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金属生产用电解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74631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稀土金属生产用电解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解槽,具体说涉及一种稀土金属生产用电解槽。
背景技术
我国有丰富的稀土金属资源,其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80%以上。但是我国稀土金属生产所用的电解槽,长期以来没有专业生产厂家。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稀土工业的飞速发展,国内出现了制造稀土金属生产用的电解槽的企业。现有稀土金属生产用的电解槽均以石墨电极经加而成,而石墨电极主要是用于电弧炉生产,其颗粒大,气孔率高,孔隙大,用于加工的电解槽容易渗漏。除此以外,目前,国内有的石墨电解槽生产厂家采用金属衬里,使其具有抗氧化性能,然而渗漏的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因此,解决目前稀土金属生产用电解槽存在的问题,引起广大科技人员普遍地关注,并已成为攻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稀土金属生产用电解槽,以消除所述的电解槽渗漏等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稀土金属生产用电解槽,其特征在于它是以石墨碎、磷片石墨为原料,以中温煤沥青为粘接剂;所述的石墨碎与磷片石墨的质量之和为100份,其中石墨碎与磷片石墨质量之比为91.5∶8.5~90.0∶10.0;粘接剂中温煤沥青用量为上述原料用量之和的25%;所述的原料经破碎、部分磨粉、筛分后,其粒径组成和分布为1mm≤粒径<2mm的为9%,0.5≤粒径<1mm的为11%,0.075mm≤粒径<0.5mm为45%,其余为0.05mm以下的颗粒(不同粒径的原料之和为100)。该电解槽用下述方法制得上述原料于130~140℃下,经干、湿捏混后,将湿捏混料加至模具中,并施以0.15Mpa压力,并振动成型3~5分钟,再于导燃窑内焙烧至少320小时;初始用1~4小时加热升温至100℃后,以每8小时8~15℃的升温速度,升温至550±10℃,再以每8小时50~80℃的升温速度,升温加热到860±10℃。
一种稀土金属生产用电解槽的制造方案,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过程组成(1)配料以石墨电极加工过程中余料石墨碎、磷片石墨为原料,以中温煤沥青为粘接剂;所述的石墨碎与磷片石墨的质量之和为100份,其中石墨碎与磷片石墨质量之比为91.5∶8.5~90.0∶10.0;粘接剂中温煤沥青用量为上述原料总用量的25%;所述的原料经粉碎后,其粒径组成为1mm≤粒径<2mm的为9%,0.5mm≤粒径<1mm的为11%,0.075mm≤粒径<0.5mm为45%,其余为0.075mm以下的颗粒;(2)混捏将上述的原料加到混捏锅内,于130~140℃下干捏混10~20分钟;然后加入上述需要量的粘接剂中温煤沥青,湿捏混40~45分钟;(3)压制成型将上述步骤(2)得到的湿捏混料加至模具中,对其施加0.15Mpa的压力,并振动成型3~5分钟。
(4)将上述步骤(3)压制成型的中间产品,置于导燃窑内焙烧至少320小时。初始用1~4小时加热升温至100℃后,以每8小时8~15℃的升温速度升温至550±10℃,再以每8小时50~80℃的升温速度,升温加热到860±10℃。如此至少经过320小时的焙烧。
本发明稀土金属生产用电解槽在加工过程中,其模压成型产品于导燃窑内焙烧过程,初始用1~4小时加热升温至100℃后,每8小时升温速度控制为8~15℃,至温度达到550±10℃(在此以前升温速度较缓慢)后,再以每8小时50~80℃升温速度,加热升温到860±10℃为止;从初始加热升温到温度达到860±10℃时,至少焙烧320小时,以防止中温煤沥青挥发快,导致产品破裂。
