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水仓沉积物清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68315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井下水仓沉积物清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井下水仓沉积物清理系统,尤其适用于矿將下水仓中沉积物的 清虹作,也翻于电厂循环7K池不停运的清污工作。
背景技术
矿將下水仓是矿湘冰系统中不可缺少的1分,劍氐于矿井各开彩Jc平
的繊,7K仓的长度一般为数百米,约占车场总工程量的20 30%,其断面通常采用 ##1断面, 一般宽为2 4米。它主要由两个作用:一是存水,纟,井涌水暂时汇驗 来;二是沉淀,将水仓中的7K橙清,再纟&K泵排至地面。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增大涌7jc量增多,大量涌水携带固体颗f4i4A水仓,矿水 中含有以煤泥、沙石或其他沉淀物为主的杂质,itA7K仓后沉淀下来,必须定期清理, 把沉淀物清挖出去,否则M成(l)减少水仓的有效容积。(2)当积淤过多时,繊 ^tA吸7K先然后被吸A7K泵,使水泵的过流部件磨损加剧。(3) f]feK井淤^31多 时会堵塞^7K龙头,造成排水困难顿法排水,尤雜大涌水量的情况下,水仓不能 及WSAi顿,直接iwr井安全生产。在雨季,水仓若不育扱时SAJ顿还可育^t
鹏井事故。(4)排除到地面的沉淀物造成地面7jC系统污染。因此定期和高效地清
您Jc仓是提離湘冰系统安全性和经济性顧途^t一。
目WM下水仓的清理一iK用定期清您乂仓,其时间间隔长者为每年1 2次短者每月鹏清挖,且多为AX进行。井下水仓环境恶劣、空间狭窄,由于沉 积物中含水量大,搅动后往往 半流态或流态,用传统的铁锹伊,水桶刮清仓方式 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而J7K仓断面有限不可能安排许多人同时作业,因此作业 效割氐、劳动弓驢大,清仓周期长,他们^7X仓中的固^3R物凊挖出來运到P(做 ,两旁堆放,待固,积物晾干后再远逸到地面上,或是将含水的固#^积物直接 ^A矿车中ii^哋面。因此清挖水^合矿井妒带来许多麻烦,如站用井下工作 空间,增烦i5i污染运输车爐等,与矿井采掘机械化的fflilll高很不舰。
近年来,人们不ifia行技术创新和禾辆if攻关,取得了^sm研究开发制造
了各种TO^清!&K仓的方法和工具,提高了清理的繊,但臓雜需要水仓停止
工作才能清理,^ffi主副水仓轮te作,轮流清理,自动^Mit低等缺陷。致使 矿,下水仓清理的技术难题至今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仍然是困扰矿井^生产 的S^:制约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樹共一种井下7K仓沉积物凊理系统,用泵和机械组成的泵吸
式il^l在一定动力的作用下沿轨道自动连续运行,实现循环水仓在不停运情况下
将水仓中的7jC^沉积物实时有效分离。
本发明的井下7K仓沉积物清a^统,包括矿车,压 1,沉降池,在沉降池底
部没觀BM沉积物收^^和牵弓l泵吸式沉积物收麟作往复运动的导轨;泵B城
沉积物收^im:沉积辦俞送管和牵弓陶连M滚筒式W3i牵引收集器,滚筒式管
道牵引收麟与压^lt几相连;沉降池的尾部设有由溢流板分隔的清水池,清水池的
上部设有导流板,底部设有微细颗粒防沉积喷水嘴。
戶腿的泵BM沉积物收MI由泵车、设M车上的泥浆泵和与沉积t/tr送管相
连接的沉积物排出管道构成,泵车左右两端分别铰J魏呈喇叭口状的左右沉积物收
集器,并设有连接为一体的左右封闭门,左右封闭门上分别设有牵引挂钩;所述的 呈喇叭口状的左右沉积物收集器上部分别设有探测传感器;中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 导向轮;所述的滚筒式管道牵引收 包括设在支架上的滚筒,滚筒中部设有与其 同步转动的输料空心轴,输料空心轴径向开有通孔,通孑LL设有与缠绕在滚筒上的 沉积tJll送管相连接的接头,两侧设辩由承,输料空心轴连翻绅斗一端设有密封装 置;戶腐的密封體由密封圈和密封套构成。
本发明为了彻底解决矿井井下水仓清理的技术难题,对全国各地许多矿井水 仓瞎 皿行了实地考察分析,iM^t矿井水仓沉积物凊理的需求情况和现有清仓方
法的调研,研究开发了井下水仓沉积物清理系统,縣统能^7jc^^有^:fcig行的 情况下,髓设定的轨道潜行于矿將下水仓中并麟、处衝K仓中的固^f只物, ^t方便运输到井上,保i!E7K仓有效容积不变,实现了水仓像K麒他沉积物和水
的实时动M离,从根本上解决了水仓清理的技术难题,能实现循环水仓在不停运
的情况下把水仓中7j^n沉积物实时有效分离。其结构紧凑,省时省力,效率高,清 仓周期短,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图1是本发明的井下水仓脇只物凊 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泵吸式沉积物iB^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滚筒式1;^牵引收皿结构示意图。
