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发电节水增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36280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力发电节水增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力发电装置,尤其是一种水力发电节水增能装置。
目前现有的水力发电装置,利用水位差压力驱动叶轮运转,叶轮运转后带动变速装置驱动发电机组运转发电,该装置使水力资源得以利用,造福于人民。但是,它的缺点是不能充分地利用水能,还有部分水能被白白地浪费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力发电节水增能装置,更有效地利用水能,使其具有更大的发电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叶轮通过键销配在圆锥形轴上,轴的上下端配有轴承、轴承座等支撑装置,轴的上端将动力输送给变速装置,发电装置,其特点是叶轮配在蜗壳的中心孔中,蜗壳的中心孔孔壁在垂直方向上设有2-10层在圆周上均匀分布的出水孔,出水孔中心线与蜗壳中心孔孔壁内圆周相交点,该点与蜗壳中心孔圆心的连线相交成10°-80°,使得水从出水孔喷射驱动叶轮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蜗壳内壁形状呈蜗壳状,外壁周边设有螺栓孔,外壁、上下底与中心孔孔壁构成环形进水腔,进水腔左上角设有进水口。
所述水力发电节水增能装置其另一特点是叶轮由数个叶片组成,叶轮长度大于蜗壳高度,直齿大部分配于蜗壳中心孔内,两端超出部分的最外端为斜齿,在叶轮的两端顶部配有与叶轮外圆直径相等的封板。
所述水力发电节水增能装置其又一特点是出水孔的进水口经大于出水口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由于采用蜗壳形水腔,即利用高压泵内腔设计原理,充分利用了水能;其次由于进水孔的进水口径大于出水口径,使具有一定水位高度的水进入水腔后,水压进一步增强;再其次由于将叶轮两端超出蜗壳部分设计为斜齿并封顶,改变了水的流动方向成一定角度排出,同时产生推力,使叶轮更加速运转。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图1为图2的B-B向剖面视图;图2为
图1的A-A向剖面视图。

图1、图2所示,蜗壳4内壁形状呈蜗壳状,蜗壳4内经为4m,蜗壳4的中部设有内径为2m的中心孔,孔壁15的壁厚为10cm,外壁、上下底与孔壁15构成环形进水腔5,进水腔5高1.2米,进水腔5左上角设有与水腔横截面相对应的进水口26。蜗壳4的中心孔孔壁15在垂直方向设有5层每层在圆周上均匀分布40个出水孔6,出水孔6中心线与蜗壳4中心孔孔壁15内圆周相交点,该点与蜗壳4中心孔圆心的连线相交成45°,出水孔6的进水口径为7cm,出水口径为5cm,蜗壳4壁厚2cm,在其外壁周边上设有螺栓孔2;叶轮27外圆直径为1.8m,长为1.4m,为了减轻叶轮27的自重,在保证叶片、上下端与轴9键销11配合的强度下,制成内空。叶轮27外圆周上均匀分布40个叶片,叶片齿高15cm,齿厚5cm,叶轮27中间大部分为直齿,上下两端各长5cm由直齿8过渡制成为45°的斜齿7,在叶轮27的两端顶部配有与叶轮外圆直径相等的封板13,这样能改变水的流动方向使其成一定角度排出,同时产生圆周推力使叶轮27沿逆时针方向更加速运转;轴9与叶轮27配合部分为上端直径小于下端直径,轴9与叶轮27上下端孔相配合处制有销槽,配有键销11,轴9的上下端按现有技术固定在支架上的轴承20、轴承座22上,轴9的上端将动力输送给变速装置、发电装置;底座16用钢筋水泥混凝土制成,螺栓3分别根据蜗壳4上的螺栓孔2和轴承座22的螺栓孔的位置预埋在底座16上,底座16呈“凹”字形,其凸出部位将蜗壳4通过螺栓孔2用螺母1固定在底座16上,底座16其凹下部位,用于固定轴承座22;为防止漏水,在叶轮27与封板13之间、在端盖18与轴承座22之间配有密封垫19。
权利要求1.一种水力发电节水增能装置,由叶轮(27)、轴(9)及轴(9)上下端的支撑装置、变速装置、发电装置组成,其特征在于叶轮(27)配在蜗壳(4)的中心孔中,蜗壳(4)的中心孔孔壁(15)在垂直方向上设有2-10层在圆周上均匀分布的数个出水孔(6),出水孔(6)中心线与蜗壳(4)中心孔孔壁(15)内圆周相交点,该点与蜗壳(4)中心孔圆心的连线相交成10°-80°,使得水从出水孔(6)喷射驱动叶轮(27)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蜗壳(4)内壁形状呈蜗壳状,外壁周边设有螺栓孔(2),外壁、上下底与孔壁(15)构成环形进水腔(5),进水腔(5)左上角设有进水口(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力发电节水增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叶轮(27)由数个叶片组成,叶轮(27)整个长度大于蜗壳(4)高度,直齿(8)大部分配于蜗壳(4)中心孔内,两端超出部分的最外端为斜齿(7),在叶轮(27)的两端顶部配有与叶轮外圆直径相等的封板(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力发电节水增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出水孔(6)的进水口径大于出水口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力发电节水增能装置,其特点是:叶轮(27)配在蜗壳(4)的中心孔中,其孔壁(15)上均匀分布若干个成一定角度出水孔(6),蜗壳(4)的外壁、上下底与孔壁(15)构成环形进水腔(5),其左上角没有进水口(26)。本装置利用高压泵内腔设计原理,充分利用了水能,加之出水孔(6)进水口径大于出水口径,使具有一定水位高度的水进入进水腔(5)后,水压进一步增强,驱动叶轮(27)高速运转。
文档编号F03B1/00GK2315323SQ9723605
公开日1999年4月21日 申请日期1997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1997年5月13日
发明者尹恒银 申请人:尹恒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