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业立井伞钻风动粉尘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01245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矿业立井伞钻风动粉尘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矿业施工中吸收粉尘,减少粉尘污染的立井伞钻风动粉尘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矿业中钻取炮眼作业时,随钻杆上扬的细微粉尘严重危害工人身体健康,作业工人吸入大量粉尘,造成矽肺病,丧失劳动能力。如何减少粉尘污染,保障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有关技术专家多年来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始终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矿业中钻取炮眼作业时,吸走随钻杆上扬的细微粉尘,从根本上改变工人的作业环境,减少矽肺病等其他由于粉尘污染危害工人身体健康的矿业立井伞钻风动粉尘吸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连有多条粉尘气管的前置过滤装置通过出气管与粉尘过滤塔连通,粉尘过滤塔通过吸气管与真空负压装置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所说的前置过滤装置内上设旋风除尘器,下有储尘筒;粉尘过滤塔内上设滤尘筒,下有吸尘器;吸尘器连有振尘器;真空负压装置内有多组并连的真空发生器,各真空发生器通过压缩空气管连通;真空发生器通过气动执行阀与消音器连通;粉尘气管的末端连有吸尘头。
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时,将粉尘过滤塔、真空发生器及消音器安装在上层吊盘上,将前置过滤装置安装在伞钻油箱上面(支架固定),吸尘头距炮眼上口约120mm处与卡钎器连接使用。当伞钻进入井下工作时,操作者将吸尘管用快速接头接入前置过滤装置后,打开进风阀,系统供风吸尘;当钻孔结束时,操作者关闭进风阀,系统内停风,打开快速接头,吸尘管与前置过滤装置分离;过滤塔前有一高压风动清理阀,操作者连续打开和关闭两次,内部过滤尘袋上的尘埃将被清理干净。
本实用新型用于矿业中钻取炮眼作业时,吸走随钻杆上扬的细微粉尘,从根本上改变工人的作业环境,减少矽肺病的发生,通过消耗压缩空气转换成真空负压,无须其他外界的辅助设备,能达到真空高度、吸力强劲、抽尘量大、坚固耐用、可靠性高、安全适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连有6条粉尘气管16的前置过滤装置12通过出气管20与粉尘过滤塔8连通,粉尘过滤塔8通过吸气管17与真空负压装置19连通,前置过滤装置12内上设旋风除尘器21,下有储尘筒13,位于前置过滤装置12外侧的尘重显示器14连接储尘筒13,粉尘过滤塔8内上设滤尘筒9,下有吸尘器10,吸尘器10连有振尘器11,真空负压装置19内有4组并连的真空发生器5,各真空发生器5通过压缩空气管22连通,真空发生器5通过气动执行阀6与消音器7连通,可根据吸尘的具体作业情况而定开启真空发生器5的数量,来满足钻眼作业时的吸尘要求,连接主控推拉开关3的控制管18分别连接压缩空气管22、气压压力显示表2及与真空发生器5相连的分配气阀4,粉尘气管16的末端连有吸尘头15,可同时吸尘,每个吸口吸风量为3-5m3/min,最大负压为30Kpa,最长吸尘管路为25~30米。
权利要求1.一种矿业立井伞钻风动粉尘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有多条粉尘气管(16)的前置过滤装置(12)通过出气管(20)与粉尘过滤塔(8)连通,粉尘过滤塔(8)通过吸气管(17)与真空负压装置(19)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业立井伞钻风动粉尘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前置过滤装置(12)内上设旋风除尘器(21),下有储尘筒(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业立井伞钻风动粉尘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粉尘过滤塔(8)内上设滤尘筒(9),下有吸尘器(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矿业立井伞钻风动粉尘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吸尘器(10)连有振尘器(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业立井伞钻风动粉尘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真空负压装置(19)内有多组并连的真空发生器(5),各真空发生器(5)通过压缩空气管(22)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矿业立井伞钻风动粉尘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真空发生器(5)通过气动执行阀(6)与消音器(7)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业立井伞钻风动粉尘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粉尘气管(16)的末端连有吸尘头(1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矿业立井伞钻风动粉尘吸收装置,连有多条粉尘气管的前置过滤装置通过出气管与粉尘过滤塔连通,粉尘过滤塔通过吸气管与真空负压装置连通。前置过滤装置内上设旋风除尘器,下有储尘筒;粉尘过滤塔内上设滤尘筒,下有吸尘器;吸尘器连有振尘器;真空负压装置内有多组并连的真空发生器,各真空发生器通过压缩空气管连通;真空发生器通过气动执行阀与消音器连通;粉尘气管的末端连有吸尘头。
文档编号E21F5/00GK2900794SQ200620084369
公开日2007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17日
发明者张海英 申请人:张海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