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恒力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28138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恒力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发动机,特别是P形原理恒力发动机的发明。
为改变过去发动机那种仅限于能量转换工具的状况,当今应对能量的来源和利用方式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对原有利用能源的发动机,更应该进行一次全面的革新以至彻底的革命,从而使其成为创造能量的工具。原有主要发动机,无论是蒸汽机还是内燃机,虽然都能输出动力做功,但却都有其共同弱点1、都需要利用能源方可做功;2、由于废气的排放,从而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3、皆噪音较大。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需要任何能源而依靠其自身力的矛盾运动即可永远输出动力做功的发动机。
该机主要由十七个部件组成1、底盘,2、中转轴,3、固定筒,4、内动力杆,5、外动力杆,6、致动簧,7、滑动环,8、固定板(两个),9、内转杆,10、外转杆,11、万向节(两个),12、内转齿轮,13、外转齿轮,14、旋转轴(两个),15、外壳,16、制动轮,17、制动杆。
其装机过程、结构和


如下一、先将固定筒(3)固定在底盘(1)上,再将上下部分分别固定外动力杆(5)(伸至固定筒(3)外部下端)和内动力杆(4)(在固定筒(3)内部下端)的中转轴(2)安装在底盘(1)中间的轴承内。此为第一部分。
二、先将滑动环(7)装在致动簧(6)中,其次将两个固定板(8)分别固定在致动簧(6)的两端,再次将内转轩(9)和外转杆(10)的上端分别安装在滑动环(7)两端的轴承内并分别与两个固定板(8)固定为一体,最后将内转杆(9)和外转杆(10)的下端分别安装在内转齿轮(12)和外转齿轮(13)内部的万向节(11)上。这是第二部分。
将一、二两部分有机组合首先将制动杆(17)与制动轮(16)闭合,再将内转齿轮(12)中间的旋转轴(14)安装在内动力杆(4)的轴承内,然后将外转齿轮(13)旋转加力,待加至致动簧(6)外部的齿槽方向与其中心保持一致时,将致动簧(6)与固定筒(3)的弧形上缘紧紧啮合,再将外转齿轮(13)中间的旋转轴安装在外动力杆(5)的轴承内,最后把中转轴(2)的上端安装在外壳(15)上部中间的轴承并将外壳(15)的下端固定在底盘(1)上。这时,开启制动杆(7)和制动轮(16),此发动机就立即高速旋转并输出动力。
该机主要部件的比例1、致动簧(6)外端直径是内端直径的一倍;
2、致动簧(6)外端直径是固定筒(3)外端直径的三分之一,内端是固定筒(3)内径的三分之一;
3、内转齿轮(12)是固定筒下端内径的三分之一,外转齿轮是固定筒下端外径的三分之一。
如以上比例发生变化,直接影响输出动力的大小。
1、致动簧(6)与固定筒(3)上缘齿的啮合处成弧形,虽然给外转齿轮(13)加旋转力后使致动簧(6)的两端产生两个同样大小、方向相反的旋转力,但由于固定筒(3)上缘齿对致动簧(6)齿的啮合制约作用,从而使致动簧(6)只能保持滚动而不能滑动,这是致动簧(6)运动的唯一方式。停止给外转齿轮(13)加的旋转力后,它自然产生一种与所加旋转力同样大小但方向相反的推动力。这是此发动机运动的实质,也就是弧形原理所产生的重要作用。
2、由于外转齿轮(13)与外动力杆(5)的安装点是内转齿轮(12)与内动力杆(4)安装点到中转轴(2)长度的一倍,因而形成了一个杠杆原理。由于力臂长度的不同,所以,加在外转齿轮(13)上的旋转力变成的推动力在克服了内转齿轮(12)同样大小、方向相反的推动力后,尚可以节余二分之一的推动力,这部分推动力在克服了机械运动的损耗和摩擦力后,即是此发动机的输出动力。虽然外转齿轮(13)的旋转是释放原有所加旋转力的过程,但内转齿轮(12)由外转齿轮(13)所推动的同向旋转却又是一个不断加力的过程,此发动机正是通过这两个力的矛盾运动而旋转并输出动力的。只要这两个相互矛盾的力存在,此发动机就必然运转,而只要此发动机运转,就会永远保持这两个力的相互矛盾。此是杠杆原理新的应用方式。
弧形原理与杠杆原理的有机组合,就形成了P形原理。而内转杆(9)、外转杆(10)和内转齿轮(12)、外转齿轮(13)所占有的长度,则是弧形原理两端的延长。
与已有发动机相比,本机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不需要任何能源。
2、无任何环境污染。
3、噪音小。
权利要求
1.一种不需要任何能源而依靠其自身力的矛盾运动即可永远输出动力做功的发动机--P形原理恒力发动机,其结构为在底盘上安装差固定筒和中转轴,中转轴的上下部分分别固定着外动力杆(通向固定筒外部下端)和内动力杆(在固定筒内部下端),固定筒的弧形上缘安装着与其相啮合的致动簧,致动簧的内部装着滑动环,滑动环两端的轴承内分别安装着可以转动但与固定板固定为一体的内转杆和外转杆,内转杆和外转杆的下端分别安装在内转齿轮和外转齿轮内部的万向节上,内转齿轮和外转齿轮中间的旋转轴分别安装在内动力杆和外动力杆的轴承内。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是由致动簧(6)与固定筒(3)啮合所形成的弧形结构和由内转齿轮(12),外转齿轮(13)中间的旋转轴(14)分别与内动力杆(4)、外动力杆(5)的组合所形成的杠杆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结构和特征,其核心特征是由以上两种结构特征的有机组合所形成的P形结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关于P形原理恒力发动机的发明。该机的主要结构是在底盘安装着带有内、外动力杆的中转轴,另外固定着固定筒,固定筒上端的弧形边缘上安装着与其相啮合的致动簧,致动簧的两端分别与内、外转杆、内、外转齿轮、内外动力杆相接。先将内转齿轮中间的旋转轴与内动力杆相接后,再将外转齿轮旋转加力并与外动力杆相接,此发动机即可高速旋转并输出动力。此发动机可为发电机和其它机械提供动力。
文档编号F03G1/00GK1050429SQ9010415
公开日1991年4月3日 申请日期1990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1990年6月11日
发明者张祥生, 王学余, 张祥玉 申请人:张祥生, 王学余, 张祥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