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态气液混合的碳化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71485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静态气液混合的碳化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合成纳米碳酸钙设备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静态气液混合的碳化反应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于合成纳米碳酸钙的设备主要是间歇鼓泡式搅拌反应器。该反应器设备结构简单,在碳化时窑气从底部进入,通过机械搅拌使气液混合均匀生成纳米碳酸钙。但这种设备反应时需要机械搅拌,能耗高,工艺条件较难控制,产品粒径分布不均匀。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静态气液混合的碳化反应器,结构设计合理,不需要机械搅拌,能耗较低,工艺条件易于控制,加工出来的产品粒径分布均匀。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静态气液混合的碳化反应器,包括外壳及安装于外壳内的内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顶部中心及一侧分别开有废气排放口、氢氧化钙浆料进料口,所述的外壳底部设有碳酸钙浆料出料口,所述的内筒内自下至上叠加有多个静态气液混合芯体,内筒底部的静态气液混合芯体下方安装有伞形气体分布器,有窑气进气管从外壳外伸入到伞形气体分布器的下方,窑气进气管的出气口正对伞形分布器。所述的静态气液混合的碳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筒的直径是外壳直径的 2/3 1/2。所述的静态气液混合的碳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静态气液混合芯体由矩形板和多个圆弧形叶片组成,其中矩形板的长略小于内筒的直径,高度为l(Tl5cm,多个圆弧形叶片分别向前后折成4(Γ50°。所述的静态气液混合的碳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伞形气体分布器安装在内筒的底部,距离外壳底部上方25 35 Cm。所述的静态气液混合的碳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筒高度离反应器的顶部为60 80 cm。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在内筒有多个静态气液混合芯体叠加而成,当窑气从内筒底部的伞形气体分布器进入内筒时,在静态气液混合芯体的作用下,形成旋涡,强化气液混合,利于窑气的碳化吸收,加速碳化过程。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间歇鼓泡式搅拌反应器需要机械力搅拌才能使气液混合,节省能耗。本实用新型随着窑气流量的增大而强化气液混合效果,避免了一般的搅拌式反应器随着窑气流量增大而降低混合效果的现象,从而使气体吸收更完全,碳化的粒子更均匀。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参见图1,静态气液混合 的碳化反应器,包括外壳I及安装于外壳I内的内筒2,外壳I顶部中心及一侧分别开有废气排放口 3、氢氧化钙浆料进料口 4,外壳I底部设有碳酸钙浆料出料口 5,内筒2内自下至上叠加有多个静态气液混合芯体6,内筒2底部的静态气液混合芯体6下方安装有伞形气体分布器7,有窑气进气管8从外壳I外伸入到伞形气体分布器7的下方,窑气进气管8的出气口正对伞形分布器7。内筒2的直径是外壳直径的2/3 1/2。静态气液混合芯体6由矩形板6-1和多个圆弧形叶片6-2组成,其中矩形板的长略小于内筒的直径,高度一般为l(Tl5cm,多个圆弧形叶片分别向前后折成4(Γ50°,多个圆弧形叶片的数量为4个最佳。伞形气体分布器7安装在内筒的底部,距离外壳I底部上方25 35 cm。内筒2高度离反应器的顶部为6(T80 cm。
权利要求1.一种静态气液混合的碳化反应器,包括外壳及安装于外壳内的内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顶部中心及一侧分别开有废气排放口、氢氧化钙浆料进料口,所述的外壳底部设有碳酸钙浆料出料口,所述的内筒内自下至上叠加有多个静态气液混合芯体,内筒底部的静态气液混合芯体下方安装有伞形气体分布器,有窑气进气管从外壳外伸入到伞形气体分布器的下方,窑气进气管的出气口正对伞形分布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态气液混合的碳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筒的直径是外壳直径的2/3 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态气液混合的碳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静态气液混合芯体由矩形板和多个圆弧形叶片组成,其中矩形板的长略小于内筒的直径,高度为l(Tl5cm,多个圆弧形叶片分别向前后折成40 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态气液混合的碳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伞形气体分布器安装在内筒的底部,距离外壳底部上方25 35 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态气液混合的碳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筒高度离反应器的顶部为6(T80 cmo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静态气液混合的碳化反应器,包括外壳及安装于外壳内的内筒,外壳顶部中心及一侧分别开有废气排放口、氢氧化钙浆料进料口,外壳底部设有碳酸钙浆料出料口,内筒内自下至上叠加有多个静态气液混合芯体,内筒底部的静态气液混合芯体下方安装有伞形气体分布器,有窑气进气管从外壳外伸入到伞形气体分布器的下方,窑气进气管的出气口正对伞形分布器。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在内筒有多个静态气液混合芯体叠加而成,当窑气从内筒底部的伞形气体分布器进入内筒时,在静态气液混合芯体的作用下,形成旋涡,强化气液混合,利于窑气的碳化吸收,加速碳化过程,节省能耗,碳化的粒子更均匀。
文档编号B82Y40/00GK202829613SQ201220434629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9日
发明者顾庆雷, 徐宇坤, 顾宗军, 高健健, 倪伯祥, 张长来, 曹继勇, 徐建林, 陶沈杰, 张小桐 申请人:池州凯尔特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