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智能叶片防挤压的安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49553发布日期:2024-02-20 20:45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智能叶片防挤压的安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叶片运输防挤压,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智能叶片防挤压的安全装置。


背景技术:

1、风力发电是利用叶轮捕捉风能带动发电机发电,现在的风场大多设在山区,山高坡陡。而现如今对风扇扇叶的长度和宽度的需求日益增大,因此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对叶片进行防护。

2、常规的直接采用激光光栅,无缓冲阻止磕碰;再采用充气垫,但存在挤压压力过大气垫破裂的风险,并且气压易受大气压、车辆震动和气垫弹性对压力波动范围产生影响,从而导致监测实施难度提升;叶片中间区域较大,常规的是在叶片上安装传感器,但是这种系统结构复杂,存在较多工序,施工周期久,费用比较昂贵,且需要拆装时不能实现随车监测。

3、因此,现在需要一种新型智能叶片防挤压的安全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智能叶片防挤压的安全装置,以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

2、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智能叶片防挤压的安全装置,包括:防撞垫,中间沿水平方向开设有通孔;

3、安全光栅,设置在所述防撞垫的两侧,用于检测通孔是否变形;

4、控制器,用于接收安全光栅反馈的信号;

5、警报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6、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防撞垫采用轻质弹性材质。

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起到了缓冲减震的作用,阻止叶片发生磕碰。

8、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通孔为长条形。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调整光束上下位置。

10、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防撞垫设有多层,其中一层中间沿水平方向开设有通孔。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防撞垫可以适应不同叶片与车体净空和挤压监测阈值。

12、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安全光栅固定在底板上,所述防撞垫放置在底板上。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为安全光栅的固定提供安装载体,使安全光栅和防撞垫处在同一平面内。

14、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安全光栅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分别安装在防撞垫的两侧。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确保贯穿通孔的红外光束能够被接收器接收到。

16、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安全光栅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安装在所述防撞垫的一侧,且在所述防撞垫另一侧的对应处设置反光镜。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确保贯穿通孔的红外光束经过反光镜的发射能够被接收器接收到。

18、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控制器选用西门子smart1600。

19、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安全光栅选用基恩士gl-r系列。

20、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防撞垫的中央开设有长条形通孔,并能使贯穿通孔的光束被安全光栅的接收器接收,接收器将电信号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正常运行;当叶片处于受挤压状态,红外光束被隔断时,接收器接收不到红外信号,从而不能将信号反馈给控制器,警报器发出警报,使驾驶员及时停车检查,避免叶片挤压损伤,降低财产损失;本实用新型采用安全光栅,性能稳定、精度高,能够长距离检测和测量,安装简单,且具有极高的适用性,适合不同叶片及运输方案,并且标定方便,测量准确直观。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智能叶片防挤压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叶片防挤压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垫(1)采用轻质弹性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叶片防挤压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为长条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叶片防挤压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垫(1)设有多层,其中一层中间沿水平方向开设有通孔(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叶片防挤压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光栅(3)固定在底板(4)上,所述防撞垫(1)放置在底板(4)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叶片防挤压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光栅(3)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分别安装在防撞垫(1)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叶片防挤压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光栅(3)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安装在所述防撞垫(1)的一侧,且在所述防撞垫(1)另一侧的对应处设置反光镜。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智能叶片防挤压的安全装置,属于叶片运输防挤压技术领域。其中,防撞垫中间沿水平方向开设有通孔;安全光栅设置在所述防撞垫的两侧,用于检测通孔内的红外光束是否被阻隔;控制器用于接收安全光栅反馈的信号;警报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本技术中当叶片处于受挤压状态,红外光束被隔断,接收器接收不到红外信号,不能将信号反馈给控制器,从而控制警报器发出警报,使驾驶员及时停车检查,避免叶片挤压损伤,降低财产损失;本技术安装简单,且具有极高的适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芸,冯玥枫,吴昊辰,俞志强,魏旭松,李海波,包洪兵,李丹,朱春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风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0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