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轮发电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78343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轮发电机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轮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发电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发电的动力逐步多样化,不仅可以利用燃气、风力、水力、太阳能等多种动力发电,还可以利用燃气和蒸汽联合发电。
[0003]现有技术中,50MW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可以通过燃气和蒸汽联合发电。然而,本申请实用新型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采用的余热锅炉均为单压余热锅炉,即余热锅炉只有一个高压汽包,只能产生一种参数的蒸汽,其蒸汽参数约为:高压主汽压力:3.52MPa、温度:440°C、流量:100t/h,为此单压余热锅炉配套的汽轮机发电负荷较小,其额定出功率较低,甚至不足20MW,造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综合效率较低。
[0004]可见,现有技术中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存在综合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轮发电机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综合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提高综合效率。
[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轮发电机组,应用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所述汽轮发电机组包括:
[0007]双压余热锅炉;
[0008]蒸汽轮机,与所述双压余热锅炉相连;
[0009]发电机,与所述蒸汽轮机相连;
[0010]凝汽器,与所述蒸汽轮机相连;
[0011]其中,当双压余热锅炉被加热产生次高压蒸汽和低压蒸汽、所述蒸汽轮机开启时,所述次高压蒸汽和所述低压蒸汽推动蒸汽轮机做功,蒸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蒸汽轮机将做完功的蒸汽排入所述凝汽器冷却。
[0012]可选的,所述汽轮发电机组还包括:汽轮机旁路系统,用于将所述蒸汽轮机与所述凝汽器相连;
[0013]其中,当所述蒸汽轮机未开启时,所述次高压蒸汽和所述低压蒸汽通过所述汽轮机旁路系统排入所述凝汽器凝结成水。
[0014]可选的,所述汽轮发电机组还包括:抽气器,与所述凝汽器相连;所述抽气器用于在蒸汽轮机的排汽口和凝汽器的蒸汽空间形成真空。
[0015]可选的,所述次高压蒸汽的参数具体为:高压主汽压力:6.0MPa,温度:530°C,流量:72t/h ;所述低压蒸汽的参数具体为:低压主汽压力:0.8MPa,温度:230°C,流量:
10.4t/ho
[0016]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17]通过为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提供双压余热锅炉、蒸汽轮机、发电机及凝汽器,使得双压余热锅炉内被加热后产生的次高压蒸汽和低压蒸汽输入蒸汽轮机,次高压蒸汽和低压蒸汽一起推动蒸汽轮机做功,蒸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从而增大了蒸汽轮机的负荷及动力输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综合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提高了综合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轮发电机组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为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提供双压余热锅炉、蒸汽轮机、发电机及凝汽器,使得双压余热锅炉内被加热后产生的次高压蒸汽和低压蒸汽输入蒸汽轮机,次高压蒸汽和低压蒸汽一起推动蒸汽轮机做功,蒸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从而增大了蒸汽轮机的负荷及动力输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综合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提高了综合效率。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主要实现原理、【具体实施方式】及其对应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进行详细的阐述。
[0022]实施例
[0023]请参考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轮发电机组,应用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所述汽轮发电机组包括:
[0024]双压余热锅炉I ;
[0025]蒸汽轮机2,与所述双压余热锅炉I相连;
[0026]发电机3,与所述蒸汽轮机2相连;
[0027]凝汽器4,与所述蒸汽轮机2相连;
[0028]其中,当双压余热锅炉I被加热产生次高压蒸汽和低压蒸汽,所述蒸汽轮机2开启时,所述次高压蒸汽和所述低压蒸汽推动蒸汽轮机2做功,蒸汽轮机2带动发电机发电,蒸汽轮机2将做完功的蒸汽排入所述凝汽器4冷却。
[0029]本申请实施提供的汽轮发电机组具体可以应用于50MW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请参考图2,双压余热锅炉I还与燃气轮机和烟囱相连;燃气轮机与燃机发电机和空气过滤器相连;燃机发电机与煤气压缩机相连;煤气压缩机与煤气冷却器和电除尘器相连;电除尘器与高气-氮气混合器相连;高气-氮气混合器与高气-焦气混合器相连。其中,高气-焦气混合器用于混合输入的高炉煤气和增热值焦炉煤气,高气-氮气混合器用于混合减热值氮气和高气-焦气混合器混合后的气体,高气-氮气混合器混合输出的气体经电除尘器除尘后输出至煤气压缩机,经煤气压缩机压缩后的气体用于推动燃气轮机做功,从而带动燃机发电机发电。
