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型次氯酸钠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49219发布日期:2018-12-21 19:49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续型次氯酸钠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连续型次氯酸钠发生器。



背景技术:

次氯酸钠的分子式是NaClO,属于强碱弱酸盐,它清澈透明,是一种能完全溶解于水的液体。次氯酸钠的生成过程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式表达为:NaCl+H2O→NaClO+H2↑,通过电解3%浓度食盐水制备次氯酸钠溶液。

目前,单村集中供水工程为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的“民心工程”,为解决大农民饮用水安全问题,水消毒是饮用水处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响应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根据乡镇集中自来水供水特点,需要开发一款连续型次氯酸钠发生器,可连续型生产以适用附近乡镇水厂用水量的消毒、水质硬度超高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连续型生产、并能解决水质硬度超高问题的连续型次氯酸钠发生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连续型次氯酸钠发生器,包括外置溶盐桶、反应柜和外置储液桶,反应柜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控制室、电解室和仪器箱,电解室下端设有电解槽,该电解槽的一侧连接外置溶盐桶,该外置溶盐桶内连接管的管口处设有浮球阀,电解槽的另一侧通过三通管道连接外置储液桶和排氢管;仪器箱设有软水机组、比例泵和变频泵,软水机组进水端设有变频泵,出水端包括直接连接外置溶盐桶和通过比例泵连接电解室的两条支路,比例泵的出液端连接电解室,进液端与外置溶盐桶和软水机组连接。

进一步的,比例泵的出液端还设有电磁阀和流量计,电磁阀与控制室内的电控板连接,通过PLC和触摸屏控制。

进一步的,外置储液桶上设有投药计量泵,外置储液桶内设有液位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设置软水机组做前端软化水处理,使产生的次氯酸钠溶液更纯净;2、设置比例泵,更精准控制清水盐水比例,进一步达到节约能耗环保的效果;3、采用整体钣金箱式结构,结构简单紧凑,强度高;4、可实现全自动连续生产,采用PLC和触摸屏控制,实现连续型生产及实时监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溶盐桶,2-反应柜,3-储液桶,4-控制室,5-电解室,6-仪器箱,7-软水机组,8-比例泵,9-变频泵,10-电磁阀,11-流量计,12-排氢管,13-浮球阀,14-投药计量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外置溶盐桶1、反应柜2和外置储液桶3,反应柜2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控制室4、电解室5和仪器箱6,电解室5下端安装有电极电解槽,该电解槽的一侧连接外置溶盐桶,该外置溶盐桶1内连接管的管口处设有浮球阀13,电解槽的另一侧通过三通管道连接外置储液桶3和排氢管12,该排氢管经过上部控制室4旁设立的独立空腔;仪器箱6设有软水机组7、比例泵8和变频泵9,软水机组7进水端设有变频泵,出水端包括直接连接外置溶盐桶1和通过比例泵8连接电解室5的两条支路,比例泵8的出液端连接电解室5,进料端与外置溶盐桶1和软水机组连接。

比例泵8的出液端还设有电磁阀10和流量计11,电磁阀10与控制室4内的电控板连接,通过PLC和触摸屏控制,实时显示工作压力、电流、温度,实现监测设备运行情况,运行故障报警提示,全自动连续生产。

外置储液桶3上设有投药计量泵14,外置储液桶3内设有液位传感器,外置储液桶3到达设定的高液位后,设备自动停止工作,低于设定液位,设备自动开始工作。

整体结构采用整体钣金箱式结构,结构简单紧凑,强度高,且控制室、电解室和仪器箱集成一体,小体积高效率,运输方便,安装简单,用户只需接通水电即可操作运行。增压设备,软水设备集于一体,解决乡镇水厂因水压问题,水质硬度超高问题,而影响设备运行不正常,使用寿命短,清洗频繁问题。

使用操作步骤如下:

1)向外置溶盐桶内加入100千克非加碘食用盐;

2)启动电源,变频泵、软水机组通电;

3)启动控制室的“运行”按钮,电磁阀打开,变频泵开始工作,自来水通过进水口进入软水机组,软化处理后的水分别流向比例泵和外置溶盐桶,外置溶盐桶水少自动进水,浮球阀控制到达水位自动停止;

4)软化水和盐水通过比例泵,由此比例泵自带水压力按照比例通过电磁阀和流量计进入电极电解;

5)电极电解槽水满后,通直流电,开始电解,电解产生的氢气从排氢管排至室外;

6)电解生成的次氯酸钠溶液流入外置储液桶,外置储液桶盛满后,设备自动停止工作,低于设定水位,设备自动开始工作;

7)通过投药计量泵将生产的外置储液桶内的次氯酸钠溶液按比例加入自来水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