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槽阴极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13811阅读:757来源:国知局
电解槽阴极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插接更换电极的电解槽阴极改良结构,电解槽设有一内槽以及一安装于所述内槽外部的外槽,其中:所述内槽与外槽的其中之一形成一供阴极插入的通道,使得电解槽需更换电极的零件时,可以快速的将电极零件与电解槽进行分离,以方便用户检查损坏或更换零件,并藉由电解槽上的结构设计,除了使电极零件容易更换外,更增加电极与电解液之间的接触面积,以提高电解质量。
【专利说明】
电解槽阴极改良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插接更换电极的电解槽阴极改良结构,尤指一种具有可插接更换电极设计的电解槽设备。
【背景技术】
[0002]—般的膜电解装置是在阴极与阳极之间设置一可让离子通透的隔膜,以形成不同的电解室并将电解装置的阳极板与阴极板隔开,但是,当出现问题时,由于电极往往位于槽体内部而难以观察,使得维修时往往必须将整套设备分解,再一一寻找原因,且对于电极的设计,往往是将电极直接固定在设备上,于拆解时也须花费一定功夫及时间,使得出问题时,设备的维修时间与维修难度往往造成使用者的在设备成本与时间成本上的沉重负担。
[0003]而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过去以有前人提出一种可插卡式的隔膜电解装置,该专利提出一种插卡式的隔膜电解设,使得装备出问题时,可以快速的拆解阳极板与隔膜,使得使用者快速将可能损害的零件快速卸下检查更换,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维修成本与维修时所占用的时间成本。但是这样的设计,阴极板是设计成与介于阴极室与冷却槽之间,并将两者区隔开来。
[0004]而在前述设计中该设备的阴极板与阴极室中电解液的接触面积仅局限于阴极板的其中一面,这样的设计会由于表面所产生的气泡影响,会使得接触电解液的电极的总表面积,仅局限于阴极板的其中一面,使得反应制程中仍然具有可以改良的余地。

【发明内容】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解槽阴极改良结构,使得电解槽设备损坏而需更换电极的零件时,可以快速的将电极零件与电解槽进行分离,以方便用户检查损坏或更换零件,而节省维修时设备时所耗费的时间以及人力成本。
[0006]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解槽阴极改良结构,藉由电解槽上的结构设计,除了使电极零件容易更换外,更增加电极与电解液之间的接触面积,以提高电解质量。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解槽阴极改良结构,设有一内槽以及一安装于所述内槽外部的外槽,所述内槽具有一第一电解空间,且所述第一电解空间中设有一阳极以及一阳极电解液,而所述外槽与内槽之间形成有一第二电解空间,且所述第二电解空间中设有一阴极以及一阴极电解液,又所述第一电解空间与第二电解空间之间设有至少一隔膜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槽与外槽共同将第二电解空间封闭,且所述内槽与外槽的其中之一形成一供所述阴极插入的通道,所述阴极设为一阴极板,而所述通道介于所述内槽外侧面与所述外槽的内侧面之间,使得所述阴极板的两相反侧皆能接触所述阴极电解液。
[0008]所述电解槽阴极改良结构,所述内槽具有一槽体,所述槽体设有至少一将所述第二电解空间与外部空间互相间隔的隔板,且所述隔板上形成有所述通道。
[0009]所述电解槽阴极改良结构,所述阴极板与所述隔膜单元之间的一第一间隔距离小于所述阴极板与所述外槽内侧面之间的一第二间隔距离。
[0010]所述电解槽阴极改良结构,所述阴极板具有一反应部以及一支撑部,所述反应部的厚度小于所述通道厚度,能够穿过所述通道并与所述阴极电解液相接触,而所述支撑部的厚度大于所述通道,无法穿过所述通道而能定位所述阴极板。
[0011]所述电解槽阴极改良结构,所述阴极板进一步设有一通电部以及一绝缘部,所述绝缘部连接于所述支撑部,而所述通电部穿设于所述绝缘部,并与所述支撑部相互连接。
[0012]所述电解槽阴极改良结构,所述隔板接触于所述外槽的顶面,并且通过至少一锁固件将所述隔板与外槽相互锁合。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所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藉由所述内槽与外槽共同将第二电解空间封闭,并在所述内槽与外槽的其中之一形成一供所述阴极插入的通道,以方便收集电解后所产生的气体,增加所述阴极与所述阴极电解液间的接触面积,并使得电解设备出现异常而需更换阴极时,只要将阴极由所述通道中抽出,并放入新的阴极,即可完成零件拆除替换,以方便用户检查损坏或更换零件,而节省维修时设备时所耗费的时间以及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解槽阴极改良结构的电解装置分解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解槽阴极改良结构的电解装置的组合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解装置输入第一电解液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解装置输入第二电解液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10_电解槽;11-外槽;110-容置空间;111-第一端位置;112-第二端位置;113-内接头;121-上输入管;122-下输入管;123-上输出管;124-下输出管;125-输入辅助管;126-上输出辅助管;127-下输出辅助管;13-内槽;131-开口; 132-外接头;133-通道;134-隔板;135-第二排气口 ; 136-固定板;14-第一电解空间;15-第二电解空间;16-盖板;161-第一排气口 ; 17-冷却管;18-阴极板;181-支撑部;182-反应部;183-通电部;184-绝缘部;185-第一间隔距离;186-第二间隔距离;19-阳极;191-导电杆;192-放电网体;20-隔膜单元;21-阳极电解液;22-阴极电解液。