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内燃机排气废热制冷的制冷装置的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33467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利用内燃机排气废热制冷的制冷装置的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冷装置的发生器,特别是一种利用内燃机排气废热制冷的发生器。
现有制冷技术中,吸收——扩散式制冷的特点之一,是整个制冷装置基本上是热交换器的组合体,它完全投有运动部件,也不需要机械能,只要向产生液氨蒸气的发生器提供适当的热能,即能使系统内的制冷剂NHa(氨)吸收剂H2O(水)和中性气体H2(氢),不断往复循环流动,经过放热和吸热过程,而产生制冷效果。尽管吸收——扩散式制冷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工作时无噪音、不易损坏、寿命长的优点,但存在着制冷效率低、性能、速度和使用不如压缩式制冷技术而很少采用。
以内燃机为动力的交通工具,如汽车、轮船等,在工作状态时,排气管排出的废气温度很高,一般在150℃-200℃,这部份废气的热量,既得不到充分利用,浪费能源,又污染环境,而且排气管周围的高温区恶化车船的局部环境。而汽车、轮船中使用的空调装置,按现有技术可行程度,大多采用以机械能为动力的压缩制冷,压缩机作功时,消耗主动力,减少驱动力。由于压缩制冷系统不能以热能为动力,尽管内燃机排出的废气还有很高的温度,但将此热能转换成机械能作压缩机动力,显然是不现实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扩散——吸收式制冷机只需向系统中发生器提供适当热能,就能产生制冷效果的特点,提供一种利用内燃机排气管废热制冷的制冷装置的发生器。
为达上述目的,在有上、下连接口的茧状容器内,设置有许多平行管状通道的热交换器,管状通道之间,间隔设置定位板,二端集束成单管进出通道穿过容器壁,露出容器外,茧状容器外壁包裹保温材料的保温层。
采取以上方案后,该发生器的容器上下连接口连接在扩散——吸收制冷系统内,容器内是制冷剂浓氨水溶液,当热交换器进出通道连接在排气管上后,排气管内高温废气通过热交换器对容器内的浓氨水进行加热后排放,浓氨水溶液被加热蒸发,从容器的上口进入制冷系统的汽水分离器、冷凝器、蒸发器,氨蒸气在蒸发器突降制冷后,被汽水分离器和吸收器里的水、稀氨溶液吸收,流回发生器的下口,如此循环往复,发生器内的浓氨溶液,被进入热交换器的排气管排出的高温废气加热蒸发,达到制冷效果。冷源可以使用在车船的空调装置上,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节能等特点。
图面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1所示的发生器,容器[1]中设置有许多管状通道[3]的热交换器,热交换器与容器内壁存有间隔,管状通道[3]之间分段布置定位板[2],管状通道在二端,集束在漏斗状的进出通道[4]上,通道[4]穿过容器壁,露出容器外,通道与容器壁连接处焊接密封,通道端口连接法兰圈便于与排气管连接,容器[1]顶和底部的位置上分别有进口[5],出口[6],进出口端部亦有法兰圈,便于与制冷系统管道连接。容器[1]的外壁包裹以石棉、膨胀珍珠岩保温材料的保温层[7]。实施例发生器,其容器和热交换器以铸铁、铸铁管等与氨不起化学反应的材料制取。
权利要求1.一种利用内燃机排气废热制冷的制冷装置的发生器,其特征在于顶部和底部有进出口[5]、[6]的容器[1]内,设置有许多管状通道[3]的热交换器,管状通道的两端集束成单管通道[4]穿过容器壁,露出容器外,容器进出口与扩散——吸收式制冷系统管道连接,热交换器通道与内燃机排气管相接,容器外壁包裹保温材料的保温层[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生器,其特征在于管状通道[3]之间设置散热定位板[2]。
专利摘要一种利用内燃机排气废热制冷的制冷装置的发生器,茧状容器内设置有许多管状通道的热交换器,容器顶部和底部有进出口,与吸收-扩散式制冷系统管道连接,热交换器的管状通道在二端集束成单管进出通道,穿过容器壁露出容器外,与内燃机排气管连接,容器外壁包裹保温材料。本实用新型的发生器可以利用排气管废热,蒸发容器内制冷介质液氨达到制冷效果,用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车、船空调冷源,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节能的特点。
文档编号F01N5/00GK2271613SQ9521660
公开日1997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1995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1995年6月30日
发明者应国华, 张小土 申请人:应国华, 张小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