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67228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建筑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车辆。
背景技术
有的建筑车辆,具有存储向油压泵供应液压油等液压油的液压油箱,且该 液压油箱配置在车体框架的侧端附近。例如,专利文献l记载的作业机械中, 在车体框架的侧端附近且液压机的侧面设有液压油箱。而且,液压油箱的前方 配置有蓄电池盒,液压油箱的后方配置有发动机室。专利文献1特开2002-97666号公告 发明内容如上所述的建筑车辆中,虽然液压油箱的上面及一侧的侧面露在外部,但 液压油箱的其它部分被液压机、蓄电池盒、发动机室等覆盖,露在外部的面积 变得较小。因此,会降低存储于液压油箱的液压油的冷却效果。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液压油冷却效果的建筑车辆,其中, 所述液压油存储在液压油箱中。第一发明提出的建筑车辆,其包括车体框架、驾驶室、液压油箱、发动机、 发动机盖。驾驶室,搭载于车体框架上。液压油箱,配置在驾驶室的后方,且 其内部存储有液压油。发动机,配置在液压油箱的后方。发动机盖为覆盖发动 机的部件。而且,液压油箱的后面与发动机盖的前面具有相同宽度,且液压油 箱上面的后端与发动机盖上面的前端位于相同高度。此外,液压油箱的上面及 两侧面露在外部。该建筑车辆中,由于液压油箱的上面及两侧面露在外部,液压油箱露在外 部的面积大。因此,可提高存储于液压油箱的液压油冷却效果。此外, 一旦液 压油箱露在外部的面积变大,在外观上会形成不协调从而降低美观,但在该建 筑车辆中,液压油箱的后面与发动机盖的前面具有相同宽度,且液压油箱上面的后端与发动机盖上面的前端位于相同高度。因此,露在外部的液压油箱上面 及两侧面,与配置在后方的发动机盖上面及两侧面成同-水平面,降低了外观 上的不协调感。根据该构成,该建筑车辆中,可提高存储于液压油箱中的液压 油冷却效果的同时,可抑制美观度的降低。第二发明提出的建筑车辆,是第一发明提出的建筑争二辆,液压油箱配置在 车体框架宽度方向的中心轴上。由于液压油箱,其内部为存储液压油的部分,所以其重量较重。因此,如 现有的建筑车辆,把液压油箱仅设在车体框架的侧端附近时,会造成偏重。但是,在该建筑车辆中,通过将液压油箱配置在车体框架宽度方向的中心 轴上,可降低因液压油箱造成的偏重。根据该构成,在该建筑车辆中可提高重 量平衡性。第三发明提出的建筑车辆,是第二发明提出的建筑车辆,液压油箱宽度方 向的中心位于车体框架宽度方向的中心轴上。在该建筑车辆中,由于液压油箱宽度方向的中心位于车体框架宽度方向的 中心轴上,所以可进一歩提高重量平衡性。第四发明提出的建筑车辆,是第三发明提出的建筑车辆,液压油箱具有液 压油通过的吸入口和覆盖吸入口的滤油器,其中,所述液Ii:油从液压油箱流出。 而且,过滤油器位于车体框架宽度方向的中心轴上。该建筑车辆中,过滤器位于车体框架宽度方向的中心轴上。因此,当液压 油从过滤器被吸入时,因车体框架倾斜而造成的影响较少。根据该构成,在该 建筑车辆中,可稳定地从液压油箱供应液压油。第五发明提出的建筑车辆,是第一发明提出的建筑车辆,还包括用于从液 压油箱流出或流入液压油箱的液压油通过的液压油配管。液压油配管穿过车体 框架内与液压油箱的下面、前面或后面相连接。该建筑车辆中,液压油配管穿过车体框架内与液压油箱的下面、前面或后 面相连接。另一方面,液压油箱的前方配置有驾驶室,液压油箱的后方配置有 发动机盖。因此,可使与液压油箱相连接的液压油配管不外露在外部,可进一 步提高美观性。第六发明提出的建筑车辆,是第一发明至第五发明的任意一个提出的建筑 车辆,还具有散热器、空调装置。散热器,配置在发动机的后方,其为用于冷却发动机的装置。空调装置具有空调装置主体和冷凝器,且调节驾驶室内的温 度。还有,空调装置主体配置在驾驶室的前方。此外,冷凝器配置在散热器的 前方。现有的建筑车辆中,大多在驾驶室后方的空间配置空调装置。因此,设置 空间受到限制,难以将液压油箱配置在驾驶室的后方。还有,即使可在驾驶室 的后方配置液压油箱,也会造成驾驶室后方部分的大型化。但是,在本发明的建筑车辆中,空调装置主体配置在驾驶室的前方,冷凝 器配置在散热器的前方。根据该构成,抑制驾驶室后方部分大型化的同时,可 在驾驶室后方配置液压油箱。


