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水封隔器单向反洗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01250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注水封隔器单向反洗井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工业的井下注水设备,特别是一种注水封隔器单向反洗井装置,适用于注水井。
背景技术
石油工业的注水井在分层注水时,为了保证注水管柱使用可靠性,延长其工作寿命,在达到分层的同时,常常要求分层注水管柱具有反洗井功能,可洗井注水封隔器是一种应用在注水管柱中实现分层的井下工具。目前现场使用的可洗井注水封隔器的反洗井功能是通过其反洗阀结构来实现的。正常工作状态下,反洗阀的工作状态同时受封隔器上压、下压及油管内压的影响。在注水层间压差较大、地层注水启动压力低等情况下,反洗阀容易出现密封不严的现象,造成封隔器漏失,分层注水失效,无法实现正常分层注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注水封隔器单向反洗井装置,克服现有反洗阀密封不严、造成封隔器漏失,分层注水失效的缺陷。实现正常的分层注水,提高注水效果。
使用本技术解决方案可达上述目的一种注水封隔器单向反洗井装置,包括洗井结构、中心管、阀体和洗井通道。洗井结构设有洗井活塞和洗井阀座,中心管上设有水眼,阀体上设有反洗水眼,在洗井通道的上方设置单向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反洗阀相比具有以下效果1、采用了单向高压密封皮碗,既保证了管柱的大排量洗井功能,又消除了反洗通道内封隔器下压对洗井结构的影响,保证了正常注水;2、采用了分体式洗井结构,通过控制活塞和洗井活塞的配合,改变了本装置的压力作用方向,在正常注水情况下,洗井活塞始终处于对密封件的压紧状态。
3、具有防止洗井活塞抖动的优点,在出现压力抖动的情况下,只有控制活塞运动,在控制活塞不到达滑动轨道终点时,洗井活塞保持对密封件的压紧状态,提高注水效果。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参见附图,一种注水封隔器单向反洗井装置,包括洗井结构、中心管2、阀体和洗井通道11,洗井结构设有洗井活塞6和洗井阀座8,中心管2上设有水眼1,阀体上设有反洗水眼5。在洗井通道11的上方设置单向密封结构。单向密封结构包括压帽9和单向皮碗10,压帽9和单向皮碗10均固定在中心管2上,单向皮碗10碗口密封洗井阀座8与中心管2之间的环形空间以及洗井通道11。洗井结构还设有控制活塞3和控制块4,控制活塞3的下部腔体上设有滑动轨道,控制块4一端固定在洗井活塞6的上部腔体内,另一端安装在控制活塞3下部腔体的滑动轨道内。控制活塞3的下部腔体套装在洗井活塞6的上部腔体中,通过控制块4实现两者之间的连接。
本装置通过连接接头安装在封隔器的上接头和封隔件之间,下入井内。封隔器坐封完毕后,在注水井需要反洗井时,通过套管打压。由于封隔器上部压力即反洗水眼5处的压力,大于内部压力即水眼1处的压力,控制活塞3上行,至滑动轨道终点时带动洗井活塞6上行,脱离洗井阀座8的密封件7,洗井通道11打开,从而实现大排量反洗井。
正常注水时,油管内压大于封隔器上部压力和封隔器下部压力。单向皮碗10消除了封隔器下压对洗井活塞6的上顶力,同时切断了下层串至上层的通道。在对洗井结构的设计上,保证了本装置洗井结构压紧在密封件7上的受力面积要大于其反向作用面积,使洗井活塞6与洗井阀座8之间始终处于压紧状态,保证了正常注水时洗井结构的密封性。
权利要求1.一种注水封隔器单向反洗井装置,包括洗井结构、中心管(2)、阀体和洗井通道(11),洗井结构设有洗井活塞(6)和洗井阀座(8),中心管(2)上设有水眼(1),阀体上设有反洗水眼(5),其特征是在洗井通道(11)的上方设置单向密封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水封隔器单向反洗井装置,其特征是单向密封结构包括压帽(9)和单向皮碗(10),压帽(9)和单向皮碗(10)均固定在中心管(2)上,单向皮碗(10)碗口密封洗井阀座(8)与中心管(2)之间的环形空间以及洗井通道(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水封隔器单向反洗井装置,其特征是洗井结构还设有控制活塞(3)和控制块(4),控制活塞(3)的下部腔体上设有滑动轨道,控制块(4)一端固定在洗井活塞(6)的上部腔体内,另一端安装在控制活塞(3)下部腔体的滑动轨道内;控制活塞(3)的下部腔体套装在洗井活塞(6)的上部腔体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石油工业使用的一种注水封隔器单向反洗井装置,适用于注水井。本装置包括洗井结构、中心管、阀体和洗井通道。洗井结构设有洗井活塞和洗井阀座,中心管上设有水眼,阀体上设有反洗水眼,在洗井通道的上方设置单向密封结构。由于采用了单向高压密封皮碗,既保证了管柱的大排量洗井功能,又消除了反洗通道内封隔器下压对洗井结构的影响,保证了正常注水。采用了分体式洗井结构,通过控制活塞和洗井活塞的配合,改变了本装置的压力作用方向,在正常注水情况下,洗井活塞始终处于对密封件的压紧状态。
文档编号E21B21/00GK2908777SQ20062008451
公开日2007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17日
发明者郭林园, 王进京, 车传睿, 姜国良, 顾国利, 张福涛, 马英 申请人: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