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镀加工后处理吹干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84068发布日期:2020-02-21 20:19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镀加工后处理吹干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镀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镀加工后处理吹干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金属工件的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和抗腐蚀性等,通常会在金属工件表面进行电镀,电镀是利用电解作用使金属表面附着一层金属膜。金属工件在电镀完成之后,还可在其表面增涂一层保护剂。增涂保护剂时,先将电镀工件浸泡于保护剂中,然后将电镀工件取离保护剂并将表面的保护剂马上吹干。在传统的加工过程中,通过人工将电镀工件从装有保护剂的箱体中取出,然后放于吹干箱中,此过程中,需要人工进行操作,存在较麻烦的问题;此外,由于保护剂浸泡后需马上吹干,而在传统操作中,浸泡与吹干过程无法快速衔接,可能会导致保护剂涂于电镀工件表面效果较差的问题。

现有公开号为cn102312271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电镀工件往复式吹干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对应的两侧壁上均安装有吹扫装置,吹扫装置包括设置于箱体内侧壁上的若干个吹嘴以及和吹嘴相连通的吹嘴安装管,吹嘴安装管装配于安装支架上且与吹干器连接,箱体两侧壁上的安装支架可逆向交叉式往复移动,安装支架通过传动组件与动力装置连接。在吹干过程中,将电镀工件置于箱体之间,利用动力装置带动箱体内侧壁上的吹嘴在箱体内做逆向交叉往复移动,对箱体内的电镀工件进行快速吹干。

但上述电镀工件往复式吹干装置存在以下缺点:由于在吹干过程中,电镀工件相对静止地放置于箱体内,吹嘴相对电镀工件进行往复移动,当电镀工件吹干后,需人工将其取出,无法实现对后续电镀工件进行连续吹干,存在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镀加工后处理吹干设备,采用相邻设置的浸泡腔和吹干腔的方式,使浸泡和吹干程序快速衔接,具有操作方便、保护剂涂设作用较好、工作效率较高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镀加工后处理吹干设备,包括箱体,箱体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箱体分隔形成浸泡腔和吹干腔,隔板上开设有连通孔,浸泡腔与吹干腔通过连通孔相连通;浸泡腔的侧壁开设有进料口,吹干腔的侧壁开设有出料口,进料口、连通孔和出料口同轴设置,进料口处设置有滚轮;箱体上固定连接有储气筒,储气筒设置有进气管和若干通气管,若干通气管伸入吹干腔内,通气管的出气口设置有吹嘴;吹干腔内设置有若干导柱,导柱包括导向柱、固定连接于导向柱两端的抵挡柱,导柱设置于连通孔和出料口之间,吹干腔内还设置有海绵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浸泡腔内装有保护剂,将电镀后的呈条状的电镀工件从进料口输送至浸泡腔内,使电镀工件在保护剂中进行浸泡,将电镀工件持续传送,浸泡后的电镀工件经连通孔伸入吹干腔中。在使用前先往储气筒内充入用于干燥的气体,在使用时,储气筒内的高压气流从通气管输送至吹嘴处,吹嘴对准电镀工件表面吹气,从吹嘴吹出的干燥气体可对电镀工件进行吹干,海绵垫可将吹落的液体进行吸收,在吹干过程中,条状电镀工件逐渐向出料口传送,在传送过程中电镀工件下表面与导向柱侧壁相贴,电镀工件的两侧受到抵挡柱的抵挡,如此,在传送过程中条状电镀工件的位置不易发生偏移。浸泡腔和吹干腔相邻设置,使浸泡和吹干程序快速衔接,且还可将电镀工件进行连续吹干,不仅保护剂涂于电镀工件表面的效果较好,而且工作效率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通气管位于吹干腔内的部分设置为波形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波形管一方面便于调节吹嘴的位置,另一方面便于将吹嘴固定连接于波形管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海绵垫包括有底壁海绵垫和侧壁海绵垫,侧壁海绵垫倾斜设置且两侧的侧壁海绵垫向吹干腔的腔口呈扩口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吹干过程中,底壁海绵垫可将滴落的液体进行吸收,侧壁海绵垫可将电镀工件表面受到高压吹气后飞溅的液体进行吸收,吸收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浸泡腔的内壁设置有海绵块,海绵块设置于连通孔的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浸泡腔内的电镀工件经连通孔传送至吹干腔内时,海绵块可对浸泡后的电镀工件下表面进行初步干燥,可加快电镀工件在吹干腔内的吹干速度,从而提高干燥效率,节省能源。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浸泡腔内设置有防跳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浸泡腔内设置防跳板,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电镀工件在传输过程中出现跳动现象,使其浮出保护剂表面,防跳板可使其始终浸泡于保护剂中。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防跳板转动连接于浸泡腔内,防跳板的两侧设置有转轴,转轴伸出浸泡腔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调节块,调节块上设置有凸起,箱体外侧壁设置有与凸起定位配合的若干定位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调节块可对防跳板的角度进行调节,当凸起嵌于不同位置的定位孔内时,防跳板将电镀工件压入保护剂内的深度不同,可根据不同情况调节电镀工件在保护剂内浸泡的深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浸泡腔的底面开设有出液口,出液口设置有出液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保护剂需进行更换时,可打开出液口,将浸泡腔内的保护剂从出液管排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相邻设置的浸泡腔和吹干腔的方式,使浸泡和吹干程序快速衔接,具有操作方便、保护剂涂设作用较好、工作效率较高的效果;

