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倒扣两用丢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72678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压倒扣两用丢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工业的井下工具,特别是液压倒扣两用丢手,用于多层生产的油井或注水井。
技术背景对油井分层采油或分层酸化压裂、注水井注水时,需先用油管柱将封堵工具下入预定位置,然后才能进行有关作业施工。为了节省油管和减小管柱蠕动,现常采用丢手工具连接在管柱上,使管柱从丢手部位分开。丢手上部的油管可以起出,丢手以下油管及封堵工具仍留在井内封堵目的层。目前常用的丢手工具有液压丢手和倒扣丢手,在井下只能使用一种方式工作。若丢手工具不能按设计的方式完成任务,上、下两部分管柱无法脱开,则只能将井内已下入的管柱全部起出,造成作业失败,增加了生产成本和作业时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液压倒扣两用丢手,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使丢手工具具有两种工作方式,提高井下作业的成功率,降低生产成本。
使用本技术解决方案可达上述目的液压倒扣两用丢手,包括上接头、下接头和液压丢手机构。液压丢手机构具有连接套、控制活塞、外套、倒扣接头、球座和钢球,连接套和倒扣接头通过锁块连接,将球座安装在里面。控制活塞和挡环安装在连接套的外径台阶上,外面安装外套。将液压丢手机构与上接头和下接头连接,其倒扣接头与下接头是反扣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液压、倒扣两种工作方式,若采用某一种工作方式失败,可不动管柱用另一种方式工作,使井下管柱从丢手处脱离。为丢手作业的一次成功率提供了较高的保险系数,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了作业时间。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上接头1、连接套2、剪钉3、密封圈4、7和9、挡环5、钢球6、控制活塞8、外套10、球座11、锁块12、倒扣接头13、下接头1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参见附图,液压倒扣两用丢手,包括上接头1、下接头14和液压丢手机构,液压丢手机构具有连接套2、控制活塞8、外套10、倒扣接头13、球座11和钢球6,连接套2和倒扣接头13通过锁块12连接,将球座11安装在里面。控制活塞8和挡环5安装在连接套2的外径台阶上,外面安装外套10。控制活塞8由剪钉3将其连接固定在连接套2上。在液压丢手机构的连接密封处分别安装密封圈4、7和9。将液压丢手机构与上接头1和下接头14连接,其倒扣接头13与下接头14是反扣连接。倒扣接头13的外径设有凸台。外套10位于锁块12下方的内径大于其上部内径,该扩径值等于或大于锁块12在倒扣接头13上的安装深度。将本实用新型随管柱一起下至井中的设计位置,当需要丢手作业时,可使用两种方式工作液压丢手方式和倒扣丢手方式。下面分别阐述液压丢手方式需要丢手作业时,从井口投钢球6并加液压,液压经由连接套2的传压孔作用于控制活塞8和剪钉3,剪钉3被剪断,控制活塞8上行,带动挡环5与外套10上行,控制活塞8被上接头1台阶挡住时,外套10的扩孔段位于锁块12的位置。上提上接头1,连接套2、钢球6、球座11有上行趋势,锁块12将倒扣接头13与连接套2释放,连接套2、钢球6、球座11随上接头1上行,进而带着控制活塞8、挡环5、外套10上行起出,而倒扣接头13和下接头14则留在井内,实现管柱的脱离。
倒扣丢手方式由于倒扣接头13与下接头14是反扣连接,用与普通螺纹卸扣相反的方向旋转上接头1,上接头1通过螺纹带着连接套2旋转,连接套2带动倒扣接头13旋转,与下接头14脱开。上提上接头1,除下接头14以外的其它部分随之上行,而下接头14会留在井底。
权利要求1.液压倒扣两用丢手,包括上接头(1)、下接头(14)和液压丢手机构,液压丢手机构具有连接套(2)、控制活塞(8)、外套(10)、倒扣接头(13)、球座(11)和钢球(6),连接套(2)和倒扣接头(13)通过锁块(12)连接,将球座(11)安装在里面,控制活塞(8)和挡环(5)安装在连接套(2)的外径台阶上,外面安装外套(10),其特征是将液压丢手机构与上接头(1)和下接头(14)连接,其倒扣接头(13)与下接头(14)是反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倒扣两用丢手,其特征是倒扣接头(13)的外径设有凸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倒扣两用丢手,其特征在于外套(10)位于锁块(12)下方的内径大于其上部内径,该扩径值等于或大于锁块(12)在倒扣接头(13)上的安装深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石油工业使用的液压倒扣两用丢手,用于多层生产的油井或注水井。本实用新型具有上接头、下接头和液压丢手机构,液压丢手机构具有连接套、控制活塞、外套、倒扣接头、球座和钢球,连接套和倒扣接头通过锁块连接,将球座安装在里面。控制活塞和挡环安装在连接套的外径台阶上,外面安装外套。将液压丢手机构与上接头和下接头连接,其倒扣接头与下接头是反扣连接。本工具具有液压、倒扣两种工作方式,为井下管柱丢手作业的一次成功率提供了较高的保险系数,减少了作业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E21B17/02GK2692334SQ200420039470
公开日2005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24日
发明者李文波, 郭海萱, 曹雪梅, 孙骞, 柴国兴, 古光明, 李蓉, 赵增顺 申请人: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