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井管式泵液柱负荷转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63468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采油井管式泵液柱负荷转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开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采油井管式抽油泵液柱负荷转移装置。
背景技术
石油井下管式抽油泵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当泵活塞下行程时,固定凡尔关闭,泵内液柱要克服油管内液柱阻力从游动凡尔排出,游动凡尔以上液柱压力负荷作用在游动凡尔及活塞上;当活塞上行程时,游动凡尔关闭,固定凡尔打开,油管内液柱负荷全部作用在活塞上举升液体。抽油泵上下往复,每个行程转换都要有一定的冲程损失,在地面传动运行冲程时间内完成不了泵内有效冲程,泵内液柱不能完全转换到泵以上被抽出井上。不仅导致井下管式抽油泵抽油杆使用寿命减少,而且泵效出油能力降低。
发明创造内容设计人在长期从事采油生产第一线的观察中,发现了现有的采油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目的在于研制一种能够将井下管式抽油泵游动凡尔及活塞上的液柱负荷进行转移的装置,以较好地解决和克服现有采油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采油井管式泵液柱负荷转移装置,该装置结构包括串动凡尔,扶正器,扶正器座,连结件;将由上述结构组成的本实用新型装置串过管式抽油泵抽油杆,连接在泵出口与油管之间,用于将采油井管式抽油泵下冲程时活塞以上液柱负荷压力转移到装置的串动凡尔底面上。
本实用新型装置安装后,当井下管式抽油泵下冲程时,活塞以上液柱负荷压力会立即转移到本装置的串动凡尔底面上,串动凡尔以下距活塞之间的液柱压力迅速减轻,下行程活塞的游动凡尔及时开启,泵筒内的液柱在下行程中从游动凡尔迅速释放排出,排出的液柱压力超过串动凡尔以上液柱负荷压力,串联在抽油杆上的串动凡尔上浮,液柱举升,达到减轻和改善采油井管式抽油泵的压力,最大限度减少冲程损失,抽油泵活塞上下往复行程与地面传动行程相一致,延长抽油杆使用寿命,提高泵效增加抽油产量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这种采油井管式抽油泵液柱负荷转移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较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井下抽油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延长抽油杆使用寿命,泵效出油能力提高等显著优点。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采油井管式泵液柱负荷转移装置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装置安装使用(抽油泵下行程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其特征和优点会更清楚。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采油井管式泵液柱负荷转移装置的实施例,其结构包括串动凡尔3,扶正器2,扶正器座1,连接件4。其中,串动凡尔3呈空心圆柱状,用于串连在抽油杆上,设计人把这种新型结构称为串动凡尔扶正器2呈空心圆锥台状,串动凡尔3的底面与扶正器2的上面通过凹面密切接触连接,同心控制,用于当串动凡尔游动后立即回落到其上,扶正器2的同心直径大于抽油杆直径;扶正器座1外部呈管状,内腔呈倒圆锥台形,扶正器的倒圆锥台吻置于扶正器座的内腔中,用于当串动凡尔回落后瞬时控制密封,阻断上部油管内液柱负荷。参见图2,扶正器座1外部管状体下部可通过丝扣与泵出口5连接,上部可通过接箍4与油管6连接,串动凡尔3等本装置部件串连在抽油杆7上。
本实用新型装置也适用于其它井下管式泵对液柱负荷转移。本实用新型装置可做为井下管式泵一个配件组成应用。
权利要求1.一种采油井管式泵液柱负荷转移装置,其特征是结构包括串动凡尔,扶正器,扶正器座,连接件,串过管式抽油泵抽油杆连接在泵出口与油管之间,用于将采油井管式抽油泵下冲程时活塞以上液柱负荷压力转移到其中串动凡尔底面上。
2.如权利要求1的一种采油井管式泵液柱负荷转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串动凡尔呈空芯圆柱状;所述扶正器呈空芯圆锥台状,串动凡尔的底面与扶正器上面通过凹面密切接触,同心控制,扶正器的直径大于抽油杆直径;所述扶正器座外部呈管状,内腔呈倒圆锥台形,扶正器的倒圆锥台吻置于扶正器座内腔中,扶正器座下部设有丝扣可与泵出口连接,上部设有接箍可与油管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开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采油井管式泵液柱负荷转移装置,主要特点是由串动凡尔等构成,串过管式泵抽油杆连接在泵出口与油管之间,用于将抽油泵下冲程时活塞以上液柱负荷压力转移到本装置上,较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井下抽油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具有减轻和改善采油深井管式泵的压力,最大限度减少冲程损失,延长抽油杆使用寿命,提高泵效增加抽油产量等显著优点。本实用新型装置也适用于其它井下管式泵对液柱负荷进行转移。
文档编号E21B43/00GK2782985SQ20052002998
公开日2006年5月24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2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2日
发明者姜春风, 郭耘 申请人:姜春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