图中l矿车,2压Ml, 3滚筒式管道牵引收麟,4沉积^T送软管, 5沉降池,6导轨,7牵引绳,8泵吸式沉积物收集器,9fLM架,IO溢流板, ll清水池,12导流板,13微细颗粒防沉积喷水嘴。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戶标,本发明的井下水仓沉积物凊S^统,由轉l,压 2,滚筒式管 道牵引收集器3,沉积t/^^管4,沉降池5,泵吸式沉积物收集器8和清水池11 构成,矿车1设在压 2出料口处,压微几2承接滚筒式^tit牵弓|收,3 的物料,进行沉积物的过滤牙口挤压。滚筒式管道牵引收,3 iM 沉积^/il送管4 和牵弓陶7与泵吸式沉积物收集器8相连,泵吸式沉积物收集器8潜于沉降池5底 部,水仓内设有泵吸式沉积物收麟8作往复运动的导轨6。清水池ll设在沉降池 5的尾部,由溢流板10分隔,清水池11的上部间隔设有两块导tt 12,清水池11 的底部设有微细颗粒防沉积喷水管13。泵吸式沉积物收麟8由泵车8-6、设顿 车8~6上的泥浆泵8-5和与沉积物输送管4相连接的沉积物排出魏8-4构成,泵 车8"6左右两端分别铰皿呈喇叭口状的左沉积物1|^器8-3和右沉积物TOtl 8-8,并设有连接为一体的^i寸闭门8-2和右封闭门8-10,左右封闭门8-2、 8-10 上分别设有左牵引a^勾8-1和右牵引MI勾8-9,当泵车8~6被牵引纟拉拉动时,左 封闭门8-2开启,右封闭门8-IO关闭,反之,右封闭门8-IO开启,左封闭门8-2 关闭。呈喇叭口状的左右沉积物收麟8-3、 8-8上部分别设有探测传繊8-7;中 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导向轮8-11,图2戶标。滚筒式魏牵引iB^3包職在支 架上的滚筒3-2,滚筒3-2中部设有与其同步转动的输料空心轴3-5,输料空心轴 3-5径向开有通 L,通 LL设有与缠绕在滚筒3-2上的沉积t/lj送管4相连接的接 头3-1,两侧设裕由承3"6,输料空心轴3-5排料一端设有密封體,密封體由 密封圈3-7和密封套3-8构成,图3所示。
工作原理潜于水仓底部的泵B奴^f只物收MI 8由牵弓陶7牵引,糊设在 水仓底部(包括弯道和斜坡)的导轨6往复、缓lfife在沉降池5中行走,根据安装
在沉降池5底部的沉积槽9中沉积物的多少来调节其运行的方向和速度、选,送 泵的流量,将沉积物集中到收集器8中,在泥浆泵8-5的作用下,经^^只 1送管 4和滚筒式管道牵引收,3将沉积物送出水仓。沉积 1送管4内部始终充满水 与縱只物的混合体,沉积 送管4跟随泵(t^沉积物收皿8妇K仓中作缓慢、 同^ii动,多余的f^劍诸存在滚筒式管道牵引iB^3的滚筒上,把^f只物的 排出口设于滚筒式魏牵弓l收麟3的中轴处,排出的沉积物直接*班滤机2处理, 再由轉1运输至哋面。乡述Sjn 2处理沉积物分离出来的水流回水仓,经沉降池5 的溢流板10进入清水仓11,再经导流板12和微细颗粒防沉积喷水嘴13,使JSA 清7乂仓11中的"清水"保持流动,便于用水,出至抛面。
权利要求
1.一种井下水仓沉积物清理系统,包括矿车(1),压滤机(2),沉降池(5),其特征在于在沉降池(5)底部设有泵吸式沉积物收集器(8)和牵引泵吸式沉积物收集器(8)作往复运动的导轨(6),泵吸式沉积物收集器(8)通过沉积物输送管(4)和牵引绳(7)连接滚筒式管道牵引收集器(3),滚筒式管道牵引收集器(3)与压滤机(2)相连;沉降池(5)的尾部设有由溢流板(10)分隔的清水池(11),清水池(11)的上部设有导流板(12),底部设有微细颗粒防沉积喷水嘴(13)。
2. 根据权利要求1戶腐的井下水仓沉积物凊l系统,辦征在于戶腐的泵吸 式沉积物收集器(8)由泵车(8~6)、设在泵车(8~6)上的泥浆泵(8-5)和与沉 积物输送管(4)相连接的沉积物排出管道(8-4)构成,泵车(8-6)左右两端分 别铰M呈喇叭口状的左右沉积物收,(8-3、 8-8),并设有连接为一体的左右 封闭门(8-2、 8-10),左右封闭门(8-2、 8-10)上分别设有牵引SI勾(8-1、 8-9)。
3. 根据权利要求2戶腐的井下水仓沉积物清SL系统,辦征在于戶腐的呈喇 叭口状的左右沉积物收麟(8-3、 8-8)上部分别设有探测传繊(8-7);中部左 右两侧分别设有导向轮(8-11)。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井下水仓沉积物清理系统,包括矿车,压滤机,沉降池,在沉降池底部设置泵吸式沉积物收集器和牵引泵吸式沉积物收集器作往复运动的导轨;泵吸式沉积物收集器通过沉积物输送管和牵引绳连接有滚筒式管道牵引收集器,滚筒式管道牵引收集器与压滤机相连;沉降池的尾部设有由溢流板分隔的清水池,清水池的上部设有导流板,底部设有微细颗粒防沉积喷水嘴。该系统中的泵吸式沉积物收集器沿设定的轨道潜行于矿井井下水仓中收集、处理水仓中的固体沉积物,方便运输到井上,保证水仓有效容积不变,实现了循环水仓在不停运的情况下把水仓中水和沉积物实时有效分离。其结构紧凑,省时省力,效率高,清仓周期短,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文档编号E02F5/00GK101109286SQ20071013120
公开日2008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24日
发明者康东正, 李爱军, 王秀元, 苗运江 申请人:中国矿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