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取芯钻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12153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合式取芯钻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刚石取芯钻头,具体地讲涉及用于卵砾石地层或硬、脆、碎地层或破碎地层钻探的金刚石—硬质合金复合式取芯钻头。
背景技术
卵砾石地层,硬、脆、碎地层是钻探届的难题。由于卵砾石地层钻进时,多采用泥浆护壁,而常规的金刚石钻头钻进时,金刚石出刃小,钻头与钻孔环状间隙小,钻头水口、水槽面积小,钻头易烧钻,钻头钢体易被磨穿。常规的合金钻头钻进时,合金在孔底工作时极易崩断。因此,一般钻头在此类地层钻进时效率低,钻头寿命短,成本高。金刚石钻头采用镶焊法,一般是先加工钻头钢体,然后进行合金齿的镶焊;金刚石钻头目前国内主要有两种方法生产电镀法和热压法。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钻头寿命长、时效高,并可降低钻进成本的金刚石—硬质合金复合式取芯钻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复合式取芯钻头,它包括钢体1、金刚石孕镶体3,钢体1与金刚石孕镶体3之间由焊接层2相连接,金刚石孕镶体3上开有水口4,水口与水口之间为工作体,其特征是所述的工作体上插有硬质合金棒5。
硬质合金棒5的数量为工作体的工作层的每平方厘米5-10根。
所述的金刚石孕镶体3的底出刃为0.5-1.5mm,外出刃为5-10mm,内出刃为2-4mm,水口面积占底唇面积的40 60%。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钻头工作层中有硬质合金棒和金刚石,在钻进卵砾石地层时,硬质合金棒可提高钻头的抗崩能力,并能为金刚石切削岩石创造较好的平衡条件,使金刚石免受冲击载荷。一般在这种地层钻进,钻头消耗非常快,针状硬质合金棒的存在可起硬支作用,减慢金刚石的换层速度,从而提高钻头的寿命。钻头的底出刃为0.5-1.5mm,外出刃为5-10mm,内出刃为2-4mm,水口面积占底唇面积的40-60%,水口面积大,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烧钻、钢体磨穿和钻齿崩断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寿命长、效率高,钻进综合成本低,钻头寿命平均20米以上,时效2米以上,钻头每米成本不超过40元。本实用新型的制备工艺简单。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右半部为1/4剖视)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金刚石孕镶体的俯视部分截面示意图其中1-钢体、2-焊接层、3-金刚石孕镶体、4-水口、5-硬质合金棒。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复合式取芯钻头,它包括钢体1、金刚石孕镶体3,钢体1与金刚石孕镶体3之间由焊接层2相连接,金刚石孕镶体3上开有水口4,水口与水口之间为工作体,所述的工作体上插有硬质合金棒5,硬质合金棒5的数量为工作体的工作层的每平方厘米5-10根。
所述的金刚石孕镶体3的金刚石JR4,粒度60/70、70/80,浓度60-100%。
所述的金刚石孕镶体3的底出刃为0.5-1.5mm,外出刃为5-10mm,内出刃为2-4mm,水口面积占底唇面积的40-60%。
所述的硬质合金棒5垂直于工作层。
所述的硬质合金棒5牌号YG6或YG8;规格为Φ2mm-Φ3mm,长度8-15mm。
权利要求1.复合式取芯钻头,它包括钢体(1)、金刚石孕镶体(3),钢体(1)与金刚石孕镶体(3)之间由焊接层(2)相连接,金刚石孕镶体(3)上开有水口(4),水口与水口之间为工作体,其特征是所述的工作体上插有硬质合金棒(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取芯钻头,其特征是硬质合金棒(5)的数量为工作体的工作层的每平方厘米5-10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取芯钻头,其特征是所述的金刚石孕镶体(3)的底出刃为0.5-1.5mm,外出刃为5-10mm,内出刃为2-4mm,水口面积占底唇面积的40-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取芯钻头,其特征是所述的硬质合金棒5垂直于工作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刚石取芯钻头。复合式取芯钻头,它包括钢体(1)、金刚石孕镶体(3),钢体(1)与金刚石孕镶体(3)之间由焊接层(2)相连接,金刚石孕镶体(3)上开有水口(4),水口与水口之间为工作体,其特征是所述的工作体上插有硬质合金棒(5)。硬质合金棒(5)的数量为工作体的工作层的每平方厘米5-10根。本实用新型寿命长、效率高,钻进综合成本低,钻头寿命平均20米以上,时效2米以上,钻头每米成本不超过40元。本实用新型的制备工艺简单。
文档编号E21B10/48GK2665341SQ03254779
公开日2004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10日
发明者段隆臣, 刘晓阳, 杨凯华, 汤凤林 申请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