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来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
[0019]首先请参照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解槽阳极改良结构,该电解槽10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包含一外槽11,多个条管路,一内槽13,一盖板16,链接一冷却装置(图1中未画出)的两冷却管17,两阴极板18,一阳极19及两隔膜单元20,其中,所述外槽11内部包含一容置空间110,所述管路包含安装时,安装在所述外槽11的一第一端位置111,用来输入一阳极电解液21 (图上未画出)置内槽13中的的一上输入管121及一下输入管122(图1中为方便观察,将所述上输入管121与所述输入管122先行连结在所述内槽13上),并于相反侧的一第二端位置112连接用来输出所述阳极电解液12的一上输出管123及一下输出管124;此外,所述第一端位置111还装设有多个用来输入一阴极电解液22的输入辅助管125,而所述第二端位置112的上、下位置则分别设有多个用来输出所述阴极电解液22的上输出辅助管126、及下输出辅助管127;另外,为了更换上的方便,所述上输入管121、所述下输入管122、所述上输出管123及所述下输出管124分别是通过设置于所述外槽11上的多个内接头113及所述内槽13上的多个外接头132连结在所述外槽11与所述内槽13之间。
[0020]所述内槽13内包含一第一电解空间14,并在所述内槽13壳体上设置有供组合时由所述隔膜单元20从两侧所覆盖的开口 131及对应所述上输入管121,所述下输入管122、所述上输出管123、所述下输出管124位置的多个外接头132使得所述阳极电解液21藉由所述下输入管122注入所述第一电解空间14,并藉由所述上输出管123排出反应后的所述阳极电解液21于所述第一电解空间14;此外,所述内槽13两侧还凸出一具有通道133的隔板134,所述隔板134上面还各自设有一供电解时所产生气体排出的第二排气口 135,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加稳固所述内槽13与所述外槽11间的组接,所述内槽13的两侧还有组接横跨所述隔板134两侧的固定板136,使得内槽13除了藉由所述隔板134与所述外槽11组接外,还藉由所述固定板136与所述外槽11组接而更加稳固。
[0021]另外,针对所述阳极19及所述阴极板18形状做更进一步的描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阳极19由两导电杆191,及一放电网体192所组成。通电时,所述两导电杆191、所述放电网体192分别分散阳极19所产生的温度,并通过所述放电网体192增加所述阳极19与所述阳极电解液21的接触面积,并且利用网体结构方便电解反应时,产生于所述放电网体192及所述导电杆191的气泡排出,并由设置于所述盖板16上的一第一排气口 161由所述第一电解空间14内排出电解反应所产生的气体,并收集;而关于所述阴极板18,所述阴极板18在其顶面的其中一侧,具有凸出版面而形成的一支撑部181,使得所述阴极板18由横断面来看,呈现出L字型的样态。
[0022]而针对所述冷却管17,所述冷却管17为一空心管体,内部具有一冷却流体流通于空心管体中,使得所述冷却管17能藉由热交换作用,让所述冷却管17所具有的热量能由所述冷却流体带离所述电解槽10中。
[0023]组合时,所述阳极19组装于所述盖板16;所述盖板16组装于所述内槽13,并让所述阳极19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解空间14中;所述两隔膜单元20分别藉由多个螺丝与螺帽,锁固在装在所述内槽13两侧,所述两阴极分别装设于所述隔板134中的所述通道133中,并藉由所述支撑部181将所述阴极板18扣在所述隔板134上,而不会从所述通道133中掉出;所述冷却装置组装于所述容置空间110中,并分别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110中两侧;所述内槽13则置入所述容置空间110中,然后藉由多个螺丝(图中螺丝未画出)固定在所述外槽11上,并在所述内槽13与所述外槽11之间形成第二电解空间15。
[0024]请参考图2所示,更精确地来说,由所述内槽13与所述外槽11组合后所形成的所述第二电解空间15之中,由所述内槽13往外排序分别包含所述隔膜单元20、所述阴极板18及所述冷却管17;其中,要特别说明的是,所述阴极在组装后与所述隔膜单元20、所述冷却管17互相平行,而使得所述电解槽10使用时,由所述输入辅助管125所注入,并填充于所述第二电解空间15中的一阴极电解液22(图2中未画出)能直接与所述阴极板18的两对侧版面互相接触;所述冷却装置,不与所述阴极板18、所述外槽11互相接触,使得所述电解槽10使用时,所述冷却装置直接与所述阴极电解液22接触,并达到所述冷却装置接触所述阴极电解液22时所能具有的最大的接触面积。