图l为建筑车辆的左侧面图;图2为从右后方看建筑车辆的斜视图;图3为液压油箱的截面图(前面看);图4所示掀开侧面盖的状态时发动机盖的斜视图;图5所示左门部、左侧踏板及左栅部的结构斜视图;图6所示左门部、左侧踏板及左栅部位置关系的俯视图;图7所示侧面盖与第一栅部之间位置关系的左侧面图;图8所示侧面盖与第一栅部之间位置关系的俯视图。其中,符号标记1建筑车辆驾驶室9空调装置12吸入口13液压油配管19散热器20车体框架21液压油箱22发动机23 发动机盖44 滤油器91 空调装置主体92 冷凝器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涉及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建筑车辆1左侧面图。该建筑车辆1 为,通过轮胎4a、 4b可自行行走的同时利用作业机3可进行预期作业的轮式 装载机。该建筑车辆1主要包括车辆主体2、轮胎4a、 4b、作业机3、驾驶室 5、空调装置9、侧踏板6a、 6b (参照图6)、挡泥板7、栅部8a、 8b (参照图 6)。[车辆主体2]车辆主体2,其包括车体框架20、液压油箱21、发动机22、变速器34、 转矩变换器38、油压泵35、发动机盖23。 (车体框架20)车体框架20包括配置在前侧的前车架20a和配置在后侧的后车架20b, 且在车体框架20的中央部将前车架20a与后车架20b可以左右摇动地相连接。 前车架20a上安装有作业机3,后车架20b上搭载有发动机22、转矩变换器 38、变速器34等驱动构件及油压泵35。 (液压油箱21)液压油箱21为,在其内部存储被油压泵35加压的液压油的油箱,配置在 驾驶室5的后方。液压油箱21的上面位于驾驶室5上面的下方,且位于栅部 8a、 8b上端的下方位置。液压油箱21的上面后端位于与发动机盖23上面的 前端相同的高度位置。而且,如图2所示,液压油箱21的宽度比驾驶室5的 宽度窄,液压油箱21的后面与发动机盖23的前面具有相同的宽度。根据该构 成,液压油箱21的外表面与发动机盖23的外表面成同一水平面。即,液压油 箱21的侧面及上面分别与发动机盖23的侧面及上面成同一水平面。此外,没 有设置用于覆盖液压油箱21的外壳,液压油箱21的外表面露在外部。还有, 在这里所述「同一水平面」是指,液压油箱21与发动机盖23之间的边界没有 大的落差,且其轮廓大致成连续状即可,无需变成没有接缝的平滑表面。另外,并非排除液压油箱21与发动机盖23之间的边界的一部分存在落差的现象。如图3所示液压油箱21的截面图。另外,图3为从前方看液压油箱21 的截面的图。液压油箱21包括,油箱主体40、分割板41a、 41b、液压油导管 42、过滤器43、滤油器44等。油箱主体40为由金属板形成的箱状部件,其包括底板45、侧板46a、 46b、 上板47、前板(图中未示出)、后板48。底板45构成油箱主体40的下面,且大致水平配置。底板45,藉由安装 脚座15搭载于后架20b上。而且,底板45通过支架16安装在后架20b上。 底板45上设有回流至液压油箱21的液压油通过的回油口 11和从液压油箱21 流出的液压油通过的吸入口 12、且与配设在车体框架20内的液压油配管13 相连接,其中,该液压油配管13用于从液压油箱21流出的液体及流入液压油 箱21的液体通过。侧板46a、 46b构成油箱主体40的侧面,设置成相对于底板45大致垂直。 侧板46a、 46b,可分为右侧板46a和左侧板46b,分别与底板45的右侧端和 左侧端相连。此外,本实施例中所述「右」、「左」是指从驾驶室5向前方观察(,产斗 31侧)时的「右」、「左」。上板47构成油箱主体40的上面,大致水平设置。上板47上设有被螺栓 固定的盖体471,盖体471的内面安装有过滤器43及滤油器杆14的一端。