[0030]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燃气轮机产生并排出的气体余热还可用于对双压余热锅炉I进行加热,在由烟囱排出。双压余热锅炉I被加热后能够产生两种参数不同的蒸汽:次高压蒸汽和低压蒸汽,用于增大与双压余热锅炉I相连的蒸汽轮机2的负荷。其中,双压余热锅炉I产生的次高压蒸汽的参数具体可以为:高压主汽压力:6.0MPa,温度:530°C,流量:72t/h ;双压余热锅炉I产生的所述低压蒸汽的参数具体可以为:低压主汽压力:0.SMPaj^度:230°C,流量:10.4t/ho
[003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汽轮发电机组还包括:汽轮机旁路系统,用于将蒸汽轮机2与凝汽器4相连。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当所述蒸汽轮机2未开启时,双压余热锅炉I产生的所述次高压蒸汽和所述低压蒸汽通过所述汽轮机旁路系统排入所述凝汽器4凝结成水。当所述蒸汽轮机2开启时,双压余热锅炉I产生的次高压蒸汽和低压蒸汽输出至蒸汽轮机2,并推动蒸汽轮机2做功从而带动发电机3发电。
[0032]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汽轮发电机组还包括:抽气器,与所述凝汽器4相连;所述抽气器用于在蒸汽轮机2的排汽口和凝汽器4的蒸汽空间形成真空,使得经过蒸汽轮机2最后级的蒸汽做完功后排入凝汽器4,排汽在微负压下被冷却。
[0033]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汽轮发电机组中不仅通过燃气轮机带动燃机发电机发电,还通过蒸汽轮机2带动发电机3发电,并且蒸汽轮机2通过次高压蒸汽和低压蒸汽推动做功,提高了余热锅炉的当量热效率,使蒸汽轮机2负荷能提高3丽以上,进而提高了 50丽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综合效率。
[0034]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如下技术效果:
[0035]通过为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提供双压余热锅炉、蒸汽轮机、发电机及凝汽器,使得双压余热锅炉内被加热后产生的次高压蒸汽和低压蒸汽输入蒸汽轮机,次高压蒸汽和低压蒸汽一起推动蒸汽轮机做功,蒸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从而增大了蒸汽轮机的负荷及动力输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综合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提高了综合效率。
[0036]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0037]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主权项】
1.一种汽轮发电机组,应用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轮发电机组包括: 双压余热锅炉; 蒸汽轮机,与所述双压余热锅炉相连; 发电机,与所述蒸汽轮机相连; 凝汽器,与所述蒸汽轮机相连; 其中,当所述双压余热锅炉被加热产生次高压蒸汽和低压蒸汽,所述蒸汽轮机开启时,所述次高压蒸汽和所述低压蒸汽推动所述蒸汽轮机做功,所述蒸汽轮机带动所述发电机发电,所述蒸汽轮机将做完功的蒸汽排入所述凝汽器冷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轮发电机组还包括:汽轮机旁路系统,用于将所述蒸汽轮机与所述凝汽器相连; 其中,当所述蒸汽轮机未开启时,所述次高压蒸汽和所述低压蒸汽通过所述汽轮机旁路系统排入所述凝汽器凝结成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轮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轮发电机组还包括:抽气器,与所述凝汽器相连;所述抽气器用于在蒸汽轮机的排汽口和凝汽器的蒸汽空间形成真空。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轮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次高压蒸汽的参数具体为:高压主汽压力:6.0MPa,温度:530°C,流量:72t/h ;所述低压蒸汽的参数具体为:低压主汽压力:0.8MPa,温度:230°C,流量:10.4t/h。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轮发电机组,应用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该汽轮发电机组包括:双压余热锅炉;蒸汽轮机,与所述双压余热锅炉相连;发电机,与所述蒸汽轮机相连;凝汽器,与所述蒸汽轮机相连;其中,当双压余热锅炉被加热产生次高压蒸汽和低压蒸汽,所述蒸汽轮机开启时,所述次高压蒸汽和所述低压蒸汽推动蒸汽轮机做功,蒸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蒸汽轮机将做完功的蒸汽排入所述凝汽器冷却。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提供双压余热锅炉使得双压余热锅炉内被加热后产生的次高压蒸汽和低压蒸汽输入蒸汽轮机,从而增大了蒸汽轮机的负荷及动力输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综合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提高了综合效率。
【IPC分类】F01D15-10
【公开号】CN204386668
【申请号】CN201420831419
【发明人】彭珍, 李斌, 崔合群, 王志永, 杜斌, 徐迎超
【申请人】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10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