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解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40210发布日期:2019-12-27 16:21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解槽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化学、冶金类,尤指一种电解槽。



背景技术:

电解槽通常有槽体、进液加热槽、电解反应槽、溢流孔和相应的配件组成,由于电解槽槽身较长,槽体内部安装极板造成槽体溶液流动性较低,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在电解槽下部进液上部通过溢流孔排液的循环模式进行溶液的循环,这样的模式会造成不同液层之间的浓度差异,电解效率不一致,能耗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解槽,利用加热槽和电解槽分别设计,而且在电解槽的极板之间设计一套摆动的混合浆叶进行溶液的混合作用,消除各液层之间的浓度差异,增加上层溶液的浓度,使电解能够稳定高效的进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解槽,包括加热槽,电解槽,其特征在于:加热槽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加热槽顶端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三电机,第三电机下部设置有网框,加热槽内部设置有换热管,换热管设置在网框外部,加热槽左侧下部设置有送液管,送液管上设置有送液泵,电解槽为中空结构的玻璃钢结构,电解槽上部设置有若干极板,电解槽底端左侧设置有集泥槽,电解槽下部左侧设置有从动辊,电解槽下部右侧设置有主动辊,从动辊与主动辊之间设置有网链,网链上设置有刮板,送液管的另一端安装在网链中部并设置有若干的出液口,主动辊通过皮带连接第一电机,电解槽上部设置有横梁,横梁上设置有若干固定板,固定板下部设置有若干混合板,固定板上部设置有第一齿带,电解槽右侧顶部设置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左侧中心位置设置有转轴,转轴上设置有转轮,转轮上设置有第二齿带,第一齿带与第二齿带形成配合,电解槽右端上部设置有循环管,循环管上设置有循环泵,循环管的另一端设置在加热槽左侧上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集中体现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现有的氨法电解槽进行充分的研究,重新开发出满足电解的新产品,利用加热槽与电解槽的独立设计,改变原有的整个电解槽加热的模式,节约能源,而且采用换热管包裹旋转网框的模式进行换热,换热效率明显提升,溶液升温较快,而且还采用了网链带动刮板的模式将沉积在电解槽底部的阳极泥进行刮除,增加电解槽的使用时间,而且送液管的出液口设计在网链中部,利用网链的阻挡作用,对溶液进行一个初步混合作用,同时采用齿带相互配合的模式,形成一个摆动混合模式,混合效果良好,液层浓度均匀,循环管的设计改变溢流孔的自流模式,采用强制循环,增加电解槽中电解液的流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转轮及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一种电解槽,包括加热槽3,电解槽10,其特征在于:加热槽3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加热槽3顶端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三电机24,第三电机24下部设置有网框4,加热槽3内部设置有换热管25,换热管25设置在网框4外部,加热槽3左侧下部设置有送液管2,送液管2上设置有送液泵1,电解槽10为中空结构的玻璃钢结构,电解槽10上部设置有若干极板15,电解槽10底端左侧设置有集泥槽5,电解槽10下部左侧设置有从动辊6,电解槽10下部右侧设置有主动辊11,从动辊6与主动辊11之间设置有网链8,网链8上设置有刮板9,送液管2的另一端安装在网链8中部并设置有若干的出液口7,主动辊11通过皮带12连接第一电机13,电解槽10上部设置有横梁18,横梁18上设置有若干固定板16,固定板16下部设置有若干混合板14,固定板16上部设置有第一齿带26,电解槽10右侧顶部设置有第二电机17,第二电机17左侧中心位置设置有转轴22,转轴22上设置有转轮21,转轮21上设置有第二齿带20,第一齿带26与第二齿带20形成配合,电解槽10右端上部设置有循环管23,循环管23上设置有循环泵19,循环管23的另一端设置在加热槽3左侧上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集中体现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现有的氨法电解槽进行充分的研究,重新开发出满足电解的新产品,利用加热槽与电解槽的独立设计,改变原有的整个电解槽加热的模式,节约能源,而且采用换热管包裹旋转网框的模式进行换热,换热效率明显提升,溶液升温较快,而且还采用了网链带动刮板的模式将沉积在电解槽底部的阳极泥进行刮除,增加电解槽的使用时间,而且送液管的出液口设计在网链中部,利用网链的阻挡作用,对溶液进行一个初步混合作用,同时采用齿带相互配合的模式,形成一个摆动混合模式,混合效果良好,液层浓度均匀,循环管的设计改变溢流孔的自流模式,采用强制循环,增加电解槽中电解液的流动。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解槽,包括加热槽(3),电解槽(10),其特征在于:加热槽(3)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加热槽(3)顶端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三电机(24),第三电机(24)下部设置有网框(4),加热槽(3)内部设置有换热管(25),换热管(25)设置在网框(4)外部,加热槽(3)左侧下部设置有送液管(2),送液管(2)上设置有送液泵(1),电解槽(10)为中空结构的玻璃钢结构,电解槽(10)上部设置有若干极板(15),电解槽(10)底端左侧设置有集泥槽(5),电解槽(10)下部左侧设置有从动辊(6),电解槽(10)下部右侧设置有主动辊(11),从动辊(6)与主动辊(11)之间设置有网链(8),网链(8)上设置有刮板(9),送液管(2)的另一端安装在网链(8)中部并设置有若干的出液口(7),主动辊(11)通过皮带(12)连接第一电机(13),电解槽(10)上部设置有横梁(18),横梁(18)上设置有若干固定板(16),固定板(16)下部设置有若干混合板(14),固定板(16)上部设置有第一齿带(26),电解槽(10)右侧顶部设置有第二电机(17),第二电机(17)左侧中心位置设置有转轴(22),转轴(22)上设置有转轮(21),转轮(21)上设置有第二齿带(20),第一齿带(26)与第二齿带(20)形成配合,电解槽(10)右端上部设置有循环管(23),循环管(23)上设置有循环泵(19),循环管(23)的另一端设置在加热槽(3)左侧上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解槽,其特征在于:电解槽上部设置有横梁,横梁上设置有若干固定板,固定板下部设置有若干混合板,固定板上部设置有第一齿带,电解槽右侧顶部设置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左侧中心位置设置有转轴,转轴上设置有转轮,转轮上设置有第二齿带,第一齿带与第二齿带形成配合,电解槽右端上部设置有循环管,循环管上设置有循环泵,循环管的另一端设置在加热槽左侧上部,利用加热槽和电解槽分别设计,而且在电解槽的极板之间设计一套摆动的混合浆叶进行溶液的混合作用,消除各液层之间的浓度差异,增加上层溶液的浓度,使电解能够稳定高效的进行。

技术研发人员:徐永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远大金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6.20
技术公布日:2019.12.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