前板构成油箱主体40的前面,设置成相对于底板45大致垂直。前板与底 板45的前端、侧板46a、 46b的前端及上板47的前端相连,与驾驶室5的后 面相向而置。后板48构成油箱主体40的后面,设置成相对于底板45大致垂直。后板 48与底板45的后端、侧板46a、 46b及上板47的后端相连,与发动机盖23 的前面相向而置。还有,油箱主体40配置在车体框架20宽度方向的中心轴AX2上,且油箱 主体40宽度方向的中心位于车体框架20宽度方向的中心轴AX2上。此外,车 体框架20宽度方向的中心轴AX2通过发动机22曲柄轴的中心Cl,油箱主体 40宽度方向的中心,从前面看,位于通过曲柄轴中心C1的垂直线上。分割板41a、 41b配置成与侧板46a、 46b大致平行,将油箱主体40的内部分割成多个空间。分割板41a、 41b的前端与前板相连,后端与后板48相连。 分割板41a、 41b分为第一分割板41a与第二分割板41b,且第一分割板41a 与第二分割板41b配置成在宽度方向上间隔一定距离。第一分割板41a分割中 央的第一空间SI和第一空间SI右侧的第二空间S2;第二分割板41b分割中 央的第一空间SI和第一空间SI左侧的第三空间S3。第.分割板41a与第二 分割板41b的上半部分,分别设有大的开口17、 18,同时,第一空间S1与第 二空间S2相连通,第一空间Sl与第三空间S3相连通。液压油导管42设置在油箱主体40的内部,其为问流至液压油箱21的液 压油通过的配管。液压油导管42具有第一管部36和第二管部37。第一管部 36,其下端与底板45的回油口 ll相连,上端与过滤器43相连。第二管部37, 其上端与过滤器43相连,下端设有排出液压油的排油口 39。该排油口39,在 第二空间S2内的第一分割板41a附近配置在靠近底板45。过滤器43安装在上板47的内面,净化回流至液压油箱21的液压油。如 上所述,过滤器43设置在液压油导管42的中间,净化通过液压油导管42的 液压油。滤油器44安装在底板45的内面以使其覆盖吸入口 12,且净化被吸入至 吸入口 12的液压油。滤油器44的上面安装有滤油器杆14的下端,滤油器44 被滤油器杆14压向底面。另外,滤油器杆14的上端安装在上板47的内面上。 滤油器44设在第一空间Sl,并配置在车体框架20宽度方向的中心轴AX2上。 此外,滤油器44具有圆筒形的外形,从前面看,滤油器44的中心轴及滤油器 杆14位于车体框架20宽度方向的中心轴AX2上。<发动机22、变速器34、转矩变换器38、油压泵35>发动机22为柴油发动机。由发动机22输出的输出转矩分配到变速器34 及油压泵35,成为作业机3驱动时及建筑车辆1行走时的驱动力。发动机22, 被后车架20b所支撑,且配置在液压油箱21的后方。变速器34及转矩变换器38,配置在发动机22的前方,向轮胎4a、 4b传 递由发动机22输出的驱动力。油压泵35为,被发动机22的输出力驱动的可变容量型油压泵35,位于 发动机22的前方,并配置在液压油箱21的更下方。〈发动机盖23>发动机盖23为覆盖发动机22的部件,配置在液压油箱21的后方。如图 4所示,发动机盖23包括发动机盖主体24和一对侧面盖25。发动机盖主体24,由金属板形成,是覆盖发动机22的部件。发动机盖主 体24的侧面中,与发动机22相向的位置上设有开口 28。该开口28,设置在 发动机盖主体24的两侧面上。如图1所示,发动机盖主体24的上面缓慢倾斜, 以使后侧位于下方,而其前端则与液压油箱21上面的后端大致成同一水平面。 此外,发动机盖主体24的侧面的前端也与液压油箱21的侧面的后端大致成同 一水平面。一对侧面盖25设置在发动机盖主体24的两侧面,可封闭发动机盖主体 24侧面的开口28。另外,图4中示出了左侧面的侧面盖25。侧面盖25,通过 以合叶为中心进行旋转,可开闭发动机盖主体24的开口28,其中,所述合叶 设置在侧面盖25的h端。侧面盖25的上端可达到发动机盖主体24的上面, 且与发动机盖主体24的上面相同地倾斜以使后侧位于下方。因此,侧面盖25, 可以以旋转轴AX1为中心旋转移动,其中,所述旋转轴AX1向前后方向延伸且 后侧向下方倾斜。