[0025]关于所述电解槽10的在电解时的实际使用方式,请参考图3、图4所示;当电解时,首先,封闭所述上输入管121及所述下输出管124并由开通后的所述下输入管122于所述第一电解空间14中填入所述阳极电解液21,并藉由开通后的所述输入辅助管125于所述第二电解空间15中填入所述阴极电解液22,所述阳极电解液21与所述阴极电解液22通过所述隔膜单元20分隔,并在电解时通过所述隔膜单元20交换所述阳极电解液21与所述阴极电解液22的离子,所述阳极19、所述两阴极板18连接一外部电源,而共同形成一电解回路,进行电解反应而形成一反应状态。
[0026]而关于本实用新型电解槽阴极改良结构的内槽与阴极部分,在此做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一电解空间14形成于所述内槽13的槽体内,而所述隔板134设为一突出所述内槽13槽外表面的片体,并在所述内槽13与所述外槽11的顶部,通过一做为锁固件的螺丝组合时,与所述固定板136共同将所述第二电解空间15封闭以方便使用者藉由所述第二排气口 135收集/排出电解时所产生的气体。
[0027]而关于阴极板18的部分,所述阴极板18依照功能而分成用来一固定所述阴极板18位置的支撑部181以及一与所述阴极电解液22接触的反应部182,并在所述支撑部181上进一步设置一与电源供应源连接的通电部183以及一绝缘部184,所述绝缘部184连接于所述支撑部181,而所述通电部183穿设于所述绝缘部184,并与所述支撑部181相互连接;所述反应部182的厚度小于所述通道133的宽度,能够穿过所述通道133并与所述阴极电解液22相接触,而所述支撑部181的厚度大于所述通道133的宽度,而无法穿过所述通道133而使得所述阴极板18被固定在所述隔板134上。
[00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设置于所述隔板134上的通道133形状是一矩形,以配合所述阴极板18的形状,并使所述阴极板18介设于所述内槽13外侧面与所述外槽11的内侧面之间,让所述阴极板18的两相反侧皆能接触所述阴极电解液22,以增加面积;此外,详细的所述通道133的位置在设置时是比较接近所述内槽13外面,而使得所述阴极板18与所述隔膜单元20之间的一第一间隔距离185小于所述阴极板18与所述外槽11内侧面之间的一第二间隔距离186,减少上阳极19与所述阴极板18之间的距离,以提升电解质量。
[0029]另外,本实用新型并没有对所述通道133的数量进行限制,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所述隔板134上在不同位置同时设置电解槽10多个所述通道133,并在设置所述阴极板18时,随电解需求调整所述阴极板18与所述阳极19的距离,并藉由一或多个盖件如橡皮塞等,将不使用的所述通道133封闭,即可保持所述第二电解空间15封闭。以上的说明和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能够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电解槽阴极改良结构,设有一内槽以及一安装于所述内槽外部的外槽,所述内槽具有一第一电解空间,且所述第一电解空间中设有一阳极以及一阳极电解液,而所述外槽与内槽之间形成有一第二电解空间,且所述第二电解空间中设有一阴极以及一阴极电解液,又所述第一电解空间与第二电解空间之间设有至少一隔膜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槽与外槽共同将第二电解空间封闭,且所述内槽与外槽的其中之一形成一供所述阴极插入的通道,所述阴极设为一阴极板,而所述通道介于所述内槽外侧面与所述外槽的内侧面之间,使得所述阴极板的两相反侧皆能接触所述阴极电解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槽阴极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槽具有一槽体,所述槽体设有至少一将所述第二电解空间与外部空间互相间隔的隔板,且所述隔板上形成有所述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槽阴极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板与所述隔膜单元之间的一第一间隔距离小于所述阴极板与所述外槽内侧面之间的一第二间隔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槽阴极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板具有一反应部以及一支撑部,所述反应部的厚度小于所述通道厚度,能够穿过所述通道并与所述阴极电解液相接触,而所述支撑部的厚度大于所述通道,无法穿过所述通道而能定位所述阴极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槽阴极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板进一步设有一通电部以及一绝缘部,所述绝缘部连接于所述支撑部,而所述通电部穿设于所述绝缘部,并与所述支撑部相互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槽阴极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接触于所述外槽的顶面,并且通过至少一锁固件将所述隔板与外槽相互锁合。
【文档编号】C25C7/02GK205710972SQ201620583016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5日
【发明人】苏进成, 庄政霖
【申请人】庄政霖, 苏于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