少,油针下降返回燃油泵的燃油增加。通过这种机械-液压的方式来控制燃油量,以此来进行对喷入燃烧室的燃油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发动机工作状态的控制。其存在保证最有效的使用了发动机,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5、可选的,所述弹簧座底部固定有调节阀芯组件。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滤组件中的燃油,由发动机的外部邮箱供给,燃油由经过燃油泵的高压燃油管道进入旁路控制器的油滤组件,调节阀芯组件可以调节燃油流向油针时的流量,通过控制燃油流入的多少来控制发动机的动能。

7、可选的,所述下壳体底部固定有下端盖组件,下端盖组件外部可拆卸连接有防护罩。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针的上升下降由通过油滤组件的燃油给定的压力决定,油针上升,油针与油针衬套组件的衬套空隙减小,回流进入燃油泵的燃油减少,由燃油泵与旁路控制器构成的整个回路燃油压力减小,同理油针下降,空隙加大,经过的燃油增多,返回的燃油量也就加大了;下端盖为中空结构,整体呈不封闭形式,方便对其进行加工,也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

9、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0、上壳体和下壳体内部的油针组件可以通过油针的上升和下降,改变返回燃油泵的燃油的多少,通过机械-液压的方式来控制燃油量,可以保证最有效的使用发动机,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11、缓冲组件可以为发动机的运行提供缓冲,达到减震的目的,增加使用年限。



技术特征:

1.新型的发动机旁路控制器,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和下壳体(2)可拆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针组件(3)、油滤组件(4)和缓冲组件(5),油针组件(3)包括油针(31),油滤组件(4)包括滤网(41),缓冲组件(5)包括弹簧座(51)和调节弹簧(52),上壳体(1)和下壳体(2)内部设置有右进油管(11)和集油总管焊接组件(12),右进油管(11)和集油总管焊接组件(12)固定连接,集油总管焊接组件(12)包括左回油管(14),上壳体(1)内部开设有燃烧室(13),左回油管(14)设置于燃烧室(13)内部,集油总管焊接组件(12)与燃烧室(13)连通,调节弹簧(52)环套在弹簧座(51)外壁上,调节弹簧(52)一端与下壳体(2)固定,另一端与上壳体(1)固定连接,油针(31)与弹簧座(51)滑动连接,油针(31)滑动方向沿靠近或远离弹簧座(51)的方向,滤网(41)与油针(31)同轴设置,且滤网(41)与上壳体(1)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发动机旁路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座(51)底部固定有调节阀芯组件(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的发动机旁路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2)底部固定有下端盖组件(7),下端盖组件(7)外部可拆卸连接有防护罩(71)。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新型的发动机旁路控制器,属于航空的技术领域,其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内部设置有油针、滤网和缓冲组件,上壳体上设置有右进油管、集油总管焊接组件和左回油管,上壳体和下壳体内部开设有燃烧室,集油总管焊接组件和燃烧室连通,燃油泵提供动力,使燃油从右进油管进入,然后进入集油总管焊接组件中,再进入燃烧室,使其燃烧后从左回油管流入旁路控制器中,本申请具有通过机械‑液压的方式来控制燃油量,以此来进行对喷入燃烧室的燃油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发动机工作状态的控制,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孟宪德,李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金朋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