该侧面盖25,被设置在发动机盖主体24内部的气弹簧等支 撑装置29所支撑,可通过两个阶段的开启角度进行固定。第一阶段为开启的 角度小于90度的状态,例如开启的角度为大约为30度 45度左右的状态。 第二阶段为,如图4所示的状态,开成大约90度的状态。该第二状态中,侧 面盖25大致与水平面平行,位于几乎与发动机盖主体24的上面相同高度的位 置。此外,发动机的后方配置有冷却发动机22所需的散热器19 (参照图l) 及冷却扇(图中未示出),发动机盖23的后面设置有覆盖冷却扇及散热器19 且可自由开闭的后盖30。[轮胎4a、 4b]轮胎4a、 4b,其包括设置在前车架20a上的一对前胎4a、设置在后车架 20b上的一对后胎4b共计4个,配置在车辆主体2的下部侧方。前胎4a设置 在前车架20a的下部侧方,位于前车架20a的前部。后胎4b设置在后车架20b 的下部侧方,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后车架20b的中央部分。后胎4b设置在驾驶 室5的更后方。这些轮胎4a、 4b,在行走时,通过由转矩变换器38、变速器 34、传动轴(图中未示出)传递的发动机22的驱动力所驱动。作业机3为,利用被油压泵35加压的液压油所驱动的构件,其包括装载于车辆主体2前部的提升臂32、安装于该提升臂32前端的f产斗31、 f产斗油缸 33、斗杆(臂)油缸(图中未示出)。提升臂32为用于抬起安装于其前端的,产 斗31的部件。铲斗31安装在提升臂32的前端。铲斗油缸33及斗杆(臂)油 缸为利用从油压泵35输出的压力油驱动铲斗31及提升臂32的油压驱动装置。 [驾驶室5]驾驶室5搭载于车辆主体2的上部,如图5及图6所示,具有驾驶宰主体 50、左门部51和右门部54。驾驶室主体50是组合多个钢管及钢板而成,具有近似长方体的外形。驾 驶室主体50的两侧面上设有用P驾驶员乘降的开口 52,驾驶室主体50的前 面及后面设有窗户53a、 53b (参照图1)。驾驶室主体50搭载于后车架20b 的前部,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前胎4a与后胎4b之间。驾驶室主体50位于液压 油箱21的前方,比液压油箱21的宽度更宽。此外,驾驶室主体50内部安装 有座位、操纵杆等操作部及显小速度等各种信息的显示部。左门部51设置在驾驶室主体50的左侧面,通过以设置在其后端的合叶为 中心旋转,可开闭驾驶室主体50的左侧面开口 52。左门部51,如图5及图6 所示,可开至大约150度的角度,可开至比右门部54更大的角度。右门部54设置在驾驶室主体50的右侧面,与左门部51相同地Bj以以设 置在其后端的合叶为中心旋转,右门部54可开至大约135度的角度。[空调装置9]图1所示空调装置为通过在制冷剂与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调节驾驶室5 内温度的装置。空调装置9包括空调装置主体91和冷凝器92。空调装置主体 91具有压縮机及热交换器等,配置在驾驶室5的前下部的容纳空间。冷凝器 92,与空调装置主体91间隔一段距离而配置,通过导线与空调装置主体91 电气连接。冷凝器92具有薄板状外形,配置在散热器19的前方。[侧踏板6a、 6b及挡泥板7]图5及图6所示侧踏板6a、 6b,设置成横跨驾驶室主体50的侧方至驾驶 室5的后方,成为从驾驶室主体50乘降的驾驶员立脚处的部分。侧踏板6a、 6b,有设置在驾驶室主体50左侧方的左侧踏板6a和设置在驾驶室主体50左侧方的右侧踏板6b,左侧踏板6a与右侧踏板6b,在其之间隔着驾驶室主体 50相对称地设置。左侧踏板6a具有位于驾驶室主体50的开口 52侧的第一踏板部61、位于 第一踏板部61的后方并位于第一踏板部61上方的第二踏板部62、连接第一 踏板部61和第二踏板部62的台阶部63。第一踏板部61设置成沿驾驶室主体50的开口 52横跨前后方向,其上面 大致成水平。第一踏板部61具有,前部64,其中该前部64的宽度比下文中 描述的挡泥板7的宽度窄;与前部64的后端相连且其宽度宽于前部64的后部 65。