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59982发布日期:2024-05-20 11:44阅读:14来源:国知局
甲醇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甲醇发动机。


背景技术:

1、目前,使用甲醇发动机的车辆在低温环境下运行时,且车辆冷启动时机油温度上升较慢,机油粘度大、流动性差,润滑能力下降,加剧零件磨损。具体原因如下:

2、1、低温环境下甲醇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析出的水蒸气凝附在气缸壁上,并与柴油中的含硫氧化物生成酸,引起腐蚀磨损。

3、2、低温环境下曲轴与连杆轴承的合金、轴瓦与轴颈等膨胀系数不同,导致配合间隙变小且不均匀,造成磨损增加。

4、3、传动系各总成的润滑油在低温环境下过度粘稠甚至凝固,导致其润滑能力变差,甚至失去润滑能力。由于车辆在较低环境温度下使用时仅依靠传动系工作产生的摩擦热量去加热润滑油,温升时间长,机件处于干摩擦或半干摩擦状态,使零件急剧磨损。同时,由于大多数甲醇发动机没有机油节温器,机油一直在散热,另外油底壳散热比较大,导致整个机油的温度在一个较低范围。这样,在北方寒冷地区,气温在-10℃以下冷启动有一定困难,当-40℃以下时,不经预热根本无法启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甲醇发动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甲醇发动机在低温环境下运行时导致其内部零件磨损严重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甲醇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本体;储油底壳,设置在发动机本体的下方;加热装置,加热装置设置在储油底壳内,以用于对缓存在储油底壳内的油液进行加热,加热装置包括涡流管和换热器,涡流管的热端与换热器连通,以用于向换热器内输送高温介质,换热器对油液进行加热;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储油底壳内油液的温度值;第一供气装置,第一供气装置与涡流管的进气口连通,以通过进气口向涡流管内通入气体。

3、进一步地,甲醇发动机还包括:曲轴箱通风系统,曲轴箱通风系统具有进气部,涡流管的冷端排气部和换热器的排气口均与进气部连通。

4、进一步地,甲醇发动机还包括:控制模块,与检测装置连接,在检测装置的温度检测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模块控制第一供气装置停止向涡流管内通入气体。

5、进一步地,甲醇发动机还包括:第一管路,第一供气装置通过第一管路与涡流管连通;第一控制阀,第一控制阀设置在第一管路上,以用于调整第一管路内气体的流速或者流量;或者,第一控制阀用于控制第一管路的通断状态。

6、进一步地,第一供气装置内存储压缩气体。

7、进一步地,加热装置为一个;或者,加热装置为多个,多个加热装置沿储油底壳的长度方向和/或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8、进一步地,检测装置为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储油底壳内;和/或,检测装置为一个;或者,检测装置为多个,多个检测装置沿储油底壳的长度方向和/或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9、进一步地,进气部与涡流管的冷端排气部和换热器的排气口均错开布置。

10、进一步地,甲醇发动机还包括:第二供气装置;中冷器,通过第二管路与第二供气装置连通,中冷器通过第三管路与曲轴箱通风系统的进气部连通;增压器,设置在第二管路上;第二控制阀,第二控制阀设置在第三管路上,以用于控制第三管路的通断状态。

11、进一步地,第二控制阀为电磁阀。

12、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甲醇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本体、储油底壳、加热装置、检测装置以及第一供气装置,储油底壳设置在发动机本体的下方。加热装置设置在储油底壳内,以用于对缓存在储油底壳内的油液进行加热,加热装置包括涡流管和换热器,涡流管的热端与换热器连通,以用于向换热器内输送高温介质,换热器对油液进行加热。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储油底壳内油液的温度值。第一供气装置与涡流管的进气口连通,以通过进气口向涡流管内通入气体。这样,在储油底壳内安装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能够对存储在储油底壳内的油液进行加热,进而避免甲醇发动机在低温环境下运行,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甲醇发动机在低温环境下运行时导致其内部零件磨损严重的问题,提升了甲醇发动机的运行可靠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甲醇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醇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甲醇发动机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醇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甲醇发动机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醇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甲醇发动机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醇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气装置(60)内存储压缩气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醇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为一个;或者,所述加热装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加热装置沿所述储油底壳(20)的长度方向和/或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醇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50)为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储油底壳(20)内;和/或,所述检测装置(50)为一个;或者,所述检测装置(50)为多个,多个所述检测装置(50)沿所述储油底壳(20)的长度方向和/或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甲醇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部(71)与所述涡流管(30)的冷端排气部(33)和所述换热器(40)的排气口(41)均错开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甲醇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甲醇发动机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甲醇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阀(160)为电磁阀。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甲醇发动机。甲醇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本体;储油底壳,设置在发动机本体的下方;加热装置,加热装置设置在储油底壳内,以用于对缓存在储油底壳内的油液进行加热,加热装置包括涡流管和换热器,涡流管的热端与换热器连通,以用于向换热器内输送高温介质,换热器对油液进行加热;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储油底壳内油液的温度值;第一供气装置,第一供气装置与涡流管的进气口连通,以通过进气口向涡流管内通入气体。本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甲醇发动机在低温环境下运行时导致其内部零件磨损严重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梁昌水,吴忠良,范明果,张倩,阚守旭,刘志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08
技术公布日:2024/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