2.采用海绵垫和海绵块的方式,可将保护剂进行吸收,从而提高干燥效率;

3.采用角度可调节的防跳板,一方面可防止电镀工件在传送过程中出现跳动现象浮出保护剂表面,另一方面可对电镀工件浸泡于保护剂内的深度进行适当调整。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浸泡腔和吹干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调节块与箱体处于分离状态。

图3是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中:1、箱体;11、滚轮;12、贯穿孔;2、隔板;21、连通孔;3、浸泡腔;31、进料口;32、海绵块;33、出液口;4、吹干腔;41、出料口;5、储气筒;51、进气管;52、通气管;521、波形管;522、吹嘴;6、导柱;61、导向柱;62、抵挡柱;7、海绵垫;71、底壁海绵垫;72、侧壁海绵垫;8、防跳板;81、转轴;82、调节块;821、凸起;9、定位孔;91、第一定位孔;92、第二定位孔;10、出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电镀加工后处理吹干设备,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有箱体1,箱体1内设置有隔板2,隔板2将箱体1分隔形成浸泡腔3和吹干腔4,隔板2上开设有连通孔21,浸泡腔3与吹干腔4通过连通孔21相连通;浸泡腔3的侧壁开设有进料口31,吹干腔4的侧壁开设有出料口41,进料口31、连通孔21和出料口41设置于同一条轴线上,箱体1外壁设置有滚轮11,滚轮11位于进料口31的下方。

如图1和图2所示,吹干腔4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储气筒5,储气筒5侧壁设置有进气管51和若干通气管52,若干通气管52向上伸入吹干腔4内,通气管52位于吹干腔4内的部分设置为波形管521,波形管52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吹嘴522,波形管521一方面便于调节吹嘴522的位置,另一方面便于将吹嘴522固定连接于波形管521上。连通孔21与出料口41之间的吹干腔4内设置有三个导柱6,导柱6包括有导向柱61和固定连接于导向柱61两端的抵挡柱62。吹干腔4内还设置有海绵垫7,海绵垫7包括有底壁海绵垫71和侧壁海绵垫72,侧壁海绵垫72倾斜设置且两侧的侧壁海绵垫72向吹干腔4的腔口呈扩口状。

如图2和图3所示,浸泡腔3的内壁设置有海绵块32,海绵块32设置于连通孔21的下方;浸泡腔3内还转动连接有防跳板8,防跳板8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转轴81,箱体1上开设有供转轴81穿出的贯穿孔12,转轴81伸出浸泡腔3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调节块82,调节块82上设置有凸起821,箱体1外侧壁设置有与凸起821定位配合的定位孔9,定位孔9包括有第一定位孔91和第二定位孔92,第一定位孔91与第二定位孔92以贯穿孔12为中心的夹角呈30度。浸泡腔3的底面开设有出液口33,出液口33设置有出液管10,当保护剂需进行更换时,可打开出液口33,将浸泡腔3内的保护剂从出液管10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工作原理为:在浸泡腔3内装有保护剂,在本实施例中,保护剂为封孔剂,将电镀后的呈条状的电镀工件从进料口31输送至浸泡腔3内,使电镀工件在保护剂中进行浸泡,将电镀工件通过滚轮11持续传送,浸泡后的电镀工件经连通孔21伸入吹干腔4中,此时,海绵块32可对浸泡后的电镀工件下表面进行初步干燥。在使用前先往储气筒5内充入用于干燥的气体,在使用时,储气筒5内的高压气流从通气管52输送至吹嘴522处,吹嘴522对准电镀工件表面吹气,从吹嘴522吹出的干燥气体可对电镀工件进行吹干,底壁海绵垫71可将滴落的液体进行吸收,侧壁海绵垫72可将电镀工件表面受到高压吹气后飞溅的液体进行吸收,吸收效果较好。在吹干过程中,条状电镀工件逐渐向出料口41传送,在传送过程中电镀工件下表面与导向柱61侧壁相贴,电镀工件的两侧受到抵挡柱62的抵挡,如此,在传送过程中条状电镀工件的位置不易发生偏移。浸泡腔3和吹干腔4相邻设置,使浸泡和吹干程序快速衔接,且还可将电镀工件进行连续吹干,不仅保护剂涂于电镀工件表面的效果较好,而且工作效率较高。

在浸泡腔3内设置防跳板8,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电镀工件在传输过程中出现跳动现象而浮出保护剂表面,防跳板8可使其始终浸泡于保护剂中。通过转动调节块82可对防跳板8的角度进行调节,当凸起821嵌于第一定位孔91内时,防跳板8将电镀工件压入保护剂内的深度较浅;当凸起821嵌于第二定位孔92内时,防跳板8将电镀工件压入保护剂内的深度较深,如此,可根据不同情况调节电镀工件在保护剂内浸泡的深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