前部64,在前后方向上,从驾驶室主体50侧面的前端设置至设有左门部 51合叶的位置,即设置在略微超过开口 52后端的位置。此外,在前部64的 侧端设有从前部64的下面向下方延伸的梯子部66。后部65,在前后方向上设 置成横跨左门部51的合叶附近至驾驶室主体50左侧面的后端。从侧面看,挡 泥板7在驾驶室主体50左侧面的后端附近配置成重叠,但挡泥板7的内侧部 分成向后方陷入的形状,在后部65设有该陷入的部分。第二踏板部62设置在挡泥板7的i:面,设置成大致水平。第二踏板部62 位于第一踏板部61的更上方,且位于第一踏板部61的后部65的后方。第二 踏板部62设置成从设置在驾驶室主体50的后方的液压油箱21左侧面横跨至 后部65的左侧端。在这里,由于液压油箱21的宽度窄于驾驶室主体50的宽 度,因此,第二踏板部62的右侧端位于驾驶室主体50的后方。另外,第二踏 板部62的后端,成倾斜状以使越外侧即左侧端侧越位于前方。台阶部63连接第一踏板部61的后端和第二踏板部62的前端,立设在第 一踏板部61上。台阶部63左侧端附近设有向后方凹陷的凹部67。设有该凹 部67的位置为全开的左门部51的前端所抵接的位置。右侧踏板6b,虽然与左侧踏板6a的结构大致相同,但右侧踏板6b的台 阶部68上没有设置如左侧踏板6a的凹部67那样的凹部。挡泥板7为通过覆盖后胎4b防止泥土从后胎4b飞溅的部件。挡泥板7 设置在车辆主体2的两侧面,从车辆主体2的侧面向侧方突出。挡泥板7并不 完全覆盖后胎4b的上方,成仅覆盖后胎4b上方前侧的形状。挡泥板7,如图 5所示,具有上面为水平设置的水平部71,从侧面看倾斜的倾斜部72,其中 该倾斜部72使前侧位于下方。水平部71的上面设有上述的第二踏板部62。倾斜部72的后端与水平部71的前端相连,倾斜部72的内侧设有上述后部65 与台阶部63。[栅部8a、 8b]栅部8a、 8b为用于防止从侧踏板6a、 6b i:跌落的部件,立设在挡泥板7 的上侧表面。栅部8a、 8b具有设置在左侧挡泥板7 h的左栅部8a和设置在右 侧挡泥板7上的右栅部8b (参照图6)左栅部8a具有设置在挡泥板7水平部71上面、即第二踏板部62上的第 一栅部81和设置在倾斜部72上侧表面上的第二栅部82。第一栅部81是在全开的左门部51的前端的后方沿第二踏板部62的后端 设置。第一栅部81,具有第一柱部83、第二柱部84、第三柱部85及连接第 一柱部83、第二柱部84、第三柱部85的上端的把手部86。第一柱部83、第 二柱部84、第三柱部85,在宽度方向上间隔一定距离,并沿第二踏板部62 的后端依次配置,且第一柱部83配置在最右侧,即液压油箱21顶ij。如图7 所示,第一柱部83为与垂直方向平行的直线形管状部件。第二柱部84及第三 柱部85位于第一柱部83的外侧,即第一柱部83的左侧方。第二柱部84及第 三柱部85,其上端侧具有向后方倾斜的形状。因此,在前后方向上,第二柱 部84的下端与第一柱部83位于相同位置,从侧面看是重叠配置,但是第二柱 部84的上端位于第一柱部83上端的更后方。此外,第三柱部85的下端,在 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二柱部84及第一柱部83的更前方,但第三柱部85的上端 位于第一柱部83上端的更后方,且与第二柱部84的上端位于相同位置。还有, 第二柱部84的上端与第三柱部85的上端位于第一踏板部62后端的更后方, 且位于挡泥板7后端的更后方。第二栅部82位于全开的左门部51的前端的侧方,在左侧踏板6a上沿左 侧踏板6a的侧端设置。更具体而言,第二栅部82,沿挡泥板7的倾斜部72 的上侧表面及水平部71上面的左侧端设置。第二栅部82,如图6所示,从上 面看,以大约90的角度与第一栅部81相连,第二栅部82的后端与第一栅部 81把手部86的左侧端相连。右栅部8b的结构与左栅部8a的结构相似,但与左栅部8a不同的是,所 有沿右侧踏板6b的后端设置的多个柱部成与垂直方向平行的直线性形状。[左门部51与左栅部8a的位置关系]接下来,结合图6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特征之一的左门部51与左栅部8a 的位置关系。