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缸对置风冷四冲程汽油机空气-燃料混合气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30804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缸对置风冷四冲程汽油机空气-燃料混合气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摩托车工程技术领域。其实质是对现有750型摩托车用双缸对置风冷四冲程汽油机的一种改进。
现有750型双缸对置风冷四冲程汽油机的空气-燃料混合气供给装置采用双化油器结构,左右两缸各用一只化油器,在国内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化油器的加工精度一致性差,化油器的调整采用人工分别调整,因此两缸工作一致性差。双缸工作不均匀导致动力输出不平衡,两缸互相牵制,燃油消耗率高,排气污染大。
而且其所用化油器为简单平吸式机械法和平衡气压法联合节制燃油的化油器,其供油系统由主油系、怠速油系和启动加浓系组成。结构简单,难以满足发动机各种工况的需求。由于其不具备加速加浓系统,为满足车辆对加速性能的要求,只能采取加浓怠速油系的办法来部分满足。这种办法即不能完全保证车辆的加速性又增加了怠速时的油耗。同时由于这种化油器没有功率加浓系统所以部分负荷工况时燃油消耗过高。
由此可见,现有双缸对置风冷四冲程汽油机空气-燃料混合气供给装置不能完全满足发动机各种工况对空气-燃料混合气的需要。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第92222055.7号公开了一种新的双缸对置风冷四冲程汽油机空气-燃料混合气供给装置,该装置采用单化油器结构,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但由于化油器距发动机缸体较远,进气歧管温度较低,燃油雾化率不高,空气-燃料混合气混合不够充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完善双缸对置风冷四冲程汽油机空气-燃料混合气供给装置以克服现有系统存在的不足,提高双缸对置风冷四冲程汽油机的性能,降低燃油消耗,减少排气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在92222055.7号专利实施单化油器结构的基础上采用自然增压复式进气道装置,即利用车体迎风面风压来增加进气系统压力并采用主、付双重进气道系统。同时利用PTC电热元件或电热丝对进气歧管加热,使燃料充分雾化燃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加以说明在进气歧管1与化油器2连接处A设置电加热元件3。该电加热元件3为一峰窝状PTC电热陶瓷片或一网状电热丝,当未完全雾化的燃料液滴遇到电加热元件3时,在高温的作用下迅速蒸发汽化,与空气充分混合。提高了燃烧效率。
在进气歧管1分叉处B设置付节气门4,在付节气门4与电加热元件3之间C和发动机汽缸进气口D之间设置付进气歧管5和6。进气歧管5、6的截面为进气歧管1的1/4-1/6。
付节气门4由油门转把控制,利用原双化油器装置的另一条油门线,并调整出一段适当的间隙,使其与主节气门保持一定的滞后距离。
当发动机工作于中、小负荷时,付节气门关闭,进气歧管1不工作,进气歧管5和6构成付进气道,因其截面小于主进气歧管1,所以其混合气流速大大提高,而且付进气道的出口位于汽缸进气口一侧,其气体流向接近汽缸切向,混合气进入汽缸后形成强烈的涡流,使混合气燃烧速度大大加快,利于稀混合气的燃烧。当发动机工作于大负荷工况时,付节气门4完全打开,主付进气歧管同时工作,其工作方式与通常方式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在采用上述措施后,在发动机的迎风面,如下风挡即腿部挡风板处,设置喇叭口状进风口7,利用迎风面的风压增加空气进气压力,以提高进气效率,增加功率,进一步提高燃料利用率。
在左侧汽缸后部原化油器安装位置的空间,设置一空气集热器8,利用转换阀门9将流经汽缸散热片的热空气导入进气导管10,以提高进气温度,增强雾化效果,提高燃料利用率。
该装置在夏季气温高时使用自然增压系统,在冬季气温低时可使用热风进气系统,其转换通过阀门9来控制。
图中11为空气滤清器。
本实用新型装置最低等速油耗与现有装置对比实验如下国家标准≤6L/100KM原机标准装置5·9L/100KM92222055.7号专利装置4·42L/100KM本实用新型装置3·76L/100KM本实用新型装置明显降低了双缸对置风冷四冲程汽油机的燃料消耗,提高了燃料利用率,降低了排气污染。
权利要求1.一种双缸对置风冷四冲程汽油机空气-燃料混合气供给装置,采用主、付双重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在主进气歧管中设置付节气门,在化油器与发动机汽缸进气口之间设置付进气歧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燃料混合气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迎风面设置喇叭口状进气口,通过进气管与空气滤清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燃料混合气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左发动机后方设置空气集热器,通过进气管与空气滤清器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燃料混合气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进气歧管与化油器连接处设置PTC电加热元件。
专利摘要用于双缸对置风冷四冲程汽油机的空气-燃料混合气供给装置,属于汽车摩托车工程技术领域。其实质是对现有750摩托车发动机的一种改进。其特点是采用单化油器加自然增压复式双重进气歧管,即利用车体迎风面风压来增加进气系统压力并采用主、副双重进气歧管。发动机在大负荷工况和中、小负荷工况时分别使用主、副进气歧管进气。同时利用电热元件对进气歧管加热,使燃料充分雾化燃烧。从而降低了燃料消耗和排气污染。
文档编号F02M31/02GK2163240SQ93203298
公开日1994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1993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1993年2月22日
发明者韩聪 申请人:韩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