经上述步骤制得的稀土金属生产用电解槽,装水后放置24小时无渗漏,视为合格。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技术进步和积极效果1)所用的原料粒径小,气孔率低,制得的电解槽,经检验未发现渗漏。
2)省去了石墨化加工过程,简化了工艺,可节省大量能源。
3)节省原材料。
4)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稀土金属生产用电解槽进一步说明如下实施例1称取91.5公斤的石墨电极加工过程中余料-石墨碎、8.5公斤的磷片石墨(天然矿物质),混合后经破碎机破碎、部分磨粉、筛分得到1mm≤粒径<2mm的为9公斤,0.5≤粒径<1mm的为11公斤,0.075mm≤粒径<0.5mm为45公斤,0.075mm斤以下为35公斤。将前述原料加至混捏锅中,于130℃下干混捏10分钟中,加入25公斤的中温煤沥青,再于130℃下湿混捏40分钟。将前面经湿混捏制得的湿混料,放置模具内施压0.15Mpa的压力,并振动成型3分钟;制得的中间产品置于导燃窑内至少焙烧320小时。初始升温用4小时加热升温至100℃后,以每8小时8~15℃的升温速度升温至560±10℃后(见表1为559℃);再以每8小时50~80℃的升温速度,升温加热到860±10℃(最终焙烧温度不能低于850℃,表1为869℃;具体分步分段升温情况见下表);如此至少经过320小时(见表1实际为324小时)的焙烧,降到常温后,除去电解槽内的残渣,便得到稀土金属生产用电解槽。
实施例2称取90公斤的石墨电极加工过程中余料石墨碎、10公斤的磷片石墨,混合经破碎机破碎、部分磨粉、筛分,得到1mm≤粒径<2mm的为9公斤,0.5≤粒径<1mm的为11公斤,0.075mm≤粒径<0.5mm为45公斤,0.075mm斤以下为35公斤。将前述原料加至混捏锅中,于140℃下干混捏20分钟中;加入25公斤的中温煤沥青,再于140℃下湿混捏45分钟。将前面经湿混捏制得的湿混料放置模具内施压0.15Mpa的压力,并振动成型5分钟;制得的中间产品置于导燃窑内至少焙烧320小时。初始升温用2小时(见表2)加热升温至100℃后,用每8小时8~15℃的升温速度升温至550±10℃(见表2为541℃)后;再以每8小时50~80℃的升温速度升温,升温加热到860±10℃(最终焙烧温度不能低于850℃,见表2为851℃;具体分步分段升温情况见下表)。如此至少经过320小时(见表2为322小时)的焙烧后,降到常温后,除去电解槽内的残渣,便得到稀土金属生产用电解槽。
实施例3称取91公斤的石墨电极加工过程中余料石墨碎、9公斤的磷片石墨,混合后经粉碎机粉碎、部分磨粉、筛分,得到1mm≤粒径<2mm的为9公斤,0.5≤粒径<1mm的为11公斤,0.075mm≤粒径<0.5mm为45公斤,0.075mm斤以下为35公斤。将前述原料加至混捏锅中,于135℃下干混捏15分钟中,加入25公斤的中温煤沥青,再于135℃下湿混捏45分钟。将前面经湿混捏制得的湿混料,放置模具内施压0.15M的压力,并振动成型4分钟,制得的中间产品置于导燃窑内至少焙烧320小时。初始升温用1小时加热升温至100℃后,用每8小时8~15℃的升温速度,升温至550±10℃(见表3实际为540℃)后;再以每8小时50~80℃的升温速度,升温加热到860±10℃(最终焙烧温度不能低于850℃,见表3为850℃ 具体分步分段升温情况见下表)。如此至少经过320小时(见表3为321小时)的焙烧后,降到常温后,除去电解槽内的残渣,便得到稀土金属生产用电解槽。
这里应当说明的是分步是指在550±10℃以前和以后的升温(即550±10℃以前为第1步;550±10℃以后为第2步);分段是指在550±10℃以前和以后,每8小时升温速度(℃/8小时;初始升温速度以℃/1小时计除外)。所说的每8小时包括升到所控制的温度值后的衡温时间。这里所说的分段以每8小时升温值计,主要考虑企业实行“三、八”班(每日24小时,每班8小时,三个班轮换连续化生产)生产制。