左门部51,从上面看,可开启至连结第一栅部8i和第二栅部82相连的 弯曲部87与左门部51的合叶的虚线Ll以上,左门部51最大开启状态时,左 门部51的前端位f连结弯曲部87与左门部51的合叶的虚线Ll附近或虚线 Ll之上。还有,在该状态中,左门部51的前端与凹部67相抵接,成无法进 一步打开的状态。还有,在上:述状态中,左门部51的前端与第二栅部82之间确保有操作员 可通过的间隔。另外,左门部51的前端,在宽度方向上位于第一栅部81的第 二柱部84及第-:柱部85之间的前方,但由于第二柱部84与第三柱部85向后 方倾斜,在左门部51的前端与第一栅部81之间确保操作员可以通过的间隔。另外,左门部51开启至大约90度或略微超过90度的状态时,左门部51 的前端接近第二栅部82。在该状态中,左门部51的前端与第二栅部82之间 确保有些微的缝隙,虽然操作员无法通过,但可开启左门部51且不与第二栅 部82及挡泥板7发生冲突。[侧面盖25与第一栅部81的位置关系]接下来,结合图7对侧面盖25与第一栅部81的位置关系进行详细说明。由于第二踏板部62位于液压油箱21的左侧方且位于发动机盖23的更前 方,因此开W侧面盖25时的可移动空间位于设置在第二踏板部62 h的第一栅 部81的后方。因此,当第一栅部81过于向后方倾斜时,会造成第一栅部81 与侧面盖25发生冲突。为此,在本发明的建筑车辆1中,为防止侧面盖25 与第一栅部81之间的冲突,侧面盖25与第一栅部81成如下的位置关系。由于侧面盖25的旋转轴AX1与发动机盖主体24的上面相同地倾斜以使其 后侧位于下方,因此, 一旦旋转移动侧面盖25,侧面盖25的前端,从侧面看 沿使上端侧位于后方的倾斜轨迹L2 (参照图7的双点划线)移动。由于该侧 面盖25的前端的倾斜轨迹L2与第一栅部81的第二柱部84及第三柱部85的 倾斜为相同方向,因此,侧面盖25与第一栅部81很难发生冲突。此外,第一栅部81中与全开状态的侧面盖25相向的部分P1,在前后方 向上位于关闭状态的侧面盖25的前端相同的位置或更后方的位置。即,侧面 盖25的前端在垂直方向上移动时会发生冲突的位置。但是,第一栅部81中与全开状态的侧面盖25相向的部分Pl,位于沿轨迹L2移动且成全开状态的侧面盖25前端的更前方,并与侧面盖25之间确保有缝隙。这样,第一栅部81, 在不与侧面盖25发生冲突的范围内,尽可能地位于后方。还有,如图8所示,侧面盖25全开状态时,从上面看,侧面盖25的前端 成倾斜的状态以使侧面盖25的越前端侧越位于后方。目卩,侧面盖25的前端中 与第二柱部84及第三柱部85相向的部分相对地位于后方,即使第二柱部84 及第三柱部85向后方倾斜,也很难与侧面盖25的前端发生冲突。此外,侧面 盖25的前端中与第一柱部83相向的部分相对地位于前方,但由于第一柱部 83不是成向后方倾斜的形状,冈此避免了发生冲突。〈特征〉(1)本发明的建筑车辆l中,没有覆盖液压油箱21的外壳。此外,由下-液压 油箱21配置在驾驶室5与发动机盖23之间,液压油箱21的上面及两侧面露 在外部。因此,提高了液压油的冷却效果。还有,由于本发明的建筑车辆1 为可高速行走的轮式装载机,因此行走时的冷却效果更高。(2)本发明的建筑车辆中,液压油箱21的上面及两侧面设置成与配置在后方 的发动机盖23的上面及两侧面成同一水平面,液压油箱21的外表面与发动机 盖23成同一水平面。因此,即使液压油箱21的上面及两侧面露在外部,也没 有外观上的不协调感。根据该构成,抑制了美观度的降低。还有,本发明的建筑车辆l中,没有设置覆盖液压油箱21的外壳,液压 油箱21的外表面兼具外壳功能。因此,抑制了部件数量的增加,降低了生产 成本。(3)本发明的建筑车辆1中,液压油箱21搭载于车体框架20上,液压油箱 21宽度方向的中心位于车体框架20宽度方向的中心轴AX2上。因此,提高了 重量的平衡性。(4)本发明的建筑车辆1中,由于液压油箱21搭载于车体框架20上,因此不 需将配设在车体框架20内的液压油配管13露在外部便可与液压油箱21的下14面相连接。因此,液压油配管13没有表露在外部,提高了建筑车辆1的美观 性。(5)本发明的建筑车辆1中,将空调装置9的部件中相对尺寸较大的冷凝器 92从空调装置主体91分离并配置在散热器19的前方。之后,将空调装置主 体91配置在驾驶室5的前下部的容纳空间。根据该构成,抑制了外形大型化 的同时,可在驾驶室5后方配置液压油箱21。(6)本发明的建筑车辆1中,配置在液压油箱21内部的滤油器44位于车体框 架20宽度方向的中心轴AX2上。因此,当车体框架20倾斜时,可抑制从滤油 器44吸入液压油的操作造成的不良影响。根据该构成,本发明的建筑车辆l, 可稳定地从液压油箱21提供液压油。〈其他实施例〉(1)上述实施例中,液压油配管13与液压油箱21的下面相连接,但即使与液 压油箱21的前面或后面相连接时,也可将液压油配管13设置成不表露在建筑 车辆l的外部。(2)上述实施例中,将本发明适用于了轮式装载机,但也可适用于其他建筑车 辆。只是,关于液压油的冷却效果,适用于可高速行走的轮式装载机时效果更 佳。产业上可利用性本发明可提高存储于液压油箱中的液压油冷却效果的同时,具有可抑制美 观性降低的效果,适用于建筑车辆。
权利要求
1、一种建筑车辆,其包括车体框架;驾驶室,其搭载于所述车体框架上;液压油箱,其配置在所述驾驶室的后方,且其内部存储有液压油;发动机,其配置在所述液压油箱的后方;发动机盖,覆盖所述发动机;其中,所述液压油箱的后面与所述发动机盖的前面具有相同宽度;所述液压油箱上面的后端与所述发动机盖上面的前端位于相同高度;所述液压油箱的上面及两侧面露在外部。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建筑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压油箱配置在所述车体框架宽度方向的中心轴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油箱宽度方向的中心位丁-所述车体框架宽度方向的中心轴上。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油箱具有液压油通行的吸入口和覆盖所述吸入口的滤油器,其 中,所述液压油从所述液压油箱流出;所述滤油器,位于所述车体框架宽度方向的中心轴上。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建筑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液压油配管,其中,该液压油配管穿过所述车体框架内与所述液压 油箱的下面、前面或后面相连接,并用于自所述液压油箱流出或流入所述液压 油箱的液压油通过。
6、 根据权利要求1 权利要求5任意一项所述的建筑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散热器,其配置在所述发动机的后方,用于冷却发动机;空调装置,其具有空调装置主体和冷凝器,用于调节所述驾驶室内的温度;其中,所述空调装置主体配置在所述驾驶室的前方, 所述冷凝器配置在所述散热器的前方。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可提高液压油冷却效果的建筑车辆,其中,所述液压油存储在液压油箱中。建筑车辆(1)包括车体框架(20a、20b)、驾驶室(5)、液压油箱(21)、发动机、发动机盖(23)。驾驶室(5)搭载于车体框架(20a、20b)上。液压油箱(21)配置在驾驶室(5)的后方,且其内部存储有液压油。发动机配置在液压油箱(21)的后方。发动机盖(23)为覆盖发动机的部件。而且,液压油箱(21)的后面与发动机盖(23)的前面具有相同宽度,液压油箱(21)上面的后端与发动机盖(23)的上面的前端位于相同高度。此外,液压油箱(21)的上面及两侧面露在外部。
文档编号E02F9/00GK101283145SQ20068003751
公开日2008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19日
发明者增野谷裕弘, 桥本繁夫 申请人: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