下表给出实施例1~3模压成型产品,于导燃窑中焙烧及升温情况每步共升温值(℃)和所用的时间(小时),同时又给出了每步的分段升温速度,除初始升温至100℃以每小时计外,均以每8小时升温值计。例如8℃/8小时表示8小时升温8℃(包括升温至8℃后的衡温时间在内);8℃/8小时×2表示以8℃/8小时的速度升温共进行了2次。
表1.实施例1模压成型产品于导燃窑中焙烧及升温情况

表2.实施例2模压成型产品于导燃窑中焙烧及升温情况


表3.实施例3模压成型产品于导燃窑中焙烧及升温情况

以上仅仅是通过举例来进一步说明实施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并非穷举,也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稀土金属生产用电解槽,其特征在于它是以石墨电极加工过程中余料石墨碎、磷片石墨为原料,以中温煤沥青为粘接剂;所述的石墨碎和磷片石墨的质量之和为100份,其中石墨碎与磷片石墨质量之比为91.5∶8.5~90.0∶10.0;粘接剂中温煤沥青用量为上述原料用量之和的25%;所述的原料混合后经破碎、部分磨粉、筛分,其粒径组成和分布为1mm≤粒径<2mm的为9%,0.5≤粒径<1mm的为11%,0.075mm≤粒径<0.5mm为45%,其余为0.075mm以下的颗粒;该电解槽用下述方法制得上述原料于130~140℃下,经干、湿捏混后,将湿捏混料加至模具中,并施以0.15Mpa压力,并振动成型3~5分钟,再于导燃窑内至少焙烧320小时;初始加热1~4小时升温至100℃后,以每8小时8℃~15℃的升温速度,升温至550±10℃,再以每8小时50~80℃的升温速度,升温加热到860±10℃。
2.一种稀土金属生产用电解槽的制备方案,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过程组成(1)配料以石墨电极加工过程中余料石墨碎、磷片石墨为原料,以中温煤沥青为粘接剂;所述的石墨碎与磷片石墨的质量之和为100份,其中石墨碎与磷片石墨质量之比为91.5∶8.5~90.0∶10.0;粘接剂中温煤沥青用量为上述原料用量之和的25%;所述的原料混合后经破碎、部分磨粉、筛分后,其粒径组成和分布为1mm≤粒径<2mm的为9%,0.5≤粒径<1mm的为11%,0.075mm≤粒径<0.5mm为45%,其余为0.075mm以下的颗粒;(2)混捏将上述步骤(1)配制的原料加到混捏锅内,于130~140℃下干捏混10~20分钟;然后加入上述的需要量的粘接剂中温煤沥青,湿捏混40~45分钟;(3)压制成型将上述步骤(2)得到的湿捏混料加至模具中,对其施加0.15Mpa的压力,并振动成型3~5分钟;(4)将上述步骤(3)压制成型的中间产品,置于导燃窑内至少焙烧320小时;当初始用1~4小时加热升温至100℃后,以每8小时8℃~15℃的升温速度,升温至550±10℃,再以每8小时50~80℃的升温速度,升温加热到860±1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稀土金属生产用电解槽及其制造方法,它是以石墨碎、磷片石墨为原料,以中温煤沥青为粘接剂;所述的石墨碎与磷片石墨的质量之和为100份,其中石墨碎与磷片石墨质量比为91.5∶8.5~90.0∶10.0;粘接剂的用量为原料用量之和的25%;所述的原料经破碎、部分磨粉和筛分后,其粒径组成和分布为1mm≤粒径<2mm的为9%,0.5≤粒径<1mm的为11%,0.075mm≤粒径<0.5mm为45%,其余为0.075mm以下的颗粒。原料经干、湿混捏,模压振动成型,于导燃窑中分步分段控制升温速度至少焙烧320小时,最终焙烧温度为860±10℃。其气孔率低,不渗漏,省去石墨化过程,节省大量能源。
文档编号C25C3/00GK1962954SQ200610017278
公开日2007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24日
发明者关志忠 申请人:关志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